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廟制:家廟、宗廟的含義,毀廟的原因!

2020-12-22 錦秋文譜

廟之一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廟最開始指的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後來,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隨後,佛教傳入,後來的佛教寺院也稱廟。

由於傳統上常有不同的宗教相互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民間信仰,因此廟的名稱和性質是多變的,甚至同一時期具備多種含義。

1、供奉祭祀先祖神位的場所;

2、古代宗廟的前殿;

3、古代王宮的前殿;

4、神主牌位;

5、古時供奉祭祀歷史有名人物的處所;

6、古時供奉佛神的場所。

在古代,身份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廟制。普通百姓之廟稱為祠堂,官宦貴族之廟稱為宗廟。皇室和諸侯之廟則稱為宗廟或太廟。

一、家廟,是中國古代的宦官貴族建立的供奉祖先的地方。一般是一個家族單獨建立的。古人在每年節日都要對家廟進行祭祀,如除夕、清明等節日。而且古人在出遠門、升遷、婚喪等事情都需要告訴祖先一聲。

現今南方一些村莊還有祠堂,其裝飾豪華,是為本村本姓的榮耀。除了節日祭祀之外,族內婚姻、喪、壽、喜等事,都在祠堂裡進行,同時祠堂也是在族人商議族事的地方。

二、宗廟、太廟,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門場所。《周禮》規定,天子七廟,即供奉六世祖以下歷代先人,也稱諸侯五廟。

古代宗廟一般建在君王宮殿的左側,與宮殿右側的社稷相對,其中社稷象徵土地,宗廟象徵血緣,兩者共同構成國家的象徵,在方位上,宗廟往往建立在宮殿中最尊貴的方位。古代君王或諸侯一年內要定期對宗廟進行祭祀,如遇出徵、喪葬、婚假等重大國事或家事,均要到宗廟進行祭祀,通報先祖,並祈求先祖保佑。

毀廟

在宗法制度裡,有「七廟」一說,本指的是四親(高祖、曾祖、祖、父)廟,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廟和始祖廟。後來泛指帝王的宗廟。

在古代宗法制度裡,還有「毀廟」的存在,毀廟是根據廟制而改變的,七廟有著親過高祖而毀其廟之說。天子七廟,只有太祖和繼祖的廟是萬世不易的,其他歷代先帝的廟,當今天子只保留五個宗廟進行祭祀,五服之外的廟就要被毀掉。這就是毀廟,親盡廟毀的說法由此而來。

《漢書》記載:祖宗之廟,世世不毀,繼祖以下,五廟而迭毀。今高皇帝為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孝景皇帝為昭,孝武皇帝為穆,孝昭皇帝與孝宣皇帝俱為昭,皇考廟親未盡。太上、孝惠廟皆親盡,宜毀。

淫祀

由於古代宗教信仰繁雜,所以出現了淫祀,淫祀是妄濫、過度,不合禮制的非正統,並且不被統治者接受的祭祀。給淫祀的定義為「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一般朝代裡,統治者都會大肆抵制淫祀,對於淫祀,都會採取毀廟的方法。就如唐朝名臣狄仁傑,不僅僅能斷案入神,而且對於淫祀非常痛恨,曾焚毀了一千七百多個淫祀。

錦秋文譜,專注中華家譜文化研究,中華姓氏起源研究,關注我,做個既懂譜又知姓的人!

相關焦點

  • 五廟和七廟,古代的宗廟制度
    宗廟制度簡稱廟制,宗廟是古人祭祀祖先的場所,宗廟制度是祭祀祖先的相關制度。當然了,普通人的祭祀活動不能這麼講,廟制特指天子、諸侯的祭祀活動。宗廟的設立鞏固了貴族的世襲統治,特別被統治者所看重。早在先秦時期,已經有了宗廟制度。當時有五廟和七廟兩種祭祀形式。
  • 「誦讀經典」溫倩倩:《清廟》——於穆清廟,肅雍顯相
    ★點擊收聽誦讀音頻★清廟【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於穆清廟,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清廟:清靜的宗廟。⑵肅雝(yōng):莊重而和順的樣子。顯:高貴顯赫。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諸侯。⑶濟濟:眾多。多士:指祭祀時承擔各種職事的官吏。⑷秉:秉承,操持。文之德:周文王的德行。⑸對越:猶「對揚」,對是報答,揚是頌揚。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靈。
  • 廟?那裡曾經真的有一座廟!
    《巴縣誌》由此可見,九宮廟真的曾經有座「廟」!記者在九宮廟街道多個社區的走訪中,也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部分老居民非常肯定地表示,九宮廟原來的確有一座廟。有的人說,廟在古代原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廟」。漢代以後,廟逐漸成為祭祀聖賢神靈處所,如孔廟、武侯廟、關帝廟、土地廟等。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漢語中「寺」 指的是佛教徒起居的地方或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例如少林寺(佛教)、普陀寺(佛教)、清真寺(伊斯蘭教)等;而「廟」指的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例如太廟(供奉皇室先祖)、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城隍廟(祭祀城隍神)、孔廟(祭祀孔子)等。
  • 宜陽三鄉光武廟,是東漢的皇家廟院,用的龍都是五爪的
    後來到了劉秀的兒子當了皇帝,也就是東漢明帝,為了彰表自己父親的功績,就在漢山之顛劉秀駐紮兵營的舊址修建了這個光武廟。所以別看廟小它可是地地道道的皇家廟院。因光武帝建國仍然沿用「漢」的國號,故廟名曰「漢光武廟」,亦名「漢世祖廟」「劉秀廟」。
  • 雲霄何氏家廟
    何氏家廟建於清乾隆癸酉年(1753),座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二百二十平方米。雲霄、平和何氏開基一世祖添河公。 家廟以門廳,天井廡廊,正堂組成,面闊三間,山牆青磚砌築,硬山式,正面作榻壽式,明間內收,花崗石櫃檯腳,浮雕飛鶴正眉,團菊門簪,浮雕麒麟裙堵,青石透雕香草龍紋雌虎窗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啥意思?
    聽農村老人說,之所以大家不要小廟周邊的宅基地,是因為農村有「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的說法,那麼這是為啥呢?有道理嗎?細心的朋友會發現,農村的廟宇一般所在的位置離農村都比較遠,但是這幾年由於蓋新房的人越來越多,原來農村的宅基地已經不夠人們使用,所以很多新的宅基地都在農村外圍。
  • 為何說「寧住廟前廟後、不住廟左廟右」
    其一、「寧住廟前廟後、不住廟左廟右」,這是一般北方人的說法,大致意思是說在別無選擇的基礎上寧肯選擇前後而不選擇左右,左右犯青龍、白虎禁忌不好,也是說給所謂的「神」平起平坐,屋簷搭屋簷的成了左鄰右舍自己也享受不起啊,人家五脊六獸的你更怎麼比得了啊。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弄清
    ▲寺廟「佛」字的含義比如:佛教的「佛」字,現代社會把這個字定義為是一個很高貴的字符。但在古時候,並非如此,中國的漢字都是有它自己的偏旁部首的,有時部首決定了一個漢字的含義。▲鴨子「佛」字最早是在《禮記》中出現的。
  • 秦始皇活著就給自己建祠堂,後世也反覆修毀始皇廟,到底在折騰啥
    短短16個字,交代了「極廟」的原名、建置地點和起名原因。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被立為秦「祖廟」(始祖)。根據「漢承秦制」理論,我們可以參照漢代皇室廟宇的祭祖禮儀推測,秦始皇和二世時,極廟中必有隆重的祭祀儀式,參與祭奠的人所穿的服飾、所用的器皿、犧牲、樂舞等,都要有相應的禮制規定。
  • 和尚住的到底是叫廟還是叫寺?廟和寺又有什麼區別
    從俗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來看,和尚應該是住的地方應該叫廟,而不是寺。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在現在能夠了解到的和尚基本上都住在寺院內。那麼廟和寺又有哪些區別呢,今天這裡就簡單的說下二者的不同。太廟首先說廟,廟在古代最早是用來祭祀已故先祖的地方。一般人修建的是祠堂,而有權有勢的人修建的可稱為家廟,而帝王修建的則稱為太廟。在漢朝隨著鬼神的廣為流傳,在一些地方也逐漸修建起了神廟,主要用來祭祀一些鬼神。
  • 拜謁伏羲廟|伏羲故裡,中華第一廟歷經數次大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我們這一次是慕名而來,拜謁伏羲廟也成為大西北自駕之旅的最重要環節,我此刻懷著謙卑和崇敬的心情,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訊息,希望把所見所聞整理成一篇圖文,於己,算是一次學習和記錄,於他人,若能通過文章更多的了解伏羲廟,我將倍感欣慰......
  • 古代人生修廟案件玩法攻略 你了解了嗎
    最近玩古代人生這款遊戲的玩家都在問,在遊戲裡面的修廟案件中,我們可以選擇的選項有3個,那麼,在這3個選項中我們選擇哪一個效果最好呢?想要了解的玩家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古代人生修廟案件怎麼選 最好選擇自掏腰包,實在不行就發動百姓募捐,等批銀不靠譜。
  • 罕見的三教廟,三廟一塔三教合一,免門票
    但是北京有一個三教合一的寺廟,裡面供奉著孔子、釋迦牟尼的老師燃燈佛和老子,這就是通州三教廟。北京通州三教廟位於通州西海子公園的東北角,濱臨京杭大運河,地鐵六號線通州北關站的南邊。通州三教廟嚴格來說是個建築群,包括「三廟一塔」,分別指的是:文廟(儒家學府,又稱學宮)、紫清宮(俗稱紅孩兒廟)及燃燈佛舍利塔及其附建的佑勝教寺。
  • 廣州供奉海瑞的廟,距今600多年,先有廟後有海瑞?
    中國古代社會以農耕為主,因此孕育了眾多的農耕文化,築城而居也成為了農耕文明的鮮明特徵。與之相伴相生的則是承擔著保護城池功能的城隍廟。雖然城隍廟很多,但是能夠像廣州的城隍廟一樣被叫做「都城隍廟」的卻很少,只有北京、南京、西安、武功、鳳陽等少數城市有這項權利。
  • 洋縣孤魂廟
    孤魂廟王玉宏洋縣孤魂廟在儻水之濱,虎踞在古儻駱道上。千年前的唐玄宗、德宗、僖宗為避戰亂,皆沿儻駱道翻越秦嶺萬重青山,經過孤魂廟,穿過篔當谷,越過土門關,經漢江中遊之重鎮陝西洋縣前往漢中、四川西狩。孤魂廟本來是一座山鄉野舍間的普通小廟,況且供奉的也不是釋佛、觀音、儒聖和天師等正統神尊,卻是一尊面目猙獰、瘦骨嶙峋的無名厲鬼,洋縣人稱作孤魂爺。單從名字想像,這肯定是一個孤魂野鬼,經閻王爺提拔重用成了管鬼的鬼。
  • 俗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何含義?
    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有很多,但是有些俗語,以我們現在的目光看來是很不合理,甚至有些俗語是那些年輕一輩都沒有聽到過。但是大多數俗語都是一些老祖宗的經驗之談,究竟為什麼有這種說法,也是值得我們研究,也能了解當時文化,例如下面那一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它有何特殊含義?首先從一人不進廟來看,它的字面上看來就是一個人不能進寺廟。按照我們現代的目光是很難了解,難道寺廟有髒東西,不能一個人進去?
  • 臺灣媽祖廟
    據統計,至1930年末,臺灣媽祖廟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據《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一書說,臺灣民間祀奉天上聖母為神的寺廟,已經超過900座之多。可見,臺灣媽祖廟自清代以後勤部不斷增加,且幾經修建,規模日益壯觀。現澎湖馬公鎮的「提標館」是所有臺灣媽祖廟中最早的一座。澎湖媽祖廟創建年代雖未記載,但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均創建於元大德年間(1297~1307),並且當時還在廟前開了一個墟市叫「媽祖宮市」。臺灣道教較早的媽祖廟,其大多數是由湄洲祖廟分靈至臺。
  • 營口「國家級文物」:蓋州玄貞觀「上帝廟」
    蓋州上帝廟,本名玄貞觀,位於蓋州市西門裡大街路北,因廟內供奉「玄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簡稱「玄帝」,是中國神話中北方之神,為道教所信奉,故民間俗稱「上帝廟」。清代康熙年間,因避諱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之「玄」字,故政名元貞觀。上帝廟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
  • 不要隨便去陰廟:路過陰廟得罪鬼神猝死,被城隍神解救而復活
    在漢地,常見的如三清廟、真武廟、關帝廟、城隍廟、土地廟等,乃是正神之廟,常建在顯眼的地方,宏偉氣派,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陰廟供奉的就很複雜,上到一些民間傳聞中的散仙野神,下到各類修行的精怪狐妖,孤魂野鬼,五門八門,如狐仙廟、黃仙廟、姑娘廟等,都屬於陰廟。簡而言之,凡是供奉的不是傳統正神,都屬於陰廟,陰廟一般建在背陰偏僻的地方,進去給人一種陰森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