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報補習班再提高下成績。別的同學都報了,名額還只剩最後一位了。費用需要29600元,需要添加『劉主任』QQ號進行報名。」
相信大家看到這條信息會特別欣慰,覺得孩子長大了,但是各位小心,現在叫您媽媽的不一定是孩子,也有可能是騙子。
「這是典型的Q仔詐騙」
Q仔詐騙就是不法分子利用木馬程序盜取受害人親朋好友的QQ、微信帳號,截取聊天視頻資料,熟悉受害人的情況後,冒充親友、同事及客戶等身份與受害人聊天,以幫忙轉帳、借錢、補差價及支付寶漏洞、微信衝錢返利等手段騙取受害人錢財。
張女士,在QQ上接到暱稱是其女兒名字的好友申請。「看到是女兒加我,當媽的肯定就立即通過了,我根本就沒多想。」張女士稱,在同意了「女兒」的好友申請後,對方以女兒口吻發來一條信息,大體內容是:「媽媽,我想報補習班再提高下成績。費用需要29600元,需要添加『劉主任』QQ號進行報名。」
看到女兒發來要求報補習班的信息,張女士覺得孩子想學習,想進步是好事。為此,她二話沒說,便添加了「劉主任」的QQ號碼。此刻,根據「劉主任」的要求,她將29600元匯入了對方指定的帳戶。直到女兒回家後,她一問才知道女兒從未加她的QQ號碼,更沒有報補習班的事情發生。發現被騙後,張女士立即選擇報警。
張女士的被騙經歷並非個例。太原的葉女士也是收到「兒子」發來的QQ信息,內容是兩張補習班的培訓資料。根據培訓資料上老師的聯繫方式,葉女士與對方聯繫後,被騙走29800元報名費。
除了冒充「孩子」行騙,騙子還冒充「老師」。高先生的兒子剛上高一,家長和老師們便建立了一個QQ群方便日常聯繫。近日,群消息提醒「龐老師」發來通知:「各位家長中午好,本學期學校通知收取學雜費、資料費共580元。請各位家長通過掃碼的方式進行繳費,付款截圖發群裡備註學生姓名。」高先生立即按要求掃描二維碼轉帳了580元。幾個小時後,高先生與其他家長才發現,所謂的「龐老師」是騙子冒充的。
Q仔詐騙的另一種方式是犯罪嫌疑人先通過非法渠道購買通訊錄等公民信息,後使用電話發簡訊冒充受害人的領導或熟人,聲稱改了新號讓受害人留存,又或讓受害人加微信、QQ等聯繫,後以急需用錢辦事、要向領導送禮等藉口讓受害人向指定的微信或銀行卡等帳戶匯款,從而實施詐騙。
某公司財務經理在企業郵箱上接到自己老闆的一封郵件。在郵件中,老闆稱因方便工作需要,讓財務經理進入一個QQ群,該公司財務經理立即申請加入。在QQ群裡,財務經理看到只有老闆、公司副總和他本人,老闆和副總正在談論一些公司業務上的事情,此時,老闆把話題轉向財務經理,詢問了一些近期公司帳目及款項問題。在他看來,這些都是正常的事情,便如實答覆。此時,公司副總和老闆說,還有一筆業務款項未給客戶支付,問何時可以支付。老闆說,立刻進行支付。於是要求財務立即從公司帳戶向一個銀行帳戶轉帳50萬元,財務經理照辦。片刻後,老闆再次要求其向之前的銀行帳戶匯款50萬元。就這樣,一天之內共計匯出100萬元。
Q仔詐騙的主要詐騙手段:
第一步確定目標。通過購買的信息和植入的木馬病毒,獲取受害人微信、QQ等通訊軟體帳號密碼、基本信息,篩選出最容易受騙對象。
第二步偽裝潛伏。偽裝成受害人熟悉的人或者冒充孩子、老師、領導、親戚、朋友,潛伏在朋友圈內收集受害人信息資料。
第三步威逼壓迫。利用受害人對孩子的信任、畏懼領導、老師的心理狀態,在短暫的時間內,虛構情景將受害人代入情景中,使得受害人降低戒備心,從而上當受騙。
預防Q仔詐騙,其實很簡單,
如急事打電話,開會發簡訊,
回到家再確認,不會再受騙。
遭遇類似騙局,撥打反詐電話,
96110請您要牢記!
不輕信 不透露 不轉帳
不聽信陌生人電話
不告陌生人驗證碼
不透露個人信息
不向陌生人轉帳
不輕易掃二維碼
不點不明連結
防騙諮詢熱線 96110
來源:太原市反詐騙中心
山西省法制新聞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