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薩
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
(上圖為九華山99米高地藏王菩薩聖像)
最早記錄新羅僧地藏事跡的歷史文獻是《九華山化成寺記》。九華山位於中國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山勢雄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有「東南第一山」之稱。
「地藏菩薩,雖然誓願弘深,以十方諸佛國土,作為自己成熟眾生的國土,分身塵剎,利樂有情。但其示現於中國的道場,則在安徽省,青陽縣西南的九華山。山中寺院百餘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祇園寺,百歲宮,甘露寺,東巖寺等四大叢林。皆以化城寺為中心。化城寺在化城峰上,是唐代諸葛節等為金地藏改建。傳記,唐代有新羅國(即今朝鮮)王子,名金喬覺,二十歲出家,法名地藏比丘。於唐貞觀四年,攜其愛犬—善聽,航海來中國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