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市民發會發現
眼下我市不少小區都設立了舊衣物回收箱
許多市民將不穿的衣物投放進去
不僅解決了舊衣物存放的難題
還希望給它「第二次生命」
那麼
這些舊衣物都去哪兒了呢
走進建國小區北門,不足百米的距離,記者看到放置了分屬3個不同機構的舊衣物回收箱。箱體上分別寫著「踐行綠色生活 創建生態文明」「舊衣不舊 衣舊情深」等字樣,還用圖案和文字標明了回收範圍,包括衣服、鞋子、箱包、家紡、書籍等。此外,箱子上還標註了聯繫電話。
舊衣物
回收箱
正來這裡處理舊衣物的小區居民說:「舊衣服扔垃圾洞裡可惜了,放進回收箱肯定是再利用的,而且回收這些東西對衛生也有好處,挺好、挺方便的。」
眼下,我市主城區多數小區都設立了這類舊衣物回收箱。據了解,一個3000戶規模的小區,一個舊衣服回收箱一年累計可回收舊衣服大約為1噸。市民在捐贈舊衣物的同時,也很關心這些數量驚人的舊衣物真正的用途和去處。
對此,記者按照舊衣物回收箱上面所留的電話號碼,與一家舊衣物回收公司聯繫上,工作人員介紹說,多數舊衣服無法再穿,他們通常與具備環保資質的再生處理機構進行合作,加工成再生環保產品出售。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市各小區裡的舊衣物回收箱,大多是一些企業以盈利為目的設立的。不過,舊衣物回收箱進入小區,也有門檻費。「我們現在投放300個左右,一個箱子1000塊錢一年。看小區歸誰管,如果歸物業管,我們付給物業,如果歸街道管,我們付給街道。」另一家舊衣物回收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回收舊衣物需規範運作
公開透明,是愛心募捐最起碼的要求。面對數量龐大的舊衣物,如何規範管理,確保它真正喚發「第二次生命」,造福社會,亟待關注。
據了解,回收的衣物中分揀出來可穿著的衣物大概有20%左右,可以消毒處理後捐給貧困群眾,剩下的則多用於製作再生材料,比如加工成墩布、保溫材料、各種工業織物等,而對於那些沒有任何回收價值的廢舊衣物,則只能投入燃燒爐進行銷毀。
▲工人正在分揀回收來的衣物(資料圖)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個3000戶規模的小區,一個舊衣物回收箱每年累計可回收舊衣物大約為1噸。可再生利用的,舊衣物回收企業一般會按照每噸千元左右的價格賣給再生處理機構。
▲打包好的舊衣物(資料圖)
舊衣物二次利用後,產生更大經濟價值,這本身無可厚非,也不違法違規。但要注意到,眼下一些社會公司在小區裡是打著愛心募捐的名義來回收舊衣物的,就需要行業主管部門規範管理了,否則會擾亂愛心捐贈行業秩序、傷害慈善公益事業。
對此,市民政局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處長汪敏表示:「以公益慈善名義開展廢舊衣物回收活動屬於公開募捐。如果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就屬於非法募捐行為。轄區民政部門對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主體開展公開募捐行為,要依法進行調查處理。」
在此,汪敏提醒廣大市民,參加慈善募捐活動之前,可以通過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慈善中國」,查詢活動舉辦方是否屬於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發現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卻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可以向民政部門舉報;發現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的,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
不過,汪敏也指出,以商業目的投放運營舊衣物回收箱的企業或個人,不在民政部門的監管範圍內。
專家觀點
市民愛心捐贈舊衣物,期望公正透明,這是最基本、最樸素的訴求。而相關企業如果只是出於商業用途回收舊衣物,那麼請別硬牽強和慈善掛鈎,這是最起碼的商業道德。
而對於在小區裡設立的舊衣物回收箱,江蘇師範學院法學院教學副院長張峰振也建議說:「設立舊衣物回收箱應尊重市民知情權,設立的目的、用途、主體,都應該在箱子上說明,要讓老百姓自己選擇:到底是捐還是不捐,捐給誰,有什麼用途。」
在此,我們期望相關部門加強行業規範管理,讓市民愛心捐贈舊衣物有章可循、有地方可去。
你會把家中的舊衣服放入回收箱嗎?
你對小區裡設立的舊衣物回收箱有哪些看法?
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記者:FM93徐州新聞綜合廣播 馬婧偉
編輯:慕瀾
監製:耿燕、陳永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