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泊車,能養老,能導購,賽格威要讓智慧機器人成為通用平臺。
智東西 文 | origin
智東西1月19日消息,賽格威機器人在北京展示了名為「路萌」的機器人,這是其在今年2017CES上展出後首次在國內亮相;同時其負責人納恩博副總裁蒲立現場講述了公司圍繞這款產品在智能時代的構想——將其打造為能在多種場景發揮作用的通用機器人平臺。而在2015年,賽格威被小米投資的納恩博全資收購,雙方共同在全球平衡車市場中佔得了百萬級的保有量。
路萌:脫胎於平衡車,身兼多種功能依託於在平衡車上的技術,賽格威在平衡車底盤上集成了多功能的硬體,在CES2016上發布了其概念產品。經過一年的開發,這款概念產品有了具體的形態——一臺兩輪行走的智慧機器人。
從外觀上看,路萌就是在平衡車上加了一臺顯示器與兩個機械臂,與其原型產品納恩博9號平衡車的形態變化不大。但是整個機器人擁有複雜組件,機上搭載了英特爾凌動處理器、Realsense實感深度攝像頭、運動跟蹤模組、4+1麥克風陣列、超聲波障礙檢測傳感器、觸控系統以及硬體擴展槽,這些部件讓路萌擁有視覺、自主導航、語音、連接、交互以及硬體擴展六大能力。
作為平衡車的鼻祖,美國公司賽格威在2001年推出了世上首款平衡車,並在歐美成為平衡車的代名詞。而近幾年,隨著人工智慧的大熱,賽格威也想讓平衡車不僅僅是一個出行工具,也可以變得智能。這種想法催生了路萌。
如何商業化:由B入C,打造通用機器人平臺一、依託B端開發功能
這款機器人能做什麼?項目負責人現場展示了它的載人能力。不過顯然路萌不能只是一款平衡車。為了讓路萌擁有足夠多、足夠智能的功能,賽格威開啟了其開發者計劃。
通過申請機制,賽格威從開發者中篩選出一批開發者,向其出售路萌的硬體平臺,並提供軟體開發工具包(SDK),使其可以快速地基於平臺開發出定製的功能。在首批開發者中,賽格威選擇了三家大型機構:寶馬、麻省理工大學、大數據公司Stibo。
在CES2017上寶馬的泊車機器人便是這一計劃的成果。寶馬在賽格威方面提供SDK後,僅僅用了23天就開發出了自動泊車助理。儘管現在許多車都已經擁有了自動泊車功能,但寶馬認為,由一臺泊車助理來對停車場進行全局性的把控,可以避免擁堵。同時這臺機器人還能為車主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務。
在與麻省理工的合作中,MIT將路萌作為其健康養老黑客馬拉松的機器人平臺。MIT想讓路萌變成老人的陪伴機器人,派遣老人晚年寂寞的同時記錄他們身體的健康狀況,化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難題。
而丹麥公司Stibo則看中了路萌在零售行業的機遇,希望通過開發使得它可以成為大型賣場中的導購,同時替代倉庫中的安全管理員,從而節省下大量的人力成本。
通過和這三家合作,路萌就擁有了三種不同應用場景下的不同功能。這使得它看上去更像一臺通用機器人,通過開發就能使其適應不同場景。而到目前,路萌團隊稱他們已經收到了數千份申請,主要集中在消費者服務、醫療養老、遠程協作、娛樂遊戲、教育、AI研究和應用六大領域。
項目運營負責人張佳辰稱,他們正是希望將路萌打造成一個類似於手機的計算平臺,通過開發者計劃來為它添加不同的功能,就像手機安裝不同的APP一樣。
二、最終客戶是大眾,具體模式還需摸索
在具體的商業化安排上,目前由於處在早期開發階段,所以路萌的主要客戶是B端的商業機構。不過項目負責人蒲立博士稱早期更多與B端合作是為了其功能的開發,其最終客戶目標仍然是普通消費者,今年晚些時候將面相大眾推出消費級產品與應用。他特別強調了路萌在商業化上的優勢:路萌的主要部件均採用大規模應用的部件,有完整的產業鏈,這不僅保障了路萌的可靠性,同時也降低了其硬體成本與量產難度。
然而路萌團隊也坦承,由於智慧機器人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技術與市場方面都不完全成熟,所以路萌的功能還需要後續開發,而消費者市場也仍然需要培育。除了明確將路萌打造為同時面向企業與消費者的通用平臺,賽格威並未拿出更加具體的商業計劃,表示將同開發者一起探索。
結語:平臺雖好,還需找準應用場景在智慧機器人尤其是智能家居機器人群魔亂舞的現狀下,賽格威依託平衡車技術,拿出了一款移動性與智能程度都不錯的通用機器人,只此一點便繞開了許多同質競爭。而更重要的是,賽格威選擇了做平臺的模式,通過開放軟硬體吸引大量開發者,能夠快速豐富其各種功能,在不同領域的具體應用場景投入使用。上一家採取類似做法的智能產品是亞馬遜的Echo智能音響,而它現在已經成了智能家居的代名詞。
然而賽格威的情況與亞馬遜又有很大不同。這款通用型的智慧機器人為了「通用」,採用了大量的不同技術領域的硬體,其複雜性對賽格威的集成能力構成了挑戰。而早期開發者版本下路萌的可靠性究竟如何,還需要觀察。
同時更大的問題來自消費者市場。Echo的成功是因為其準確地切入了家居這個應用場景。而賽格威自身對路萌的應用場景至今仍未找到突破口,雖然與開發者合作能夠開拓其「通用」的適應能力。但如果要自己製造面向C端的產品,賽格威不能仍然扮演一個硬體平臺供應商的身份,若不主動找到消費者的痛點,被動等待消費者市場自己成長,或許會被其他廠商佔據先機。
要讓這款兩輪的小機器人撐起巨大野心,除了開放與合作,賽格威也需要在更具體的商業路徑上更加明晰。
在這裡與下一個BAT創造者交朋友!
五大智能領域記者/編輯/實習生
職位詳情回復「招聘」查看
歡迎自薦/推薦,簡歷至HR@zhi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