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昆報頭條 昆報頭條
8月18日至8月20日,中宣部第三批「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集中採訪報導活動在昆明市展開。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求是》雜誌等13家央級媒體,以及雲南日報、雲南廣播電視臺、雲南網、《雲嶺先鋒》雜誌社、昆明日報等省、市主流媒體的50餘名記者組成報導團,用新聞記者的視角聚焦「昆明人的小康生活」。
19日,報導團走進昆明市呈貢區,先後到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鬥南社區、鬥南花花世界,聽呈貢區花卉產業破繭成蝶、走向世界的故事,看呈貢區如何把「一枝花」打造成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亞洲花卉價格的「晴雨表」。
報導團記者們用鏡頭記錄下鬥南鮮花「夜市」的繁華。
聚
焦
完善體系
建全球一流花卉交易服務平臺
16萬平方米的交易場館裡,兩個拍賣大廳、9口交易大鐘、900個交易席位,每天,2.5萬個花卉生產者、供貨商,3100多個產地批發商、購買商在這裡完成交易。這就是亞洲最大的花卉拍賣市場——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以下簡稱「昆明花拍中心」)。
報導團參觀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
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5點,昆明花拍中心都會進行緊張激烈的鮮切花拍賣。大廳裡座無虛席,幾百個人緊盯著前方的交易大鐘,邊打電話邊記錄價格,隨著數字的閃動,一筆筆交易在4秒鐘之內完成。
「成交率在96%左右,交易的鮮花不僅輻射到全國各大、中城市,還出口到泰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每天交易規模在350萬枝左右,最高峰到800萬枝。」昆明花拍中心總經理高榮梅說。
昆明花拍中心正進行緊張激烈的鮮切花拍賣。
作為全國鮮花交易的中心,2014年,昆明花拍中心發布了全國首個鮮切花交易價格指數——昆明花拍中心鮮切花交易指數,成為全國各地鮮花交易市場的價格風向標;先後制定並推行《鮮切花拍賣產品質量等級通用要求》《單頭月季鮮切花拍賣產品質量等級要求》等一系列花卉標準,為分級包裝、質量判定、採後處理、冷鏈運輸等提供了科學依據。2014年,上述標準正式被商務部列入部頒標準。
同時,昆明花拍中心建有全國首個鮮切花交易資料庫,通過數據挖掘,可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開拓市場提供科學依據,為廣大花農了解市場、指導生產提供有力的幫助,引導和幫助供貨商、購買商打造品牌。截至目前,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已在全國花卉業中塑造了「錦苑花卉」「姚聯滿天星」「翱翔花卉」等100多個全國知名花卉品牌和60多個金牌批發商,2018年成功推廣花卉新品種356個。
報導團採訪雲花「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發展情況。
隨著電商服務體系、遠程交易服務體系、現代倉儲、包裝服務體系、冷鏈物流服務體系、產品標準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昆明花拍中心正努力成為全球一流的花卉交易服務平臺、購買商服務平臺、種植者服務平臺、物流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和信息服務平臺。
轉型賦能
鬥南花卉小鎮未來可期
呈貢區作為昆明建設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重要一核,正在全力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展示窗口、中國一流特色花卉小鎮。
繁華的鮮花「夜市」。
近年來,鬥南花卉產業已實現由「種植生產型」向「市場服務型」轉型,鬥南花卉交易流通功能進一步增強,全省80%以上的鮮切花和周邊省份、國家的花卉進入鬥南交易,日上市鮮切花100個大類1600多個品種,平均每天有近1200噸鮮花銷往全國各地,形成以鬥南為核心,輻射晉寧、石林、宜良、嵩明、富民等周邊區縣以及玉溪、楚雄、紅河等州市的花卉產業集群。
為提高花卉新品種研發成果轉化率,帶動三產聯動發展,呈貢區將打造鬥南花市的「升級版」——鬥南花卉小鎮。小鎮規劃面積3.62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建設區為鬥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約1.43平方公裡,居住著超過3萬人,其中80%以上的人都在做鮮花生意,形成了完整的鮮花產業鏈。
繁華的鮮花「夜市」。
2017年6月,鬥南花卉小鎮成功入圍雲南省創建全國一流特色小鎮名單;2019年9月6日獲昆明市人民政府批覆,完成投資3.69億元;2020年預計完成投資6億元。毫無疑問,今年是鬥南花卉小鎮迎來大發展的一年。目前,鬥南花卉小鎮正積極構建縱向花卉交易、物流、研發全產業鏈和橫向融合旅遊、文化、健康的立體大花卉全產業鏈。
鬥南社區的彩繪外牆。
隨著鬥南花卉小鎮創建工作深入推進,花卉產業綜合配套服務區、國際花卉技術創新中心等項目啟動建設,抖音直播帶貨按下花卉產業復甦「快進鍵」,今年上半年,鬥南花市鮮切花交易量達36.22億枝,交易額達27.84億元,實現旅遊收入5.17億元。
「交易—研發—服務」三輪並驅,這是未來呈貢花卉產業發展的主題詞,同時將朝著千億產業目標邁進,努力建成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花卉交易中心,構建起數位化大「雲花」全產業生態鏈。
聲
音
中國新聞社經濟部記者阮煜琳
「十幾年前我來過昆明,這次來感受最大的變化是滇池水質變好了,尤其是滇池邊的溼地公園,風景優美,令人賞心悅目。」阮煜琳說,無論是玉溪的撫仙湖、杞麓湖,還是昆明的滇池,從當地管理部門到周邊居民,都非常重視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昆明水好、空氣好、蔬菜新鮮、花香襲人,百姓生活質量很高。
「雲南花卉產業久聞其名,這次實地走訪鬥南,才真正體會到花花世界的含義,此前我也去過其他地區的股票交易所和拍賣行,這次到昆明花卉國際拍賣中心,仍然為花拍中心的壯觀場面所震撼,『出價逐降式拍賣』這種由高到低出價的拍賣模式,拍賣速度快,充分保護了花農的利益。」阮煜琳表示。
《光明日報》經濟部記者訾謙
「空氣好、氣候好,這是我對昆明的第一印象。我之前因為工作的關係來過幾次昆明,每次來都能發現昆明的新變化。」訾謙說。
作為一個鮮花愛好者,疫情期間,訾謙為了幫助花農銷售鮮花,通過網絡訂購了一段時間的鮮花,訂單就發自鬥南。「第一次來鬥南花花世界,感觸最深的就是花真的很便宜,終於明白了『鮮花稱斤賣』是個什麼概念。如果冷鏈運輸物流的成本能降低一些,更有利於拓寬雲南的花卉市場,花農的利潤也會更高。」在實地走訪了鬥南花花世界夜市後,他又買了很多鮮花,通過物流寄回北京。
往期精彩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感謝閱讀
聲明: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後臺,標註來源:昆報頭條(ID: kbtt666)
昆報頭條
昆明日報社綜合新聞中心出品
記者|楊陽 陳思伊
攝影|趙偉
編輯|顧婷婷
美術設計 |宋瀟
審核|董小龍
合作洽談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③ |「鮮花稱斤賣」是個什麼概念?央媒記者親身體會到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