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華語流行樂三十年|女神齊豫

2021-02-08 Sherry與你相期以茶

       從去年6月,每天聽齊豫已經整整一年,實在是想在短暫的時間內把「齊豫」聽明白,如果說老李(李宗盛)是華語音樂上對我啟蒙的靈魂人物,聽音樂如同翻越一座座山的話,齊豫則是群山後面環繞著仙氣的嵐霧。每翻越一座山都有令人驚嘆的美景出現,加之齊豫本身也實在驚為天人。她的音樂有厚度,歌中一曲,人間數年。

       初識齊豫,是因為《雨絲》,收錄在1984年滾石出版並發行的民謠類專輯《有一個人》中。《有一個人》這張專輯的詞作全部來自詩人的詩歌作品,由城振銘、吳麗暉鋼琴伴奏,李泰祥編曲。李泰祥是學古典音樂出身的學院派音樂人,在臺灣被譽為大師。齊豫以唱校園民歌成名,卻是演繹李泰祥的音樂文學而獲得成就。李泰祥的理念是:能夠把文學做成有聲的音樂形式,而這個音樂應該是和當時推崇的校園民歌一樣傳唱的,但又不能像民歌一樣通俗易懂,要高一個層次,要藝術化高雅。最成功的嘗試,則不能算當時的這種校園歌曲了,而是古典巴洛克藝術歌曲,很難唱,在聽的時候有肅然起敬之感。原本這些歌曲應該是學院派歌唱家來演繹的,至少聲音是應該是美聲才能駕馭的,可是齊豫並不是美聲,卻有著和美聲一樣飄渺的高音。齊豫並不是專業出身,卻有著比正宗歌唱家要深厚的文學功底。這才使她把自己深刻地領會到李泰祥的音樂文學精華,恰如其分地演繹這些高難度藝術歌曲。同樣後來的許景淳,徐芊君,均是學院派正宗聲樂行家,唱李泰祥作品總是覺得缺少什麼。李泰祥的歌,比起古典詠嘆調來少了嚴謹的調式,比起流行歌曲了多了份深沉,而齊豫的聲音又是夾在古典和流行之間的假聲,因此他們的搭檔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看上去這些作品放在一起,像是一本詩集——卻出現在了一張唱片中,放在如今的唱片界,這是一張奢侈的作品。的確,這是一張可以稱得上非常「華麗」的專輯。一張吟詩演唱作品。這張專輯我是當做現代詩去聽去思考的,文學價值與音樂價值兼重。

       

       再說回《雨絲》,詞改編自鄭愁予《雨巷》這一現代詩,被齊豫演繹地絲絲入扣,綿密細膩。《雨絲》是一首詩一般的戀曲,相戀原本是可以這樣美的,應如雨絲,密密斜織。這是種人生體驗,人生是豐富的,有美也有醜,那麼美可以美到什麼程度呢,這首歌詮釋地非常好,應是兩顆貼近的心,如同摔碎的珍珠,彼此眼底的倒影,仿佛就是人間萬物,所以是「流滿人世了」。


    從1979年第一張個人專輯《橄欖樹》算起,20年間,齊豫共推出8張國語唱片,8張英文唱片。其中,詞曲全部是原創作品的只有兩張,一張是1997年12月發行的《駱駝·飛鳥·魚》,另一張便是這一張出版於1988年11月、為她贏得了樂評人與歌迷一致推崇的《有沒有這種說法》。《有沒有這種說法》由弟弟齊秦組建的「虹」音樂工作室策劃製作,極具現代韻味的12首歌曲的出色演繹,打破了齊豫以往民謠女歌手的既定形象。精彩的創作與製作,賦予齊豫噪音全新的生命力。比起《有一個人》,《有沒有這種說法》這張專輯更多的是對現實生活的思考。《九月的高跟鞋》空靈幽遠,《一面湖水》簡潔恢宏,《如果你真的不要》、《十二個夜晚》婉轉深情。如果說齊豫在兼跨古典與流行的「大師」李泰祥的作品中是個詩意的吟詠者,那麼在這張專輯裡的齊豫則是個真切可感的靈慧的現代都市女子:在「有沒有這種說法」中感知著人世間充斥的無可奈何的失望與荒涼;在「細說從頭」中感懷著心亂如麻的萬千頭緒;在「九月的高跟鞋」、「那個叫老的人」中感悟著生命的寂寞與傷逝;在「一面湖水」、「如果真的不要」中感傷著愛情的短暫易碎與脆弱悽美……
  

       當你我在浮光掠影的遭際裡迷失,忘記了怎樣的心情才叫感動,此刻齊豫就會在音樂的陽光下、細雨中、青山外、小溪旁令人驚奇地迎面而來,她總是點醒我們生命中的敏感與悲喜。面對著這來自天上的聲音,我們惟有身醉、心醉、神醉、魂醉。
       真的,人間難得有齊豫。
  有一首情歌,我很喜歡,叫《一面湖水》,齊豫和羅泓武唱的。「有人說,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的一滴眼淚。那麼說,我枕畔的眼淚,就是掛在你心田的一面湖水。」你說我們應該怎麼形容它才好呢?我想不出來,只能握著你的手,看著你的眼睛,裡面有一汪碧藍如寶石的湖水,我將珍藏,當作心尖的一滴眼淚,紫霞留在齊天大聖心裡的一滴眼淚。
  《有沒有這種說法》這首歌也是好。不是情歌。這首歌是在齊豫第二段婚姻結束後完成的,這個階段的齊豫一定是對許多事都充滿了不解,是啊,人生如此複雜,問天天不語,多情常被無情戲,只有黃昏瀟瀟雨,終也是,暮靄沉沉楚天闊。

       

       《三毛作品第15號:回聲》這張唱片在華語流行音樂發展史上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極具典藏價值。如果暫且拋開音樂層面的意義不談,單純從收藏的角度講,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這張唱片是臺灣流行音樂史上的第一張CD唱片。當時滾石唱片公司率先從日本引進了雷射唱片(CD)生產技術,於1985年先行推出卡帶版的《回聲》,成為滾石1986年1月推出的前五張CD中的第一張,其編號為RD-1001。
  這張唱片是作家三毛的半生故事,由她親筆寫下的12首歌詞,串聯成一張完整的音樂傳記。這張專輯的一大特色是齊豫與潘越雲宛若天籟般的歌聲的珠聯璧合。
  由李泰祥、陳志遠、陳揚、李宗盛等七位作曲高手所譜寫的歌曲,在齊、潘二人的歌聲裡以不同的曲式唱法,詮釋出三毛在人生不同時期、不同際遇之下的不同心境,再經由三毛本人的旁白貫穿,從而成為一張有著內質統一、敘述豐富的動人故事的唱片,被稱之為「傳記音樂」。
  《回聲》這張專輯將三毛的半生劃分為四個階段:從《軌外》到《謎》所訴說的童年封閉,是三毛這一生不尋常經歷的緣起,其中的壓力與叛逆,孕育出她日後浪跡天涯的生活中所賴以支撐的毅力與勇氣;從《七點鐘》、《飛》到《曉夢蝴蝶》則是少年三毛的初戀記錄,由忐忑憧憬到恨別遠走,心情也在纖細的顫慄中迷亂;從《沙漠》開始的嶄新世界是三毛傳奇的高潮,她對生命獨特的觀點帶給人們一種新奇的刺激與嚮往,也是她最大的魅力所在。三毛浪漫的愛情,亦伴隨她傳奇的經歷開始,《今世》和《孀》是唱給故去戀人的悲歌,也是三毛脆弱生命的一個節點。而最後的《說給自己聽》、《遠方》到《夢田》,則是在漫漫黑夜中乍現的黎明曙光,經歷人生的創痛之後,在豁達中給自己的靈魂鬆綁。
  「她要的是黎明,一種沒有任何聲音的黎明。即使她如此渴望著,回聲還是不肯退去。」 ——三毛在《回聲》的唱片文案裡,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回聲》是一種綿延的聲音,一波又一波地振蕩著我們的耳鼓,將那份難以名狀的感動,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這份感動,足以穿越時間,撫摸你。  

       《夢田》是整張唱片中最後完成的歌曲,歌詞很簡單,卻最能體現三毛理想中的意境。齊豫還記得當年錄製這張專輯的時候,三毛在錄音棚裡一邊聽一邊啜泣,因為《夢田》這首歌令她想起去世的丈夫荷西。這也是提給每一位聽眾的問題,「每個人心中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三毛一生的故事,已寫盡歌中,那你呢?可有桃李春風,可有不醒迷夢?

       《駱駝·飛鳥·魚》是由齊豫完全自主的唱片,她在曲風上求色彩豐富,就像她在生活裡力保彈性,避免僵化;在唱腔上求多變但準確,如同她與人的關係,不冷不熱;而在詞意上的力求有物,是映證她最深層嚴肅的本性。齊豫在這裡擺脫了李泰祥時期的影子,社稷蒼生、愛恨情仇都列入歌詠的範疇,超然、悲憫、大氣,俯瞰眾生,反映在作品裡的是更多的人世包容及生命關懷。齊豫的歌聲不需穿林渡水,也自是婉轉悠揚,一曲曲都是天籟。主打歌《飛鳥與魚》,齊豫寫的詞有著詩一般的意境。歌曲以簡單的吉他和弦為主,電子樂器做出的效果聲貫穿其中,在間奏與高潮部分則充分運用了背景和聲。可以說是華語樂壇的一張極具文藝氣息的專輯。《覺:(遙寄林覺民)》是根據革命烈士林覺民寫給陳意映的《與妻書》,齊豫模擬陳意映的語氣給的回信。《女人與小孩》這首詞原本也不是為她女兒而寫,齊豫喜歡李格弟寫的「男人與狗」詞體,腦筋一轉,叫她改寫成了「女人與小孩」。再一次宣揚兩代之間不是與生的相互屬於,而是短暫的扶持與擁有。

       《話題》唱出「沉默」之下所隱含的生命。《哭泣的駱駝》唱出淘汰了淚腺的駱駝身處沙漠中的無力與彷徨,空闊、遼遠、蒼茫、舉棋不定。緊接著以說唱風格調侃俗世中得來不易的《幸福》婚姻法則,以《懶洋洋》的荒蕪前奏來引領可以懶得吃,懶得賺錢,但不能懶得愛的人生心節奏。《四十個無親無故的年頭》的背景是齊豫的父母從東北背井離鄉遠赴臺灣島40年來的無親無依,齊豫感謝李泰銘在旋律與編曲上給了她要的那種戰火蒼茫、人力無法回天的渺小與碩大共存之感。

       自寫字起已過數年,筆者依舊是一個文藝氣息很重的人,耳畔是桃李春風,筆下是詩和遠方。想來三十在望,已不打算易之心性,變之情志,用自己舒適的狀態,面對紛紛擾擾,如僥倖善得一二知音,也十分滿足。如果感到疲憊,回來,聽聽齊豫。

                                                                   以上,寫於2020年尾,聖誕時



相關焦點

  • 齊秦姐姐齊豫近照曝光,情路坎坷兩婚兩離,61歲仍是天籟女神
    好在齊豫老師的名次不低,倒也算是功德圓滿。齊豫高亢亮麗的聲線,超凡脫俗的氣質,唯美的演繹,將華語音樂推向一個藝術的巔峰,也尊定齊豫華語樂壇天后級的地位。齊豫就這樣成為那一代人的一個音樂啟蒙者,她發掘了周華健、齊秦等歌手,如果說鄧麗君是30年代以來華語歌壇的一個不可逾越的經典,那麼,在80-90年代,齊豫和蘇芮、蔡琴則成為那個時代的霸主。
  • 齊豫:《有沒有這種說法》
    《有沒有這種說法》是齊豫的第6張國語專輯,1988年,齊豫推出了闊別三年之後的國語專輯《有沒有這種說法》,專輯由齊豫的弟弟齊秦組建的「虹音樂工作室」策劃製作完成,極具現代韻味的十首歌曲經齊豫的出色演繹,打破了以往民謠女歌手的既定印象,精彩的創作與製作,賦予了齊豫的嗓音以一種全新的生命。
  • 齊豫,一點也不簡單!
    齊豫的這一首《橄欖樹》真的是影響了很多代人。 有的人在歌詞中讀出青春與理想,或是過往與追尋,又或是親人與朋友。 配上齊豫的嗓音,就像是旅人出走半生,歸來滄桑,紅塵囂囂,故鄉遠方的故事。
  • 63歲的她嗓音獨特,出道四十年依然驚豔:她不是女神,她是齊豫
    :華語樂壇唯一的天籟。,同樣是華語樂壇舉足輕重的歌手。齊豫這一生有無數被人稱頌的作品。>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女神可這世上,只有一個齊豫,其他的都叫女神。
  • 華語流行樂教父,棄醫走進樂壇,羅大佑:經典是光陰的陳釀
    33歲的臺北仁愛醫院的職業醫師,羅大佑,突然辭職,留給父母一句話後,便頭也不回的走了……羅大佑,華語樂壇教父,幾代人青春的記憶,至今無人超越。如今,他作為華語流行樂「豐碑」級的教父,已經沒有人會認為他選錯了路。羅大佑的音樂夢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跌跌撞撞走了十年,才開始有了起色,有人問他後悔嗎?他說,從未後悔過,也許和學醫有關,他對生命有著深刻的認識,音樂和生命一樣,不能速成,是需要執著的醞釀和沉澱。
  • 歌壇女神很多,但仙女只有齊豫一個
    多年來,《最愛》也成為很多華語歌手的「最愛」,張國榮、許景淳、殷正洋等都翻唱過。這次和齊豫合作的鐘興民、黃韻玲,都是齊豫長期合作的老友,可謂搭配天衣無縫這張唱片中有一首《今年的湖畔會很冷》,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這部臺灣電影,是女神王祖賢的銀幕處女作,之後她去香港發展了。
  • 王力宏:華語流行樂男歌手
    王力宏1976年5月1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羅切斯特,祖籍中國浙江義烏,華語流行樂男歌手,音樂製作人,演員,導演,擁有威廉士大學和伯克利音樂學院雙榮譽博士的學歷,代表作有《情敵貝多芬》《如果你聽見我的歌》《喊我一千遍》
  • 齊豫與好妹妹合唱華語經典《船歌》樂評人:超越世代認同值得期待
    經過重新編曲後的《船歌》,由好妹妹與原唱齊豫共同合唱,收錄於全新專輯「好妹妹的私房歌·貳」《XXX(未公開)》。在這張專輯中,好妹妹將聯合包括齊豫在內的10位華語樂壇鼎盛時期的女歌手,與她們共同演唱當年最有代表性的10首歌曲,再現華語音樂的時代經典。作為臺灣流行樂壇最具代表性的「天籟之音」齊豫的代表作,《船歌》曾是膾炙人口、影響一代年輕人的華語經典歌曲。
  • 齊豫:神鵰俠侶原唱,《橄欖樹》火了30年,把弟弟齊秦帶回正軌
    她是臺灣音樂的泰鬥,是三毛眼中的天使,她的一首《《橄欖樹》》火了三十年,還鼓勵了兩位樂壇天王,今天就帶大家了解這位「人間天使」---齊豫。,對方主動提出為她製作專輯,李泰祥手中有幾首三毛作詞的歌曲,因為難度頗高,一直沒有找到合適人選,而齊豫正是她心中的聲音,能被行業泰鬥看重,齊豫很開心,但觀念保守的父親卻不同意,在父親看來戲子無情,自己高材生的女兒絕不可以進入演藝圈,即便如此,自小醉心音樂又將三毛視為偶像的齊豫,還是堅定的選擇了音樂。
  • 《我們來了》第三季十大女神曝光,陳衝、邱淑貞、潘迎紫、齊豫個個...
    舞美師曝光了《我們來了》第三季的十位女神,她們分別是:陳衝、謝娜、潘迎紫、張子楓、餘男、齊豫、唐嫣、王子文、邱淑貞、林允。雖然《我們來了》的官博還沒有動靜,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來了》第三季已經被提上日程了,十位女神也肯定快確定下來了。舞美師的爆料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我們來了》是湖南衛視的一檔節目,主打的就是女神真人秀。
  • 投身編劇的華語流行樂詞作家第一人 陳樂融
    投身編劇的華語流行樂詞作家第一人陳樂融與果陀劇場很早就開始了合作,可以說他也是華語流行樂詞作家中第一個投身於編劇的創作人。陳樂融早在大學時就參加過文學獎,拿下劇本首獎。1994年,已經在唱片公司做了很久的他,經大學學妹介紹認識劇團導演,開始做編劇寫手。他與果陀劇場第一次合作,女主角就是當時大紅大紫的劉雪華,在《新馴悍記》中,陳樂融讓她變成了一名悍婦。
  • 華語流行樂女歌手,看72變的蔡依林
    在偏好抒情曲風的華語樂壇,蔡依林憑藉自己單薄的嗓音條件打造出的一片天地可謂是來之不易,從來沒有其他任何一位華語女歌手可以在舞曲的道路上一走到底。當同期出道的女歌手們原地踏步抑或光速退步的時候,唯有蔡依林一直堅守在華語樂壇一線,通過不斷的進步來證明自己在音樂上的追求。
  • 齊豫:青峰叫我偶像,我是當之有愧
    華語樂壇女神雖多,自帶「仙氣」的女歌手卻不多,要說起來,齊豫便是其中最神秘莫測的一個。以代表作《橄欖樹》聞名天下,與三毛情同姐妹,更是華語樂壇中流砥柱齊秦的親姐姐,齊豫的一生堪稱傳奇。自前些年宣布不再發行華語流行專輯後,齊豫一心撲在了佛教及公益事業上,不僅近幾年發的專輯大多涉及佛教及心靈音樂,而且也極少在綜藝節目上露面。所以當《歌手2019》宣布齊豫將作為首發陣容出現時,不少人大吃一驚。據齊豫透露,這次來參加《歌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它的公益性。節目開播後,齊豫的名次連續好幾期都處於淘汰的危險邊緣,有不少觀眾替她打抱不平,有的建議她唱些更流行的歌曲來衝名次。
  • 徐佳瑩-《心裡學》| 華語流行樂的精品範本
    (文/蘼迷貓)首先,直接給出結論,《心裡學》是2017年最優秀的華語流行樂專輯,沒有之一。這是一張在詞曲創作、歌手演唱以及概念執行方面都幾乎挑不出毛病的流行精品,徐佳瑩再次用極具說服力的作品坐實了自己在新生代創作歌手中的一線地位。
  • 齊豫 葉佳修:青蔥往事知多少
    嘉賓介紹齊豫 葉佳修做客《玲聽兩岸》特別節目1979年,一首漂洋過海的《橄欖樹》讓我們記住了她的天籟之音;從1979年至今的40餘年裡時光荏苒、歲月流逝,齊豫和她的歌聲一樣,始終保持著清清淡淡的態度,越品越有味道。他的作品唱紅了齊豫、蔡琴、費翔、陳淑樺、張明敏等幾代歌手,因此被稱為「鄉村田園歌謠始祖」,也被譽為臺灣的約翰丹佛。葉佳修參與發起的民歌運動對華語音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筆下的田園風光美得令人心神俱醉,恍如進入唐詩宋詞的意境,被譽為「最淳樸真誠的音樂詩人」。
  • 韓國華語流行樂男歌手張鎬哲經典歌曲簡譜精選
    張鎬哲,1962年1月12日出生於韓國首爾,畢業於臺灣文化大學文學系,韓國華語流行樂男歌手。
  • 齊豫《鄉間的小路》
    齊豫在這套民謠風系列也唱了一首「鄉間的小路」,知名廣播節目《感性時間》主持人李季準還錄了一首簡上仁的作品「故鄉戀歌」,由童安格、袁中平、邱嶽組成的「旅行者三重唱」,則合唱了一曲「杭州姑娘」。專輯曲目:1 把思念託付小雨 林詩達 2 大海邊 3 朝霧裡的小草花 4 故鄉戀歌 5 夜雨花 6 鄉居記趣 葉佳修 7 鄉間的小路 齊豫 8 小雨滴 9 別了!
  • 本季《歌手》首發選手只有齊豫迄今沒拿到過第一,真的如此不堪?
    齊豫在我們的華語流行樂壇中屬於德高望重的一位「熊貓級」歌手,一直被譽為華語樂壇中的第一代「天籟之音」,在這一季的《歌手》節目中更是被觀眾和網友們譽為「神仙姐姐」,如今節目已近尾聲,在這一屆《歌手》首發歌手中除去被淘汰的歌手,只有她一次「第一名」都沒拿到過,這讓很多喜歡她的歌迷和網友們對此表示十分的不解
  • 歌手2019首播創高峰,齊豫天籟之音再現,唱哭眾人,實力登榜
    這些嘉賓單放出來看都是屬於華語樂壇不可估量的重磅實力型歌手,而如今把他們都聚在一起,還玩競技,真得是非常有看點了。節目首期,劉歡老師的一首《夜》就瞬間燃爆了觀眾們的熱情,大氣磅礴,振聾發聵,感覺用這些詞彙都不足以來表達當時那個氣場,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總結,那麼用洋氣點的話來說就是「非常有高級感」。(順便說一句,沒有聽過的朋友們記得要去聽一下哦,絕對是一首不容錯過的歌曲。)
  • 從40年前的《橄欖樹》到今天的《祝我幸福》,有理由不愛齊豫嗎?
    齊豫從出道至今剛好40年,從40年前的《橄欖樹》再到她在《歌手》中演唱的《祝我幸福》,對於這樣的一位能夠溫暖人心的靈魂歌者,我們還有理由不愛她嗎?齊豫作為首發歌手出現在本季的《歌手2019》節目中,屬實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如今已經62歲大齡的她曾經是華語流行樂壇中的先驅歌者,曾經演唱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她是樂壇中最早期的校園民謠先驅歌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