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眸「十三五」系列發布會第十場:像石榴籽一樣抱緊

2021-01-18 昆明市人民政府

10:16

1月15日,昆明市召開「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市委統戰部、市民族宗教委、市僑聯、市臺聯相關負責人將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專題」進行發布。

10:20

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  韓  楓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昆明市「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民族團結進步專題。

「十三五」以來,昆明市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帶領各族群眾創造美好幸福生活,全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成效。今天我們邀請到市級三個部門的負責同志向大家介紹「十三五」以來我市在民族團結進步方面取得的各項成績。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領導,他們是:

中共昆明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畢春華女士;

昆明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尹朝暉女士;

昆明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李為民先生。

首先,請中共昆明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畢春華同志發布。

10:27

中共昆明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  畢春華

各位領導,同志們,新聞界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和媒體朋友們見面,藉此機會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昆明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關注和支持。首先,我向大家介紹昆明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情況。

昆明是多民族聚居的邊疆省會城市,下轄7區1市6縣,其中有3個自治縣、4個民族鄉、341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少數民族人口130萬人(包括40萬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佔全市人口的16.9%,有10個世居民族,54種民族成份,呈現分布廣、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是全國省會城市中轄民族自治地方最多、世居民族成份最多、少數民族人口總數位居第二的城市,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縮影。

2015年和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要求雲南「要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昆明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懷,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立足昆明多民族聚居邊疆省會城市實際,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融進區域、融進行業、融進工作、融入生活,全域覆蓋、縱深推進,思路創新、載體鮮活,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做到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切實把黨的民族工作制度優勢轉化為邊疆民族事務的治理效能,昆明創建的「融榮與共、同心同行」經驗,得到國家民委的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已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14個,其中3個自治縣先後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縣」,石林縣被命名為「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基地」;創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6個、全國民族團結教育基地3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87個,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567個,各級命名示範創建單位達2154個。2019年,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下面,我向大家具體介紹一下昆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具體實踐與主要成效。

10:34

一、提高站位、牢記使命,強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全面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為組長的示範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市委常委會定期研究民族工作的機制。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全市綜合目標管理和社會治理考核內容,層層落實責任,牢牢把握黨對民族工作的絕對領導。2018年,市人代會全票通過《關於把昆明市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的議案》。市委辦、市人大辦、市政府辦、市政協辦積極參與創建工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作出表率。二是強化黨員幹部教育。編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幹部培訓教材,建立健全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機制,在市委黨校開發民族團結進步精品課程21門,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示範市創建活動納入黨校主要課程。三是強化載體創新。紮實開展「九進」活動,在國家民委創建「六進」的基礎上,增加創建「進軍營」「進景區」「進基層政法單位」活動,成立創建「九進」活動指導組,由9位市級分管領導牽頭抓創建。2020年,昆明市推廣創建「進醫院」,形成了各行各業共創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聚焦民生、跨越發展,著力推動各族人民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各族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一是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力推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和諧發展,深度貧困的民族地區實現了巨大跨越,各族人民正昂首闊步邁向小康社會。堅持推進脫貧攻堅與民族團結進步「雙融合、雙促進」,尋甸縣、祿勸縣、東川區相繼脫貧摘帽,40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實現民族地區整體脫貧。2015年至2019年,石林、祿勸、尋甸3個自治縣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分別是2015年的1.41倍、1.76倍、1.75倍,年均分別增長10.3%、19%、18.6%。二是堅持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實施教育振興,提升教育質量,5年來累計投入資金39億元,引進省外名校21所,鼓勵7所名校辦校點34個,建成省級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民族文化教育示範學校195所,在全省率先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各項社會保險覆蓋率保持在96%以上。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昆明市14個縣級人民醫院全部通過二級甲等醫院評審,各鄉鎮衛生院全部達標。三是堅持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積極探索民族地區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加強社區、社工和社會組織「三社」聯動。全市70%的社區建立了協商議事委員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步顯現。

10:41

三、創新載體、強化宣傳,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一是強化共同體意識。建設100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廣場),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中華民族一家親」群眾教育館、「紅石榴」主題街區,掛牌命名19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場教學點,各族幹部群眾在參觀體驗中加深了對中華民族「一體多元」和多民族大家庭的認識。至今為止,已有越南、印度、尼泊爾、寮國、孟加拉國和國內70多個考察團前來參觀學習考察。二是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編印「融榮與共」系列叢書;開通地鐵「阿詩瑪號」「春城號」「公交創建專線」;創建「微信」「微博」「專題網」「抖音公眾號」網宣矩陣平臺,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大眾化、立體化」的宣傳格局。三是傳承發展各民族優秀文化。在全國首創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包」項目建設,極大提升了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服務效能,活躍了城鄉文化氛圍。出臺《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多部法規,列入非遺項目名錄632項。舉辦世界龍舟賽、少數民族運動會等體育賽事,開展「民族團結長街宴」「文化大舞臺」等民俗文化活動。

四、搭建平臺、促進「三交」,推進城市民族工作創新發展,各族人民呈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可喜局面

一是重視做好社區民族工作。搭建少數民族服務聯繫平臺、信息服務平臺、創業促就業服務平臺、糾紛調處和法律援助平臺、民族社團培育平臺「五位一體」服務平臺,創新推進城市民族工作數據化、信息化、網格化服務管理,讓各民族群眾獲得了優質高效的便民利民服務。積極創建嵌入式居住示範社區,營造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幸福安康、文明開放的社區氛圍。二是重視開展群眾性活動。持續舉辦民族節慶活動,引導各民族同聲歌唱、同臺娛樂。舉辦「昆明民族時裝周」「濃情石榴籽 奮進新時代」「融榮與共 同心同行」「守好民族團結生命線 續寫民族團結誓詞碑」等系列主題宣傳活動。舉辦「昆明民族大舞臺」系列活動,搭建起全省各民族溝通交流的平臺。三是重視提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推行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試點工作,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提供就業培訓、就業信息、法律諮詢、社會救助等服務,使各民族流動人口交流有去處、訴求有說處、困難有幫助、發展有空間。著力提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公共服務水平,引導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城市規章制度,讓其在城市社區能立足、能安居、能融入、能致富,各族流動人口對春城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昆明成為各族流動人口共同居住、共同學習、共同工作、共同生活的和諧家園。

10:47

五、完善機制、依法治理,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民族地區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一是堅持政策支持。制定和深入實施《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深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的行動方案》《關於鞏固和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成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意見》等系列規範性文件,為做好民族工作提供政策支撐。二是堅持法律法規保障。制定出臺《昆明市人大常委會民族自治縣立法工作指導辦法》;制定《昆明市人大常委會民族立法五年規劃(2018—2022)》,將《石林彝族自治縣阿詩瑪文化傳承與保護條例》《石林彝族自治縣水資源保護管理條例》《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掌鳩河保護管理條例》《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民族文化保護條例》列入昆明市民族立法五年規劃。三是堅持創新治理措施。堅信「只有植根於法律土壤上的民族團結之花才會開得更加鮮豔」依法保障各族群眾的合法權益。成立「昆明市少數民族法律維權中心」,儲備各族律師170餘人,依法保障各族群眾的合法權益。為市級宗教團體聘請法律顧問,強化「依法辦事、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昆明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鞏固和發展好民族大團結良好局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由創建全面轉向示範,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為開啟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新徵程凝聚起磅礴力量。

一是強化學習宣傳教育,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出示範。持續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幹部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構建課堂教學、社會實踐、主題教育多位一體的教育平臺,著力凝聚「五個認同」「五個維護」「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共識。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網絡空間,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鑑,把網際網路空間建成促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新平臺。二是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在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作出示範。高質量推進「一縣一業」示範縣和「一村一品」專業村建設,不斷提升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強化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民族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鄉村建設成為與城市共生共榮的美好家園。加強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共同發展。三是聚焦民生福祉改善,在帶領各族群眾創造美好幸福生活上作出示範。進一步強化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讓各族群眾擁有更好的教育。加強民族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全面改善民族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條件。落實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制度,持續提升民族地區社會保障水平。四是推動文化融合發展,在建設「美美與共」的文化共同體上作出示範。健全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向民族地區覆蓋和延伸。加快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民族文化傳承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促進、雙提升。廣泛開展各民族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引導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進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賞。五是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在提升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上作出示範。紮實開展民法典普法宣傳工作,引導各族幹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用法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協調民族關係。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著力把民族事務納入法治軌道,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加強民族地區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謝謝大家!

10:48

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  韓  楓

感謝畢春華副部長的發布。

下面,請昆明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尹朝暉同志發布。

11:00

昆明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   尹朝暉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

上午好,非常榮幸能夠參加今天的民族團結進步專題發布會。下面,我就昆明市僑聯「十三五」期間積極聚焦、服務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基本情況和取得的初步成效作簡要介紹。

昆明市僑聯成立於1956年10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梁和紐帶,主要履行服務經濟發展、依法維護僑益、拓展海外聯誼、積極參政議政、弘揚中華文化、參與社會建設等職能。作為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省份的省會城市,昆明有53種民族成份、9個世居少數民族。「十三五」期間,昆明市僑聯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貫徹以人為本、為僑服務的宗旨,發揮獨特優勢和作用,廣泛團結全市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使民族團結進步理念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真正體現在僑聯工作中,推動昆明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們注重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結合工作實際,對標對表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部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理論政策學習活動,通過專題培訓、走訪慰問、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加強對僑界群眾和僑聯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向歸僑僑眷、歸國探親的華僑華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和各民族團結基本知識,並通過他們向身居海外的親朋好友轉發傳遞,擴大知情面。面向僑界信教群眾,廣泛深入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典型和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在昆明僑界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十三五」時期,我們注重培養選拔僑界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加強僑務工作隊伍建設。涵養僑務資源,把一批僑界優秀少數民族代表、歸國留學人員吸納到委員和僑青委隊伍。58名僑聯委員和115名僑青委中,少數民族委員佔委員總數的20.7%、13.6%,為僑界少數民族代表打造展示風採、建功立業的平臺。引導僑界少數民族委員立足本職崗位,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積極為昆明發展建言獻策。

11:03

「十三五」時期,我們注重加強基層組織平臺建設,服務基層少數民族同胞。以健全基層工作網絡為基礎,加強基層民族工作協調組織建設,建成「僑胞之家」19個、法律服務站2個、街道僑聯2個、行業僑聯1個、樓宇僑聯1個,成立由歸僑僑眷和各族群眾組成的舞蹈隊、合唱隊、慢跑隊、「僑二代」志願者隊等組織,開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演出、「僑愛心·送溫暖」、歸僑僑眷參與「創文」等群眾性活動,營造文明和諧、團結進步的民族工作氛圍。發揮資源優勢,「僑愛心歸僑僑眷技能培訓班」、「僑愛心·少數民族刺繡技能培訓班」、「中國烹協-金龍魚烹飪班」等一批公益項目落地民族地區,幫助少數民族同胞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自我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們注重參與社會治理,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推進脫貧攻堅與民族團結進步「雙融合、雙促進、雙達標」,為掛鈎扶貧點——尋甸縣倘甸鎮罵秧村累計協調項目資金239萬元,引導村委會成立合作社2個,引入有機高產水稻種植項目1個,實現水稻畝產增收1倍以上,農民收入增收2倍以上,掛鈎扶貧點實現脫貧摘帽,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引進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華僑華人社團投入資金200餘萬元在民族地區新建水利設施、捐助貧困學生、捐贈教學設備、興建愛心食堂,「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觸角延伸到石林、尋甸、祿勸3個自治縣,籌集幫扶資金34.54萬元,對全市困難歸僑僑眷和困難群眾571人(次)實施幫扶救助。承辦中國僑聯「僑愛心•光明行」大型公益活動,在石林縣等民族地區及宜良縣等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地區開展白內障篩查2350場次,篩查總人數45693人,免費為3517名貧困歸僑僑眷及困難少數民族群眾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佔全省實施「僑愛心·光明行」白內障復明手術總量的78.9%,沒有發生一起醫療事故。

在發揮僑界優勢,鞏固和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果的工作中,我們感到空間很大,潛力無限。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立足實際,深入挖掘僑界資源,進一步找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切入點和結合點,精準服務、精準發力,為鞏固提升昆明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成果、奮力開啟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新徵程作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11:07

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  韓  楓

感謝尹朝暉主席的發布。

下面,請昆明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李為民同志發布。

11:14

昆明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  李為民

各位領導、同志們,新聞界的媒體朋友們:

上午好,非常榮幸能夠參加今天的民族團結進步專題發布會。下面,我就昆明市臺聯積極聚焦、服務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弘揚「同根文化」,創新活動載體,進一步加強昆臺兩地民族文化交流基本情況和取得的初步成效向社會發布,歡迎大家關注。

昆明和臺灣都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也是促進昆臺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進一步加強昆臺兩地的民族文化交流意義重大。近年來,昆明市臺聯以習近平新時代對臺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導,深入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弘揚「同根文化」,持續深化「春融同心」統戰工作品牌,服務大統戰工作格局,不斷將臺聯工作突出「側重點」、拉長「延伸鏈」、擴大「覆蓋面」,在進一步加強昆臺民族文化交流方面,我們有以下探索和思考:

一、創新和拓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交流活動,不斷深化昆臺兩地的民族文化交流與合作。如我們以民族文化交流為紐帶,開展了「兩岸青年七彩雲南聯誼周」「昆臺青年文創作品大賽」「昆臺創意花卉展」「昆臺少數民族繪畫展」等一系列豐富多彩、具有鮮明民族團結主題和元素的活動,推進昆臺民族文化交流「向心裡走」「往實裡做」。

二、弘揚「同根文化」,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多年來市臺聯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親情、鄉情為紐帶,以文化認同增進臺胞臺屬的情感認同、思想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不斷促進昆臺民族文化交流交往,踐行「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和守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三、建立交流協作機制,整合民族文化交流資源。在市臺聯打造的市級「春融同心·昆明市統戰文化基地」昆臺民族文化交流基地(寶島風情展示館)基礎上,豐富「六個一」工作內容,讓交流活動向互動式、體驗式、參與式轉變,在多元、多層、多角度中實現昆臺民族文化交流,為臺胞臺屬、社區居民搭建更多民族文化交流平臺。

四、將民族文化交流與產業融合相結合,不斷創新昆臺經貿交流品牌。將昆臺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作為導向,突出橫向聯合和縱向聯絡的模式,強化市臺聯經濟服務功能,2020年舉辦了「昆臺美食商品展銷周」和「昆臺美食節」等品牌活動,多家在昆發展臺商如統一科技、甘草源、多柏思、威年華、巧麗坊、宣禾、川達等的臺灣美食和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11:18

今後,我們將通過深化五個維度,進一步加強昆臺民族文化交流。一是產業交融促發展。圍繞大健康、大旅遊、大文創,以及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策劃和組織一些有主題有特色有創意的活動,增加昆臺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昆臺經濟科技交流合作水平,讓更多臺胞了解了昆明的發展優勢,吸引臺商臺資參與到昆明經濟建設中來。二是文化交流找交集。從中華文化、同根文化認同為著力點,加強與臺灣各界人士及島內各雲南同鄉會的聯繫交流,從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開展特色交流,以文化的方式、文化的力量來有效推進臺聯工作,從文化認同實現臺聯工作的最大動員,匯集力量,畫好最大同心圓。三是親情交心贏認同。兩岸同胞一家人一家親,發揮鄉情、親情作用,大力倡導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心理認同,促進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拉近兩岸的心靈距離,共同構建命運共同體。四是人脈交友擴影響。充分發揮人脈資源和聯絡的優勢,深交老朋友,廣交新朋友,多交真朋友、交好年青朋友,擴大「朋友圈」,不斷吸引青年臺胞臺屬參與臺聯活動,贏得青年臺胞臺屬的支持,促進臺聯事業發展。積極宣傳昆明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投資發展環境、各種優惠政策,推動昆臺兩地交流交往取得新進展。 五是拓展交往尋突破。發揮昆明區位優勢,主動拓展與南亞、東南亞臺胞臺屬的交流聯誼工作,把昆臺兩地在經濟、文化、公益事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擴大到南亞、東南亞,把昆明打造成臺商和臺灣青年融入「一帶一路」的前沿,積極搭建臺商融入「一帶一路」的平臺,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吸引更多臺灣同胞積極參與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

11:21

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  韓  楓

感謝李為民會長的發布。

現在,進入發布會的記者提問環節。

11:27

記者提問:結合部門職責,昆明市僑聯在鞏固和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成果方面的主要做法是什麼?

昆明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 尹朝暉:

僑聯工作服務的對象是「僑」,工作方式在「聯」,「聯」是僑聯工作的著力點,在鞏固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成果的工作中,我們著重發揮獨特優勢和作用,在「聯」字上下功夫。

一是立足實際抓落實。就是緊密結合雲南建設民族文化大省和昆明鞏固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成果,在突出民族特色的同時融入時代精神,挖掘和保護昆明獨特民族文化資源,在舉辦「尋根之旅」夏令營、「親情中華」文藝演出、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等聯絡交流活動中,向海內外宣傳展示雲南和昆明獨有的民族文化。二是立足創新抓落實。就是突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題主線,從創建思路、形式、載體、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發揮僑聯對外交流交往優勢,引進美國媽媽聯誼會這一慈善組織,今年計劃在石林縣路美邑鎮、長湖鎮以及石林鎮的22所學校捐贈23套多媒體教學設備,助力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推動民族地區教育對外交流合作。三是立足理念抓落實。就是緊緊圍繞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這個目標要求,組織開展學習培訓、理論宣講,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等,讓「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理念深深紮根在廣大僑界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僑胞心靈深處,轉換成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11:30

記者提問:在昆臺民族文化交流實踐工作中,是否可以嘗試通過創新一些工作平臺來進行突破?

昆明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  李為民:

多年來,市臺聯積極作為,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強化聯誼,多方聯動,打造品牌。我們把推進昆臺民族文化交流工作與統戰文化基地建設和基層社區治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於2020年在桃源社區打造了由展示館、大講壇、人才庫、少數民族主題活動、小劇場、信息平臺「六個一」多維構成的市臺聯「昆臺民族文化交流基地」這一工作平臺,並多方整合資源開展了一系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活動,推動臺聯工作「站前臺、上一線」,得到廣大臺胞臺屬和社區居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廣泛好評,摸索出「臺聯+社區+社會組織+公益服務」的臺聯工作模式,走出一條「平臺+活動+陣地+品牌」的路子,深化和豐富了昆臺交流的內涵和品牌,為開展昆臺民族文化交流打下了基礎。特別是我們創建了全國臺聯繫統首個以臺灣民族文化為主題的寶島風情展示館成為其中的工作亮點,寶島風情展示館主要展示和介紹臺灣的人文、旅遊、習俗、美食、文創產品及阿美等族群的服飾等,為臺胞臺屬和社區居民創建了昆臺民族文化融合交流交往互動的一個新空間。2020年全國臺聯、省臺聯和市委統戰部領導在實地調研考察「昆臺民族文化交流基地」後,對市臺聯創新工作表示高度肯定,該基地也成功創建為市級「春融同心·昆明市統戰文化基地」。

今後,市臺聯將充分利用好這一基地和平臺,不斷促進昆臺兩地民族文化的交流交往,積極開展與臺北桃源裡、高雄桃源裡、彰化桃源裡、嘉義桃源村等同名村(裡)結對交流與合作,主動加強與臺灣少數民族代表人士的聯繫,精心策劃組織潤物無聲的民族文化聯誼活動。同時,我們還要多方整合力量,聚合資源,繼續打造一批各具不同主題、不同功能、不同作用的交流示範基地作為工作平臺,努力拓展人脈的廣度,實現聯誼的深度,實現昆臺民族文化交流的再突破和再提升。

11:36

記者提問:昆明市於2019年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並得到了國家民委的高度肯定,請問昆明市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由創建轉向示範有些什麼舉措?

中共昆明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 畢春華:

感謝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昆明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關心和關注。昆明市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後,仍然保持著創建工作支持不減、力度不減、保障不減,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持續鞏固提升昆明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成果。

(一)細化部署,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我們制定出臺《關於鞏固和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成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全市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更好發揮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的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為高質量推進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二)加大力度,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縱深拓展。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部署和要求,把創建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鞏固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果。認真實施「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範創建工程」,創新機制和方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項目化、實體化,模塊化、菜單化。2020年度,雲南省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我市獲得3個模範單位5個模範個人,市民族宗教委作為唯一一個模範單位代表發言。雄達茶城等17家單位獲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稱號,中共昆明市委黨校等2家單位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稱號。

(三)跨越發展,加快建設小康社會增進民生福祉。堅持推進脫貧攻堅與示範創建「雙融合、雙促進」,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相繼脫貧摘帽,40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民族地區整體脫貧。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3個自治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建成省級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民族文化教育示範學校195所。

(四)加強「三交」,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我們持續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進各民族更深層次、更高層面的交往交流交融。加強社區社會治理,在全市70%的社區建立協商議事委員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步顯現。通過對一些突出問題的整治和有效引導,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已經形成。

(五)突出主線,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宣傳教育。我們充分發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主題的教育館、陳列館、現場教學點的作用,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大眾化、立體化」的宣傳格局。2020年以來,在四個社區舉辦「春融萬物·共建共享」「融榮與共·同心同行」「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濃情石榴籽·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2020年1月19日,昆明市與省民族宗教委共同在雲南民族村舉辦「守好民族團結生命線·續寫民族團結誓詞碑」主題活動,1000多名幹部參加活動,現場通過數字虛擬技術續寫民族團結誓詞碑的方式,表達守好民族團結生命線的共同心聲。

(六)提升示範,充分發揮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示範效應。先後與德宏州、怒江州、臨滄市、普洱市等四個兄弟州市籤訂民族團結進步聯盟框架協議。通過機制體制、社會治理、基層組織、人才建設和重點工作聯建,共創跨區域民族團結進步聯盟,促進各地各族群眾在經濟上相互促進、文化上兼收並蓄、情感上不斷加深,深植民族團結進步的理念,在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社區創建、民族大舞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等方面開展深度交流合作。命名示範市以來,越南祖國陣線中央、印度加爾各答婦女代表團、尼泊爾代表團、寮國副總理、孟加拉國退役軍人協會和國內70多個考察團到崑調研考察昆明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2020年11月19日、12月20日,中央民族幹部學院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班,昆明市民族宗教委兩次受邀到會作了交流發言,得到全國民委系統一致好評。

11:40

記者提問:昆明市在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載體建設方面有何創新和亮點?

中共昆明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 畢春華:

昆明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宣傳中,昆明市線上線下同頻共振,線上教育載體主要是「兩網三微」;線下教育載體分為國民教育類、幹部教育類、群眾教育類三個方面。下面,我具體介紹一下線下教育載體。

一是推動國民教育宣傳載體創新。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徹落實到全市辦學治校的全過程,切實融入教育教學的各方面,努力培養出具有牢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新人。我們堅持「民族團結教育從娃娃抓起」「切實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種在青少年學生心中」。通過不懈的努力,昆明的民族團結教育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實現了全覆蓋,中小學100%開足開齊了民族團結教育課程和課時;建成了省級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190所,省級民族文化教育示範學校2所,省級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學校1所。

二是推動幹部教育宣傳載體創新。昆明幹部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主要做法是:一是推動創建工作法定化,通過法定議案定格民族團結創建工作,凝聚廣大黨員幹部推動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信心、決心;二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進機關」,提出幹部要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先行者,推動各級黨政機關學思悟領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三是編印系列書籍。將「融榮與共」編印成系列叢書,為機關幹部的教育提供了豐富素材。四是加強與黨校的緊密合作。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昆明市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幹部;命名了117家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廣大機關幹部培養成為了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堅定信仰者,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堅定執行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定踐行者。

三是推動群眾教育宣傳載體創新。群眾教育載體大致可分為七類:海報、牆體文化、展板;節慶活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周日活動;移動的民族團結載體;種在大地上的民族團結;大型展覽展示;場館街區;視覺形象與標識。我們用發生在身邊的吃穿住行重大變化,講述中華民族發生的歷史性巨變,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深刻變化,從山河破碎、內憂外患、列強入侵,到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用血肉築起新的長城,從「人民五億不團圓」到「萬方樂奏有于闐」,我們用精準扶貧發生的巨大變化,增強感黨恩教育,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的自豪感自信心,增強「五個認同」。

我們注重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做到街頭巷尾、融入市民日常,做到田間地頭、融入百姓生活,建構了「多層次、廣覆蓋、實體化、分眾化」的宣傳矩陣,建設了「兩館一街區」,編纂了「融榮與共」系列書籍,啟動了公交地鐵創建專線,製作了「福」系列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視覺形象標識,通過這些載體的投入與使用,有力推動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了昆明力量。

11:43

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  韓  楓

記者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感謝各位。

剛才,通過三家相關部門的通報,我們看到過去五年,我市在鞏固和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果,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方面所取得優異成績。希望各位媒體記者持續關心關注我市民族團結進步相關工作。下周一我們將繼續召開第十一場新聞發布會:民主法治和社會治理專題,希望各位記者朋友持續關注。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雲南舉行「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發布會
    原標題:11月27日雲南舉行「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 系列發布會·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專題  11月27日,雲南舉行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請中共雲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雲南省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主任拉瑪·興高,雲南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王萍,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處處長、省文物局副局長
  • 【直播】回眸「十三五」系列發布會第八場:文化專列發車啦
    10:161月11日,昆明市召開「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市文明辦、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廣電局、市文聯、市社科聯相關負責人圍繞「文化繁榮發展專題」進行發布。
  • 喬強:做一名「石榴籽」式的幹部
    「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這句話是我來到新疆之後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在這片越佔國土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生活的各族人民群眾都是新疆這顆「大石榴」裡緊緊抱在一起的「石榴籽」。而我們作為一名幹部,要做一名「石榴籽」式的幹部,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奮力開創新疆工作新局面,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做一粒晶瑩剔透的「石榴籽」,清白為公。石榴之所以受人們喜愛,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石榴的果肉是晶瑩剔透的。如果有壞掉的果肉,人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並將其剔除掉。
  • 高能《石榴籽》:一個人宅出一部定格動畫
    新疆頭條訊(文/記者 劉萌萌 圖/視頻 受訪者提供)會眨眼的石榴籽、清新的配色、動感歡快的音樂,近日,一部時長1分鐘的黏土定格動畫《宅貢獻「石榴籽」匯聚同心圓——新疆加油!中國加油!》在朋友圈傳播開來。
  •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1月11日,昆明市舉辦「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文化繁榮發展專題發布會。14000場,惠及觀眾超過400萬人次。 組織承辦國家、省、市級文化藝術品牌活動38場。
  • 沛縣王后倫家的石榴熟了,不用吐籽,一咬就爆,我還是第一次嘗到
    文:張建設圖:部分來自網絡從沛縣地標性建築龍飛地雕塑向東2公裡,路邊就是王后倫的榴陽紅生態農業種植園,一個個像紅燈籠的石榴掛滿枝頭,在墨綠色的葉子襯託下,愈發鮮豔,晶瑩剔透的石榴籽果汁飽滿,鮮香四溢,成為一道深秋之際獨特的景觀。園內有許多的遊客正在採摘石榴,一個個白裡透紅的水靈靈的石榴伴隨著歡笑從樹上被採摘下來。
  • ...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電網升級和網絡扶貧專場實錄
    【視頻】開封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電網升級和網絡扶貧專場實錄 2020-12-22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南市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九場(市交通...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王若峰主持新聞發布會王若峰: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今天是「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九場,我們邀請到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賈玉良,請他圍繞「交通先行『城』就未來」,介紹「十三五」時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姚福林,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一級調研員劉鴻順,他們將回答大家關心的提問。
  • 傳承紅色基因 促進民族團結 石柱以「石榴籽」效應共築幸福夢
    去年以來,在各級統戰民宗部門的指導下,石柱鎮黨委政府在石柱村創建了一個實體化運作、嵌入式管理、無固定區域的虛擬化社區——飛鵝山石榴籽社區,通過打造一支紅色高素質幹部隊伍,從參與議事、教育培訓、經濟幫扶、志願服務、文化活動等方面探索社區治理之路。經過近一年的實踐,這裡的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彼此包容互助、團結友愛,攜手共創幸福新生活。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第十五場新聞發布會舉行經開區:精準...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第十五場新聞發布會舉行經開區:精準招引 激活發展新動能  □本報記者張志寧董天力本報通訊員趙慶川1月15日,我市召開「輝煌十三五奮進新德州」第十五場新聞發布會,介紹過去5年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 吃了30年石榴,今天才知道吃前要用一把勺子,石榴籽自動掉下來!
    導語:吃了30年石榴,今天才知道吃前要用一把勺子,石榴籽自動掉下來!「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一首《石榴》節奏迴環,詞脈婉曲。石榴又叫安石榴、海石榴、沃丹、丹若等,是一種落葉灌木,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石榴的花和果實素有「天下奇花」和「九州奇果」之譽,石榴花語為成熟的美麗、富貴、子孫滿堂,是西安市和黃石市的市花。據《博物志》載:張騫出使西域,得安塗林安石榴以歸,名為安石榴。
  • 直播實錄丨「十三五」貴州廣電事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12月22日(周二)下午15:00,「十三五」貴州廣電事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在貴州飯店國際會議中心第四會議室舉行。省廣播電視局、省廣播電視臺、省廣電網絡公司主要負責同志將出席發布。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為您全程圖文直播,敬請關注!
  • 這石榴,難道別人真的是帶籽一起吃的麼?
    網上買的「突尼西亞軟籽石榴」,也收到了。 主要是它的「軟籽」,說是可以「連籽一起吃,吃石榴不用吐籽」,好奇。 當然,說是「突尼西亞石榴」,並不是從突尼西亞的進口貨,只是當年從突尼西亞引進的石榴品種,種植戶的噱頭,種植產地是河南。 多吃石榴對身體健康有益,以前我吃過硬籽的,這樣的軟籽的,還沒有吃過。買的小果,5斤19.90元。 收到的石榴,個頭也不小,很新鮮,外殼很嫩。石榴的汁水很多,清甜,口感很好。
  • 濟南市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市住建局...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王若峰主持新聞發布會王若峰: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今天是「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八場,我們邀請到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勇,請他圍繞「濟南住建奮力打造『安居濟南』」,介紹「十三五」時期居民住房城鄉建設和「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力,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武兆軍,他們將回答大家關心的提問。首先,有請陳勇局長做介紹。
  • 回眸「十三五」:昆明人的錢袋子鼓起來了
    12月25日上午,昆明市召開「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的發布主題,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將分別介紹「十三五」時期各項工作成果。
  • 閃電深1度|數讀山東「十三五」⑥:3場發布會「意猶未盡」?山東這樣...
    「十三五」時期,眾多和「王進」一樣的拔尖人才感受到了山東對於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的重視。從今年10月底至12月初,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三五」系列發布會,有3場都和人才的培養、引進、就業等密切相關。從重視人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山東對人才的重視不斷加碼。
  • 杭阿美好教育「石榴籽」社團王三街公益培訓基地啟動
    12月2日,杭阿美好教育「石榴籽」社團王三街公益培訓基地揭牌儀式,在阿克蘇市紅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杭州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張敏,阿克蘇市委副書記、杭州市援疆指揮部指揮長黃建正,杭州市援疆指揮部黨委副書記、副指揮長莫鋒,阿克蘇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阿力木江·巴吐爾出席儀式。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⑨】雲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提升2位
    「十三五」以來,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質量強省戰略,大力推進創新型雲南建設,並取得積極成果,對雲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引領作用。
  •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昆明特點的哲學...
    1月11日,昆明市舉辦「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文化繁榮發展專題發布會。昆明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張震鴻介紹,「十三五」以來,昆明市社科聯圍繞「高質量推進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的總要求,深入開展學術交流、社科研究、社科普及、社團管理和機關建設等工作,為構建中國特色昆明特點的哲學社會科學貢獻智慧和力量。
  • 吃石榴到底要不要吐籽?
    吃石榴到底要不要吐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