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後:美妝實體經濟發展,創業者如何打造實體優勢?

2021-01-12 騰訊網

目前社會經濟發展迅猛的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不再單單滿足物質上的享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生活品質,更注重精神上的享受。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4月化妝品整體零售額同比下滑了9.4%。但較3月份下滑11.6%相比,4月份化妝品上限單位零售額卻實現同比增長3.5%。

大數據預測,中國美業市場非常龐大,2021年將會迎來更大的市場爆發。

崛起的主要原因是與傳統的美容服務單一化相比,現大多人對自己的健康、年輕、美麗多元化需求越來越重視,化妝品市場不斷的消費需求,讓美業發展達到一個飛躍期。

消費者在信息愈加透明的情況下,消費變的更加理性,更加追求效果的實用性。在這樣理性且大規模的訴求下,顯而易見的就是美容行業發展潛力、發展空間巨大!

而這些潛力的反映,90年既是品牌消費者又是創業者。美妝市場新品牌的創業者很多也是90後,年輕人更懂年輕人,他們恰好明白這一龐大人群的消費觀念:不唯大牌,喜歡嘗鮮,偏愛黑科技,注重健康、顏值、悅己。

今天在消費品市場看到的這些變化是體驗大於必需,顏值大於功能,口碑大於品宣,當這些發生時,在過去二三十年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價值的傳統消費品公司完全找不到去向。

新的流量、新的玩法、新的營銷,在新零售的時代,應對消費者的變化求變才是品牌的長久經營之道,即便是大品牌,也需要找到觸及新興消費者的渠道和創新的靈感。

所有的數據反映,無疑是在為單品牌店的「實力」站臺。用實力告訴我們:他們「活」得很好。

肌後「美妝共享店鋪」全國連鎖品牌強勢出擊,以單品牌連鎖為中心,創新採用「共享店鋪」新零售模式,傾力打造中國專注科技護膚的一站式「肌後共享美肌體驗連鎖店」。 將美的時尚、美的外延、美的專業發揮到了極致,更將美帶入了尋常百姓家,肌後「美妝共享店鋪」掀起了專業美妝護膚的普及浪潮,能夠絕不浮誇的說,給肌後「美妝共享店鋪」一個支點,就能幫您撬動財富槓桿的升騰。

新冠疫情影響,3月復工到5月31日截止,肌後全國門店突破300家,肌後美妝共享店鋪全國連鎖戰略快速開展,而在2019年底,肌後在全國各地已經開設了超200家肌後美妝共享店鋪門店。

肌後HIND SKIN 「以實促名,以名促實,名實循環,實至名歸」傳播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全方位增強品牌建設意識,2020年5月29日,肌後品牌廣告登陸央視,肌後品牌廣告在央視平臺CCTV-1綜合頻道、CCTV-15音樂頻道亮相、霸屏熱播。肌後美妝化身央視「欽點優質品牌」,全民聚焦央視肌後品牌廣告,傳播「科技護膚,輕奢優質」的理念。

作為美妝行業「共享店鋪」實體新零售領域探索的先行者,肌後繼全國九大衛視宣傳廣告後,與央視廣告平臺籤約,站在國家級宣傳平臺的出發點,傳播「科技護膚,輕奢品質」的理念,共同推動美業創新發展。

2020年6月19日,廣東衛視《百業看點》欄目肌後專訪報導正式上映,預示著肌後升級進入2.0美妝共享店鋪時代,在聯營合作下推出了肌後4大系統,共享管理系統、裂變拓客系統、店鋪直播系統、教育培訓系統,線上線下一體化真正落實到位,這對於肌後品牌而言,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

2020年11月1日,肌後美妝共享店鋪登頂「廣州塔」,領航美妝創業大趨勢

肌後美妝共享店鋪,閃耀登頂——廣州塔,「肌後美妝共享店鋪」一行大字,閃耀在廣州塔之上。作為肌後2周年品牌盛典的圓滿慶祝儀式,用數據證明肌後美妝已經邁向了一個新的新零售領域的高度,成為中國美妝共享店鋪連鎖品牌的領航者。將肌後美妝共享店鋪模式帶到大江南北,助力更多創業者成功創業開店。

今年,「宅經濟」在疫情衝擊下逆勢崛起,線上產業集體狂歡,不管是從運營、管理還是從營銷層面,線上場景所展現出來的優勢十分明顯。各行業紛紛探索線上營銷,以尋求自救之路。

怎樣打造自己的競爭優勢,肌後化妝品店是如何解決消費新訴求?

肌後要確保可持續發展並不斷增強品牌實力,就必須做好三件事:

1、把肌後做到足夠強大,引領美妝行業的發展;

2、做有特色的差異化經營,在美妝實體零售領域形成獨特競爭優勢;

3、把好質量關,做到「科技護膚,輕奢優質」。肌後始終專注於美妝共享店鋪新零售模式的創新與落實,始終堅守技術和產品優勢路線,把肌後美妝共享店鋪打造成為美妝行業的新標杆!

了解「共享店鋪」模式,作為創業項目來發展有什麼優勢:

1、作為美妝實體新零售的新營銷模式,「共享店鋪」能夠順應共享經濟發展,實現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把店鋪共享出去,讓更多人通過這個店鋪賺錢,就不會存在店鋪閒置、客流少、不賺錢的業績瓶頸等營銷難題;

2、作為致力於造福眾多創業者、投資者的創業項目,「共享店鋪」模式就是一個創業大平臺,肌後創新採用想海瀾之家、名創優品等知名品牌一樣的聯營合作方式,輕投資、無風險,品牌與合作方利益共同體、合作共贏,聯手打造一份可持續發展的美妝事業。

3、肌後為了更進一步的服務好全國市場的肌後美妝共享門店,肌後商學院更是擴大專業美妝師資隊伍,廣納美業新零售人才,就是為了能充分保證每位聯營商的學習質量,對每一個門店的經營管理和業績負責。

新零售時代,美妝行業要緊跟市場消費升級的創新步伐,充分應用新零售大趨勢思維,融入實體社交新零售轉型升級的大潮,而肌後美妝共享店鋪全國連鎖品牌,就是引領美妝行業共同打造美妝新零售生態圈,與無數創業者、聯營商一起共享共贏,共享肌後美妝共享店鋪帶來的共享新零售模式的紅利。

共享店鋪怎樣操作規範化?讓店鋪業績突破瓶頸!

如何掌握專業的美容護膚手法和儀器實操,讓顧客體驗到專業細心的服務?

肌後有哪些產品?對比其他美妝品牌有什麼優勢?如何銷售提高成交率?

共享店鋪怎麼做引流?影響客戶進店的因素有哪些?

……

「一共享門店,一社群流量」,將會是未來實體門店新零售模式的一大趨勢,如何構建屬於自己門店的私域流量,相信全面幫助聯營商經營共享店鋪新零售和全渠道新零售的肌後品牌,會為更多美業創業者帶來越來越多專業的乾貨分享!與肌後共同學習,尋找到門店引流、拓客、獲客、鎖客的共享店鋪經營之道。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已經倒閉了40萬+家中小微企業,根據企查查上面的數據顯示:每分鐘就有兩家企業關門倒閉。當然2020年,這一年不容易。我們終究熬過去了,已經進入了2021年。2021年相信很多人想大幹一番。相信很多人憋屈了很長時間了。

網際網路的時代有很多的創業風口,但是那些風口都已經離我們遠去,你可能錯過了電商時代,可能錯過了微商時代,也錯過了自媒體時代,又錯過了知識付費的時代,但這些機會依舊都還在,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做細分的市場,未來是一個屬於超級個體的時代,實現財富夢想。現在風口很多,希望你能抓住這波紅利。創業不易,但很燃。

相關焦點

  • 肌後:從網際網路到地攤經濟,化妝品實體門店怎麼發展?
    而作為美妝的國貨之光品牌,也是短短兩年不到時間就突破了500多家實體門店,在大眾創業的扶持下,截止10月份肌後美妝共享店鋪在全國新增300多家實體門店。2020年經濟條件下,為何肌後能夠不受影響的發展壯大?
  • 共享新零售崛起,看肌後美妝共享店鋪如何盤活實體店!
    縱觀市場發展,在零售市場中,電商曾是傳統零售商的勁敵,而今在新零售的大環境下,傳統實體店零售轉型艱難,共享、社交新零售消費場景的新模式卻持續生長,譬如肌後美妝共享店鋪,既打破了電商的網際網路神話,又成為了傳統零售中的一枝獨秀。
  • 肌後凝聚共享共識,樹起實體美業新動力
    (原標題:肌後凝聚共享共識,樹起實體美業新動力) 肌後品牌
  • 受疫情影響實體經濟逐步下滑,直播行業逐漸火爆,實體如何生存?
    ,比如教育、餐飲、美妝等行業,都通過與網際網路的結合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但是直播電商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是存在著很多的聯繫的,直播電商經濟在一定基礎上可以更加促進部分實體經濟的發展,這就意味著部分實體經濟必須與直播電商經濟相結合
  • 新發展階段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四大著力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新論述為我們指明了我國新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向,對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圍繞發展實體經濟,落實此次「十四五」規劃建議主要應注重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奠定實體經濟發展基石。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 國產品牌乘勢而上:一個好的美妝品牌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其次,一個好的化妝品品牌,它一定是以大局觀來發展的。合眾之力才能長久發展,越做越大,品牌平臺化發展模式,是創業者選擇品牌合作的優質選擇。就以肌後美妝共享店鋪全國連鎖品牌為例,肌後品牌2017年05月08日誕生於中國廣州,是由以唐仕江為核心的美妝團隊創立的美妝品牌。
  • 努力打造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營商環境
    馮飛:努力打造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營商環境
  •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日前召開的湖南省委全會旗幟鮮明地提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
  • 堅守金融服務實體本源 恆昌以數位化思維賦能實體經濟
    但是不管金融市場如何變革發展,服務實體經濟都是金融永恆不變的本質和主題。眾所周知,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關鍵。金融發展源於經濟發展,離開實體經濟,金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並圍繞實體經濟的發展做出簡明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建黨100周年。
  • 眾合求是:成功舉辦第11屆貴州區《共享模式新零售》發展論壇
    在此次貴州區《共享模式新零售》發展論壇的會議上,「張三瘋」老師給無數中國傳統實體經營的老闆們,明確指出了其問題所在:中國傳統中小微企業品牌難以做大做強,實現可持續發展壯大,缺的是一整套招聘員工、留住人才、組織架構設計、企業文化打造、具體管理團隊的方法;缺的是一整套商品企劃、爆品打造、市場推廣、客戶引流、會銷成交、開發市場、連鎖擴張、品牌策劃、跨界整合、消費眾籌、項目路演、高端資源對接、
  • 電商直播帶動實體經濟發展
    基地結合疫情對經濟發展方式產生的影響,引導電商企業開展直播銷售,促進電商產業帶動實體經濟共同發展。2018年4月,城子河區政府在金三角經濟開發區建設了金三角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經過兩年運營,共入駐企業81家,實現交易額1.26億元,實現稅收151萬元,在產業基地的帶動下,為2000餘人提供了就業。
  • 網紅經濟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成為當下主流趨勢
    據了解,此次會議主要為探討新時代下、網紅直播經濟的生態循環發展路徑,如何應用直播經濟扶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並在會上正式啟動企業網紅孵化俱樂部,聯合一大批網紅產業鏈企業與實體企業,抱團發展,真正發揮直播的功能,服務一大批企業實現品牌與流通,聯合一批網紅,讓網紅真正成為企業品牌直播的代言。
  • 張文中:數位化和實體經濟如何結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他表示,數位化時代是大勢所趨,但數位化和實體經濟如何結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實體經濟能不能全面、徹底、接地氣、有效地數位化;能不能真正實現包容性的發展,包容我們的員工、各種固定資產、供應鏈等已有的投入,具有重大意義。數位化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實體零售,產生嚴峻考驗。
  • 金融如何為實體經濟「端盤子」?六大股份行齊聚「中國銀行業發展...
    中信銀行副行長郭黨懷表示,黨中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長期」和「持久戰」已成為對當下經濟形勢判斷的新關鍵詞,這將成為貫穿我國未來5-10年發展的戰略綱領,也將深遠影響銀行業的發展與未來。郭黨懷認為,從「國際大循環」到「雙循環」新格局,體現了我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積極調整,更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踐行普惠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新華網: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在高質量服務重慶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廣發銀行重慶分行進行了哪些探索?為重慶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了哪些專項金融產品及服務?  莫照星:廣發銀行重慶分行始終堅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斷加大對製造業、新基建等行業以及交通、水利、能源、糧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聚焦5G基建、特高壓、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新基建領域及核心產業鏈,拓展信息技術、裝備製造、先進軌道交通等高端製造業優質客戶。
  • 普惠大眾平臺比傳統實體經濟和電子商務的優勢在哪兒?
    普惠大眾平臺比傳統實體經濟和電子商務的優勢在哪兒?購物的趨勢中網購佔比日益增加,每年的雙十一和雙十二成交額連年創新高,所以實體商品想要更好的生存,搶佔市場份額,平衡目前的局勢,網購和實體的結合就是必然的,並且目前網購和實體的結合也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有效的提高了消費者對網絡和實體的認識,也給實體店鋪帶來了新的生機。
  • 金融必須緊緊依靠實體經濟一起發展
    二十年來,我們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各項事業紅紅火火。然而,必須清醒地看到,無論對標江蘇的城商行,還是省內的齊魯銀行、青島銀行等,我們都有很大差距。主持人:今年受疫情衝擊,許多國家、許多行業都面臨巨大的發展壓力,日照銀行是如何應對疫情大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王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銀企共同行動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銀企共同行動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12月11日,海南銀保監局與海南省農墾
  • ...綜合服務平臺正式揭牌,打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好管家」
    中國(北京)自貿區朝陽區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正式揭牌,打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好管家」 2020-11-20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知與行|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重點是針對制約因素髮力,推進產業鏈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加快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採取針對性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營造實體經濟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係,處理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調控的關係,處理好科技創新與全面創新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