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電影叫做《媽媽再愛我一次》,相信很多70後、80後都看過,不過對於90後來說,可能有點陌生了。當初這部電影,讓還是孩童時代的我們,走出電影院時,眼睛都是溼潤的。
2009年北京高考語文作文題的題目是,請以「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為題,寫一篇作文。這篇作文題的題目取材於臺灣歌手張韶涵的歌曲——《隱形的翅膀》。
(張韶涵)
流行歌曲能夠進入高考命題作文,可見這首歌的歌詞寫得很有文學水平。
其實在更早之前的90年代,還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語文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題,有一位同學回到家,怎麼也寫不出來,索性抄了一首臺灣流行歌曲的歌詞,交給了老師,老師看了這篇作文以後,覺得寫得挺好,還表揚了他,因為這位老師不怎麼聽流行歌曲,所以不知道他抄的是歌詞。
相信,很多80後網友,都有這個故事中的相同的經歷,寫作文時,會大篇幅引用臺灣經典流行歌曲的歌詞。
為什麼當時臺灣的流行歌曲,很有文採呢?能夠被引用到作文裡呢?
因為我國的臺灣地區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興起了一場「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並以每年的11月12日為「中華文化復興節」,11月12日這一天是孫中山的誕辰日。
臺灣很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所以在臺灣的國文教育,文言文的比重很大。我們知道,漢語要有文學造詣,必須學好文言文,因為文言文是漢語言文學的精華和根本。
在上個世紀的80、90年代,臺灣地區的流行歌曲、電影和電視劇,相對於今天的流行文化來說,都很有文學和藝術方面的造詣,特別是當時的臺灣影視劇的主題,倡導夫妻恩愛、孝敬父母、誠實守信,珍惜親情等傳統儒家思想,深深的打動了華人觀眾的心。
(《媽媽再愛我一次》電影劇照)
其中,有一部低成本製作的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賺了不少觀眾的眼淚,是一枚重量級的催淚彈,幾乎每個從電影院裡走出來的人,眼睛都是溼潤的。這部電影的主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也成為了許多80後觀眾,永恆的記憶。
(《媽媽再愛我一次》電影劇照)
其實,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和90年代,韓劇是幹不過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的影視劇的,那個年代被稱為「韓劇不行的年代」。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韓劇《看了又看》)
但是呢?進入到21世紀,港臺的影視劇的影響力急轉直下,一直在走下坡路,以致於今天,我們很難再看到如那個年代一樣的經典的影視劇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恐怕還是脫離了「中華文化」這個根本。
脫離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儒家文化的中國流行文化,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的影視劇不僅需要小鮮肉,更需要有文化的積澱。拼顏值,拼明星的人氣,是拼不出經典影視劇的。
更多歷史知識,可以關注「騰飛說史」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訂閱: tf13956212778 (←長按複製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