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起風了》試映現場。
當電影播放完最後一行字幕,掌聲響起,燈光漸亮。
72歲的宮崎駿從座位上站起來,走上前臺,他說:
「不好意思,我是第一次看我自己的電影看哭了。」
那一刻,燈光照射在這位一直笑盈盈的老爺子身上。
就是這位老人,40年,12部親自導演的動漫電影,幾十部參與製作的動畫短片,唯一一位獲得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動畫導演。
他用溫暖細膩的畫筆,畫出了一個個經典故事:《千與千尋》、《天空之城》、《龍貓》……
他說:
「我想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值得我們活下去。我一直是這麼想的。」
一、童年
1941年1月5日,宮崎駿出生在東京一個富裕家庭,在他11個月大的時候,美軍開始了對東京進行全面轟炸,因此宮崎駿和家人遷居到宇都宮市。
或許是童年見識過戰爭的殘酷,所以在日後宮崎駿的動漫中,「反戰」一直是鮮明的主題。
幼年時,宮崎駿家庭富裕,他的父親和伯父創辦了家族式的「宮崎飛機廠」,父親在工廠裡擔任主管。
父親曾告訴他,其實宮崎家族生產的飛機尾翼根本不符合標準,那些都是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臨時女工製作加工的,但只要賄lu一下軍方管理人員,產品就可以矇混過關。
這些在大人眼中看起來無可厚非的把戲,卻在宮崎駿內心留下了深刻印記——這也造成了他性格中近乎執拗的認真。
因為家族經營飛機廠的緣故,在宮崎駿的作品中,「飛翔」成了一個鮮明的意象——
從《風之谷》的御風術,到《天空之城》的飛行石;從《魔女宅急便》的飛天掃帚,到《紅豬》裡的飛機。
其實這種「飛翔」,更像是孤單的寄託,因為年幼時,父親忙於工作,母親身患肺結核,常年臥床,甚至不能給予跑上前來的小宮崎駿一個擁抱。
所以童年時的宮崎駿是孤獨的。
而且因為身體嬌弱,曾被醫生斷言「活不過20歲」,那時候的宮崎駿,便將一切寄托在繪畫上。
1958年,宮崎駿高中三年級時,他觀看了東映動畫播出的《白蛇傳說》——從中國上海美術製片廠引入,是日本歷史上第一部全彩色劇場版動畫片。
從那一刻開始,宮崎駿意識到自己一生的使命:「就是這個!這就是我要投身一生的事業。」
二、事業
宮崎駿立志成為一名漫畫家,懷抱這樣的夢想,在大學畢業後,他義無反顧進入了東映動畫公司。
但那時候的日本動漫公司都在忙於模仿迪士尼,對於宮崎駿提起的《龍貓》、《幽靈公主》等動漫創意,並沒有多少人理睬。
幸運的是,在公司裡,宮崎駿結識了非常欣賞他才能的前輩高畑勳——後來製作了動漫電影《螢火蟲之墓》。
1965年,高畑勳將宮崎駿拉入自己擔任導演的《太陽王子霍爾斯大冒險》製作小組,讓他負責場面設計和原畫。
這部電影製作時長超過四年,上映後因為其中豐富的日本元素引起熱議,但因為製作成本大大超過預算而導致公司的不滿,最終,這部影片上映10天便很快下架,票房大虧。
經歷過波折的宮崎駿對東映徹底失望,他向公司提出辭職。
在這之後,宮崎駿先後加入幾家動漫公司,但經歷基本類同。
1979年,宮崎駿執導了自己的首部電影《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但迎來的反饋卻是慘澹的票房和人們的嘲笑。
那一年,宮崎駿38歲,電影失利的打擊讓他幾乎陷入絕望。
三、嚴苛
生命總要經歷波折,在最深的絕望之中,往往能看到最美的月光。
正當宮崎駿深陷絕望之時,高畑勳再次找到他:
「我想要集結人馬製作一部只屬於自己的動畫電影,現在就差編劇導演了,你想加入嗎?」
滿心狂喜的宮崎駿點頭答應。
他們製作的這部動畫電影就是後來的《風之谷》。
1985年,在德間書店的投資下,宮崎駿聯合高田勳共同創辦了吉卜力工作室——後來,我們每一次觀看宮崎駿的作品,在電影開頭,總會有一隻大龍貓,下面的一行字是:「吉卜力工作室出品」。
「吉卜力」的名字來自二戰時義大利的一款偵察機,意思是「撒哈拉沙漠的熱風」,由此可以看出,宮崎駿一生都在渴望著飛向和自由。
在「吉卜力」工作期間,宮崎駿展現了自己對於作品的嚴苛和認真。
這一點,他像極了我們熟悉的周星馳。
在拍攝電影《少林足球》時,為了追求真實,練「鐵頭功」的大師兄黃一飛真的用頭爆啤酒瓶,直到被打得暈過去。
在宮崎駿的工作室中,這樣的故事也不少見:
在《千與千尋》中,能夠為大家提供工作的「湯婆婆」斥責千尋:
其實,這更像是宮崎駿本人真實經歷:
在工作中,吉卜力的員工時刻提心弔膽,稍有不慎便會聽到宮崎駿劈頭蓋臉的痛罵:
「在我看來,你們統統沒有才華,一個個都是笨蛋。」「這樣的垃圾怎麼拿給觀眾們看?」
據說,一位動漫畫師甚至被宮崎駿逼到精神崩潰,但宮崎駿卻對此不以為然:
「才這點程度就不行了,那我勸他還是趁早辭職吧,我這也是為了他本人著想。」
這樣的嚴苛,遠比周星馳更甚,但員工們雖然會抱怨,但又無法指責,因為宮崎駿對於自己的要求,更要超過別人。
在製作《風之谷》時,宮崎駿72歲的母親去世,因為忙於工作,宮崎駿甚至未能趕去見母親最後一面。
從那之後,在宮崎駿的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性格堅韌、溫柔智慧的女性形象,她們獨立而充滿活力,而且會時不時給主角一個擁抱。
據說,《龍貓》中一直生病的母親就是以宮崎駿的母親為原型。
四、退休
對於自己真愛的藝術,始終抱定敬畏與熱愛之情的周星馳和宮崎駿,同樣在自己所屬的領域取得了傲人的成就。
但在另一些方面,卻又有一些不盡如人意。
比如,周星馳讓人唏噓感慨的感情經歷;宮崎駿面臨的後繼無人。
在宮崎駿的嚴苛要求下,很多「動漫奇才」在經歷過吉卜力的「折磨」後,選擇退出。
或許也是因為這種後繼無人,宮崎駿7次宣布退休,但卻又一次又一次選擇復出,甚至,喜歡宮崎駿的人都會調侃說:千萬不要相信宮崎駿的退休,過幾天他又會出來的。
就像網友總結的宮崎駿退休經歷:
1986年《天空之城》上映,宮崎駿第一次宣布不再畫動畫,引來粉絲一陣失落;1992年《紅豬》上映,宮崎駿第二次說我真的退出了,粉絲只能祝福;1997年《幽靈公主》來了,宮崎駿第三次說這是我的最後一部作品了;2001年《千與千尋》上映,宮崎駿第四次說我走了;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上映,宮崎駿第五次宣布退出,粉絲笑了,你還會再回來的;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姬》之後,宮崎駿第六次宣布退出;2013年,《起風了》上映,他宣布正式隱退,不再製作長篇動畫。
後來,NHK(日本的央視)製作了一期《不了神話:宮崎駿》,在節目中,年近80的宮崎駿依舊沒能抵擋住追求完美作品的執念,眼看著年輕的CG畫師一直達不到自己的要求,這位白髮蒼蒼的老爺子,終於決定「捲土重來」,在七十多歲的高齡,他竟然開始學習3D動畫製作。
這才是宮崎駿,永不停歇:「與其無所事事的等待死亡,不如在工作中死去」。
感謝宮崎駿,這個可愛、有趣、嚴厲的老爺爺,他曾用畫筆,為我們打開了一個美麗世界的窗戶。
今日問題:你最喜歡宮崎駿的哪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