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轉載自榕嘉老師的公眾號,大青樹應急科普,有刪節(溼毛巾一節)。歡迎大家關注榕嘉老師的公眾號「大青樹應急科普」。
2020.6.20日,我應中國消防協會科普委的邀請,在B站(嗶哩嗶哩)直播了一次講座,題目就是《火場逃生常見誤區及分析》。
這次直播全國有7000人在線觀看,但是仍有不少朋友告訴我因工作原因沒有看到。因此,我將這次直播的課件整理成文章在本號發布。
我們每個人肯定都在各種場合見過這幅宣傳畫,但是有多少人想過它的可行性?第一個可行性問題就是打溼一床棉被需要多少時間?
下圖是我做的一個測試:從打開門發現火災、轉身跑進臥室拿出棉被、再去衛生間放水、到放至大半盆水,我用了77秒鐘。這個,還只是打溼棉被所需要的時間。如果加上把溼漉漉的棉被頂在頭上、再跑到門口,整個過程至少需要2分鐘。
還記得這個實驗數據嗎?2分鐘意味著樓梯間的溫度可能從一百多度上升到接近300度!你的棉被就算能保護脊背(B面)不被燒傷、可是你的棉被下方,你A面呢?能扛得住300度高溫嗎?
有關溼棉被,都是那些抗日神劇給我們的誤導,神劇中溼棉被稱為土坦克,可以防止日軍機槍掃射……
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或者稱為較真死硬派的人偏偏不信邪,實驗表明,別說一層溼棉被,就是四層溼棉被,也槍槍透心涼!
此外,當你頭頂一床幾十斤重的溼漉漉的棉被時,你真的能這樣健步如飛在樓梯上奔跑嗎?
你的被子,有可能擋住你的視線,在本來都是濃煙的樓梯上看不清方向,甚至還有可能被後面逃生的人踩住被子角,大家一起摔倒在樓梯上發生踩踏事件!
與其總是喜歡宣傳各種無可奈何的代用品,為什麼不宣傳專業的裝備呢?一床滅火毯不過十多元而已,哪個家庭買不起?
當然,這裡只是說它比溼棉被輕巧、便捷,不需要花費時間去接水,但是,仍然不推薦頭頂它去穿越火場!
最後,再提醒大家一個可能根本沒有想過的問題:
目前很多家庭使用的棉被很多不是純棉,而是羽絨、化纖的,這些材質不僅不吸水,還非常易燃,用來包裹著逃生,不僅不能起到保護作用,反而有可能引火上身!
二、床單窗簾打結從高樓下降?
這也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火場逃生大法。我們的美女主持人在頂級電視臺上教大家如何打結。
繩結這種技能,需要經常反覆強化訓練,否則,用不了多久就會忘記。更不要說關鍵時刻手忙腳亂,有多少人還能記得幾年前、十幾年前學過的如何打結?
更不要說現代城市裡,多數都是住在電梯公寓裡,別說太高了,就算你是10樓,我且問你,你家到底存放了多少床單、窗簾?
就算你家裡真的有30條床單,不妨跨出窗臺向下望一下:你從這裡下去,到底有多少勝算?
曾經有人跟我抬槓:沒說讓你下滑到底,你不能下滑到樓下房間裡嗎?嗯,想法沒毛病,看這個吧:17樓也敢,但是結果呢?
他肯定沒有17樓那麼多的床單,肯定也是跟你一樣的想法,滑到樓下就好。可惜,現實很殘酷!他遇難,他的妻女當然沒有那麼勇敢,於是獲救了!相信很少有人真的見過火場上床單窗簾下降,那我給你看一個吧:當然,如果你是訓練有素的消防員、如果你是渾身腱子肉的體操運動員、如果你是可以玩空中飛人的雜技演員,你完全可以無視我的勸告。
但如果你不是這些身懷絕技的特殊人物,你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吧!
我們已經不是幾十年前吃不起飯的時代了,再去教公眾如何利用簡陋的方法去賭命,真的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發展了。
試問現在住在城市電梯公寓的人,你買得起房子,難道真的買不起這些幾百元的專業逃生裝備嗎?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生命賭在完全沒有把握的床單上呢?
如果你連幾百元都嫌貴的話,花幾十元買一個軟梯也比你臨時撕床單要保險得多吧?
三、當火災發生的時候,真的需要到陽臺窗口呼救嗎?
這也是一個老少皆知的消防「常識」。甚至,還上了某些全國性職業技能考核的標準化試題。
我們想當然的以為,在窗口呼救肯定是房間裡空氣最新鮮的地方。那我們來看看火災現場的窗口、陽臺到底是什麼樣子吧:
這是2008年發生上海商學院的一場火災,四名女生躲在陽臺呼救,最後無法承受住烈焰高溫的炙烤,一個一個從六樓的陽臺跳下身亡……
再看看這個陽臺,你敢在那裡「揮舞彩色的衣物或者搖晃電筒」嗎?類似燒死在陽臺上的悲劇隨便在網上一搜,廣州、上海、四川達州……真的太多了!
為什麼陽臺窗口會是燃燒最劇烈的地方?看看下面這個圖示就能明白:當火焰劇烈燃燒的時候,大量的固體物質發生氧化反應,被轉化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氣體,體積膨脹了數百上千倍,房間內氣壓變得很高。
這些氣體通過窗口、陽臺這種洩壓口向外湧出。同時缺氧燃燒的混合氣體在窗口遇到新鮮空氣,使得燃燒更為劇烈。
因此,是否能在陽臺窗口呼救,要看具體火勢是否已經蔓延到了自己的單元內部?如果還沒有,當然可以;如果已經蔓延到了自己的家中,這個時候應該儘量向外跑、而不是退避到陽臺窗口。
如果實在無法跑出去,也儘量俯臥在可燃物較少的房間靠牆邊的地板上打119告知自己所在的單元、房間號,而不是跑到最後沒有退路的陽臺、窗口去呼救。
四、衛生間到底能不能躲?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確定的答案,儘管很多人心目中都會想到發生火災躲在衛生間更安全,因為衛生間有水啊!
但是,一般家庭的衛生間都很小,如果再沒有足夠大的、通往室外的窗戶,很可能發生火災後的情景不是左邊、而是右邊的樣子。
其次衛生間的門,不能是左邊這三種:塑料門、玻璃門。這些門無法防火,塑料燃燒還會產生毒氣。但是,又有多少家庭的衛生間像右邊這種實木門呢?
當然,別悲觀,有好消息。GB50016-2014的《建築設計防火規範》2018修訂版,給新買房的住戶帶來了福音。
新設計的層高超過54米的住宅樓,每戶必須有一間防火避難間,要求門是防火門,牆是實心磚,有一扇可開啟的防火窗。一般情況,開發商會把這種避難間安排在衛生間。這樣的衛生間,當然可以躲。
五、身上著火能不能用滅火器撲救?
其實這個話題本身真的很可笑,稍有一點頭腦的人都應該明白面對一個渾身著火的人,你哪裡還有時間去糾結能不能噴?
但是,真的讓人無語的是,連《中國警察網》這種專業媒體都這樣說……
我也曾經跟某些防災減災專家、教授辯論過這個話題。當然,他們有自己的道理:滅火器的藥劑會引起傷口感染……
我就問一句:如果這個火人此時不噴,你還有時間跑到水龍頭那裡接水去撲救嗎?
此時你面對這個火人,難道會告訴她:別著急,我的滅火器會讓你感染,我去給你打水來……
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叫做「十萬火急」,其實平時說這句成語時,都不至於真的是「火急」,而此時此刻,這位火人才真真切切是十萬火急!
急救界都知道一個基本原則:先救命、後治傷!如果此時糾結是否感染,在性命攸關的時刻還去想著治傷,我真的懷疑這種人的「智商」!
當然,同等時間的前提下,如果你還能有所選擇,水基滅火器肯定優於乾粉滅火器。因為水基滅火器的成分是綠色環保無汙染的,而且還有水可以降溫、阻燃,當然比乾粉滅火器好。
但是絕對不能因為它的性能優於乾粉滅火器,你捨近求遠去找水基滅火器。等你找回來,火人已經不需要你的救助了!
我在直播的時候,不少朋友通過彈幕問我:那到底哪種方法是最保險的呢?
我只能告訴大家:我很難告訴大家一個萬全之策,應急避險也真的沒有萬全之策。我們只能依據當時的環境和具體情況,冷靜分析,靈活應對。但是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把應急避險的方法簡單化、概念化、八股化去誤導公眾!
歡迎關注我的科普公眾號,我是大青樹(榕嘉):高級工程師,美國心臟協會導師,應急管理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培訓教官,FM100.5音樂交通廣播電臺《榕老師講應急》(2016-2019)主講,《丁香醫生》籤約科學審稿人。靠山屯閒話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
未來不迎,縱情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