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誠不我欺

2020-12-21 南風窗NFC

「聽說你要開演唱會了,我可以去現場嗎?」

「好啊,你來,我邀請你。」

電影《擺渡人》劇照

《擺渡人》電影中的這一情景——校園歌手馬力和生病的小玉之間的約定穿過虛幻成真了。

鹿晗兌現了承諾。

12月19日,鹿晗的醫護粉絲分享了鹿晗工作室發來的兌換三巡演唱會門票的私信。很快,#鹿晗兌現醫護粉絲承諾#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微博截圖

回頭來看,當時那場電影情節,像是一個隱喻,完美地契合了現在。

電影中,剛出道的人氣校園歌手馬力,做客一檔電臺節目。生病住院的小玉,沒有什麼朋友,馬力的歌一直是她的精神支撐。她躺在病床上,把收音機貼到耳朵上,聽得認真且投入。聽眾來電環節,小玉撥通了電話,發生了開頭那場對話。

演唱會當天,大雨傾盆。小玉趕到時,演唱會因天氣取消,她手裡拿著馬力的海報呆站在看臺。回頭的瞬間,馬力撐傘而來,「約定好的事情不可以反悔,我等你好久了」。

小玉獨享了那場演唱會。

回到現實,醫護粉絲們成了「小玉」。她們在疫情期間衝在一線,希望疫情結束時「可以去看你的演唱會」

時間過去大半年,當時微博上的那條信息早已在信息洪流中消失,人們都習慣了被接踵而至的熱點衝淡了記憶,而他們的偶像還記得這個願望。

在「貴圈真亂」的生態中,這樣一次沒有炒作,沒有宣發的暖心之舉,可以算得上是娛樂圈裡難得一見的良性互動。

「我可以去看你的演唱會嗎?」

沒有人不會記得這一年。2020年,不管對誰來說,都是值得銘記的一年。疫情在武漢肆虐的年初,整個社會都「後撤」,醫護人員反向行之。

危機的時刻,我們總有一種許願和實現願望的強烈衝動。2月份,「鹿晗超話」裡一位醫護工作者寫道,「離過年好久時就想好了2020年的新年願望,一是存錢,二是去看你的演唱會。結果後面疫情出現,我們科成為指定的發熱病房,我必須要上班……希望現在發還來得及吧,不過新年願望得加一些了,一是活著,二是疫情結束,三是存錢,四是看你的演唱會。」

微博截圖

還有粉絲說「來武漢第18天。我可以去看你的演唱會嗎?」配圖中,防護服把她包得嚴嚴實實,防護服背面寫著「我可以去看你的演唱會嗎?」

這像極了電影情境中,小玉對馬力的那句詢問,只不過現實的詢問沒有聲音,但現實中的「馬力」用行動做出了回答。

微博截圖

5月12日,護士節前,鹿晗的醫護粉絲曬出鹿晗工作室發給自己的私信。「哈嘍,鹿boss為可愛的你們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有些醫護粉絲正好從隔離室下班,還在跟接班的同事吐槽穿防護服上班太熱了,就收到了微博私信,像是一種慰藉。

12月18日,鹿晗發微博官宣了2021巡迴演唱會「π Day」,粉絲們把這稱為「三巡」(第三次巡迴演唱會)。在6萬條微博評論裡,粉絲們在「報地名」,希望巡演能來到自己的城市。

第二天,醫護粉絲們就收到了鹿晗工作室發來的私信。「您好,工作辛苦啦❤鹿晗2021巡迴演唱會『π Day』現已正式啟動,您可以在三巡期間任選一場免費兌換門票1張。」很快,鹿晗的微博擠滿了感謝和稱讚。

圖源微博

在這之前,鹿晗的公眾露面減少,粉絲們不明白正值年底各種頒獎、晚會的黃金期,他怎麼反而「消失了」。直到18日公布了演唱會信息和19日出現的熱搜,很多人才知道他在忙什麼。

正如一位粉絲所言「其實不明白,鹿晗圖啥呢,年底本來可以簡簡單單上幾個晚會,領幾個獎,唱首歌還可以增加曝光度。他卻消失好久,忙裡忙外沒人知道,終於在冬天給粉絲整出了一個巨大的驚喜——三巡演唱會。」

鹿晗是誰

「鹿晗是誰?」

2013年,在鹿晗有條微博評論量突然超過100萬條後,引來各方關注,這個問題就鋪天蓋地而來。新浪副總裁被人問及「這是單條微博評論量最大的了吧」時,他給出一個汗的表情並問,「幹嘛的這人?」

鹿晗,北京90後小夥。18歲留學韓國,20歲被星探發掘成為練習生,2年後正式成團出道。2014年申請與韓國公司解約,回國發展。

鹿晗

在更多人的印象裡,他似乎是突然火起來的。後來,百度搜索市場部的人告訴經濟作家吳曉波說,「他是從大數據裡跑出來的。」

這個論斷無疑是正確的,但他沒點明的是,鹿晗「跑出來」所憑藉的大數據是他的粉絲們製造的。

中國娛樂工業發展遲,成形晚。彼時,網際網路還未普及,明星和粉絲間缺乏互動交往的技術和平臺,最多的聯繫就是演唱會、粉絲見面會這種低頻率的線下聯繫。此外,飯圈中女孩居多,但在早期,女性的力量和影響力遠沒有今日這般強大。因而她們對明星的「塑造」能力也遠不如今日。

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得粉絲和明星間的互動變得極度便利,粉絲可以全方位參與到明星的生活、工作中,儘管只是一種虛擬化的參與,但這也賦予了粉絲極大的參與感,從而增強了認同和歸屬。

另外,隨著90後一代女性性別權利意識的大幅提高,促成了粉絲將偶像移情為需要保護的對象的變化。「小鮮肉」審美風尚的形成,既有韓國潮流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有了上述這樣一種社會文化支持。

EXO

鹿晗的外形符合這種審美風尚,因此在初期吸引了大批粉絲。所以很多粉絲談起「粉」鹿晗的經歷,都會說「始於顏值,終於人品。」

粉絲的號召力是巨大的。2014年,鹿晗的單條微博因評論量過多而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他宣布回國的時候,粉絲在貼吧發起「百萬回帖,力挺鹿晗」蓋樓活動。149分鐘後回帖數過百萬,粉絲在北京東直門安放的3.2米大型的頭頂鹿角,手持國旗的鹿晗公仔也隨之亮相。

這些強大的影響力和粉絲的行動力,被稱為「鹿晗效應」。

單條微博評論數達到13,162,859條,創造世界紀錄的認證照

以往的娛樂工業中,都是明星通過演藝作品,經過大眾媒體的宣傳和包裝,從而形成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但現在反過來了,「演藝產品——粉絲經營——反向引爆」,粉絲主動承擔了宣傳和維護形象,維持影響力的任務,大眾媒體反而被粉絲「餵養」。

幾年前,吳曉波這樣描述鹿晗的粉絲們——「他們很專業、很有組織、甚至商業化。」他們圍繞著鹿晗形成了一個鬆散且又緊密的組織。

但鹿晗和粉絲之間是相互的。他們之間已經跳出鮑德裡亞消費文化理論中,粉絲和偶像之間企圖通過「消費」和「佔有」的方式獲得一種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模式。

鹿晗寵粉在娛樂圈是出了名的。時常回應粉絲的請求,演唱會門票堅持原價出售,拒絕黃牛票、為粉絲定製衛星,收集願望發射到宇宙、演唱會結束時包車送粉絲回家、鼓勵身處艱難情景中的伊拉克粉絲、為避免粉絲氪金關閉打榜通道、邀請醫護粉絲免費看演唱會……粉絲們看到的是,在他們投入精力和喜愛的同時,鹿晗沒有理所應當的享受,而是做出了回應。

在粉絲和偶像的關係中,這可能算得上一個榜樣。因為,儘管粉絲會狂熱,但在這種關係機制裡,他們沒有表現出戾氣和狹隘。

社會互動

當代的「偶像崇拜」與視覺時代的興起分不開,隨著圖像的泛濫,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從以往的文字為主,全面轉向了視覺化。因為它刺激著我們產生最敏感、直觀的感知方式,也符合人的認知惰性——相比於抽象的文字,視覺化呈現更容易讓人最快知曉某物某事的「模樣」。

跟以往粉絲們通過作品來錨定偶像不同,當代的偶像首先奠基於圖像化的外形,然後再通過人格和作品來穩定和增加粉絲人群。

這種圖像化的崇拜,容易導致非理性行為的出現,所以偶像能和粉絲、社會形成和保持良好的互動極其重要。

回顧娛樂圈,反例並不缺乏。像今年鬧的沸沸揚揚的「227大團結」事件,就是個反面的典型。極差的社會互動導致網絡戾氣充斥,許多無辜之人和平臺受到牽連。雖然不少人以「粉絲行為偶像不應該買單」辯解,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粉絲群體發動大規模的報復行動時,偶像及其團隊不可能毫不知情。作為被擁護的中心,理應對這場為自己而發動的「戰爭」有一定的利害判斷,而非坐視不管。

《檢察日報》此後對事情的發聲一錘定音——漠視自身社會責任的偶像,都是失格的偶像。

微博截圖

時常有人發問,為什麼對社會貢獻巨大的科學家和專家學者,得到的關注和經濟收入,沒有一個娛樂明星多?這是時代的特徵,過分計較沒有必要。但娛樂明星作為被社會大眾追捧的偶像,其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示範作用,卻非常有必要計較。

偶像應該是榜樣的力量,人們喜歡偶像是因為他們具有自己缺乏的良好品質。不管追星行為本身出於什麼原因,導人向「好」,應該是偶像理應承擔的義務。

鹿晗這次兌現對疫情醫護人員的承諾,儘管只是對粉絲的一種回應。但因為偶像身份和當下社會狀態的特殊性,這件事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前線的醫護人員是這次「防疫」中的英雄,對他們給予回饋,無疑是一次極具正能量的社會示範,也是一次良好的社會互動。

無意捧高誰和踩低誰,在圖像化的「擬劇」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臺前」和「幕後」,已經很難判斷一件事到底是手段還是目的本身。我們不能奢求每一個偶像都真心誠意、全力以赴地承擔社會責任,但最起碼要進行正確的價值示範。

《擺渡人》中,馬力和小玉通話的結尾,馬力告訴小玉「時間一直向前,沒有盡頭,只有路口,千萬不要放棄啊。」

這句話也送給所有的偶像們,時間的路一直向前,希望大家不要走錯路口。


作者 | 何森

編輯 | 黃靖芳

排版 | 嗡 嗡

相關焦點

  • 《德雲鬥笑社》仇女大社誠不我欺
    仇女大社誠不我欺。皺眉看完整期,跟吃了屎一樣難受。說得那幾段相聲,一段比一段差。活好不好不說,內容真是全方位各角度諷刺貶低女性一遍又一遍。沒勁,真沒勁。就這樣吧,反正我十多年粉脫得都徹底,沒什麼不能夠的。希望這樣的仇女團體早日完蛋。
  • 墨鉅:賴小民,王健林忽悠人,宋真宗誠不我欺也
    當年,很多年輕人想當首富,王健林語重心長地告訴年輕人:「想做世界首富,這個奮鬥的方向是對的,但是最好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我先掙它1個億。」看看賴小民,就知道王健林已經落伍了。宋真宗就明白,只有黃金屋,還激勵不起年輕人性慾勃發的鬥志。年輕人的勵志榜樣,非賴曉民莫屬,坐擁上百個顏如玉。
  • 誠不我欺!「復刻版」鐵達尼號2022年首航,網友:活著不好嗎?
    而對於這艘誕生於1912年,沉沒在它的處女航中的巨輪,人們無一不充滿惋惜悲傷和唏噓.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恆》(my heart will go on)果然「誠不我欺」,鐵達尼號的故事真的要繼續(go on)了。
  • 遮天中古人誠不我欺是什麼梗,想找主角葉凡麻煩,智商都會欠費
    在《遮天》中一直有個很經典的梗,韓長老的「古人誠不我欺騙」便中其中之一。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韓長老是誰。韓長老是燕國六大洞天福地之一的雲墟洞天的長老,實力嘛,在遮天的前前期還算過得去(二打一還打不過姜家的奴僕),一直打著葉凡聖體的主意,想拿主角來煉藥,也是膽大包天了。
  • 人善人欺天不欺!
    小時候曾經去過一個城隍廟,在那裡我看到了廟簷下掛著一個大算盤,意思是說神靈總有一天要與人算他的善惡之帳。那裡的橫匾寫著:「你來了麼」。兩柱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讀過之後當時我就感到心靈深處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 S.H.E十年前唱的《Shero》誠不我欺
    鄭楠、姚若龍、施人誠、林俊傑、藍小邪、陳信延都是常見於之前她們歌曲創作者名單上的名字。但另一方面,作為傳統華語流行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女子團體,專輯又收錄了對唱情歌《兩個人的荒島》,小甜歌《愛上你》,苦情歌《少了一個人》和《你不會》,還有他們首次挑戰的閩南語「美聲嘻哈」《我愛雨夜花》。
  • 人 善 人 欺 天 不 欺
    兩柱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讀過之後當時我就感到心靈深處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善良的人會受惡人的欺侮,但從因果規律看,他不會永遠被人欺侮。  惡人得到「好處」也是暫時的。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認為不能做善人。  我們要少一些指責,多一份寬容,自己過得很自在,他人也會感到舒服。
  • 馮友蘭:心存誠敬,一種立身處世的方法
    然何謂之「誠」?吾以為,其第一要義,不欺也。劉安世說:「某之學初無多言,舊所學於老先生者,只雲由誠入。某平生所受用處,但是不欺耳。」此所謂老先生即司馬光。劉安世《元城道護錄》說:「安世從溫公學,凡五年,得一語曰誠。安世問其目。公喜曰:『此問甚善。當自不妄語入。』予初甚易之,及退而櫽栝日之所行,與凡所言,自相掣肘矛盾者多矣。力行七年而成。
  • 人善人欺天不欺 (深度好文)
    小時候曾經去過一個城隍廟,在那裡我看到了廟簷下掛著一個大算盤。意思是說,神靈總有一天要與人算他的善惡之帳。那裡的橫匾寫著:「你又來了。」兩柱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讀過之後,當時我就感到心靈深處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 千年古都鄴城的奠基者——民不敢欺的西門豹
    司馬遷在其巨著《史記》中,對春秋戰國時期幾位治國理民高手有過這樣的評價:「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後來,這番評價還被化用到曾國藩身上,是謂:「胡潤芝(胡林翼)辦事精明,人不能欺;左季高(左宗棠)執法如山,人不敢欺;公虛懷若谷,愛才如命,而又待人以誠,感人以德,非二公可同日語,令人不忍欺。」由此可見,西門豹與左宗棠之間還是頗有些相似之處的。那我們今天就說一說春秋戰國版左宗棠——西門豹的故事。戰國初期魏國首先稱霸,這與其用人政策是分不開的。
  • 曾國藩: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誠
    《道德經》曰: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厚道是最高的精明,厚道之人,人人都願意與之交往,這樣的人讓人感覺踏實、放心,打心底裡信賴、敬重。《中庸》裡講:誠之者,人之道。誠,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底線,無論修身做事,第一件就是誠。《莊子》講: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自然也就失去了「真」,人與人相交,貴在以誠換誠,以心換心,絲毫不能取巧。狡詐能欺瞞一時,真誠才能相交一世。
  • 人善人欺天不欺 (深刻)
    幸福快樂的生活,其實就在我們當下,只是我們不懂得過。人生並不複雜,幸福也很簡單。正所謂:「茫茫宇宙大世界,浩然正氣充天地,善惡自有天作證,人善人欺天不欺。」人生之前程事業在於淡定。有一首偈頌:「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社會上常講:「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本來是:無度不丈夫!被人錯讀成「無毒不丈夫」,「度」就是度量、氣度。沒有度量的人不能稱為丈夫。「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是培養人們的容量,是很好的格言。
  •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
    小時候曾經去過一個城隍廟,在那裡我看到了廟簷下掛著一個大算盤,意思是說神靈總有一天要與人算他的善惡之帳。那裡的橫匾寫著:「你又來了」。兩柱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讀過之後當時我就感到心靈深處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善良的人會受惡人的欺侮,但從因果規律看,他不會永遠被人欺侮。惡人得到「好處」也是暫時的。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認為不能做善人。我們要少一些指責,多一份寬容,自己過得很自在,他人也會感到舒服。幸福和樂的生活,其實就在我們當下,只是我們不懂得過。人生並不複雜,幸福也很簡單!
  • 誠(深度好文)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真誠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所說的和所想的是一致的,這叫不欺人;一層是所想的和所體驗的是一致的,這叫不自欺。真正的智者,能真誠地對待別人,不欺人,更能坦率地對待自己,不自欺。善良不欺人韓嬰在《韓詩外傳》中有言: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
  • 人善人欺,天不欺 !人惡人怕,天不怕!
    當我們的心時刻能保持一份清靜自然,縱然別人在你面前講是非,你也當成是沒聽到一樣,這樣,你的人生自然不會有那麼多的是是非非,因為你見若不見,聽若不聽。小時候曾經去過一個城隍廟,在那裡我看到了廟簷下掛著一個大算盤,意思是說神靈總有一天要與人算他的善惡之帳。那裡的橫匾寫著:「你又來了」。
  • 伊藤美誠羨慕陳夢:她的教練馬琳會說日語,魁梧帥氣,我很想親近
    之前伊藤美誠每次輸給陳夢和劉詩雯,都會對記者哭泣:她們的主管教練馬琳很過分,在我打球的時候大喊大叫,這才是導致我輸球的主要原因,我要在東京奧運會,我的主場中投訴給主裁判,把馬琳罰出場外。這一下,伊藤美誠就變臉了,結束打球之後,興奮對日本記者說道:1)和馬琳,陳夢合練,我超級開心啊!之前是馬琳主動找到我,問我想不想跟陳夢一起練球。
  • 央視說鹿晗變了,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
    央視說鹿晗變了,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電競題材網劇《穿越火線》剛官宣鹿晗為主演之一時,就有不少人唱衰唏噓。這部劇開播後,總能看到有網友說:「以前看《擇天記》是被鹿晗美貌吸引的,但被演技勸退了,《上海堡壘》是海報直接勸退的,但這次的《穿越火線》真心不錯,鹿晗全程在戲裡,不突兀,細節處理也得當。」
  • 曾國藩的三字成事口訣:誠、勤、慎
    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總結出曾國藩的成事公式:成事=誠 x(勤+慎)。曾國藩認為:驕傲、懶惰的人,未有不遭受失敗的。如何治療驕傲和懶惰的毛病呢?勤勉自強可以醫治懶惰,謙虛謹慎可以醫治驕傲。但是大道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我們又要如何做好「勤奮慎重」呢?
  •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深度好文)
    當我們的心時刻能保持一份清靜自然,縱然別人在你面前講是非,你也當成是沒聽到一樣,這樣,你的人生自然不會有那麼多的是是非非,因為你見若不見,聽若不聽。小時候曾經去過一個城隍廟,在那裡我看到了廟簷下掛著一個大算盤,意思是說神靈總有一天要與人算他的善惡之帳。那裡的橫匾寫著:「你又來了」。兩柱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 鹿晗與陳長生
    選擇鹿晗來演陳長生無疑是看重他的人氣,但不得不說,鹿晗本人還真與陳長生這個虛擬人物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性格方面。 首先就是逆天改命。命運這東西很讓人無奈,從出身到葬身,完全由不得自己。陳長生的生活就是從逆天改命開始的——不然就沒有生活了。鹿晗的八字裡,日元當令坐祿,明顯的不服輸性格,也只有不服輸才會企圖逆天改命,習慣認輸的人也會認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