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我是擰寧。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個人背景,211工科跨專業申請marketing,績點86.6,雅思7.5。
十月開始陸續遞交
拿到伯明罕MKT
華威e-business management
華威business with marketing
KCL digital marketing等offer
可以說,對自己的申請季比較滿意的
兩個月出分7.5·屠鴨分享
兩個月能直接出分7.5,我現在也覺得十分難以置信,所以先來說一下屠鴨經驗。
我的英語基礎還不錯,決定出國後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和課程偏好,報名某機構暑假的大班,並且報名了八月底的雅思,預期是至少考到6.5申請時遞交。
因為時間安排確實比較緊張,上課中途去實習十天左右,課程結束參加第一次考試,出分7.5(R9 L8.5 W6 S7),滿足大部分目標學校的要求。
前一個月了解考試標準(很重要)、積累單詞、固定搭配等,後一個月集中刷題,每天聽說讀寫四項過一遍。口語7是我意料之外的,總結經驗主要是比較注重語法(研究評分標準的要求!)、句型變化自然、對Part3話題比較熟悉並能夠分析和說出理由。
等成績的時候報名了九月底的另一場,可惜第二次還是7(6),回顧確實首考難度比較溫和,存在一定運氣加成。不過備考下來,我的英語水平確實提升很多。
從四六級高分,臨時被要求英文自我介紹卻語塞說不出完整句子的啞巴英語水平,達到簡單交流、聽說讀寫都還OK的程度,我對自己的英語應用能力也有自信了。
經驗分享
(1)做好時間規劃,不宜戰線過長:對於基礎已經還可以的同學,利用假期一兩個月來集中備考,迅速出分是不錯的選擇。(基礎不好就先加油積累,密集刷題準備時間不要過長。
(2)分析自己對線上線下課的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我個人更喜歡傳統的面授課,機構大班掃盲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技巧,成效不錯。但是有的朋友更喜歡網課,時間自由可以重複看。
(3)合理安排,調整心態。考試會有難度波動,不要把命運押在一場考試上。
合理的申請季時間線
用一個詞來總結我的申請季,我會用「恰到好處」。恰好利用了之前的市場相關實習經歷進行規劃,準備期末考試期間也參加MKT相關比賽,暑假解決雅思和又一次實習,順利拿到offer。
(1)前期準備(5-6月):確定和聯繫推薦人、大致選校、了解具體項目的課程設置、PS要求等內容(作為修改PS重要的參考)
(2)申請材料確定(7-9月):推薦信定稿、確定PS、CV的素材、考雅思
(3)開始申請(10月起):不斷完善素材(根據經歷適當補充,和顧問老師及時溝通)、根據規劃先遞交不需要G的一部分,準備GMAT並同時針對學校的要求修改其餘學校的PS。
GMAT部分其實是我申請中的小遺憾。十月開始自學,到十二月第二次出分也只有650。如果再來一次,我會在九月拿到雅思成績後立刻開始報班系統學習。
但是回顧下來,備考GMAT的過程對我的語法也有很大提升,作為一個0商科背景的學生也是一種知識的積累。
申請季經驗總結
(1)申請的過程也是更加了解自己和成長的過程。
整理素材時,我們要思考如何將經歷和目標項目相聯繫,如何構建PS的邏輯,如何通過經歷展示自己的優點。
對於像我這樣跨專業的同學,標化成績之外的經歷也很重要。在和服務老師溝通的過程中,我對自身經歷、未來職業發展方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以自身的實習經歷為基礎,加上對行業發展的思考,引出未來規劃,構建PS的框架。
在說服自己後,PS的完成更加順利,對自己跨專業出國留學的選擇也更加堅定。
(2)對自己負責,主動參與。
我始終認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因此在服務老師的幫助之下,作為申請者儘可能地提升參與度,反饋意見,會有更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確定申請目標後我也不斷充實自己,抓住機會豐富經歷。去年五月確定留學時我沒有語言成績,只有一個MKT相關比賽和一份MKT相關實習。暑假過後,我增添了比賽和實習經歷各一段,同時屠鴨成功。
大學前兩年我多是順其自然,對什麼都興趣缺缺;在決定留學之後我變得主動,變得自信,心理上也更充實。這一年收穫的也不只是offer。
(3)學會任務管理
開始準備留學比較晚,為了按時遞交申請,我需要同時完成很多任務。比如去年期末的比賽和期末考試、暑假實習和雅思,備考GMAT和申請。
在不斷制定計劃,不斷根據進展及時調整的過程中我的時間管理、Multitask能力都有所提升。在GMAT成績不理想時及時放棄,也讓我提前放假擁有了更多輕鬆快樂的時光哈哈哈。
對照師姐分享的申請時間線,你是否已經落下進程,感覺還有許多事情沒做呢?
屠鴨多次,是否還不滿意,想讓6變7,7變7.5呢?
別著急,多行動。讓君明的老師幫你分析情況,規劃接下來的安排。
關注[君明留學Dreamin],擁有海量名校offer, 為你提供一手留學資訊和最專業留學建議。
夢校不是夢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