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 廣州微生活 日日睇勁爆嘢
隨著各大餐飲業陸續復工,愛吃的廣東人再也按捺不住了,是時候去「覓食」了!恢復堂食後,廣東街坊們最想吃的是什麼?不是火鍋燒烤、不是甜品蛋糕,而是最具廣東特色的小食!不知道大家已經多久沒吃了?
腸 粉
「廣東人吃腸粉,一日三餐都不厭」,可見腸粉在廣東人心中地位之高。廣東腸粉是有地域特色的,廣州有西關腸粉、潮汕有潮汕腸粉和普寧腸粉、梅州有客家腸粉、雲浮有河口腸粉.各有不同風味。
對於廣州人來說,街坊們吃腸粉首選路邊小店,而並非大酒樓。因為酒樓的腸粉出品是「公式化」的,只有在路邊攤才能吃到最傳統、最貼近兒時的那種味道。
腸粉&豬腸粉?傻傻分不清楚!
許多外地人初到廣州嘗美食,總以為「豬腸粉」與「腸粉」是同一種食物,實際並非如此。雖然豬腸粉與腸粉都是用米漿做的,但這兩種食物的味道和風格卻是大有不同的,兩者都十分值得遊客們去嘗試!
關於腸粉,編君在此就不多加介紹了,而豬腸粉的吃法則有甜有鹹,能拌食也能湯食,還能包裹著菜肉餡食用。比較出名的有廣州的牛腩豬腸粉、陽江豬腸碌等。
幹蒸/燒賣
最近編君真的特別想念茶樓的幹蒸、蝦餃、鳳爪、叉燒包、蛋撻.肥而不膩的蝦餃,味道鮮美爽滑,我一個人就能吃掉2籠!
幹蒸&燒麥,到底有啥不同?
相信不少廣州人都曾遇到這樣的情況:去某些外地人經營的店裡買熟食,指著燒麥說我要幾個燒麥,結果就被店員狂懟「那不是燒麥,是幹蒸!」這時候,你內心是否會出現許多問號,幹蒸跟燒麥不是同一種東西嗎?
實際上對於廣東人來說,燒麥和幹蒸的確是同一種食物,但是對於外地人(特別是北方人)來說,燒麥和幹蒸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在北方,燒麥是一種麵皮包裹著糯米的傳統小吃(如下圖),而幹蒸據說是「廣東版的燒麥」,是廣東人基於北方燒麥改良出來的版本,所以廣東人也喊其燒麥或幹蒸。
所以,下次大家看到外地人說「燒麥不是燒麥」的時候,不要覺得對方是無理取鬧,只是彼此存在著南北文化差異而已。
蝦 餃
蝦餃,粵式早茶「四大天王(蝦餃、幹蒸、叉燒包、蛋撻)」之一,看似平平無奇,實際上非常考驗點心師傅的功力。一隻優秀的蝦餃,必須是皮薄得晶瑩透亮的,咬下去軟韌爽口不沾牙,餡料中鮮蝦仁色澤粉紅,入口柔韌爽滑而富有彈性。一口下去,感覺餃皮和餡料是毫不違和的,中間帶著少許湯汁裡湧出清鮮香醇的味道~
廣式蛋撻
蛋撻是一款歷史悠久的廣式經典點心,因為製作難度不高,因此無論是酒樓、茶餐廳、餅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如果你問我哪一家最好吃?我建議可以去一些傳統老店,出品都不錯!
叉燒包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市面上開始流行「大大叉燒包」,3-4蚊一個就飽肚!但是對於廣東人來說,小叉燒包的地位依然無法被取代。好的叉燒包,不僅餡料要用肥瘦適中的叉燒,包子皮佔比不能太多太厚、咬下去軟滑度剛剛好。包子皮與叉燒餡的比例要和諧,幾乎每一口包子裡都要沾上叉燒,但爆口僅微微露餡——這是大叉燒包不能到達的高度。
幹炒牛河
幹炒河粉曾被《洛杉磯時報》評為世界十大美食首位,更被《舌尖上的中國》記錄過,可以說是廣州平民美食中的戰鬥機!傳統的幹炒河粉用的是「沙河粉」,遺憾的是現在沙河粉製作團隊已經不是沙河人了,因此基本上已經失傳,成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儘管如此,很多廣州人晚上去吃夜宵喝啤酒的時候,也總是會點一兩盤炒牛河,香口又飽腹!
糯米雞
糯米雞也是廣東人最常食用的早餐點心之一,用荷葉包裹的糯米雞,自帶荷葉清香。餡料主料是糯米,可起到養胃健脾的作用,糯米中間有鹹蛋、菜圃、雞肉等能補充蛋白質讓營養更均衡。
泮塘馬蹄糕
廣東人喜歡吃糕點,不僅是因為好吃,更因為有「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其中,廣州的泮塘馬蹄糕憑藉著悠久的歷史,清甜可口且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而深受老廣的喜愛。想吃到正宗的泮塘馬蹄糕,可以去泮溪酒家一趟,順便品嘗其它地道廣州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