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8日凌晨5點左右,大連星海灣大橋發生了一起悲劇:一家三口從橋上墜海。其中,丈夫被緊急搶救送往醫院,妻子和3歲的孩子失蹤。2020年12月8日,事件發生近半年後,在全國引起轟動的「618星海灣大橋一家三口跳橋」事件,有了新的進展。被告人鄭某偉涉嫌故意殺害其三歲女兒,後跳海自殺未遂,被大連市檢方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造成一人死亡,涉嫌故意殺人」起訴。
大連人鄭某因為炒比特幣破產,他利用合約槓桿交易參與投機爆倉,損失近2000萬元,這給鄭某偉迎來了滅頂之災。因為比特幣交易的特點是沒有漲跌限制,沒有開盤收盤時間,合約又有高達百倍的槓桿服務,所以許多偏好高風險的投資者都鍾情於此。
中心化交易所的槓桿合約
槓桿是一種比較常見金融交易制度,即保證金制度。「槓桿」使投資人可交易額度被增加的同時,也使投資人獲得的投資收益和擔負的投資風險擴大了。OKCoin現階段提供BTC合約10倍或20倍槓桿,LTC合約10倍或20倍槓桿。例如某投資人用10BTC的資金用於合約交易,則交易者擔負的投資風險為價值100BTC或200BTC的合約所帶來的,這就使投資風險增加了十倍或二十倍左右,相應的投資收益也增加了十倍或二十倍。
許多 傳統交易所的合約交易槓桿倍數,是5倍、10倍,最大20倍。現如今,一些交易所已經在提供遠超於此的槓桿倍數。比如OKEx的永續合約最大能夠提供125倍槓桿,這類的高槓桿蘊含著巨大的投資風險,比如說爆倉、插針等等。
(OKEX的槓桿倍數)
爆倉
爆倉,是指在某種特別情況下,投資者保證金帳戶中的客戶權益為負數的情況。當投資者開展合約交易時,在市場走勢產生過大變化後,如果投資者保證金帳戶中資金的絕大多數都被交易保證金佔用,而且交易方向又與市場走勢相反時,基於保證金交易的槓桿效應,損失大於你的帳戶中的保證金,就非常容易出現爆倉。
曾引起轟動圈裡的是,去年的六月比特易暴雷聯合創始人惠軼因為他2000個比特幣全部爆倉而輕生。
說到爆倉,就不可不提到倉位的概念。例如你持有10000塊錢充到你的個人帳戶中,投資某個幣種花了2000,還剩8000。此時你的倉位是20%,加倉就是增加該幣種的持有量,減倉就是減少該幣種的持有量,滿倉就是10000塊錢全部買了這個代幣。
平臺插針
某種傳統交易平臺可能存在深夜、交割前夕出現「一根針」的情況,多空雙爆。到了市場行情大幅度震蕩的情況下,甚至於無法登陸相關的網站、App開展操作。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平臺在做惡,另一部分人認為背後有大莊在操縱,有些莊甚至於能夠取得交易所內部持倉數據和整個市場的買賣單數據。
委託掛單失效
不少傳統中心化交易所根本沒有止盈止損、計劃委託的功能,用戶只能人工盯盤。但高槓桿倍數下人工找點位掛單非常容易來不及,他們深度又差,即便是有止盈止損功能也經常失靈,爆倉是必然的。某網友就曾爆料稱,在Bi*****交易所中委託掛單失效。
CellETF的槓桿ETF產品
BTC槓桿基金ETF是沒有保證金,自然就不存在爆倉的風險,對於沒有太多時間盯盤的投資者,購買槓桿ETF產品能夠大大節省您的投資精力。BTC的3倍槓桿,指的是 BTC上漲1%,那麼BTC3L就會上漲3%,如果BTC下跌1%,BTC3L也會跌3%。基於上面的背景下,我們將槓桿ETF搬到以太坊上,鏈上實現了對於槓桿EFT的申購贖回,公開透明。
與合約、期貨不同的是,CellETF槓桿產品不會爆倉,不會出現中心化交易所的插針現象。
槓桿ETF基金作為一種在傳統金融市場已十分成熟的產品,槓桿ETF適合絕大部分投資者,槓桿ETF類產品尤其適合認為標的資產即將出現趨勢性行情的投資者以及想加槓桿卻不想承擔爆倉風險的投資者。
CellETF作為部署在以太坊公鏈上的DeFi綜合應用,致力於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最專業的去中心化加密資產ETF交易服務,用戶可一站式參與加密資產現貨、指數ETF、槓桿ETF的一二級交易、組合投資以及流動性挖礦,不同類型的交易策略均可得到滿足。
同時,CellETF將於12月24日上線槓桿ETF流動性挖礦,用戶可通過存入槓桿ETF-eCell的資產組合,參與流動性挖礦,收益最高可達300%,這將滿足需要執行高波動策略的投資者的需求,進一步豐富了CellETF的策略選擇。
本次上線的槓桿ETF流動性挖礦組合包括:
總結
其實任何一種投資產品在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你以什麼心態去參與。比特幣能不能參與、槓桿能不能參與,都取決於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合適的倉位比看對方向更重要。CellETF的槓桿ETF產品即便不會爆倉,由於倍數槓桿的存在,用戶也面臨著虧損翻倍的可能,當用戶錯誤判斷行情方向時,在極端行情下會存在淨值大幅回撤、淨值趨近於歸零等風險。因數字資產價格波動較大,請用戶務必充分了解槓桿交易的風險後審慎進行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