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由於「杭州大熊貓」,舊衣回收問題站在風口浪尖。那個被貼上「環保」、「慈善」標籤的萌熊貓,如今卻成為打著慈善幌子牟利的「騙子」。
這讓常州人不免會聯想到,去年出現在常州各小區的小綠箱子,是不是也跟「杭州大熊貓」一樣?人們投進小綠箱的舊衣物、包、鞋去哪了?有沒有送到需要幫助的人手中?
帶著一系列疑問,小編通過小綠箱上的回收電話,聯繫到了負責常州舊衣物回收的江蘇思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衣物更新快,舊衣服的處理成為不少家庭的難題,留著不穿又佔衣櫥,當垃圾扔了又覺得可惜。「如果能把一些衣服收集起來,捐到貧困地區,也算一份愛心呢。」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但無奈找不到組織。
於是,自從去年一批寫著「舊衣物回收箱」的小綠箱進入小區以後,就頗受好評。家住星港苑社區的張奶奶說:「現在人想開了,衣服也買得多,好多衣服還是新的呢,如果能捐出去,幫助一些貧困地區的人,也是做了一件好事。」在小編的走訪過程中,發現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如果仔細觀察小綠箱,可以發現它在側面列出了舊衣物的收集處理流程。
負責人焦成瑞告訴小編,目前常州市共有1000多個小綠箱。從去年7月在常州投放以後,已經回收舊衣物500多噸。綠色的舊衣物回收箱高1.75米、寬1.0米,可以裝90公斤舊衣服。箱體入口兩側寫著「踐行綠色生活,創建生態文明」,箱面印有衣服、鞋子、包的回收指示圖案和聯繫方式,箱面有常州市美德基金會和常州義工聯合總會等標誌以及二維碼。
小綠箱中的舊衣物去了哪兒?
那麼,什麼樣的衣物符合捐贈條件呢?不符合捐贈的怎麼循環利用?
焦成瑞說,一般不起球、不掉色、不破損,有八成新以上的衣物可用於捐贈。「在常州回收到的衣物中,捐贈的衣物有100多噸。這些衣服經過消毒打包,除了讓常州本地市民免費認領,還捐到了雲南保山、四川涼山、西藏等地。」
「不符合捐贈條件的,可以拆解再利用,一般是做成擦布、拖把、手套、工業用料等。」據焦成瑞介紹,廢舊紡織品的再生綜合利用率高達83%。再生產的這部分產品,除了對外銷售,還會返還一部分給市民。
通過舉行發放活動,送到市民手上,或是送到社區。據焦成瑞介紹,工作人員每周會到各個小區回收小綠箱裡的衣服。今天早上九點半,穿著「衣衣不舍」紅色背心的工作人員,打開小綠箱開始裝衣服。「平均400戶設立一個小綠箱,像新城南都小區放了2個,幾乎每次過來,箱子裡都是滿的。」工作人員小苑說。
兩位工作人員先在地上鋪了一大塊布,開始掏衣服。「有的人會把衣服整理好,用繩子綁好投進來,還有的會裝進袋子裡。」小苑說,這些衣服送到張家港的分撿工廠之前,會先在常州初分類,把這些繩子、袋子一一解開。隨後,這些衣物將被送到張家港分揀工廠,根據分揀情況回到各自的再生軌道。
接下來,就讓一組圖告訴你們,回收的舊衣物到底去哪了。
回收
工作人員從小綠箱裡打包回收
分揀處理
來自肯亞的環保志願者阿米德在車間內幫忙分揀舊衣物
工廠分揀
捐贈
常州市美德基金會在運河五號舉行「衣衣不舍」冬日感恩回饋活動,向市民免費發放消毒衣物10噸,捐贈20000副手套和3000把拖把到各個社區
「衣衣不舍」冬日感恩回饋活動為新北區孟河鎮和羅溪鎮敬老院老人們送溫暖
舊衣物捐贈到惜福中心,市民免費領取
舊衣物捐贈給清泉愛心社,造福常州市民
舊衣服運往雲南、甘肅、貴州、西藏等貧困地區
再利用
舊衣物做成的汽車隔音棉
舊衣物製作的無塵擦布
舊衣物製作的拖把
來源:常州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