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格威路萌機器人國內首秀 一臺平衡車的機器人蛻變

2021-02-15 智東西

能泊車,能養老,能導購,賽格威要讓智慧機器人成為通用平臺。

智東西 文 | origin

智東西1月19日消息,賽格威機器人在北京展示了名為「路萌」的機器人,這是其在今年2017CES上展出後首次在國內亮相;同時其負責人納恩博副總裁蒲立現場講述了公司圍繞這款產品在智能時代的構想——將其打造為能在多種場景發揮作用的通用機器人平臺。而在2015年,賽格威被小米投資的納恩博全資收購,雙方共同在全球平衡車市場中佔得了百萬級的保有量。

路萌:脫胎於平衡車,身兼多種功能

依託於在平衡車上的技術,賽格威在平衡車底盤上集成了多功能的硬體,在CES2016上發布了其概念產品。經過一年的開發,這款概念產品有了具體的形態——一臺兩輪行走的智慧機器人。

從外觀上看,路萌就是在平衡車上加了一臺顯示器與兩個機械臂,與其原型產品納恩博9號平衡車的形態變化不大。但是整個機器人擁有複雜組件,機上搭載了英特爾凌動處理器、Realsense實感深度攝像頭、運動跟蹤模組、4+1麥克風陣列、超聲波障礙檢測傳感器、觸控系統以及硬體擴展槽,這些部件讓路萌擁有視覺、自主導航、語音、連接、交互以及硬體擴展六大能力。

作為平衡車的鼻祖,美國公司賽格威在2001年推出了世上首款平衡車,並在歐美成為平衡車的代名詞。而近幾年,隨著人工智慧的大熱,賽格威也想讓平衡車不僅僅是一個出行工具,也可以變得智能。這種想法催生了路萌。

如何商業化:由B入C,打造通用機器人平臺

一、依託B端開發功能

這款機器人能做什麼?項目負責人現場展示了它的載人能力。不過顯然路萌不能只是一款平衡車。為了讓路萌擁有足夠多、足夠智能的功能,賽格威開啟了其開發者計劃。

通過申請機制,賽格威從開發者中篩選出一批開發者,向其出售路萌的硬體平臺,並提供軟體開發工具包(SDK),使其可以快速地基於平臺開發出定製的功能。在首批開發者中,賽格威選擇了三家大型機構:寶馬、麻省理工大學、大數據公司Stibo。

在CES2017上寶馬的泊車機器人便是這一計劃的成果。寶馬在賽格威方面提供SDK後,僅僅用了23天就開發出了自動泊車助理。儘管現在許多車都已經擁有了自動泊車功能,但寶馬認為,由一臺泊車助理來對停車場進行全局性的把控,可以避免擁堵。同時這臺機器人還能為車主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務。

在與麻省理工的合作中,MIT將路萌作為其健康養老黑客馬拉松的機器人平臺。MIT想讓路萌變成老人的陪伴機器人,派遣老人晚年寂寞的同時記錄他們身體的健康狀況,化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難題。

而丹麥公司Stibo則看中了路萌在零售行業的機遇,希望通過開發使得它可以成為大型賣場中的導購,同時替代倉庫中的安全管理員,從而節省下大量的人力成本。

通過和這三家合作,路萌就擁有了三種不同應用場景下的不同功能。這使得它看上去更像一臺通用機器人,通過開發就能使其適應不同場景。而到目前,路萌團隊稱他們已經收到了數千份申請,主要集中在消費者服務、醫療養老、遠程協作、娛樂遊戲、教育、AI研究和應用六大領域。

項目運營負責人張佳辰稱,他們正是希望將路萌打造成一個類似於手機的計算平臺,通過開發者計劃來為它添加不同的功能,就像手機安裝不同的APP一樣。

二、最終客戶是大眾,具體模式還需摸索

在具體的商業化安排上,目前由於處在早期開發階段,所以路萌的主要客戶是B端的商業機構。不過項目負責人蒲立博士稱早期更多與B端合作是為了其功能的開發,其最終客戶目標仍然是普通消費者,今年晚些時候將面相大眾推出消費級產品與應用。他特別強調了路萌在商業化上的優勢:路萌的主要部件均採用大規模應用的部件,有完整的產業鏈,這不僅保障了路萌的可靠性,同時也降低了其硬體成本與量產難度。

然而路萌團隊也坦承,由於智慧機器人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技術與市場方面都不完全成熟,所以路萌的功能還需要後續開發,而消費者市場也仍然需要培育。除了明確將路萌打造為同時面向企業與消費者的通用平臺,賽格威並未拿出更加具體的商業計劃,表示將同開發者一起探索。

結語:平臺雖好,還需找準應用場景

在智慧機器人尤其是智能家居機器人群魔亂舞的現狀下,賽格威依託平衡車技術,拿出了一款移動性與智能程度都不錯的通用機器人,只此一點便繞開了許多同質競爭。而更重要的是,賽格威選擇了做平臺的模式,通過開放軟硬體吸引大量開發者,能夠快速豐富其各種功能,在不同領域的具體應用場景投入使用。上一家採取類似做法的智能產品是亞馬遜的Echo智能音響,而它現在已經成了智能家居的代名詞。

然而賽格威的情況與亞馬遜又有很大不同。這款通用型的智慧機器人為了「通用」,採用了大量的不同技術領域的硬體,其複雜性對賽格威的集成能力構成了挑戰。而早期開發者版本下路萌的可靠性究竟如何,還需要觀察。

同時更大的問題來自消費者市場。Echo的成功是因為其準確地切入了家居這個應用場景。而賽格威自身對路萌的應用場景至今仍未找到突破口,雖然與開發者合作能夠開拓其「通用」的適應能力。但如果要自己製造面向C端的產品,賽格威不能仍然扮演一個硬體平臺供應商的身份,若不主動找到消費者的痛點,被動等待消費者市場自己成長,或許會被其他廠商佔據先機。

要讓這款兩輪的小機器人撐起巨大野心,除了開放與合作,賽格威也需要在更具體的商業路徑上更加明晰。


智東西招聘

在這裡與下一個BAT創造者交朋友!

五大智能領域記者/編輯/實習生

職位詳情回復「招聘」查看

歡迎自薦/推薦,簡歷至HR@zhidx.com

相關焦點

  • DIY一輛自己的 「賽格威」平衡車!
    原因有四:1、太過粗糙,發出來確實有礙觀瞻;2、上次做車沒留下幾張照片,無圖無真相;3、一直工作比較繁忙,實在沒能抽出時間;4、(接原因2)本意儘快再做一個,留下照片。但女皇遲遲不給批款,所以才延誤至今!此次為了完成自己的承諾,可是耗費了2月的零花錢。並且有視頻有真相,希望您能喜歡。原理簡介「賽格威」平衡車
  • 賽格威機器人將重踏賭城拉斯維加斯 CES展位看點提前劇透!
    那個時候的它還在原型機階段,在展示中它可以當正常的平衡車使用,還可以自動跟隨人行走,可以變身「家庭服務機器人」,能夠隨時監控家中狀況,內置的麥克風陣列可以通過語音來接受命令。如今一年過去了,賽格威機器人有了什麼變化呢?賽格威機器人在CES上會有什麼精彩呈現呢?
  • DIY一輛屬於自己的 「賽格威」平衡車!
    原理簡介「賽格威」平衡車「賽格威」(英語:Segway)是一種電力驅動、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個人用運輸載具,是都市用交通工具的一種。(資料來源:維基百科中文)「賽格威」是一種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代步工具,它佔地不足一平方米,乘車人像使用滑板一樣站立其上,雙手解放,但卻可以僅通過身體移動改變重心位置,就進行前進後退,轉彎剎車等操作。傳統的交通工具都無法做到隨心而動,必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控制方向和速度上,而「賽格威」並不需要專門的操控裝置,一切由車身自主完成,也由此獲得了「平衡車」的別名。
  • 從故事機到積木機器人,小米要進軍玩具界?
    提起小米,更多人想到的是手機、電視,但隨著小米生態鏈的發展,小米在玩具領域正殺出一條血路:從最初的米兔玩偶,到無人機、平衡車,再到兒童智能故事機、積木機器人……小米已悄然推出多款玩具新品。未來的小米,會在玩具行業掀起一番腥風血雨嗎?以下中外玩具網記者梳理小米試水玩具行業的幾款產品。
  • 安徽電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完成「首秀」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17日,國網合肥供電公司首次應用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順利完成10千伏線路的接火送電工作,這是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在安徽電網中的「首秀」。當天上午9點半,在合肥市青翠路和蓮花路附近的10千伏青翠路6號電桿處,巨大的黃色絕緣鬥臂車停在路邊。抬頭望去,在約15米的高空處,身著全套絕緣服的合肥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童中宇正熟練的操作著鬥壁,精準的調整著位置進入帶電區域。
  • 靠電動平衡車及滑板車上市 九號機器人市值超300億
    上市首日,九號公司的開盤價為33元/份,較發行價18.94元/份,上漲74.23%。開盤後,九號公司股價最高達到49元/份,最高漲幅到158%,市值超300億。九號公司是專注於創新短交通和機器人領域的企業,主要產品有平衡車、滑板車、機器人等。過去三年,九號公司的營收分別為13.81億元、42.48億元、45.86億元。
  • 九號公司科創板上市用機器人鳴鑼,首日開盤大漲74%
    九號公司第一個瞄準的出行細分領域是電動平衡車。「平衡車是一個自動保持平衡、自動控制自己的機器人,一個最簡單的機器人,它最大的特點是人能去的地方它幾乎都能去。2013年,九號公司發布智能電動雙輪平衡車Ninebot E,正式以智能、輕量、大眾消費的定位開始向全民自由出行的方向發力。2014年是九號公司創業旅程中的重要一年。「2014年,可以說是我們的關鍵一年。籌備收購Segway(賽格威),與小米合作,打通了國際和國內的雙向市場,這一年,我們的業務開始多點爆發。」高祿峰曾談道。
  • 機器人爆發,能從「潮玩」開始嗎?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入局可以看作機器人行業的大變量,以往通過生態鏈布局,小米在硬體「新物種」領域的銷量達到了百萬甚至千萬量級,哪怕這次是幾十萬量級的銷量,也足以改變機器人領域裡的熱點走向。雷軍在發布會上演示平衡車|視覺中國機器人進入社會的提速,會怎麼到來?
  • 小米生態鏈Segway輪椅平衡車面世, 平衡車產業鏈誰才是龍頭霸主?
    小米生態鏈Segway輪椅平衡車面世, 平衡車產業鏈誰才是龍頭霸主? 賽格威(Segway)在CES2020大展上推出新型平衡輪椅——S-Pod,被網友調侃「輪椅平衡車」,加個雨棚可以當汽車了。據了解,人們不再是踩上面,而是坐在上面,代步更為舒適,計劃於2021年上市。
  • ...第一股九號公司上市 全球平衡車和滑板車龍頭再添配送機器人新...
    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產品已形成包括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品類豐富的產品線。智能電動平衡車方面,在國內市場,自 2015 年「雙十一」至今,公司憑藉九號平衡車系列、Ninebot One 單輪電動平衡車系列、電動平衡輪系列等電動平衡車產品以及配套的卡丁車套件,蟬聯「雙十一」、「618」等大型電商平臺活動智能出行類全渠道銷量冠軍。
  • 繼 1:1 的高達後,日本人這次要造一臺能變成機器人的車
    繼這隻高達之後,日本又有一臺真實、可動的機器人出現。這次他們用上的造型不是高達也不是變形金剛這類非常熱門的作品,而是找來大河原邦男設計了一款新機體。根據 The Next Web 的報導,日本機器人開發企業 Brave Robotics 推出了一個名為「KingJ-DEITE」的機器人開發計劃。在這個計劃中,他們會推出一款具備「人-車」變形功能的機器人 J-DIETE RIDE。
  • 小米站臺、科創板CDR第一股,九號機器人投資前景值得期待
    來源:財華網九號機器人是一家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研產售」供應商,目前已形成包括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產品。在與小米系合作之前,九號機器人的主營產品為自研的智能電動平衡車產品。隨著小米系的戰略入股(截至目前小米系共持股21.82%),九號機器人的營收在2018年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207.53%。
  • 煤礦機器人萌翻了!
    煤礦機器人萌翻了!點擊下方空白處查看答案這是勝利能源國內首創的電氣開關遠程智能操作機器人神東自主創新研發了國內首套快速裝車機器人,實現了裝車作業全流程智能化,整列裝車時間縮短到60分鐘。
  • 九號機器人三年虧損近29億
    除了共享單車,平衡車或滑板車也是不少人的選擇。近日科創板過會的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九號機器人)就是一家提供這類出行產品的公司,且有望成為國內資本市場CDR第一股。它或許能夠為後續紅籌企業在A股上市提供借鑑,但除此之外,這家公司本身還有很多值得關注之處:成立8年營收規模便已達到45億元,並在智能電動平衡車和滑板車領域成為全球第一,但卻還未實現盈利,最近三年累計虧損近29億元。
  • 國內機器人產業鏈現狀(含智能娛樂機器人廠家及其代表作品)
    2016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孫楠演唱的《衝向顛峰》中,由500多個機器人組成的伴舞團瞬間萌翻了全場。這一個個小機器人叫Alpha1S ,來自深圳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關鍵零部件沒有真正國產化,造成國產機器人本體成本遠高於國外同行,特別是減速機,國內企業購買減速機的價格是國外企業的價格的將近5倍。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價格也顯著高於國外同類產品,這樣導致國內機器人很難上規模。上遊是核心零部件,主要的是減速機和控制系統,這相當於機器人的「大腦」,中遊是機器人本體,就是機器人的「身體」,下遊是系統集成商,國內95%的企業都集中在這個環節上。
  • 看新聞學英語| 智能行李箱不用人拉,自己走.18年底上市,使用賽格威平衡車技術
    公司與賽格威合作,在20寸的行李箱加上一個「重力自適應系統」。賽格威因生產兩輪平衡車而知名。重力自適應系統幫助行李箱在進行時保持平衡。
  • 技術賦能美好生活 機器人開啟智慧未來「中國(青島)生活機器人先鋒...
    青島自貿片區自去年獲批以來,搶抓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機遇,聚焦高端製造和新一輪技術產業革新,吸引匯聚了一批生活機器人先鋒企業,積極打造國內首個集「展、銷、會、數、店、推」等多種形式於一體的複合型生活機器人產業集群平臺。
  • 國內首臺心臟介入導管手術機器人明年進入臨床 | 讓機器人做心臟...
    國內首臺心臟自動導航及心內科導管手術機器人已經完成實驗室模擬心臟導航實驗,進入動物活體實驗階段,計劃明年進入臨床。鑑於這塊市場的空白和需求,梅奧心磁欲成為執牛耳者,致力創造全新的心臟自動導航技術,開發心內科手術機器人平臺和導管耗材系統。另外,培養一個有經驗的心內科專家時間長,技術設備要求高等問題也是心律失常手術無法普及的痛點。這也是梅奧心磁致力於心臟介入手術機器人的主要原因。
  • 盈趣科技小鹿機器人成為首個走上金雞獎閉幕式「紅毯」的機器人
    百變小鹿機器人登場,成為首個走上紅毯的機器人本屆閉幕式延續了「專業主持人+電影人」的組合,由電影頻道主持人藍羽、電影人鄧超、沈騰聯袂主持。當晚紅毯禮上出現了一位「特殊」的嘉賓:盈趣科技百變小鹿攝影機器人與廈門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位輪值總裁王戰慶和楊明一起走上紅毯,瞬間吸引了全場的目光,還得到了紅毯主持人的特別關注,成為首個走上紅毯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