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備和呂布的人生經歷的差異,詮釋性格決定命運,志向決定人生

2021-02-13 歷史笑春風

在三國時期,天下一片混亂。這種情況下,各路諸侯競相崛起,為了爭奪天下徵戰不休。在這些勢力中,有以武勇聞名天下的呂布,也有以仁義收取民心的劉備。他們兩人在自己事業的道路上有著相似的情況。

他們兩人都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一路諸侯的。呂布曾經投奔了丁原、董卓、袁術、袁紹、張邈和劉備等人,最後在徐州下邳敗亡。而劉備則投奔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可是呂布最後被罵作三姓家奴,在白門樓喪命,遺臭萬年。而劉備則被曹操稱為唯一能夠與自己相提並論的英雄。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一、家奴與主人的區別。

呂布和劉備之間第一個區別,就是他們的身份區別。呂布是三國時期的最強的武將,他弓馬嫻熟,號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當時,沒有一個人能夠單挑打敗呂布。在虎牢關前,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才打敗了呂布,而在濮陽之戰中,面對呂布,曹操更是耍詐,藉口呂布非一人能夠打勝,一氣派上了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員猛將夾攻呂布,這才打敗了呂布。

呂布在戰場上叱吒風雲,依仗著他的武勇所向披靡,連用兵如神的曹操也屢次敗在他的手下。可是,如果我們看呂布的出身,就會知道大家為何對他如此詬病了。這是因為呂布在獨立之前,一直是投靠到他人的手下為生的。

呂布先投靠到丁原的手下,是以丁原的部下的身份參與到與董卓的爭鬥中的。等到他再次投入到董卓的手下,依然是董卓部將的身份。董卓死後,他雖然短暫與王允合作,共保漢室。可是在這個時候,他依然被王允呼來喝去,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意志,跟王允的部下無異。就算是從關中獨立出來,到了關東,他還是一直走著投主為生的道路。

結果呂布投奔袁術,袁術不納。投奔袁紹,袁紹對他心存疑忌。最終他投奔張邈的時候,遇到了陳宮,這才走上了獨立割據的道路。他攻打兗州,襲奪徐州,為了自己擁有一塊自主的根據地而努力。可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他的身上已經深深烙上了家奴的烙印,任何一個收留他的人,都以他的主人自居。

劉備在收留呂布的時候,就是想把他收為己用。而在白門樓上,曹操對呂布的乞降猶豫再三,也是在考慮收用呂布的利弊。劉備生怕曹操收用呂布,趕快出言勸說讓曹操殺掉了呂布。從這些方面來看,大家根本沒有把呂布當成一個堂堂正正的君主,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可以利用的家奴。

而劉備則與呂布不同。劉備在起兵之時,就是以匡扶漢室為號召,以漢室宗親為旗號,召集了一批以關羽、張飛為首的部下。劉備從來都沒有認任何人為主人,而是把自己當作自己的主人。他只承認漢帝為自己的君主,並以漢室宗親作為自居的政治招牌,儼然以漢室江山的再造者自居。這樣,在從各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雖然兵微將寡,他也被大家視為一路諸侯。

自此之後,劉備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很注重自己的身份。他投奔公孫瓚,是以同學的身份去的。而公孫瓚也沒有把他當成自己的部下,而是當成平起平坐的朋友。他到陶謙那裡,也是作為陶謙的客人,幫助守衛徐州。在陶謙去世的時候,他接受陶謙的委託,接管了徐州。即便是被呂布奪去了根據地,劉備依然保持著獨立的身份。

無論是到曹操那裡,還是到袁紹和劉表那裡,他都是以獨立的姿態前去的。正是劉備始終保持著獨立的君主姿態,才使得他人無法對他以家奴視之。全天下的人都可以對劉備四處流浪,投奔他人的行為表示嘲笑,可是卻不能不承認,在任何時候,劉備都是一位獨立自主的君主,而不是像呂布那樣的家奴。

二、奴才與英雄的區別。

呂布和劉備之間第二個區別就是,奴才和英雄的區別。呂布雖然在戰場上叱吒風雲,可是大家都對他不齒。這是因為他的行徑,確實如同張飛罵的那樣,是三姓家奴那樣的卑賤。

呂布在丁原的手下時,為了巴結丁原,他拜丁原為義父。可是當董卓為了拉攏他,將赤兔馬和錢財送給他。呂布馬上就決定改換門庭,而且還毫無徵兆地殺了丁原,作為自己投靠董卓的見面之禮。

等呂布到了董卓那裡,照例拜董卓為義父,依靠自己的武力助紂為虐。這也就是呂布三姓家奴稱號的由來。他對於董卓的倒行逆施他視而不見,而且還積極地參與到中間。只是因為和董卓的婢女有私情,怕被董卓發現追究,就又再次出賣了董卓。董卓在被敵人圍攻時,還滿懷希望地呼叫呂布來救援。可是董卓等到的卻是呂布的畫戟,跟丁原一樣,董卓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死在呂布的手中。

由於有了丁原、董卓的先例,再也沒有君主敢於信任呂布。呂布輾轉關東,被各路諸侯所嫌棄。到了最後,在白門樓被曹操擒獲的時候,呂布又再次想投入曹操的門下。可是由於他過去當奴才時候的作為,曹操連當奴才的機會也不敢給他。最終呂布連奴才都做不出,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而劉備則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在失敗落魄的時候,也毫不向命運低頭。他雖然出身平民,不像其他的諸侯那樣,不是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就是手握土地兵權,可是劉備依然從小處做起,一點一滴的積蓄著力量。

劉備在任何時候,都不對任何人卑躬屈膝。在剛開始起兵當縣丞的時候,面對前來遣散他的督郵,他也沒有去討好巴結。劉備採取的作法是毅然棄官,臨走時還將狗眼看人低的督郵狠狠教訓了一頓,除了狠狠打了他一頓,還差點殺了他。劉備此舉讓那些因為自己的本事得到官職,又被無理剝奪官職的人們出了一口惡氣。正是因為如此,劉備的手下才會聚集了一大批有真實能力的平民好漢。

即便是在後來,劉備因為形勢所迫,不得已投奔曹操、袁紹和劉表的時候,他依然保持著不卑不亢的姿態。正是這種自尊自愛的姿態,才得到了他人的敬重。呂布的所作所為和劉備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三、性格決定命運,志向決定人生。

如果呂布和劉備相比,他的武藝超過劉備,他的手下有陳宮、高順和張遼等人,他的地盤先後有兗州和徐州。在各方面來說,呂布的條件都不比劉備差。可是為什麼呂布就只能做個家奴,給別人當奴才都不可得,而劉備則能夠成為一方君主,開拓一片江山呢?

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性格決定命運,志向決定人生。呂布雖然武藝超群,很有能力。但是歷史上對呂布的評價是反覆無常,唯利是圖。這實際上是對呂布見利忘義性格的一種真實寫照。我們從呂布的所作所為來看,為了利益,他可以背叛丁原。為了女色,他可以出賣董卓。為奪取地盤,他可以襲擊劉備。可以說,只有為了自己的需要,呂布可以不擇手段,不管什麼禮儀道德的原則。

正是這種性格,使得呂布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大家都慢慢地不信任他,對他抱有戒心。再加上呂布的心裡並沒有遠大的志向,這更是給呂布的命運雪上加霜。呂布的所作所為,其實只是追求一件事,那就是貪圖享受,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上的需要。他根本就沒有什麼政治上的抱負,想要幹成一番事業。

呂布在他的人生後期,被命運所迫,只得走上擁兵自立的道路。他先是奪取曹操的兗州,後世去襲取劉備的徐州,擁有了自立的地盤。可是由於他胸無大志,雖然他擁有了地盤,擁有了一個比較優秀的團隊,他依然是得過且過的混日子。最終,他被曹操和劉備聯合剿滅。他到最後還幻想依靠自己的能力,為曹操效勞。史書上記載,他向曹操推薦自己說:

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

不過,由於他過去的所作所為,連善於駕馭部下的曹操都不敢收用他。最終,連想做家奴都不可得的呂布,只有死路一條。

再看看劉備,他和呂布之間的區別,在於他堅韌不拔的性格,鍥而不捨的精神。劉備的一生中,遭遇過很多次挫折。但是劉備在每一次失敗之後,都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愈挫愈奮。他的部下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召,在每一次失敗後,都不顧路途遙遠,也要再次投到他的麾下。正是這種持之以恆的性格,才使得劉備在中年之後,才進入了事業的坦途。

劉備自幼就立下了宏偉的志向,這也是劉備能夠事業成功的動力。在當時,天下已經開始混亂,人心思變。劉備在幼兒之時,就能夠說出自己將來要乘坐羽葆蓋車,就已經有了匡扶漢室的志向。在他成年起兵之後,就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他就算是屢遭失敗,也沒有向命運低頭。

在劉備和劉表交往的時候,曾經有過一個很著名的「髀肉復生」的典故。髀肉就是人大腿的肥肉。這個典故說的是劉備投奔劉表,在荊州數年。這一天劉備突然哭泣,讓劉表十分詫異,劉備向劉表解釋說,自己過去長年徵戰,幾乎天天都在馬鞍上度過,使得髀肉盡消。這幾年在荊州無所事事,結果髀肉復生。再想想時間飛逝,而自己的理想沒有能夠實現,因此感到悲痛。

從這個典故,我們就可以看到,劉備在任何時候都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理想。無論是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還是安樂的和平環境,都不能消磨劉備的意志。也這是因為這個原因,劉備最後才會開拓自己的事業,打出了一片江山。

結語:

呂布和劉備都是三國時期的諸侯,在歷史上,對呂布的評價是反覆無常,唯利是圖。而對劉備的評價則是有高祖之風,英雄之氣。之所以對兩人的評價差異這麼大,主要是由於兩人的所作所為的差異造成的。

呂布此人唯利是圖,還沒有大的志向。他雖然武力超群,有著良好的先天條件。可是他為了自己的欲望,無所不為。他可以認賊作父,也可以翻臉無情。在被形勢逼得走上擁兵自立的道路後,呂布依然不汲取教訓,為了利益可以毫無原則。到最後,他被所有人拋棄,在白門樓上,他想為曹操效力都不可得。因為沒有人再相信他說的話,只有死路一條了。

而劉備的一生,給大家詮釋了一位英雄的一生。他的一生,如同曹操所總結那樣,能伸能屈,從來不墜青雲之志。在任何時候,他都自尊自愛,從來不向任何人卑躬屈膝。正是他的堅韌不拔精神,才讓所有人都不敢輕視他。最終,劉備帶領一群志同道合的戰友,開創了蜀漢的江山。

相關焦點

  •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李雙林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辦事方法,而辦事方法決定了辦事結果,而辦事結果決定了命運,命運決定了人生。 而每一個人,從一出生就匹配了一種先天性格,而這種先天性格又會影響我們後天的種種行為。之所以這種性格生而如此,才會有我們所謂的「命運」存在。也就是人的命運,生而有之。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每每說到三觀或思想,總有人會覺得太空泛或者高大上,卻忽略了一點,三觀和思想看似高大上,其實已經滲透到每個人每天的生活中,和每天處理大小事情的態度息息相關。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
  • 性格決定命運?不,是習慣
    人生的命運到底由什麼決定? 對於這些問題,這一系列紀錄片並未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還是有人看出了其中的某些端倪,有一份文章就分析總結了4個值得深思的現象。 第一個現象是,一個人的體重與他所處的社會階層相關。相比於處於底層的那些人,精英階層和中產階級在身材上明顯保持得更好。
  • 性格決定命運,你認同嗎?
    關於「性格即命運」這一說法,《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可以很好地詮釋這個觀點,雖然電影步調有點壓抑,但細細品讀,會讓人受到很大啟發。最初,我看完這部電影後的感受是:不理解&不舒服。不理解在於不明白為什麼松子在很多決定上會犯那麼蠢的錯誤。
  • 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人生!
    2、我和老公以後感情怎樣?兩人脾氣都不太好,自從接觸了佛法,慢慢的發現自己的性格倒是好了很多。3、老公以後的健康怎樣?不愛運動,虛胖(1979.11.24子時)。2、我和老公以後感情怎樣?兩人脾氣都不太好,自從接觸了佛法,慢慢的發現自己的性格倒是好了很多。答:你老公生於己未年、丁丑月、癸未日、壬子時;其八字為七殺格身弱,土旺無制不見五行金來通關化殺不吉,命局層次較低。更為不吉的是婚姻宮天克地衝,時支子水牆外桃花又六衝婚姻宮,非常不利婚姻家庭的穩定,把握不好難逃二婚之災。
  • 白門樓上,劉備真的影響了曹操從而決定呂布生死?
    呂布被其手下五花大綁獻於曹操,而此時的呂布卻展現出了其梟雄本色,一般說教幾乎就讓愛才的曹操放他一馬。而此時一旁邊的劉備卻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一句:「君不見丁原,董卓乎?」瞬間就把呂布之前所說一概抹殺,一展其皇叔的強大魅力。以上,是我們都了解的白門樓斬呂布的故事。事實真是這樣嗎?我們先來看一段記載:布問太祖:「明公何瘦?」太祖曰:「君何以識孤?」
  • 你的性格決定了你的命運,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性格?
    性格,可以指個體的個性或人格。 著名心理學家郝濱認為性格可以將人的思想、價值觀、意念、行為、情緒等總合起來。 性格使個體審視自我及周邊環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也就是說,性格是個體獨有且不同於其他個體的整體特性,是具有一定的人格差異,不完全相同的。
  • 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錯錯錯……
    這不,我們的小空空突然有一天腦洞大開,說:「文小叔,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可是這幾天我看《黃帝內經》思來想去,覺得這話不對,至少說得不全面。」 文小叔眼睛一亮,問曰:「有嘛不對?說來聽聽。」 小空空歪著腦袋,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我覺得不是性格決定命運,應該是五臟決定命運,因為我們性格是由五臟決定的啊。
  • 劉備養子劉封不救關羽的真實原因:心態決定命運
    當年劉備投靠荊州牧劉表,感嘆年過四十了還沒有子嗣,於是在大家的張羅下認養了這個孩子。劉備一方面擔心後繼無人;另一方面則是從政治角度考慮。在荊州,劉備積極結交本地的豪傑和士族,為以後東山再起儲備力量。羅侯寇氏和長沙劉氏應該也是當地的豪族,後來孟達給劉封的勸降書中也提到「繼嗣羅侯」、「 繼統羅國」等字眼,說明劉封生父貴為王侯,有自己的封地。而長沙劉氏很可能跟劉備一樣,也是皇室後裔。劉封生父既然貴為王侯,有自己的封地,那為什麼會把兒子交給劉備?很大的可能是劉備來到荊州時寇氏家族遭遇變故,羅侯已經被廢掉。
  • 你的形象,決定了你的收入和人生
    有人問:「鳳雛和臥龍在職場上,誰更受歡迎?」我的答案是:「臥龍(諸葛亮)。」論才智、論工作能力,這倆人並沒有太大的差距,真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呢?答案是:在形象上。想當初,鳳雛(龐統)先後去孫權和劉備處面試,但這兩次的效果均不太理想。
  • MBTI性格理論:你的臉型決定了你的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由先天性因素和後天環境所共同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人的性格基礎受到了遺傳因素的影響,而後天的環境和經歷往往是一種對先天性格的修正。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作為人們心理活動的重要依託,往往會在人們的行為或是外部特徵上有所體現。
  •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也同樣決定性格
    如此重磅砸下來的東西就像彗星的尾巴,會綿延人生好長一段路,成為陰霾或者力量。可人就是這麼搖搖晃晃地長起來了。所以這次並不討論故事本身,而是這些故事的「餘震」,和成年人的成長。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將中年之後的事情都描述成衰亡;前人覺得多數人到30歲之後性格就和石膏一樣定型了,再也不會柔軟下來;還有人認為成熟要經過的一個個階段大抵就是:20-30歲學會親密關係的相處,30-40歲學會如何鞏固事業實現人生飛躍,40歲以後變成為自己擔心的越來越少為孩子擔心的越來越多。但事實是,如今壽命那麼長,時代那麼變,哪會有那麼簡單粗暴,一蹴而就的事情呢?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父母決定孩子性格(深度好文)
    「只要你的孩子性格自信樂觀,未來基本廢不了,畢竟心理學家傑克霍吉說『性格決定命運』;柴契爾夫人又驗證了『性格決定選擇,而選擇決定命運』。」遺憾的是,我們總是成年後才意識到性格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而當我們成為父母后,又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智力和特長上,越來越忽略掉孩子的性格特質。
  • BBC紀錄片《人生七年》:跟蹤14位英國孩子成長, 決定人生命運的到底是什麼?
    從7歲到63歲,孩子們的人生被濃縮在這9部系列紀錄片裡。而導演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想向大家展示:階層決定命運。可是世俗的觀點究竟能否定義人生的成敗?決定命運的除了階層,還有什麼?我強烈向大家推薦這部最新的《人生七年》,希望看了今天的文章,大家都能對人生和成長的議題,有所思考。
  •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最近《哪吒》電影中有句臺詞可謂是火遍全網,「我命由我不由天」,讓不少人都鼓起勇氣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可要說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我聽到過很多答案。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
  • 性格決定命運,也會決定智商
    要知道:性格決定命運,所以要通過提升自己的修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最關鍵的還是要把自己的性格傾向於好的反向發展。不僅如此,一個人的性格往往也會決定它的後天智商,好比「自以為是」性格的人,就會影響到他的智商傾向於好的發展反向,因為一個「自以為是」的人,他既然什麼都知道了、什麼都是自己的對、什麼都是別人的錯,那麼他又怎麼可能會去虛心學習別人的東西呢?又怎麼會去接受新鮮的事物呢?
  • 性格決定命運(深度好文)
    ,性格的形成,源於家庭的教育,成長的經歷,和一些生活習慣。四 剛愎自用的性格是人生大敵。剛愎自用,是一種性格上的大缺點,其表現形態,往往與堅韌和剛毅表面相似,其實不然。這種性格的人,不僅僅是固執,倔強,唯我獨尊,一意孤行,說白了很多時候還會有點自己和自己過不去的感覺。這樣的人一般會不假思索就拒絕別人的美意和幫助,經常會給對反很不舒服甚至不可理喻的錯覺。久而久之,朋友越來越少,樹敵倒是可能越來越多。五 變被動為主動的性格讓你贏得人生世界上聰明的人到處都是,而成功者卻在少數,這是為什麼呢?
  • 《人潮洶湧》是命運塑造性格,還是性格決定命運
    因為在我們的心裡已經認定,沒有贏在起跑線,根本沒可能成為「人生贏家。」而《人潮洶湧》中「頂級殺手」周全與「落魄群演」陳小萌,陰差陽錯、互換身份,帶來的這一場「皂化人生」,讓我重新思考究竟是命運塑造性格,還是性格決定命運。陳小萌,欠債、失戀、碌碌無為,連自殺,都不得志。
  • 你的性格底色,決定你的生活
    心理學家Carol Ryff提出的最佳心理功能理論表明: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基本行為風格,面對同樣的事情,風格不同的人,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和獨有的性格基調,這些被稱之為「性格底色」。 一切態度和行為背後,都是性格使然,而你卻沒有發覺。
  • 能量磁場決定著人生的命運
    能量磁場決定了人生命運有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己周圍的一切順風順水順心情,而有的時候卻感覺身邊的所有總是事與願違,令人大失所望。慢慢地,我們習慣地把這一切都歸於命運。對《易經》和《黃帝內經》略微有一點知曉,每個人因為出生的生辰八字不同,確實也是有著不同的命運。有的人出生就在富麗堂皇、錦衣玉食的家庭,而有的人卻從一出生就在饑寒交迫、一貧如洗的家庭奔走著,承受著家族共有的命運,這些也都關乎著以後的起心動念。因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每個人與生俱來所有擁有命運是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