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入門知識問答(文章引自《音樂精品學院》)
(1)問:學習作曲應具備哪些素質?
答:基本要求是:音準感、節奏感較好,有一定的音樂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音樂記憶能力,有創作和整理旋律的能力,對樂句的對稱性、樂段的完整性有一定的識別能力,對於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有一定的辨別能力等等。
(2)問:學習作曲應該掌握哪些基礎知識?
答:首先我認為,創作旋律的感覺是最重要的,如果說哪些基礎知識比較關鍵,我想有以下一些內容:要能較熟練的掌握識譜、記譜,對國內一些地區和民族的音樂風格要有所了解,對於世界上的幾種主要音樂風格有所了解,要背下大量的民歌素材,還要背下各國多年積累下來的優秀音樂作品,並經常對這些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對比、學習和研究,以便為自己的創作積累更多的經驗,掌握更多的知識,在自己進行創作時,有更多的素材和手段可供參考和借鑑。
(3)問:作曲的基本術語有哪些?
答:A.上行:旋律向上進行;
B.下行:旋律向下進行;
C.級進:二度上行或下行;
D.小跳:三度、四度的進行;
E.大跳:五度、六度、七度、八度和八度以上的進行;
F.重複:對前面的樂匯或樂句或樂段的再現;
G.模進:前面的樂匯或樂句或樂段的旋律線不變,只在音區上有所變化的一種重複;
H.樂素、樂匯、樂句、樂段:相當於文學中的詞素、詞彙、句子、段落;
I.調式:按一定關係排列起來的一組音(不超過7個),並以其中一個音為主音組成的一個體系,這個體系叫做調式;
J.大調式:以「1」為主音的調式;
k.小調式:以「6」為主音的調式;
l.五聲調式:分別以「1、2、3、5、6」為主音,也就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宮、商、角、徵、羽」五聲調式。例如以「2」為主音的調式叫「商調」式。
(4)問:對最初的創作練習有哪些要求?
答:A.旋律通順,易於上口;
B.旋律生動,易於記憶;
C.旋律有個性,與任何已有過的作品不雷同(包括自己寫過的);
D.音域不可過寬,一般不超過12度;
E.樂句樂段要簡潔精煉,在能達到同樣效果的情況下要從簡不從繁,即「用最簡單的手法獲得最大的效果」是我們作曲和配器中不變的原則;
F.要注重歌唱性,要留有呼吸的氣口;
G.從最初學習創作開始就要形成符合時代的審美意識,即避免「土味兒」「怯味兒」「老味兒」「糙味兒」代之以「洋、新、俏、倩」的新風格;
H.要多學習借鑑歐美音樂。
(5)問:具體創作時,有哪些步驟和經驗?
答:大致分為兩部分:整體構思和具體操作。
整體構思有以下幾點:
A.醞釀出一種不同於任何已有作品的有獨立性格的曲風;
B.大致上設計出在音樂上「起、承、轉、合」的全過程;
C.設計出「高潮」的營造形式,如:是用高音來推出,還是用歌詞中的一句「狠話」來推出,或有其他特殊推出手段。
具體操作有以下幾點:
A.首先要選擇、設計好音樂的節奏和速度;
B.把曾經醞釀過的曲風具體落實到一個樂匯或樂句上,稱作「動機」。
「動機」要反覆挑選設計,最後確定;
C.有了動機,也就有了靈魂,它是一種樂思的集中體現。在動機的基礎上,或者說在動機的引導下,再發展前後的樂句、樂段,而後再修改、補充、推敲,最後完成。
(6)問:寫一首好的流行歌需要什麼?
答:主要不是靠高深的樂理知識和深厚的文學功底,寫一首好歌主要靠感覺,感覺有了,成功的可能也就有了。這種感覺往往可以建立在一個「立意」上,而後就容易發展了。這種「立意」往往可以提煉或者濃縮成一句歌詞,有了歌詞,曲子也就好辦了。如「我可以抱你嗎」、「讓我一次愛個夠」、「最近比煩」.都代表著一種「立意」。
(7)問:在流行歌曲的創作中,是詞重要還是曲重要?
答:應該說都很重要。每個人都會這樣簡單的回答,但是從細小的變化去分析,詞曲的地位還是有微小的變化。這一點從流行歌曲在不同時期的流行情況中可以看出來。早期因為曲子好而流行的歌曲為多,如「小城故事」、「阿里山的姑娘」、「萬水千山總是情」等,中期則因為詞曲都好而流行的比較多,如跟著感覺走」、「外面的世界」等。近期因為詞好而流行的比較多,如「心太軟」、「都是月亮惹的禍」、「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等。以上舉得這麼多例子,主要說明一個問題,詞的重要性不可小視。隨著音樂的發展,旋律好已經成為基本要求,而在歌詞上有沒有突破將成為成功的主要砝碼。
(8)問:怎樣在歌曲創作中,運用民歌素材?
答: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分幾點來說:
A.首先要花時間去了解和掌握各民族、各地區的民歌,並用心去分析和研究它們的特點,以便在創作中準確的應用其風格;
B.對於流行歌曲的作者來說,在最初創作中,最好先不要借用民歌素材,等具有了一定創作基礎後再涉獵民族風格為好。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怕
在「先入為主」的規律中一旦養成了善用民歌風的創作習慣,日後就很難改變了。而在流行歌曲的創作中,民族風格的歌曲只佔很少一部分,而沒有民族風格的流行歌曲是主流;
C.在具有一定的創作水平後,在運用民歌素材時仍要注意幾點:
1.不要照搬其風格,要提煉其精髓,用現代的節奏和旋律去體現民族特色的神韻;
2.風格不要混淆,如不要把蒙族風格當藏族風格,即,風格運用要準確;
3.民族風格不要太濃鬱,民歌風太足就不叫流行歌曲了,應該叫民歌;(世界音樂除外)
4.民族風格要運用得巧妙、恰當。崔建的「一無所有」(陝北風格),童安格的「把根留住」(鮮族風格),張千一的「青藏高原」(藏族風格)都是民族風格運用成功的範例,值得大家學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