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4日消息(記者朱宏源 郭威)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遼寧省阜新市,曾經是資源豐富的「煤電之城」,隨著煤炭資源枯竭,產業轉型、生態環境修復的迫切性日益凸顯。近年來,一條條在廢棄礦坑上建起的賽車道,見證了當地積極探索廢棄礦山治理與體育產業的融合之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8月4日播出:《廢棄礦坑上崛起的賽道城》。2020-08-0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今年33歲的馬強是地道的阜新人,在當地經營著豬肉生意。一直懷揣著賽車手夢想的他萬萬沒想到,有一天,自己可以在家門口圓夢。
馬強:自打2018年,阜新有個百年賽道,跑了幾場,感覺挺過癮。
阜新是全國首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到2018年,阜新新邱礦區徹底停產,整整持續了120年的煤炭開採走向終結。在新邱約24平方公裡範圍內只留下十多個深200米的露天礦坑和很多座高高的煤矸石山。
為了破解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世界性難題,阜新在全國率先利用廢棄礦坑的自然優勢規劃開發了12條各種類型的主題賽車道,讓百裡的「城市傷疤」實現了「由黑變綠」的華麗轉身。賽道邊百年國際賽道城拔地而起,城市的面貌也煥然一新。
馬強:過去的矸子山現在成了生態公園,鳥語花香的。賽道城建設的速度特別快,周邊的綠化、道路、各種設施也非常好,還有貨櫃酒店,時髦現代,還越來越國際化。
2018年底到2019年,賽道城已經舉辦了6場汽車越野等賽事,接待觀眾超過20萬人次,賽車、汽車後市場、教育培訓等項目的籤約也像雪花般飄來。馬強說,熙熙攘攘的人流為當地人帶來了好生活、新盼頭。
馬強:在阜新舉辦的比賽今年就要達到30場以上。來阜新旅遊看比賽,創業就業的人也越來越多,我的生意也是水漲船高,也能在賽車上多投入一些,給自己的愛好多投點資。
近期,馬強換了新賽車。去年,他的最好成績是全國預賽第五名,今年他還想更好。
馬強:我希望能拿個好成績,也希望阜新像以前那樣紅紅火火的,我相信以後肯定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