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三教廟,三廟一塔三教合一,免門票

2021-01-12 龍貓旅行季

臨近春節,我們去祈福,要麼去寺廟,要麼去道觀。但是北京有一個三教合一的寺廟,裡面供奉著孔子、釋迦牟尼的老師燃燈佛和老子,這就是通州三教廟。

北京通州三教廟位於通州西海子公園的東北角,濱臨京杭大運河,地鐵六號線通州北關站的南邊。通州三教廟嚴格來說是個建築群,包括「三廟一塔」,分別指的是:文廟(儒家學府,又稱學宮)、紫清宮(俗稱紅孩兒廟)及燃燈佛舍利塔及其附建的佑勝教寺。

三座廟宇中,文廟在前,規模最大,創建於元大德二年,中路跨東西三院,中軸線上主體建築依次為:照壁、射圃、如日中天坊(左忠義祠、右節孝祠)、大門(左"德配天地"坊、右"道冠古今"坊)、欞星門,泮池泮橋(左名宦祠,右鄉賢祠)、戟門(左、右角門)、大成殿及其前杏壇(左東廡、東朝房,右西廡、西朝房、西山外聖訓亭)、二門、崇聖殿。

"三教廟"中有一座燃燈佛舍利塔,簡稱燃燈塔,北京市重點文物保單位。其創建於北周,唐貞觀,遼重熙、元大德、明成化、清康熙九年間曾予以重修。在古代,燃燈佛舍利塔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大風景,來往商船都把它作為燈塔,指引航線。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通州,塔利蓮花砌座半圮而落,1985年按原樣重修塔剎。

佑勝教寺,又稱"塔庵",始建年代應早於燃燈佛舍利塔,據介紹,早期佑勝教寺的寺廟規模相當的宏大,經歷代歲月,如今只剩下了一個大光明殿,一棵古樹和一座標有"燃燈佛塔"的大香爐,殿內裡面供奉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老師燃燈佛。

佑勝教寺內的老國槐樹,有350年的樹齡。

道觀紫清宮建於明代中期,在佑勝教寺東,文廟左後側,又建道教宮觀紫清宮,由都人會同州人一同捐建,供奉太上老君,俗稱紅孩兒廟,因其殿壁所繪紅孩兒,生動逼真活靈活現之故。一進院落,現只剩山門一間,正殿三間,西配殿三間加山門前古槐一株。我去遊覽的時候紫清宮正在維護,不能進去。

2005年4月,三教廟旁邊的京杭運河裡,挖掘出來當年航運掉落的故宮皇木,最長一根10.85米,重達3噸多,截面為方形,邊長60釐米。

目前通州三教廟在地鐵6號線通州北關附近,門票免費,遊客不多,喜歡的朋友可以進去遊覽。

相關焦點

  • 大運河文化帶|一塔三廟七絕,大運河古建築群風採盡在這裡~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位於通州的大運河文物建築群中的「三廟一塔」。清代詩人王維珍有詩云:雲光水色潞河秋,滿徑槐花感舊遊。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支塔影認通州。古時船工運貨,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遠遠地看到通州地標性建築——燃燈佛舍利塔,就知道馬上要到京城了。
  • 【文化】薄太后廟 薄太后塔紀事
    薄太后生平為人宅心仁厚,德高望重,體恤百姓,為百姓修水利、除蝗災、免徭役、謀福利做了不少好事,得到黎民百姓的崇敬和愛戴,受到歷史好評。薄太后去世後,人們修建了多處廟宇和寺院等來紀念她的恩惠德澤。其中,在富平縣老城附近,溫泉河與順陽河交匯處,自西向東的一條浮塬(即疙瘩塬)之上,沿溫泉河之側,就依次建造有三座祭祀薄太后的廟宇,分別為上廟、中廟和下廟。
  • 千古奇觀 南嶽衡山一山四教 和尚道士住一廟
    俯瞰南嶽衡山和尚道士 同住一廟 南嶽衡山腳下,香火旺盛的大廟內,遊客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東邊八個道觀住著一眾道人大廟正殿恰好在中軸線上,供奉著聖帝菩薩和尚道士當值一日一輪,這種情景,全國罕見,豈咄咄怪事?
  • 1.6 三教合一
    西遊記裡多次出現一個說法叫做「三教合一」,四十七回,猴哥對車遲國國王說道,「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 淺談古代廟制:家廟、宗廟的含義,毀廟的原因!
    廟之一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廟最開始指的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後來,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隨後,佛教傳入,後來的佛教寺院也稱廟。由於傳統上常有不同的宗教相互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民間信仰,因此廟的名稱和性質是多變的,甚至同一時期具備多種含義。
  • 全真道龍門派是正宗道家,為何明朝時期提倡三教合一?
    在佛教的催化之下,中國本土道教在宋朝時期,逐漸產生了全真教和正以教,南方是正一教,北方是全真道,也算是南北對峙之下的別樣景觀,因為元朝的統一,全真道一家獨大。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由民間的融合趨勢推動上層職業宗教人士的主動融合,於是道家龍門派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歪史認為,他們提出的背景主要是在失去朝廷支持,甚至刻意打壓的情況下,各宗教勢力不得不變換思路。
  • 廟上(三)---劇院、秦腔
    廟上(三)劇院、秦腔鄉政府的相對冷清,都因劇院裡秦腔的喧賓奪主。
  • 臺灣陰廟求財野史
    點擊播放 GIF 0.0M中國幅員遼闊,越往東南的地方,某種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感覺有點隨便的世俗性信仰就越突出,南方人的家裡大多都有拜神用的神檯,而很多長輩都會教後輩一個道理臺灣彩民有個習慣就是堅決不拜關公因為關公痛恨不義,不會讓你發橫財於是,號稱有求必應的陰廟成為了臺灣民眾日夜流連的地方。陰廟開明牌的方式五花八門,特點就是非常玄乎。臺灣新北市有一座名為萬善同的陰廟,前身是清朝時的一處亂葬崗,而在大家樂最瘋狂的時期,這裡就是全北臺灣香火最旺盛的廟宇。
  • 寧夏三教合一的寺廟,不僅建在城牆上,還能建識「18層地獄」
    在寧夏中衛市區有一個廟宇-高廟,確實是不得不去的地方,沒有依山而建,但層層疊疊的簷角堆高了整個地勢,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迷路在其中,高廟外面看起來便是立體簡單,但內部結構十分複雜,同樣複雜的還有其中不一樣的宗教結構,高廟是保存的很好的古建築,一個儒道釋三家共同分享廟火的寺院
  • 「分屍」式信仰並不罕見 舜王神像內臟被搶造廟
    傳說當時湖墩有所謂「十八鬍子」,就是十八個天生神力的兄弟,在打鬥中搶下了舜王菩薩的頭,帶回村子自己造了一個舜王廟,就是眼前這個廟的前身。附近的塘裡村搶到了菩薩的雙手,回去也蓋了一座舜王廟;而菩薩的剩餘身體則留在了王壇鎮上大廟裡。言及於此,群情振奮,分明可以看出他們對過往激戰的神往、對勝利的驕傲和對本廟菩薩來歷光輝因而靈驗可信的自尊。
  • 武聖故裡兩關廟
    武聖故裡兩關廟《三國演義》中,關羽是這樣出場的: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後殿的代表建築是春秋樓,二層三簷,木雕龍鳳。樓內關羽坐讀《春秋》的塑像,讓我們想起了當陽關陵的那個春秋閣。那裡的關羽,也是這樣表情專注的讀著《春秋》。
  • 線上遊香山——昭廟 & 琉璃萬壽塔
    昭廟宗鏡大昭之廟簡稱為「昭廟」,藏語發音「覺臥拉康」,意思是「尊者神殿」,昭廟坐西向東,依山傍水,建有三門琉璃坊都罡殿、大白臺、井字碑亭、清淨法智殿、七層琉璃萬壽塔。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在自己的離宮別垣修建一座如此雄偉的大喇嘛廟呢?這要從一段六世班禪進京朝覲的故事說起。六世班禪額爾德尼是中國歷史上西藏地方傑出的宗教領袖之一。他一生有三件事為史家所稱道:一是對八世達賴喇嘛的培養。二是堅持統一立場,反對分裂。
  • 2020甘南十大景點:五廟,三草原,二城
    這兒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有成群奔跑的牛羊,不知名的鮮花在角落綻放,好客的藏民與你打著招呼,宏偉的寺廟裡瀰漫著青松味兒和酥油燈味兒,廟口那長長的路上蜿蜒曲折是一道由不停五體投地叩拜大禮的藏民組成的朝聖之路。選擇去甘南旅遊,自然要知道該去玩的2020甘南十大景點:五廟,三草原,二城。
  • 營口「國家級文物」:蓋州玄貞觀「上帝廟」
    蓋州上帝廟,本名玄貞觀,位於蓋州市西門裡大街路北,因廟內供奉「玄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簡稱「玄帝」,是中國神話中北方之神,為道教所信奉,故民間俗稱「上帝廟」。清代康熙年間,因避諱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之「玄」字,故政名元貞觀。上帝廟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
  • 三教合一的村莊因寺廟得名,雖然不是旅遊景點,但卻讓遊客嚮往
    眾所周知,中國經常看到三教,所謂三教,就是儒釋道三教,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道兩家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佛道兩家的創始人,道家是大家熟悉的老子,中國最著名的三教殿屬於山西大同的懸空寺,今天,小羊介紹了一個三教合一的村莊,這個村莊以寺廟命名,雖然不是旅遊景點,但卻讓很多遊客嚮往,這個村子就是秦嶺深處的三教殿村
  • 寧夏三教合一的寺廟,不僅建在城牆上,還能見識「18層地獄」
    高廟外面看起來立體簡單,但內部結構很複雜,其中還有其他宗教結構,古廟保存得很好。高廟在中衛城北。中衛火車站只有一條路,建在接連城牆的高臺上,包括古代下面的保安寺和寺廟前的牌坊,經過歷代擴建重建。到了清代,已經成為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呈現出寧夏古建築的面貌,並與「大漠奇觀」一起被稱中衛兩大景觀,另一方面,保安寺的大雄殿下面是我國四大鬼城之一的「高廟地獄」。
  • 《三教合一真論》
    常聞當世三教門人或世修之人,惑不能了達真理者眾,姿情於旁門或一術一法,而自以為,多於人群中妄語誹言互謗互槓,樂此不疲,道謗佛,佛辱道,道嗤儒,儒抨道...互相攻擊,古往今來不絕。古仙聖賢,常其開示,貫通經教合於一理,三教雖分,實為一理,為異門同流,百溪千流終歸海,千經萬法需歸宗,所謂「萬法歸一」也。
  • 上蔡縣邵店鎮廟王村:「三步走」打造健康村
    8月13日,在上蔡縣邵店鎮廟王村的健康小屋,駐村第一書記陳勇告訴記者,健康小屋是廟王村很多高血壓患者的定點「打卡」地,上午九點到十點半,小屋裡常常擠滿了人。健康小屋不僅可以測量血壓,還擁有測量身高、體重、血氧飽和度、心率等的專業儀器,每臺機器連接內網,村民挨個測量一遍以後,測量結果匯總到小屋內的終端數據電腦,形成一份簡單、完整的體檢報告。
  • 三字有什麼特殊含義?中國文化與「三」的不解之緣!值得珍藏!
    「三」在中國文化中是個很重要的數字,中國人的好多文化觀念都是來源於三。《說文》中說,「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這是說,「三」首先體現的是宇宙天地和人生社會的意義,上為天,下為地,中間挺立的是人,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哲學中的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和諧文化理念。
  • 福建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內供奉的女神
    媽祖廟在湄洲島北部的祖廟山上,為中外媽祖廟祖庭,千百年來,一直被媽祖信徒奉為「聖址」,香火興盛。 《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記載:林默娘少年時,一日在家靜讀詩書,偶見一怪異道人從門前經過,拜道人為師,得「玄微真法」。故長大後,能通悟秘法,預知休咎,鄉民若以病告,輒愈。由此可見,林默娘其實是個道家弟子,而後世道教則尊稱她為「天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