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前陣子維城推送過的一篇《奧地利廢棄老宅探秘》(點擊標題前往該文章)嗎?那篇介紹受到很多熱情讀者的留言反饋,紛紛表示想前去探險。
於是,歐洲時報的四位小編組成了探秘小分隊,前去幫大家探路了,廢棄療養院裡面到底長什麼樣?膽小和找不到夥伴的你可以跟著小編的現場照片一探究竟。
△養老院主樓
之所以會得知這個地方,源於小編在不久前和一個奧地利朋友的聊天,雖然此前也聽說過,但是從沒有想去看一看的想法,維也納森林是一大片森林,天然的氧吧,吸引著很多維也納人在周末前去獨家和徒步,下了車,空氣就和維也納市區截然不同,涼爽,通透的呼吸。
△谷歌地圖上的療養院位置
小編們從維也納出發,驅車大約1小時到達維也納森林(Wiener wald),根據地圖指示,車子停在了Feichtenbach的山腳下,又徒步大約40分鐘到達了山腰,看到了兩條岔路口,按照指示牌,選擇了左邊的那條路,沒走幾步就看到了一座黃白色的荒廢建築,也就是我們所尋找的療養院,在療養院周圍還散落著許多廢棄小屋。
△周邊廢棄的民居
療養院正門已經被木板擋住,小編們選擇了一個敞開的出口(主建築正門左側)進入了建築,一間屋子挨著一間屋子,散落一地的文件,文件上寫著「Feichtenbach Hotel」,落款時間為1997年。
△地上散落的文件
因為進入屋內房間變得黑暗起來,小編們掏出了準備好的手電深入了房子的正中心,牆上到處可以看到暗示性的標語和慶祝生日的塗鴉,窗上的玻璃已經被擊碎,在入口右手側的屋子內有一張沾滿血跡的病床和浴缸,噴濺的血液和塗鴉在牆上隨處可見。
△沾滿血跡的病床和浴缸,據說警察曾經在這裡抓到有人做動物祭祀
在幽暗的走廊深處,小編們穿過一個大廳進入了休息室,三面落地大玻璃窗,雖然殘破不堪,但是映襯著窗外的青山綠草顯得格外美麗,推車上還有一件病人穿過的病號服。整個大樓大約有7層,7層也包含了未被探索的地下室。小編們穿過休息室來到另一條走廊,進入一間小屋子,右側是破碎的馬桶和散落的床單,一個同伴告訴小編,這附近還有另一個人,大家靜下來並沒有聽到什麼聲音,同伴又說,他剛才聽到了腳步聲,漸漸躲開了我們一夥。
△窗外風景如畫的休息室
△休息室側面的一個房間
隨後,小編四個人穿過走廊,來到了樓遞間,給走散的同伴打電話,正在這時,另一個小編也聽到了腳步聲還跟隨著關門聲,我們安靜下來,想著可能是另外一群來探險的團隊,但是這個推論馬上被推翻,如果是探險的人,應該不會躲避我們。在沒能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小編們終於聯繫到了走失的同伴,走出了這座療養院。
△小編們打電話的樓梯間
走出養老院後,小編們坐在樓下的石階上休息,這時,3樓及4樓的陽臺門同時打開又關上並伴隨著呼嘯聲,天陰雨綿綿,小編們圍繞著療養院建築右側走了半圈,看到了此前來的人在右側偏門標記的「入口」記號。在療養院前方,還有殘存的蹺蹺板等娛樂設施,一片斑駁。因為時間有限,此行小編們沒有進入主樓的2-6層。
△療養院門口被木板封死
來之前小編就在網上看到很多奧地利城市探險者和攝影師及電影導演拿著專業儀器來到這裡,拍下了很多震撼的照片,結合著這座療養院複雜和特殊的背景,顯得更加與眾不同。
△療養院餐廳一角
維也納森林療養院建立於1903年4月,由兩名猶太肺部醫生建立,起初用於收治來自中東歐的肺病患者並,由於環境位置好,也用來療養。此後,在二戰期間,納粹將肺病醫院院長殺死,並搶奪了他的醫院,在此開設了「生命之泉」基地。
△在生命之泉出生孩子們(網絡圖片)
「生命之泉」項目本身也充滿了怨氣。。。生命之泉(德語:Lebensborn e. V.)是納粹德國的一個黨衛隊和政府背景的註冊機構,成立於1935年,其目標是按照納粹種族優生理論進行試驗,以提高「雅利安人」子女的出生率。該組織在1935年以前是黨衛隊黨衛隊人種與移居部的一個機構,後由黨衛隊全國領袖個人參謀部直接管理。
△生命之泉的logo(來源於網絡)
生命之泉安排未婚婦女匿名生育(很多婦女都是被納粹綁架來的),並將這些孩子由「種族純潔健康」的父母領養,這些孩子大多被送至黨衛隊成員的家庭中。生命之泉亦會對部分成員家庭提供福利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命之泉在歐洲佔領區的德國族裔中篩選「種族合格」的孤兒並安排他們由雅利安家庭領養。
△療養院房間之間的走廊
納粹佔領的那些年,有1700多名「生命之泉」計劃的嬰兒在此降生,並生長在這裡,小編看過一集奧地利電視臺採訪的「生命之泉」遺孤的紀錄片,他們來到這裡,並講述了她和這裡的故事。對她來講,這裡是他們1700多名嬰兒的家,他們到現在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究竟是誰,也不知道在現今的奧地利還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在努力的尋找著父母。
△房間內的塗鴉
二戰結束後,納粹掠奪的維也納森林療養院被工會接管並更改為賓館,接待過很多來這裡度假的遊客,看到這麼多的陽臺,可見曾經的輝煌和熱鬧。很多人曾經坐在樓下曬太陽,打保齡球,遊泳。直到2007年,這家酒店永久停業,在網上搜不到任何原因。
△客房內景
△小編們離開時拍的最後一張療養院照片
後記:小編們在療養院時因為新鮮感和興奮感,只顧著拍照,並沒有過多的害怕。但是回到維也納後,對當時一些細節的回憶有細思極恐的感覺。。。各位如果還想看小編們廢墟探險的遊記,別忘了踴躍留言和點讚哈!
- THE END -
(以上內容由歐洲時報叛逆姐姐原創,圖片除標註外均為叛逆姐姐、Simon拍攝,轉載請註明Eur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