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奎師那和他的哥哥走入摔跤場時,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奎師那。摔跤手把奎師那看成閃電,普通人把奎師那看成是最好的人,女人們覺得奎師那是丘比特(Cupid—愛神)的化身,牧牛童把他看成自己的親人,不虔誠的統治者把他看成是懲罰者,奎師那的父母把他視為自己的孩子,博佳國(Bhoja)的國王把他看成是死亡,沒有學識的人視他為宇宙形體,瑜伽師們視他為絕對真理;Visni的國民們視他為值得崇拜的至尊神像。(SB10.43.17)」
讀 詩 節
我的主,儘管您平易近人,但只有徹底厭倦物質生活的人才會接近你。那些正在物質旅途上奮力向前,試圖憑藉尊貴的出身,萬貫的家財,高等的教育和美麗的外貌,在社會上出人頭地的人不會誠心誠意的接近你。
——《聖典博伽瓦譚》1.8.26
物質上的成就意味著出生高貴,擁有萬貫家財,受過高等教育,以及具有吸引人的容貌。所有的物質主義者都在瘋狂的追求這些物質財富,擁有這些且被認為是物質文明進步。然而,擁有這些物質資產的結果是:人陶醉於種種短暫的擁有,變得驕傲自滿,無法滿懷深情地呼喚至尊主的聖名——」啊,Govinda!啊,Krishna!「。經典中說,呼喚一次至尊主的聖名所能清除的罪惡,比所能犯下的還要多。——這就是呼喚至尊主聖名的力量。經典的這一聲明不含絲毫誇張的成分。
事實上,儘管至尊主的聖名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但呼喚至尊主的聖名也講求質量,它取決於呼喚時的感情。無助的人能充滿感情的呼喚至尊主的聖名,但物質上躊躇滿志的人儘管也呼喚同樣的聖名或唱頌曼陀羅,但卻不會太真誠。驕傲自大的物質主義者偶爾也會說出至尊主的聖名,但卻無法深情的呼喚主。因此可以說,具有高貴的出身,富有,受過高等的教育和美麗的外貌,這四種物質成就的人除非他們用這些物質條件從事更為純粹的奉愛服務,否則沒有資格取得靈性的進步。
包裹純粹靈性靈魂的物質是外相,就像發燒,是身體有病的外在表現,一般的做法是將燒,而不是亂治療,致使熱度更高。有時我們會看到在靈性上取得進步的人在物質上變得貧困了。這種變化不會使靈性進步的人受到打擊,換句話說,就像退燒是病情好轉的表現。靈修後在物質上變得貧困也是好的表現。物質陶醉使人對生命的目標越來越迷茫,而降低物質陶醉應該是人生的原則,完全被物質迷惑的人,根本沒有資格進入神的王國。
Om Tat Sat
Hare Krishna,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