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1月5號
是宮崎駿79歲生日
用動畫陪伴了一代人童年的他
如果有朝一日他真的停下手中的畫筆
曾經那些動人的畫面
便將成為永遠的回憶
1945年
4歲那年的夏天,刺耳的防空警將睡夢中的宮崎駿吵醒,窗外的火光映紅了稚嫩的臉龐,美軍的空襲瞬間讓小鎮淪為地獄。
天亮之後,伯父駕車帶上一家逃跑,一名懷抱女嬰的母親請求幫助她一同離開,但當時情況是在緊迫,為了保證家人啊安全,伯父沒有同意。宮崎駿綣縮在車廂裡,那位母親撕心裂肺的哀嚎成為他心底永遠的刺。
下車之後,父親踉踉蹌蹌的走在河提,一手提著行李,一手緊緊的牽著孩子,嘴裡喃喃重複著「對不起」,狂風吹掉了他們的帽子。這場景深深的印刻在了宮崎駿的腦海之中。
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
2013年
2013年,《起風了》的試映現場,四周燈光亮起時,72歲的宮崎駿擦了擦眼角的淚水,起身對觀眾席鞠了一躬:「不好意思,我是第一次看我自己的電影看哭了。」
有人說,宮崎駿總是關心上帝關心的事。
然而當我們對他多幾分了解之後便會發現,飛行、反戰、環保……這些主題的背後正寫滿了他人生的遺憾。他在用畫筆為自己圓夢的時候,也為我們創作出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世界。
「我想告訴孩子們,
這個世界值得我們活下去。
我一直是這麼想的。」
1941年
如果說,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那麼在宮崎駿的童年是一場無人觀賞的獨角戲。
宮崎駿與母親
父親工作繁忙、母親重病,自己也曾被醫生斷言活不過20歲。
「只要聽到父母親說:真的好辛苦啊。便會不安得無地自容,覺得自己真是帶給了父母天大的麻煩。」
在死亡與孤獨的陰影之下,漫畫成了他唯一的心靈慰藉。
1958年
一個偶然,高三時期的宮崎駿看到了東映動畫公司播出的電影《白蛇傳》(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宮崎駿被其中的情感深深打動。
「就是這個!這就是我要投身一生的事業。」
心中懷揣著這樣的夢想,畢業之後的宮崎駿毫不猶豫的選擇進入電影公司。而當時東映的主要精力全放在模仿迪士尼風格之上,宮崎駿的想法屢屢遭受反駁與嘲笑。夠欣賞他才能的,只有比他先入公司幾年的前輩高畑勳。
東映時期的宮崎駿
1979年
38歲的宮崎駿執導了自己的首部電影——《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然而結果並不盡人意。
這次失敗對當時的宮崎駿造成了幾乎致命的打擊。整整三年,他帶著自己的企劃案四處奔走,屢遭拒絕,窮途末路之際,昔日的知己高畑勳再次現身。
宮崎駿與高畑勳
1985年
1985年,吉卜力工作室橫空出世,宮崎駿從此成為了「魔鬼的化身」
進入了吉卜力時代的宮崎駿,開始了對作品嚴苛到極致的魔鬼導演生涯。
為了更好地將故事更直觀的呈現出來,他從來不寫劇本,,而是親自手繪一張張分鏡畫稿來代替劇本。
在這樣嚴格要求之下,吉卜力的工作進度緩慢至極。
《起風了》關東大地震的時長4秒的鏡頭,就花了整整15個月的時間來製作。
《懸崖上的金魚姬》使整個團隊歷時三年,動用了17萬幅手繪圖片來製作完成,其中光是一隻水母浮出水面的12秒鏡頭,就佔用了1613幅手稿。
曾有原畫師被這樣的的工作狀態折磨到崩潰,但是宮老本人卻說:「這點程度都無法接受,勸他還是早日辭職吧!」
「你以為熒幕上少女在花田中奔跑的美好場景是由同樣美好的人們在花田中創作出來的麼?當然不是,那是無數畫師們用自己的血汗澆灌出來的。」
工作室成員雖然口頭抱怨,但是沒有人真的會去和宮崎駿叫板,因為宮崎駿對自己更加嚴格。
《風之谷》的製作期間,宮崎駿由於工作錯過與母親最後一面的機會,這份遺憾同樣呈現在作品之中。勇敢、聰慧的母親形象不斷出現在宮崎駿的作品中……據說宮崎駿動畫《龍貓》中的母親原型便是宮崎駿的媽媽。
將《風之谷》的海外版權賣給迪士尼後,他給迪士尼寄去一把武士刀,上面刻著:不得刪減。
在《千與千尋》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後,他以「不想去一個正在轟炸伊拉克的國家」為理由缺席了奧斯卡頒獎典禮。
在反戰作品《起風了》的發布會上,他公開要求日本首相承認曾對中國發動過戰爭,稱「日本應向中國謝罪」,從而引起日本民眾的普遍不滿,將他稱為「賣國賊」。
然而對「魔鬼化身」宮崎駿來說,這些都只是過眼雲煙,身為一名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哪怕把全世界都得罪個遍,他也絲毫不會放在心上。
一直以來,宮崎駿最看好的接班人是《側耳傾聽》的導演近藤喜文。可惜由於和宮崎駿一樣是個工作狂,在1997年,四十多歲的近藤喜文因過度勞累而猝死。
吉卜力工作室似乎一直在上演著留不住人才的詭異魔咒:
2002年,《貓的報恩》的導演森田宏幸離開吉卜力;
2003年,《幽靈公主》與《千與千尋》的作畫總監安藤雅司離開吉卜力;
2014年,《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導演米林宏昌離開了吉卜力……
關鍵時刻,他的兒子宮崎吾朗挺身而出,企圖以一部《地海戰記》證明自己的實力,力挽狂瀾。
宮崎駿與兒子宮崎吾朗
然而宮崎駿非但沒有鼓勵,還潑下一大盆冷水:「他沒有任何天賦,完全不適合進入這行。」
宮崎吾朗的兩部作品《地海戰記》與《虞美人盛開的山坡》都得到了父親毫不客氣的惡評。自此,宮崎吾朗再沒有擔任過動畫導演。
空無一人的工作室裡,宮崎駿仍在獨自創作
「沒有一個值得託付的人。」灰色的吉卜力小樓裡,宮崎駿心情沉重地繼續感慨著。
由於沒有人可以託付,宮崎駿幾番宣布退出,卻又不得不一次次回來再度拿起畫筆,成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隱退狂魔」。
1986年《天空之城》上映後,宮崎駿第一次宣布不再畫動畫,引來粉絲陣失落;
1992年《紅豬》上映,宮崎駿第二次說我真的退出了,粉絲只能祝福;
1997年《幽靈公主》來了,宮崎駿第三次說這是我的最後一部作品了;
2001年《千與千尋》上映,宮崎駿第四次說我走了;
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上映,宮崎駿第五次宣布退出,粉絲笑了,你還會再回來的;
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姬》之後,宮崎駿第六次宣布退出;
2013年,《起風了》上映,他宣布正式隱退,不再製作長篇動畫。
然而……
2018年
曾經與他共同製作動畫的同事一個接一個地陸續去世,在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裡,宮崎駿「要麼是在工作,要麼是在去參加葬禮的路上。」
宮崎駿悼念好友高畑勳
「沒有時間了」成為他在構思之餘念叨最多的一句口頭禪。囁嚅之後,他又總是以一句「不過,還未到心血流幹的時候」來為自己加油打氣。
製作人鈴木敏夫曾經半開玩笑地問他:「你還要繼續製作下一部長篇?如果你在做到一半時就死掉了怎麼辦?」
宮崎駿一本正經地回應道:「那也比什麼都沒做,而原地等死要好。」
2020年
2020年1月5日,宮崎駿已經79歲了。他的新作《你想要活出怎樣的人生》計劃在今年上映。這部電影為了他的孫子而作。他想要通過電影告訴孫子:
爺爺即將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
宮崎駿對生命的尊重,和近乎固執的堅持,才誕生出那麼多美好的動畫:
《風之谷》「堅強不是面對悲傷不流一滴淚,而是擦乾眼淚後微笑著面對以後的生活。帶上信仰,去尋找屬於你自己的國吧!哪怕傾盡一生。」
《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我說不出來為什麼愛你, 但我知道, 你就是我不愛別人的理由。
《紅豬》「你知道現實的虛偽,所以才對純真的存在倍感珍惜。」
《空中之城》「誰都會遇到這樣一個人,只看她一眼,你就知道自己願意為她去死。你不要太期待轟轟烈烈的幸福,因為它多半都是悄悄襲面而來。」
《側耳傾聽》
因為你,我想要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不想成為你的負擔,因此發奮,只是想證明我足以與你相配。
《幽靈公主》「我想以沒有仇恨的眼睛看世界。不管你曾經被傷害得有多深,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原諒之前生活對你所有的刁難。」
《懸崖岸上的金魚姬》「一舉一動,都是承諾,會被另一個人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我渾身傷痛,跋涉萬裡,疲倦地尋找,只為來與你相見。」
《魔女宅急便》「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只有靠自己努力。學會長大,學會承受,學會哭過之後,還可以微笑地擁抱爸爸媽媽。」
《千與千尋》「我只能送你到這兒了,剩下了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
《龍貓》「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因為它無法更壞。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一直以來,宮崎駿就像在雨天陪著迷路的小姑娘等車的龍貓,溫柔地守護著我們。
即使經歷過生活的殘酷與孤獨,他卻依然執著於發現不被世人察覺的美。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拖著帶病的身體,宮崎駿依然帶著「創作至死」的念頭,選擇了回歸。
宮崎駿他曾在第87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頒獎典禮上所說的那樣:
「與能用紙、鉛筆和膠片製作電影的最後時代相遇,是我的幸運。」
能夠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看到宮崎駿動畫裡的溫暖與深情,也是我們的幸運。
*本文圖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