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老八實力為何如此強大,讓雍正到生命最後一年才擺平?

2021-01-18 半島光度

四爺胤禛初露鋒芒,則沒什麼實力,一直到後來一路開掛,像橫空出世一般,成為九五之尊,讓所謂一手遮天的「八爺黨」措手不及,一對相愛相殺的一生之敵,當胤禩最終的挫敗而離開人世時,雍正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盡頭。

《雍正王朝》中,自從下江南賑災,胤禛和胤禩就開始明裡暗裡互相攻擊了。雍正登基後,八阿哥胤禩作為朝野中勢力最大的皇子,所以八爺也並沒有就此擺手,便開始動用各種方式和手段,不斷製造麻煩,最終搞「八王議政」,看似雍正取勝,實則兩敗俱傷。

雍正十三年,老八臨死還留一封信氣雍正。歷史上,胤禩在雍正四年就已經離開了,安排胤禩晚死九年,可能是劇情大體展現。那麼老八胤禩的實力有多大?

財務的能力

雍正登基後,為了穩固皇位,採取用八爺胤禩的「賢王」,替他「孤君」穩住朝野上下百官大臣。不僅沒有打壓八爺黨,還加封八爺胤禩為廉親王和總理王大臣。

鑄幣還交給胤禩廉親王來負責,鑄幣這個事也是通例。雍正登基,肯定要鑄雍正通寶,換新幣那是必然的。

在鑄幣問題上,八爺胤禩按銅六鉛四鑄出了雍正通寶樣幣,拿給雍正一看,雍正很滿意,還表揚了廉親王。這時候就冒出來一個孫嘉誠直接說粉飾太平,是造成民間的經濟危機和經濟動蕩。

孫嘉誠反對新幣雍正通寶的銅鉛比列,遞個摺子讓阿靈阿轉呈給雍正,阿靈阿是八爺的心腹,對八爺不利的,他肯定不會理會孫嘉誠。再說孫嘉誠一個小小的六品官,阿靈阿是戶部大司徒主管,還是康熙朝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兒子,一個位高權重後臺硬的滿人,他肯定不把孫嘉誠放在眼裡。

孫嘉誠也是直楞的那種,啥都不怕,結果兩人打起來了,還打到雍正面前,直接問雍正,新幣是為了民間流通方便,還是粉飾太平?還說銀貴錢賤,原來康熙朝的通寶,銅鉛各半,一半銀子管價2000銅錢,老百姓手裡沒有銀子,平時用的是銅錢,到了交租的時候就得按官價,交2000銅錢抵一兩銀子。

當地官員收了銅錢,就會把銅錢賣到黑市,黑市一兩銀子800銅錢,2000銅錢就能買2兩半銀子,一兩交國家,一兩半就是自己的了。

黑市收了800個銅錢,熔製成銅器,賣掉比一兩貴,有利可圖。這就是為什麼八爺廉親王會按銅六鉛四鑄制通寶了,到黑市重鑄,民間就更沒有流通的了。

如果按孫嘉誠建議銅四鉛六,黑市就不會重鑄,沒有利潤可圖,民間就有更多的銅錢便於流通,百姓交稅壓力也會小,對於收稅的官員中飽私囊就變少了。

八爺就是看到官府與黑市交接的一整條線,才使出這手段的。而財路最受益的是誰?肯定是那些富有的奸商,那麼老九胤禟就是其中的一個「奸商」,朝廷的「錢袋」都是江南那邊,江南地區就是老九胤禟斂財的地盤,能接觸這檔「富出油水」的生意,都是一些富有奸商和貪官汙吏。

孫嘉誠說的是忠言逆耳,雍正就問八爺,你鑄的新幣,這種情況考慮了嗎?八爺就往新朝新氣象上引,銅多新幣好看,這是關於朝廷的體面,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想為朝廷和你掙面子,宣揚新朝新氣象。

所以說這鑄幣的比例銅六鉛四比康熙朝的鑄幣銅鉛各半還要有利可圖,朝廷的巨額財政收入就這樣不斷的落入老九胤禟這個「奸商」的囊中,可想而知,八爺的財政有多富有了,要不在雍正抄家的時候,他身上還藏著巨額財產。

老九就是「八爺黨」的「財神爺」,靠著老九收上來的錢,來大肆籠絡人心。八爺有財力人力,才讓八爺胤禩有恃無恐的跟雍正相抗衡,繼續「爭鬥」。

廣結善緣,贏得人脈資源

不光是有兄弟九爺胤禟、十爺胤、十四爺胤禵支持,還有眾多朝臣支持,這就需要籠絡人心了,所以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團,並且不斷地拉攏朝中大臣,這點老八做的非常完美。

老八善於籠絡人心,又素有「八賢王」美譽,自身的能力很強,朝臣都很看好他,居然能聯絡半數朝臣督撫為自己說話,幾乎一半的朝廷大臣都拉到了自己的陣營,實力強悍,朝中勢力更龐大,老八這實力簡直無可匹敵啊!

八爺更在乎廣結善緣,就在四爺胤禛和十三爺胤祥去江南籌款賑災,胤禛的兒子弘時生病,老八他們還守弘時一夜,安慰弘時:「好好躺著,等病好了,八叔帶你到郊外放鷹去」。

而且還客氣對太醫說費心了,然後給一張千兩的銀票太醫,老八這事辦得知情知份,而且還讓太醫非常感激。老八這麼一客氣,贏得「賢王」美名,倘若下次用得著這位太醫的時候,會怎麼樣?這就是他一向辦事方式,可見老八駕輕就熟這一套了。

在雍正皇帝繼位初期,在諾敏和張廷璐事件後,胤禩暗中串聯官員上書力保他們,直接打雍正的臉。而年羹堯和後來的田文鏡,被清流和文官御史聯名彈劾,讓事態朝著雍正不利於的方向發展,這也是胤禩鼓動的手段。

並通過張廷璐的不利證詞,進行蠱惑弘時參與新一輪的奪嫡,與隆科多利益達成共識 ,利用整頓旗務和四個鐵帽子王爺搞「八王議政」,這些都出自他的手筆。雖然最後落敗,但是老八的謀劃組織能力不缺。

軍事方面也有厲害人物支撐

富寧安在當時就是八爺外部後盾,而年羹堯雖然是撫遠大將軍,負責節制各路兵馬,但畢竟是富寧安的軍馬,若不聽號令,年羹堯這大將軍就是光杆子司令,想動他沒那麼容易。富寧安不僅手握八萬兵馬,而且還是八旗軍馬,可想而知了。

八旗軍馬相比於綠營兵,富寧安是嫡系部隊,都是自己的親信軍馬,裝備和素質絕對更勝一籌,所以富寧安的一言一行一定會影響整個西寧大軍的動向。

只要富寧安兵權掌控,對八爺黨就有利,倘若富寧安與年羹堯抗衡,年羹堯此行未果,想必十四爺胤禵重新出山的可能性也並非全然沒有,畢竟此刻的雍正根基尚不穩定。

所以於公於私,富寧安都是雍正一方需要剷除的,無論是年羹堯還是雍正,都在等待著富寧安犯錯誤,如果富寧安犯錯誤或者兵敗,不僅代表著自己的隕落,更是代表著背後八爺黨的勢力被打擊,這是雍正真正想要的結果。

正當富寧安兵敗後,年羹堯根本不會給他辯解的機會,因此直接當場射殺,如果給了富寧安軍法處置的機會,對年羹堯和雍正都不利,無疑是給了八爺一派機會,換言之富寧安不能活著離開。

更何況,十四爺精通西北軍務,萬一從中發現玄機,最後來倒打一耙,那就不好收場。因此,富寧安只能夠成了年羹堯立威的靶子,不可能留機會軍法處置,想必雍正都不會希冀如此。

等到雍正收拾完富寧安,十四爺胤禵被下軍權,八爺沒有軍事方面支撐,年羹堯大捷歸來,雍正便逐漸削弱八爺黨勢力,之後八爺就被圈禁而終了,雍正也就此伏案。

結語

康熙眾多皇子中,胤禩與雍正能夠死磕到最後,不得不說,老八的實力和能力都很強。但在奪嫡之爭輸了就是輸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道理老八始終悟不明白。而好爭執拗的性格卻又給他一次血的教訓,最終落得死得不明不白。可以說,老八胤禩這一輩子就敗在一個「爭」字上面。而雍正提著一口氣整倒八爺,也隨八爺而去了。

—END—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老八究竟有多厲害,以至於雍正臨終前才將其擺平?
    在正史中,老八允禩在雍正四年就被以「阿其那」「塞思黑」就是豬狗不如的稱號,給雍正搞垮了。而不是《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在雍正臨死前才擺平老八允禩。 我們說一說,老八的成長曆程,你就知道他為什麼從屌絲奮鬥到親王歷程,又從親王高位被捧殺掉的悲催迴轉的一生。
  • 雍正王朝中,且不說雍正對李衛的評價,老八都佩服李衛
    雍正會用人體現在於不按常理出牌,重用李衛就是例子。那麼在雍正王朝中,且不說雍正對李衛的評價,老八都佩服李衛。康熙雖然也會用人,李衛雖然也有能力,但是在康熙時期,李衛並沒有得到賞識或者重用,而是到了雍正時期才得以重用,從而發揮其才能。李衛是一個歷經了三朝的資深官員,他是大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一位特別有名的好官。
  • 雍正即位後處理了老八和老九,為何放過了老十,雍正:他不夠格
    然而接下來的一系列大清洗,老八、老九等全部收到了清洗,連自己的親弟弟老十四都沒能逃脫。但是雍正唯獨沒有對老十下手,這是為何?一、老十的後臺也是十分強硬老十的生母是康熙貴妃鈕祜祿氏,親姨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姐妹倆都嫁給了康熙,老十的母親是清代唯一有諡號的貴妃!可以看出康熙帝對這對姐妹的寵愛!老十的外祖父是遏必隆,遏必隆是康熙初年四大輔政之一。
  • 《康熙王朝》電視劇為何比《雍正王朝》的評分更高一些呢?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皆是以二月河老師小說改編而拍成的,可以說是有淵源的,可以說是同門師兄弟,那麼為何康熙王朝比雍正王朝評分要高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以最簡單直白的語言來對比兩部經典電視劇,康熙王朝屬於是主角光環濃烈的電視劇,主角康熙就像小說中的主角一般升級打怪,最後光芒萬丈。而雍正王朝電視劇整體比較壓抑,屬於是腹黑電視劇,裡面交織著各種權謀之術,將說話這門藝術發揮的是淋漓盡致,可謂是寓意深刻。說白了,就是康熙王朝適合年輕人觀看,因為升級打怪式的劇情,使人看的比較爽快,使人看的是熱血沸騰。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時除了老十三,雍正就沒有殺手鐧了嗎?
    在劇中「八王議政」的劇情可謂是全劇的高潮之一,是相當的精彩,可以說是劇中以雍正為首的正義勢力和以老八為首的反動勢力的終極一戰。最後在雍正落入下風的危急時刻,病入膏肓的老十三是出其不意的力挽狂瀾,使正義最終戰勝了邪惡。八王議政這個劇情,在當今網絡流傳的可以說很是廣泛,也是觀眾最為熟悉的雍正王朝電視劇片段之一,最早宋安之就是因為這樣的精彩片段,而去看得雍正王朝電視劇。
  • 《雍正王朝》中弘時臨死前為何要痛罵老八是「阿其那」?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第三子弘時因為被老八胤禩所利用,最終被雍正無奈賜死,臨死前弘時已經有些神志不清,先是喊著「八叔」然後又改口罵他為「阿其那」。這就是因為弘時在臨死時終於醒悟他被老八所利用,所以他開始痛恨那個從小時候就對他那麼好的八叔。
  • 《雍正王朝》:三阿哥同樣奪嫡,為何雍正會放過他
    《雍正王朝》:三阿哥同樣奪嫡,為何雍正會放過他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前期,重點描述了康熙晚期的「九子奪嫡」,作為三阿哥的胤祉其實也是爭奪大位的皇子之一,不過最後卻沒有被雍正清算,這是為什麼呢?相比較其他幾位爭奪大位的阿哥,三阿哥是表面實力最弱的一位,大阿哥隨康熙打過仗,又是長子(庶出),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抱團,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太子身為儲君多年,老四和老十三這兩位幹練的阿哥又是名義上太子的人。
  • 雍正王朝:隆科多已位極人臣,為何還要背叛雍正?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臨終,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成為顧命大臣,由他宣讀繼位詔書,可見康熙帝對他的信任,雍正繼位後,隆科多這位「娘舅」可謂風光無限、位極人臣,官至一等公、太保、吏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九門提督、步軍統領。
  • 雍正繼位後,老十四能躲過一劫重見天日,而老八下場卻如此慘?
    雍正是一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人。像他這樣的性情中人,寵你寵到天,恨你就恨入骨。當年奪嫡有多激烈,日後的報復就有多慘烈。雍正登基後,做得第一件事就是穩定大局。一、老八胤禩的下場到底有多慘八爺胤禩雖然失去了儲君之位,但在雍正時期,他還是對雍正頗具威脅,因為他在朝堂和外部背後勢力還在。雍正登基後,對於老八才能多次稱讚:「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
  • 《雍正王朝》中八爺臨死前留給雍正的一封信,雍正看了為何會恐懼
    沒有雍正在位十三年來的勵精圖治,哪來的什麼「康乾盛世」,乾隆哪能舒舒服服的六次下江南遊山玩水。其實,老八胤禩坐上那個位置也不會差到哪去,可能比不上雍正,但至少比乾隆強的多,都說老八學到了康熙的形而沒學到他的神,與其這樣說老八,還不如說乾隆學到了形而沒學到神。
  • 雍正王朝:位極人臣的隆科多,為何背叛雍正?只怪佟國維的一句話
    可既然如此,皇八子胤禩為何還認定隆科多是自己人?可既然如此,隆科多為何還要在奪嫡的最後關頭,向自己的六叔佟國維詢問站位意見?這就是隆科多官場智慧的巔峰表現!有一個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的佟國維做後臺,用一個勢力強大到沒邊的佟氏家族做支撐,即使不利局面出現,隆科多也不至於一敗塗地。由此可見,佟國維對隆科多「少年不知愁滋味,老來方知行路難」的認定,並非正確定位。在如此複雜的局面之下,隆科多能將對自己的不利影響降至如此地步,可見其政治智慧之高,絕不亞於自己的六叔佟國維。
  • 雍正皇帝繼位後,為何將老八、老九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
    《雍正王朝》想必是許多人都看過的一部歷史題材電視劇,它圍繞著康熙王朝時期「九子奪嫡」的史實作為貫穿始終的線索,講述了康熙王朝在盛世之下所隱藏的諸多弊病與頑疾
  • 《雍正王朝》的三大智囊誰更勝一籌?
    熱劇《雍正王朝》算得上是清宮劇裡的翹楚了,至少在我看來,比陳道明的《康熙王朝》有過之無不及,劇中最精彩的,除了奪嫡之爭和雍正新政外,幾位智囊的演繹也是相當搶眼。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鄔思道,作為雍正的專職軍師,他對老皇帝以及各競爭對手的分析可謂入木三分,針針見血。足不出戶卻能對朝政了如指掌,老皇帝曲曲折折的心思,幾乎沒有哪次能逃得過他的眼睛,從支持雍正接下追比國庫欠款,到力勸規避審理刑部案件,再到分析皇帝最終的接班人選,以及接班後穩定局勢的戰略部署,直到最後的功成身退,簡直可說是算無遺策,策策中的。
  • 《雍正王朝》老三早就知道老大魘鎮太子,為何在廢太子時才說出?
    老三這個老狐狸見時機已到,趕緊說出老大魘鎮詛咒太子之事。使康熙及其眾人大為震驚,最後老大被奪爵永遠圈禁,徹底退出九子奪嫡。老三雖然事前說過「此時欲說恐有撥弄是非之嫌,倘若不說又有欺瞞君父之罪」來為自己打掩護,但老三這個人追究還是讀書太多,陰謀詭計學不少,卻運用的不是那麼得心應手,他暴露出一個致命漏洞,那就是他之前就知道的,現在才說出來。
  • 雍正王朝:胤祉和弘時去抄老八家,到了八爺府為何胤祉不見了?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雍正王朝電視劇之中的一個細節,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之中,八王議政可謂是全劇的高潮之一,其精彩程度相信很多朋友是印象深刻。而在八王議政之後,雍正派了老三胤祉、弘時、弘晝三人去抄家的劇情,其實更有意思,這三個人的表現可謂是天差地別,弘晝是明目張胆的抗旨不尊,就是不去。而老三胤祉則是到了八爺府就消失不見了,就弘時最為出力。
  • 雍正王朝:孫嘉誠明知雍正派他到年羹堯處是送死,為何欣然前往?
    如果說每一部電視劇相當於一個小世界一般,那麼無疑雍正王朝這個小世界是相當完善的,很多地方都是耐人尋味的,有著諸多職場道理和人情世故,所以又被稱之為職場教科書。那麼今天宋安之來分析一個有意思的劇情,那便是孫嘉誠到底是死於雍正的設局之下,還是死於其他原因呢?為什麼有些人覺得雍正派孫嘉誠前往西北年羹堯處分明是一個死局,為何孫嘉誠還會欣然前往呢?
  • 老八臨死時為何說雍正沒有贏?原來是這個原因,很多人都沒看出來
    在《雍正王朝》中,八爺允祀夥同八旗旗主王爺陰謀逼宮失敗,被雍正罷去爵位,囚禁了起來,隨同一起囚禁的還有老九允禟和老十允俄,自此以後從康熙年間就存在的八爺一黨被雍正連根拔起,九龍奪嫡在這裡才畫上了句號。雍正贏了,八爺黨被連根拔起後,雍正徹底的掌握了政權,此時的西北戰亂也已掃清,僅剩下殘部在頑抗,新政的推行也頗見成效,雍正從康熙手裡接過來的大清這個爛攤子,從一開始的內憂外患到現在的國富民強,大清國力也在蒸蒸日上。可在老八臨時之時給雍正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卻說:我這一生不佩服任何人,到後來才發現我只佩服你,皇上四哥我輸了,可是你也沒有贏。老八明明是輸的一敗塗地,為何會這樣說呢?
  • 《雍正王朝》被忽略的暗線劇情,以獨特角度詮釋雍正是否篡位謎團
    為何雍正王朝電視劇好評如潮呢?以職場角度來看,雍正王朝電視劇可以說是一部經典的職場教科書,蘊含了諸多的職場套路,諸如張廷玉、圖裡琛、李衛等人物身上,都可以深挖出職場道理。以權謀之術來說,這部電視劇將清代的宮廷政治鬥爭刻畫的可謂是入木三分,使人觀看之下,不只是體會到古代政治鬥爭的殘酷,更是可以領悟很多人生道理。
  • 《雍正王朝》中河南生員罷考事件中弘曆為何要出賣劉墨林?
    此時老八的八爺黨也在背地裡推波助瀾,雍正又一次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危機。雍正王朝電視劇身為經典之作,主題在於「改革」。前半部劇情九子奪嫡可以說是雍正的成長之路,認清大清的社會弊端所在。後半部雍正登基以後,自然是大刀闊斧的改革,推行新政,以使愛新覺羅的江山永固。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並非是一路打怪升級做任務無敵的套路。
  • 《雍正王朝》大結局,改詔書那段是何用意?你是怎樣認為的?
    《雍正王朝》最後改詔書等畫面,都是曾靜講述的故事,不是真實的。關於雍正繼位是否「合法」,到現在了,還有很多野史小說在亂寫。雍正絕對是康熙選出來的合法王位繼承人,不存在私改詔書的事。之所以有這麼多野史,在反覆折騰「改詔書」的這件事。主要是雍正搞新政:「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火耗歸公」,損害了很多官僚地主的利益。所以,這些人才會不遺餘力的「編排」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