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廟
宗鏡大昭之廟簡稱為「昭廟」,藏語發音「覺臥拉康」,意思是「尊者神殿」,昭廟坐西向東,依山傍水,建有三門琉璃坊都罡殿、大白臺、井字碑亭、清淨法智殿、七層琉璃萬壽塔。從總體上是典型的藏式寺廟,但某些建築個體和細部裝修又體現出漢民族的風格。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在自己的離宮別垣修建一座如此雄偉的大喇嘛廟呢?這要從一段六世班禪進京朝覲的故事說起。
六世班禪額爾德尼是中國歷史上西藏地方傑出的宗教領袖之一。他一生有三件事為史家所稱道:一是對八世達賴喇嘛的培養。二是堅持統一立場,反對分裂。三是跋山涉水,千裡迢迢前往承德、北京朝覲乾隆皇帝祝賀七十大壽,為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章。於是,乾隆皇帝為迎接六世班禪來京,為其修建了昭廟,因此昭廟又被稱為班禪行宮。
琉璃萬壽塔
琉璃萬壽塔是香山公園標誌性建築之一,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木建築及石佛像均遭破壞。後經重新修繕,再現佳境。整座寶塔金碧輝煌,這是因為塔身整體都是用黃綠琉璃瓦鑲砌而成。每當清晨與傍晚,陽光灑在塔身上,琉璃反射出一片耀眼的金光,充分烘託出了皇家建築的雍容華貴。琉璃萬壽塔塔高三十米,為七層密簷式實心塔,塔基為八角形須彌座。在它周圍是全部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圍欄,圍欄四面各開有拱券式塔門,雕刻有坐禪姿態的佛像。在塔門兩旁刻有佛教的吉祥八寶,分別是:輪、螺、傘、蓋、花、罐、魚、長。在塔基座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面上,各雕有大型結跏趺坐式佛像,兩旁刻有假山與纏枝花卉圖案。塔身表面八十座琉璃佛龕,簷端綴有銅鈴,微風徐來,鈴聲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