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弄清

2021-01-08 家菜味

前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佛教在人的心中一直是一方淨土。曾經也有人疑問,佛教到底是不是中國自己的宗教?其實並不是,佛教起源於印度,所以有很多的詞彙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

▲寺廟

「佛」字的含義

比如:佛教的「佛」字,現代社會把這個字定義為是一個很高貴的字符。但在古時候,並非如此,中國的漢字都是有它自己的偏旁部首的,有時部首決定了一個漢字的含義。「佛」字的部首是單立「人」,右邊是一個「弗」,「弗」的意思表否定。所以兩個部分組合在一起,它的含義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尚了。

▲鴨子

「佛」字最早是在《禮記》中出現的。曾有有這樣的一句話:「獻鳥者佛其首,畜鳥者則勿佛也」意思就是,如果想要給別人送禮,根據你的財力不同,收禮者的身份不同,要奉獻不同等級的物品。其中有一個比較常見的禮物就是禽類,把鳥或者鴨子作為禮物,送給他人。

▲雞

但是禽類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隨便抓了一隻野鳥送給別人,一定要把鳥頭給擰過來,才能送出去,目的也是為了防止它啄傷別人。但如果是自己家養的禽類,就不必這樣做了。所以大家都說「佛」的本意其實應該和「擰」字有關。為了美化它的本意,才有了後來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佛)屠。」

▲佛字

「白馬寺」的含義

「寺廟」一詞與我們理解的含義也相差甚遠。其實「寺」「廟」和「佛」一點關係都沒有。「寺」它代表的是一個行政機構,在古代什麼樣真的場所是行政機構呢?想必大家在電視劇中都聽過「大理寺」這個詞,「理」是刑法、法律的意思,大理寺則是專門主管法律的行政機構,所以跟佛教一點關係都沒有。

▲和尚圖片

為什麼通過不斷的演變,佛教的住所都是以什麼寺命名的呢?其實在古時候,國外來往的使者眾多,招待外國人的住所叫做寺。當年印度的佛教徒牽著白馬來到中國,在中國久居,當時的官員就專門給他們修建了一個建築,來專門招待外這些印度佛教徒。這個建築叫做「白馬寺」,也是中國第一座佛教類的寺廟。

▲關帝廟

「廟」的含義

寺廟的「廟」跟佛教的關係就更遠了。在《孫子兵法》中廟是國家最莊嚴和神聖的地方,在中國古代是用來進行祭祀的場所。祭祀,是一個家族和民族傳承的象徵,每年都會通過不同的形式,傳承自己族類的文化,在當時,它是國家非常看重的一項活動。廟,也就成為了特別莊嚴神聖的地方。

▲寺廟圖片

綜述:

隨著時間的變化,很多詞語的來源已經被人家所遺忘了,更迭出了新的含義。但作為中國人,學習中國漢字。我們有必要了解它本來的面目,了解漢字背後的中國文化,我想,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參考資料】《孫子兵法》;《禮記》;《中國佛教百科全書》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志小花裙

相關焦點

  • 和尚住的到底是叫廟還是叫寺?廟和寺又有什麼區別
    從俗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來看,和尚應該是住的地方應該叫廟,而不是寺。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在現在能夠了解到的和尚基本上都住在寺院內。那麼廟和寺又有哪些區別呢,今天這裡就簡單的說下二者的不同。孔廟除去有祭祀鬼神之廟,後來還逐漸出現祭祀先賢的廟宇,如孔廟、夫子廟、關帝廟等。總的說來,廟宇其實是祭祀的地方,一般不會有人常住,更與和尚沒什麼關係。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漢語中「寺」 指的是佛教徒起居的地方或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例如少林寺(佛教)、普陀寺(佛教)、清真寺(伊斯蘭教)等;而「廟」指的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例如太廟(供奉皇室先祖)、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城隍廟(祭祀城隍神)、孔廟(祭祀孔子)等。
  • 農村俗語:「寧睡孤墳,不進廟門」,「廟門」為何不能進呢?
    以前的交通很落後,人們外出基本上都是靠步行,比如以前的讀書人上京趕考,遠一點的地方就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時間才能走到,因此以前的人們大多都是出門在外,有句俗話叫「寧睡孤墳,不進廟門」,這也是告誡人們出門在外,晚上睡覺應該注意的事情,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 除了三塔兩浮橋,當塗這三寺兩廟,不是老當塗人肯定不知道
    然而,積澱了深厚歷史底蘊的姑孰城內,不只有三塔兩浮橋,曾經還有著名的三寺兩座廟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化城寺李白晚年可以說把當塗的風光遊玩了個遍,他所作的《化城寺大鐘銘》中所描寫的的化城寺坐落在當塗城西北隅(原縣人民醫院院址)。
  • 許效正:清末廟產紛爭中的官、紳、僧、民——1905年廣州長壽寺毀學...
    摘 要:長壽寺是清代的廣東著名寺院,1905年,由於廣州辦學紳董強借該寺房屋創辦新式學堂,引發了僧紳衝突,進而導致了民眾暴力毀學。事件發生後,寺僧、學董互相控告,士紳和學董激烈攻防,省府州縣高效聯動,各大報紙雜誌爭相報導,以致高層震怒,將長壽寺拆毀,全部寺產變賣充公。長壽寺毀學事件,深刻反映了清末廟產紛爭中官、紳、僧、民的複雜關係。
  • 柬埔寨,從Angkor到Angkar|柏威夏寺的血雨腥風(21)
    願與讀者們一起,伴著有情頑石,去看高棉的歷史與風貌。柏威夏寺的意思是「聖龕寺」,其建造史很早,可以追溯到中晚唐時代,但主要建築則是北宋的產物。它位於柬泰邊境,站在寺院裡,可以輕易收到泰國方面的手機信號。柏威夏寺的位置(圖中綠色標記)
  • 臺灣媽祖廟
    據統計,至1930年末,臺灣媽祖廟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據《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一書說,臺灣民間祀奉天上聖母為神的寺廟,已經超過900座之多。媽祖廟宇名稱不一,有天妃宮、天后宮、媽祖廟、天后寺、天后祠、聖母壇、文元堂、朝天宮、鎮瀾宮、安瀾廳、雙慈亭、中興宮厝等;奉祀的媽祖,因來自大陸不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稱呼,如來自興化軍稱「興化媽」,來自泉州的稱溫陵(泉州舊稱)媽祖,來自龍溪的稱「清溪媽」,來自同安的稱「銀同媽」等。 在臺灣的媽祖廟中,以臺南64座為最,高雄60座次之,再次為屏東及臺中各49座,雲林縣48座,彰化縣42座。
  • 歷史探秘 大門高懸「漢昭烈廟」緣何卻叫「武侯祠」?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詩曾激起多少志士的扼腕慨嘆,又撩動了多少雅士的弔古情懷。作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儼然成為成都的「城市名片」,幾乎到成都的遊客必然會前往武侯祠遊觀。但不少遊客踏入武侯祠第一道大門時又會對門額上赫然懸掛著的「漢昭烈廟」大匾感到困惑。
  • 寺山修司:寫真的狂想
    作為詩人、小說家,寺山發表過詩集《死者田園祭》、長篇小說《啊!荒野》等作品。作為導演,寺山拍攝了《拋掉書本上街去》《死者田園祭》《上海異人娼館》、《草迷宮》、《再見箱舟》等經典電影,更有大量的實驗劇場作品。作為寫真家,寺山出版的《寺山修司寫真屋》、《幻想寫真館·犬神家的人》等寫真集糅合多種實驗,令人瞠目結舌。
  • 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到底是什麼寺?
    那麼問題來了,一般人的印象中,「寺」都是和尚住的地方,大理寺沒有和尚為何能稱「寺」?而且不止是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鴻臚寺等等,都是中國古代行政機構。原來,「寺」在古代並不單指寺廟,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稱呼。那這些「寺」都有什麼來歷呢?
  • 寺人·太監
    現在問題來了,宮中被閹割的男人,為何稱寺人,與後來的太監有區別嗎?寺人其實,寺人的稱謂早在西周時代即已出現,當時中國境內尚無佛教,更無僧人,因而也不可能存在兩者類比得名的情形。究其根由,古代「寺」、「侍」兩字相通,《詩經·秦風》鄭氏箋云:「寺,又音侍,本亦作侍字。」所以,寺人是因其內廷侍奉的職掌而得名的,「雲寺之言侍者,欲取親近侍御之義,此奄人也。」
  • 長椿寺「鎮寺三寶」今何在?
    長椿街因長椿寺而得名,長椿寺不但是宣南地區重要的寺廟,而且在近代的政治活動中,也扮演過重要角色。▲敕建長椿寺 攝影:高申隱於市井的「京師首剎」其實這長椿街,本就該是安靜祥和的一方淨土才對。究其原因,便要論及長椿街的得名之地——明代古剎長椿寺了。可惜,在我小的時候,長椿寺早已被淹沒於一大片南城平民的建築之中,而變成了一個碩大的雜院了。
  • 莊嚴勝地 | 瀋陽「八王寺」
    瀋陽「八王寺」原為「大法寺」,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清崇德三年(1638年)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王阿濟格來到大法寺,見到當時的寺院已破舊不堪,發心重修廟宇,塑佛金身。當時住寺僧十分感激,於是在寺內建起了八王祠以表其功,從此大法寺變成了八王阿濟格的家廟,後來人們習慣將大法寺稱之為八王寺,而大法寺的名稱漸漸被人所淡忘。
  • 進廟禮佛是先拜彌勒還是先拜韋陀?別再拜錯了,其中大有講究!
    進廟禮佛別再拜錯了:先拜彌勒還先拜韋陀?,其中大有講究!普通人逛廟先拜彌勒後拜韋陀,出家人進廟,為何先拜韋陀後拜佛?一、進廟是先拜彌勒還是韋陀?古代寺廟都是出家人修行的地方,偶爾也會接待來布施的香客。而現代寺廟中,逛當最多的為買票參觀的遊客。
  • 明朝太監家廟,藻井流失美國,古樂艱難傳承,智化寺太傳奇?
    智化寺大隱隱於胡同一個500多年前的太監的家廟,在1961年卻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要知道,全北京當時只有18處。正統九年(1444年),飛揚跋扈的王振,仿唐宋「伽藍七堂」規制,在宮外建成了自己的家廟,英宗更是親自賜名——「報恩智化寺」。現在的山門上,還有漢白玉橫匾「敕賜智化寺」,「敕賜」意為皇帝御賜的寺名,「智化」寓意以佛的智慧普度眾生。
  • 航拍國家寶藏-福建安溪清水巖寺
    名稱:清水巖寺時代:清地址:福建省安溪縣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1085-3-383清水巖寺是供奉清水祖師的地方,素稱閩臺佛教聖地。蓬萊山,古稱張巖山,因怪石嶙峋、林木蒼翠可與神話傳說中「蓬萊仙境」相媲美而得名。寺位於海拔500米的半山處,北宋元豐六年(1083)宋代名僧普足禪師(1037-1101)來此駐錫,後在旁側構庵數間。普足禪師仙逝後,安溪百姓建寺廟予以祭祀,稱清水巖廟。
  • 宜陽三鄉光武廟,是東漢的皇家廟院,用的龍都是五爪的
    洛陽市宜陽縣三鄉鎮,有一個漢山,漢山之巔有一座光武廟。很有意思的是原來這裡並不叫做漢山,因為建了光武廟後才叫的漢山。因為光武廟的光武指的就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當年綠林、赤眉打王莽,打完王莽後就開始爭江山了。
  • 為何說「寧住廟前廟後、不住廟左廟右」
    民間流傳的一些俗語,有智慧也有不同的詮釋,更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論,就拿這廟(一般指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後來引申到祠堂、墳地等祭祀場所,更延展到後來傳入的教堂等宗教場所)前廟後廟左廟右建房的事就有好幾種說法,其實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說這事罷了。
  • 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中國古代都有哪些沒和尚的「寺」?
    其實,大理寺在古裝劇中的出鏡率非常高,因此很多人都知道,大理寺是協助皇帝辦案的司法機關。那麼問題來了,一般人的印象中,「寺」都是和尚住的地方,大理寺沒有和尚為何能稱「寺」?而且不止是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鴻臚寺等等,都是中國古代行政機構。原來,「寺」在古代並不單指寺廟,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稱呼。那這些「寺」都有什麼來歷呢?「寺」是什麼機構?最早在《漢書》中就已經指明——「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
  • 天津有個建在商場裡的神獸寺,廟很小但不簡單,供的神仙全國唯一
    在天津有這樣一個小寺廟,這個寺廟可是天津獨有的,說全國唯一應該也不為過,這就是神獸寺。這個神獸寺建在商場裡,寺裡面供的不是道家神仙,也不是佛教的佛祖菩薩,供的是天津獨有的四大神獸。這四大神獸是那四位呢,這四位就是鬊(shun二聲)鳥,走雞,拿拿龍和么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