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節食減肥期間,都會發現飢餓感頻繁產生,餓得前胸貼後背,完全憑意志力在苦苦堅持。也有人發現自己在減肥期間,因為頻繁產生飢餓感而導致食慾旺盛,不知不覺就吃了非常多的食物,最後不僅沒減肥,反而體重還蹭蹭往上長。
節食減肥之所以如此辛苦,關鍵就在於那無處不在的飢餓感。如果想要輕鬆減肥,就要控制好總能量的攝入,同時又要避免飢餓感的頻繁產生,這談何容易。因此,我們首先就要了解人是如何產生飢餓感的。
1、血糖濃度
飢餓感主要由血糖濃度降低所誘發。當血糖濃度過低時,人體組織由於缺乏能量供應,會向下丘腦的攝食中樞傳遞信息,產生強烈的飢餓感。此時神經系統會動用兩個機制來緩解飢餓感,一個是分解自身儲存的糖原、脂肪等產能物質;另一個是產生食慾,誘發進食行為,進而升高血糖。
在我們熟知的糖分、脂肪、蛋白質等產能營養素中,糖類最容易氧化分解,進而提供能量。但是脂肪和蛋白質必須在糖分不足時才會分解,並且要先經過轉化,才能提供能量。由此可知,消除飢餓感最強的物質是糖類,其次是脂肪和蛋白質。
2、空腹狀態
空腹狀態對於食慾有一定的影響。當人處於空腹狀態時,也就是胃部的食物排空後,胃部的植物神經會向下丘腦傳送信息,產生一定的食慾,進而誘發一定的進食行為。
從飽腹感的角度來看,產生飽腹感最強的物質是纖維素、脂肪和蛋白質,其次是糖類和水分。但各種營養物質在胃部停留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水分、維生素、礦物質、糖類和纖維素的停留時間很短,從0.5到2小時不等。而脂肪和蛋白質在胃部停留的時間比較長,從3到5小時不等。
綜上可知,想要避免飢餓感的頻繁產生,首先必須維持穩定的血糖濃度,還要避免胃部長時間處於排空狀態。對於減肥者來說,想要在控制總熱量的基礎上維持穩定的血糖濃度,並且儘可能延遲空腹狀態的出現,最佳的食物選擇無疑是高纖維素的澱粉類食物,再配合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高纖維素的澱粉類食物飽腹感強,可以穩定地提供糖分。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則可以有效延長胃排空的時間,而且這兩類食物的基礎熱量都是相對比較低的。將這兩類食物搭配使用,不僅營養素更加合理,而且減脂又耐餓。
高纖維素的澱粉類食物主要有糙米、全麥、薯類等粗雜糧。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主要有豆類、豆製品、雞蛋白、鴨蛋白、魚蝦、貝類、雞胸肉等。這兩類食物適合作為減肥餐的主食。而大多數蔬菜水果的熱量較低且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可以作為配餐。
下面就附上一些耐餓的減肥降脂食譜:
蕎麥飯100克(蕎麥+玉米)+蔬菜沙拉1份(水煮雞蛋白+西藍花+胡蘿蔔+水煮豌豆)+獼猴桃1個
燕麥飯100克(燕麥+糙米)+蔬菜沙拉1份(水煮鴨蛋白+黃瓜+西紅柿+水煮蠶豆)+火龍果1個
藜麥飯100克(藜麥+高粱)+蔬菜沙拉1份(水煮蝦仁+生菜+菠菜+水煮黃豆)+蘋果1個
黑麥飯100克(黑麥+黑米)+蔬菜沙拉1份(水煮蛤蜊肉+圓白菜+紫甘藍+水煮青大豆)+橙子1個
本文由中草大全 營養師徐先生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