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廟禮佛是先拜彌勒還是先拜韋陀?別再拜錯了,其中大有講究!

2020-12-20 黃門左侍郎

進廟禮佛別再拜錯了:先拜彌勒還先拜韋陀?,其中大有講究!普通人逛廟先拜彌勒後拜韋陀,出家人進廟,為何先拜韋陀後拜佛?

一、進廟是先拜彌勒還是韋陀?

古代寺廟都是出家人修行的地方,偶爾也會接待來布施的香客。而現代寺廟中,逛當最多的為買票參觀的遊客。遊客進廟,一般都是按寺廟建築的先後順序為順序來參觀或膜拜的。

各地寺廟的建築布局大同小異,依少林寺為例,首當其衝的,就是山門,也即寺廟的正門,山門之後的主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中軸線上的這些建築都比較高大、雄偉,是寺廟的主體建築。

中軸線的兩側,山門的左右是鐘鼓樓,東西配殿有:伽藍殿、祖師堂、觀音殿、藥師殿等。一些大寺還設有羅漢堂,供奉五百羅漢。殿堂兩側為廊廡。寺院是由多層院落組成的宗教生活區,東部是僧房、職事堂(庫房)、香積廚(廚房)、齋堂(食堂)、茶堂(接待室)等,西部主要是雲會堂(禪堂),以接納四方雲遊僧人而得名。

一般遊客進入山門後,最先去的地方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供奉有丙尊佛像,迎門而坐的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的彌勒佛。所以,民間才有「進廟先拜彌勒」之語。所以,人們進入寺廟最先參拜的就是拜彌勒了。

拜完彌勒後,再拜與彌勒背靠背的另一尊佛像——有著寺廟守護神之稱的韋陀。韋陀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韋陀面如童子,表示對佛教懷有赤子之心;手持金剛降魔杵,表示有能力摧邪輔正、除魔衛道。所以,韋陀菩薩是佛陀的護法,也是佛法的護法,也護修行佛法的眾生,寺廟都會供奉韋陀尊天菩薩,職責是護法安僧。

這樣的參拜是一般遊人與香客的順序,這點沒錯。與普通人不同的,外來的遊方僧人入寺參拜時,則是要先拜韋陀,離寺時才拜彌勒佛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這些遊方僧人入寺後,得要「看韋陀的臉色行事」。這裡所謂的「臉色」只是個比喻,遊方僧要重點關注的,是韋陀手中的金剛降魔杵。

韋陀塑像有三種形式,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如果韋陀的降魔杵扛在肩上,表示這裡是規矩較大、接待能力強的叢林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就是俗稱的「掛單」)三天;如果韋陀的降魔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裡是規矩較小、待能力一般叢林廟,只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的降魔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子孫子廟,是不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的。原來,這關乎到僧人的食宿,難怪他們一進廟就要跑去拜韋陀了。

「合掌捧杵者,為接待寺,凡遊方釋子到寺,皆蒙供養。按其杵據地者則否,可一望而知也(《鑄鼎餘聞》)。」

二、叢林廟與子孫廟

「叢林」通常指禪宗寺院,指僧侶聚集、修道之處,亦通常指禪宗寺院而言,故又稱禪林。《大智度論》記載:「僧伽秦言眾,眾多比丘和合一處,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如一一樹不名為林,除一一樹亦無林,如是一一比丘不名為僧,除一一比丘亦無僧。」《庭事苑》記載:「梵語貧婆那,此雲叢林。」《大莊嚴論》中說:「如是眾僧乃是勝智叢林,一切諸善行運集在其中,祖師居之以今禪庭稱為叢林。」

在古印度,佛教原規定「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時,原也仿效「依律而住」,但這種不事生產的乞食制度,同中國社會生活不相適應,因此逐漸建立了僧人日常行持、說法、普請(勞動)等的規則。中國早在東晉,道安和尚就立下有關規範,相傳唐代百丈禪師制定了著名的《百丈清規》,規定僧侶在修道的同時,必須參加農業生產,自食其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過農禪的生活。

「叢林」因為住持傳承的方式不同,可分為「十方叢林」與「子孫叢林」兩類。

「十方」意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下。「十方叢林」,有傳戒特權而不得私收徒弟。這種寺院、宮觀性質是屬於全國宗教徒公有的。十方叢林,往往邀請名宿住持,當然,要由官吏監督選舉。辛亥革命前,還有過皇家叢林。受過戒的出家人,持戒牒和身份證,即可到客堂掛單,天數從一天到三天不等,如要常住,可向寺院申請,待考察合格即可。

「子孫叢林」,又稱「子孫廟」系則由自己所度的弟子輪流住持,是一種師資相承的世襲制,故又稱為子孫叢林或剃度叢林。著名的少林寺以及五臺山的絕大部分寺廟,以前都是子孫廟,是沒有義務免費接待各地雲僧的。少林寺天王殿的韋陀像,其手中的金剛降魔杵是杵地向下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自佛協頒布《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後,原子孫廟均不再實行家傳制而改行選賢制,如今,子孫廟和十方廟已無明顯的分別。

三、掛單的規矩

上世紀曾注行過一句話,叫「天下計生是一家,走到哪吃到哪」,不僅僅是計生口,其他行業也一樣,你來我往的,吃的住的又不是自己掏腰包,所以,參觀學習取經之事,是大受歡迎的。在古代,苦修的僧人,到各地寺廟遊學,也會享受到免費接待服務的,這就是「掛單」。單,指僧堂裡的名單;行腳僧把自己的衣掛在名單之下,故稱掛單。

另外,「單」又指僧堂內各人的座位,各單前長六尺、寬三尺的空間,亦即各人坐臥、飲食的座席。在叢林中,單即代表「人」。掛單是指到寺院投宿,若人已額滿而不接受雲水僧掛單,稱為「止單」。辭別寺院而他去,稱「起單」或「抽單」。僧眾掛單後,日久知其行履確可共住者,即送入禪堂,稱「安單」。拜訪他人的住處,稱「看單」。若犯戒被擯出門,稱「遷單」。

外地僧人來寺掛單,規矩也不少,外行人是很難「蒙號蒙住」的。掛單可分為「趕齋」、「一宿兩夕」、「三天單」、「水火單」與「海單」。一般叢林寺院客堂門外,高懸一牌子,寫著:無衣缽戒碟者,概不掛單。行腳者到寺,一般先從天王殿入,禮彌勒、韋馱菩薩、大雄寶殿各三拜。

行腳者外出,必須攜帶衣缽包、被條包,這是身份證明。行腳到寺,不可逕入殿堂,應先卸下行李,放在客堂門外柱腳。進門走兩步半,問訊坐下。在經過一系煩瑣的問詢查證後,才會得到一席安身之處,成為臨時掛單僧。

在指定的單位,行腳僧即解開行李,鞋放在床下,鞋尖朝外與橙齊。衣缽包掛在裡面牆上。具、海青摺好放在凳子與床齊。七衣搭在單上竹竿上。被長三摺,兩頭向內摺四分之一,再合摺形如龍口;缽夾在中間,如龍含珠;具則夾在中間似龍吐舌,人坐在凳上打坐,膝與邊齊。

掛單後首要了解三件事:一知廁所,二知用餐處,三知寺院作息時間。要離開時,先自己呼:「老菩薩們看衣單。」意思是我要走了,你們檢查自己的東西,避免將來發生物品遺失嫌疑自己。收拾行李,先用衣缽盤將具海清、三衣、缽包妥,再捆其他行李,鞋子插在外邊。收拾好後、放在地上。先禮佛三拜,再呼:「頂禮東西兩邊老菩薩。」同住者應答:「問訊!送駕,有緣再會。」行腳僧將行李背起,這才可自行上路。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進廟為何要先拜韋陀後拜佛,普通人不懂門道,以後別再看心情拜了
    在中國,不同的城市有許多寺廟。很多人也有去寺廟拜佛的習慣。當你參觀寺廟時,你首先拜彌勒還是韋陀?事實上,很多人不知道。有人說他們是跟著自己的心情走的。但是高僧說拜佛很重要。在過去,人們認為古廟是神聖的。現在寺廟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和開放。
  • 曇花一現為韋陀,七夕節曇花的傳說
    原來「曇花一現」的曇花是這麼來的,這背後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很少有人提到韋陀,其實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護法的尊者。世上有一種花跟韋陀有關係。想當初韋陀還是一個小夥子,沒事就上花園裡澆水,花園裡的花神愛上韋陀了,但是沒想到觸犯天規了,被貶成為一根燈芯。
  • 古人禮儀中的「拜」和「揖」 不是一回事
    有人說,《三國演義》插曲「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臺」是不準確的,因為在桃園三結義中,劉關張是跪不是拜。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因為古時候所謂的拜,其實就是跪。 《說文解字》曰:「跪,拜也。」
  • 住廟前好還是廟後好 住在廟旁邊有什麼講究
    寺廟是我們拜拜,香火鼎盛的地方,如果只是去拜拜那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住寺廟附近,那還是有些講究的,那麼大知道住廟前好還是廟後好呢?住在廟旁邊有什麼講究?那麼下面就由風水知識大全為大家揭曉下吧!住廟前好還是廟後好:住廟前好  從風水角度講,房子前方為名堂,以開闊為宜,但是廟宇一般比較高大,如果住在廟後,那廟就會遮擋了房子,衝剋房屋主人,是不吉利的。所以,住廟前好。
  • 【韋陀菩薩的降魔杵】:護持佛法誓願深,寶杵鎮魔功德勝
    韋陀菩薩在娑婆世界護持佛陀正法,為賢劫千佛最後一尊佛,號「樓至如來」。       在《悲華經》卷第六《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四中,韋陀菩薩名「持力捷疾」。在經中,韋陀菩薩說自己護法的大願:……持力捷疾言:「世尊!彼賢劫中諸佛世尊般涅槃已,最後妙音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那羅延勝葉。世尊!我願於爾時修菩薩道,修諸苦行、持戒、布施、多聞、精進、忍辱、愛語、福德智慧,種種助道悉令具足。
  • 每年到底有多少女生,為了來大姨媽,在網上拜姨媽廟?
    一問原因,是大姨媽沒來。  本來我以為,這不是挺好的嘛,  畢竟每次來大姨媽,都是一場身心的煎熬。  女孩們或多或少都應該已經煩死了大姨媽。  可我到底還是太年輕了。  在豆瓣「姨媽廟」小組裡,有2萬多個祈求被姨媽眷顧的好孩子。
  • 青玄道長講解2021春節拜太歲講究,時間有講究
    一個人的生肖如果和生肖年相同的話,就會「冒犯」到太歲,運勢可能就會低迷,這時候就需要對太歲進行祭拜,也就是所謂的拜太歲,不過拜太歲也是有講究的,沒有按照禮數來,心誠也不靈。拜太歲的講究在家中拜太歲如果我們選擇在家中拜太歲的話,那麼就應當預先準備一張紅紙,並在上面寫上「辛丑年楊信太歲位」,然後把其放在家中的神明旁邊,如財神、佛像等,並在其面前擺放一些貢品,並且上香參拜。不過一定要切記的是,參拜的時候要非常專注、虔誠,最後再燒掉這個紅色的紙張即可。
  • 韋陀菩薩託夢|雍正年,鼓山湧泉寺現糧荒,韋陀顯靈米船來護法!
    象先法師是寧化人,自幼出家,刻苦好學,聰慧穎悟,正式就任方丈後,更加埋頭鑽研佛學,刺血寫經,寺中大小事務,只交給別人,自已從不過問。過了一段日子,管庫房的僧人前來稟報,說寺內糧食只夠僧眾四、五天夥食了,讓方丈及早想辦法,象先這才著急起來。
  • 先吃飯還是先喝湯?先洗澡還是先洗頭?很多人都錯了!怪不得肥胖、高...
    其實這不經意的細節,在營養師眼裡也大有講究! 2019美國糖尿病協會大會的一個學術報告表明:吃飯順序對血糖的影響至關重要,且對控制血脂、血壓和體重有好處。 3 先洗澡還是先洗頭? 當心誘發心腦血管危機! 浴室是心腦血管發病的高危「地帶」,尤其是洗澡時更為危險!
  • 傳統婚禮名詞解析:「三叩九拜」大禮原來是這個意思
    現代婚俗中有很多禮節都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我們常說的舉行「三拜九叩」大禮也是一個古老的儀式。拜為躬身或跪,雙膝著地為跪,叩為頭挨地,「三拜九叩」和「三叩九拜」儀式有很多不同之處。「三拜九叩」是三次下跪,每次下跪之後叩三次頭,通常用於對尊長所行之禮;而「三叩九拜」則是雙手合十躬身三拜,之後再下跪叩一次頭,起身再拜再叩,重複三次,通常用於對天地神明的所行之禮,按照行禮前後順序叫九拜三叩更貼切。
  • 結婚時,新人為什麼要先拜天地?究竟有哪些講究
    在傳統婚禮儀式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三拜」,分別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尤其在古代,拜堂是正式結婚的重要標誌,跟今天的新人領來結婚證完全是一樣的作用。之所以把「拜天地」放在首位,這根傳統文化觀念息息相關,確切地說,是跟人們的精神信仰有關。
  • 「三叩九拜」真要拜9次?別被電視劇給騙了,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
    「三叩九拜」真要拜9次?別被電視劇給騙了,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古代最大的禮節就是「三叩九拜」,從字面上理解來看,就是叩頭三次拜9下,有些古裝劇中偶爾也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但是在禮法上面,這恰恰是行不通的。「三叩」基本上沒什麼異議,主要是這個九拜,難道真得要拜9次?
  • 章子怡曬兒子第一次叫媽媽,孩子先叫爸還是先叫媽?背後有講究
    章子怡兒子第一次開口叫媽媽,孩子先叫爸還是先叫媽?有講究說起章子怡,大家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她演過的影視劇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好評,她也憑著精湛的演技收穫了很多影迷、粉絲。和汪峰結婚後,章子怡就經常在微博上曬出幸福的日常。自打宣布懷上二胎後,章子怡就很少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終於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後,她漸漸地重新跟粉絲們互動。
  • 結婚時,為何新人要先拜天地?這些講究你都知道嗎
    中國傳統的婚禮儀式,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新人要「拜三拜」,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對拜。這一習俗的形成是有著極深的文化因素與傳統思想影響的。首先說拜天地,古代的中國人迷信思想還是挺重的,對於天地的敬畏也比現代人高得多,凡事會感謝上天的恩賜,結婚也不例外。道家思想中有一句話: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裡的陰陽既有男女結合之意,也有天地孕育之意。也就是說男女之間的結合是天地的真理,所以結婚儀式的第一拜,便是要感激天地的孕育。而之後的拜高堂,是要感激家族、祖先的恩情。
  • 先洗臉還是先洗頭?原來很多人都錯了!
    健康和長壽是人類不變的追求,但生活中很多習慣都會對其產生影響,尤其是一些看似平常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可能第一步就錯了…… 一步錯,步步錯,長年累月,病痛就很可能找上門。快來看看下面的日常行為你做對了嗎?
  • 燒香拜佛時,是先燒香還是先拜佛?來看看修佛人怎麼說
    導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年在農曆特定的時候,經常要去寺廟裡面拜佛燒香,以此來祈禱祈求佛和觀音的祝福,但是在如今的背景下,佛法的普及程度越來越低,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先燒香還是先拜佛。這其實裡面大有講究,如果順序錯誤,可能不僅得不到佛的庇佑體現出你的粗心還會被寺廟的其他人笑話。其實這個順序也不難,有位老修佛人這麼說到"手持香,先三拜,上完香再三拜"。有就是先上香後拜佛。現在大家知道怎麼做了,但是知道為什麼這麼操作嗎?一位老修佛人說出讓大家感到信服,有理有據。
  • 減脂是先有氧還是先無氧
    核心提示: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合理的搭配可以使減肥的效果事半功倍,在剛剛開始做運動的時候需要先熱身,熱身後正式開始減肥運動應該先做無氧,因為無氧運動可以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脂肪,五到十分鐘的無氧運動後,身體會感覺非常的疲勞,這時候不要驟然停下來,可以改作有氧運動,有氧運動的速度和頻率相對較慢,用力也不會像無氧那麼大,可以使體力得到一定的回升,如果身體素質好可以無氧和有氧相互結合多做幾輪,
  • 先洗臉還是先洗頭?先吃飯還是先喝湯?健康生活順序,別做錯了!
    先洗臉還是先洗頭?先吃飯還是先喝湯?健康生活順序,別做錯了!先喝湯還是先吃飯?先洗頭還是先洗身體?很多人洗澡時先洗頭,這是很不好的——人的血管非常薄弱,當人從氣溫較低的環境進入浴室後,血液一下子聚集到內臟和頭部。這時如果馬上洗頭,可能會導致頭部血液流通不暢,長期如此,可能誘發腦血管疾病。在洗澡前可以先用熱水衝腳,讓身體有個適應。
  • 初一、十五應該要這樣過才有意義.
    關鍵是要有一顆真誠、慈悲、恭敬的心。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發信號,淨空法師說就是「發簡訊」!也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另外,上香既是供養佛菩薩,也同時供養了六道中其他眾生。其中鬼道眾生有一類是以香為食物的,上香也是供養他們,鬼道眾生的一天相當於人間的一個月,初一、十五上的香對他們來說等於是中午飯和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