在電影行業停擺176天以後,踏入電影院的時候少不了感慨萬千,況且看的第一部片子就是《八佰》這種品質級的,更加值得高興。
無論是走數據,還是走心,《八佰》都是相當能打。
8月14日晚上,《八佰》開啟第一輪點映。首日即破千萬票房。有影院從業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影院復工率達到73%以上了,我們在等的,就是《八佰》這樣的影片。」
貓眼電影評分9.4,淘票票評分9.3。
就算是口味更加刁鑽的文青聚集地——豆瓣,都給出了開分8.3的好成績
不論是震撼場面的宏大,還是故事的完整性、節奏的流暢性、演員的演技,都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看下來只能說:《八佰》值得。
戰爭片看得不少,每次看下來都會被宏偉紀實所震撼,但《八佰》在拍攝手法和人物刻畫上更多了一分精緻。
開篇採用皮影戲的形式,講述了常山趙子龍在長坂坡單槍匹馬衝向曹操軍隊的故事。
趙雲以一敵百,「八百壯士」也是面對浩浩蕩蕩的敵軍毫不退怯。隱喻蒙太奇的手法,將這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悲壯氣氛烘託得更加強烈。
而黃綠色的電影主色調,將整體渲染上末日氣氛,設計帶來的藝術感,讓震撼力更加綿長。
前菜氛圍上完,真正的生死凌厲開始了。
《八佰》講述的是士兵們以生命抗衡敵軍的故事,當時為了威懾敵人所以號稱有八百人,所以這群人也被稱為「八百壯士」。
視角從歐豪飾演的端午落點,他和叔叔、堂弟作為一支湖北馳援上海的軍隊抵達上海郊區,結果剛來就撞上了一隊敵軍。槍彈攻擊下,死傷慘重....
這種環境下,懦弱、自私和膽小成了第一反應,他們想逃走.....卻沒能跟上撤退的隊伍,又不敢裝作掉隊的士兵回歸。
不過天剛一亮,他們就被派去守護四行倉庫,陰差陽錯成了最後一批守衛上海的人。
此時,倉庫西北面都被敵軍佔領,而他們要用實際上只有400餘人的薄弱隊伍守住進攻。
裡面的人,思想和構成一樣複雜,有想以身殉國的士兵,也有些想遊過蘇州河到對岸避難的「普通人」...雖然不夠英雄主義,但這很真實。
然而跟他們隔河相望的租界裡歌舞昇平。另一邊的所有人都在「直播」看著這場戰爭。
有人說「這些孩子,哪個不是爹媽生的,可惜了」;也有人說「明知道打不過,瞎折騰啥,早點撤了,我們也好過幾天安生日子」.......
當做日常瑣碎念念以後,他們繼續著自己的生活,聲色越是醉人,對岸的悲壯就越是悽慘。
這座倉庫就好像一座孤島,這400餘人好像就這樣被遺棄在了這裡。
逃不了,喊出的聲音別人聽不到,無人支援也抵抗不了。這種無力感讓他們好像在洪流中被攪動的浮木,一切全不由自己。
全篇最震撼的一幕在於,戰士們沒有更好的辦法,最後只能用血肉之軀開路.....雖然沒來得及記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但是「八百壯士」我記住了。
也許是這場戰爭太過壯烈,原本「隔岸觀火」的群眾也忍不住了,有人捐款捐物,有人給壯士運送電話線,有人越過蘇州河運送旗......
從賭場大亨到舞女,從太太貴婦到大學教授,裡面有真正為了民族大義的,也有還處於懵懂階段的普通人。
這些自發的行為,不僅因為家國與民族大義,還是對生命的悲憫。
「勇」是對《八佰》最好的註解,或悲壯或熱血或傷心,它都足以讓人動容。
影片中沒有英雄主義的人物,卻能從每個真實的小人物身上看到那個戰火連天時代的縮影,無論從哪個角度《八佰》都是一部很值得看的電影。
電影8月21日就要正式上映了,已經等不及觀看的觀眾,8月17日——8月20日電影將繼續開啟點映活動,可以提前買票走進影院感受《八佰》帶來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