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轉星移,七七雙吉;天上鵲橋,人間夫妻

2020-12-23 水木然

1

傳統七夕,溝通天人

今日農曆七月七日,正是傳統節日七夕。

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而節日最能體現人類存在的儀式感,所以說,傳統節日反映了一個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基因。

「七月裡來七月七,天上牛郎會織女,喜鵲搭橋長又長,銀河滾滾難隔離,聽完奶奶講故事,月下乞巧學技藝。」

「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來源於古人的星神崇拜,也是幾千年農耕生活的反映:男耕女織,田園牧歌,一牛一犁好耕田,一家一灶過日子。

「七月七,乞巧節」,七夕又是古代的「女兒節」之一。

女孩子要在這一天晚上,擺上時令瓜果,向天祭拜,乞求天上的織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賜給她們智慧和巧藝,以及好的姻緣。

天空中的星辰,與人間生活聯繫起來,七夕從而成為傳統節日中最有儀式感的節日:溝通天人,生生不息。

哲人說:有兩種事物,越是深入思考,越是感到驚奇與敬畏,那就是我們頭頂上的星辰,以及我們心中的道德律(生活智慧)。

2

鬥轉星移,七七雙吉

《易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華夏先民仰望夜晚的星空,觀察星辰的位置變化,來確定時間坐標,主要是依靠北鬥七星。

「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在沒有曆法的時期,先民在黃昏時觀察北鬥七星的位置,可以判斷當時的季節,後來也就有了「鬥轉星移」這個表達時間流逝的成語。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先民早就開始了對北鬥七星的星神崇拜。

七月正好處在夏秋之交,瓜果成熟之時,先民就用新鮮的瓜果祭拜星神,發展到後來,就有了七月七的「魁星節」。

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叫做「魁星」,也稱「魁首」。

魁星,作為星神,主文運,而七月七日是他的生日,過去的讀書人就會在這天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取功名。

七夕女兒祝織女,男士廟中拜魁星。

星神祭拜之所以選在七月七,是因為古人認為,七是一個吉祥的數字,七子團圓,七星高照等等。

《易經》:「反覆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消長循環之理。

七是人的生命周期,七歲始受教育,十四歲進入青春期,二十一歲身體完全成熟,二十八歲始有抱負,三十五歲精神完全成熟,四十二歲思考人生,四十九歲事業巔峰……

傳說女媧創世後,第七天造人,由此正月初七是「人日」。

「七」與「吉」諧音,有的地方,稱七月為「吉月」。

七月七日又被稱為「重七」,民間把它與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九月九共七個節日稱之為「七重」。

因此,七夕是七七雙吉,吉上加吉,吉之又吉。

3

天上鵲橋,人間夫妻

「夕」是傍晚的意思。

七夕的夜空,一道銀河橫貫南北,在銀河西邊,滿天繁星中最明亮的那顆,就是織女,附近有三顆小星,呈等腰三角形,是牛郎投給織女的牛拐子。

銀河的東邊,也有一大兩小三顆星,中間那顆明亮的就是牛郎,牛郎兩邊那兩顆暗的星就是牛郎挑著的兩個孩子。

民間也把這三顆星稱為「扁擔星」,這稍遠的地方還有四顆小星,是織女投紿牛郎的四個梭子。

傳說牛郎把書信拴在牛拐子上,織女把書信拴在梭子上,互相傳遞信息,交流感情。

七夕牛郎織女相會,據說還需要喜鵲在天河(銀河)上搭橋,也就是「鵲橋」。

早在漢代,人們就發現,鵲巢在方向的確定和位置的選擇上都合乎建築科學,可以說喜鵲是鳥類中的建築大師,於是在幻想的神話世界中,去天河搭橋的任務就交給它們了。

喜鵲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喜愛,古人認為它「靈能報喜」,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徵。

喜鵲是忠於家庭的鳥,總是成雙成對的在一起,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又搭「鵲橋」使分開的家人重新團聚,由此被看做是家庭的守護神,「鵲橋」也成為表現愛情婚姻的專用語。

《易經》:「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夫妻是人倫之始,家庭是社會之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重視家庭、重視親情的民族。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夫妻和睦,家庭平安,是人間最大的福氣。

現在,七夕被很多人看成是情人節,其實真正偉大的愛情,就是普通夫妻之間那種忠誠和守候,合理分工,相互扶持,共同經營柴米油鹽的生活。

日子不免是平凡又瑣碎的,生活不可能是永無止境的浪漫,浩瀚的星空,蒼茫的大地,人間夫妻,不過要的是一份細水長流的柔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起慢慢變老!

相關焦點

  • 【北宋】秦觀《鵲橋仙》
    《鵲橋仙》北宋·秦觀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精華賞析】秦觀這首《鵲橋仙》為牛郎織女安排一個更溫暖、更值得期待的命運,我可以用三個「最」來概括:最浪漫的相逢、最溫柔的相守、最美麗的相思。首先是最浪漫的相逢。「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首先登場的是織女。纖細的雲絲被織女的一雙巧手織成了最巧妙的花樣,首句「纖雲弄巧」就點明了乞巧節的主旨。
  • 鵲橋仙·纖雲弄巧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度 通:渡)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譯文及注釋「翻譯」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
  • 天上有七夕,人間有七惜(七夕同題詩)
    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天上有七夕,人間有七惜。一惜父母,養育之恩今生不忘。二惜伴侶,結髮夫妻貧富不移。三惜手足,血脈之情一生不棄。四惜朋友,風雨並肩同舟共濟。五惜恩人,指點迷津難時助力。
  • 58.秦觀《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而最能體現秦觀暖男氣質的詞,當然就是這首家喻戶曉的名作,《鵲橋仙》了。鵲橋仙作者:秦觀 (宋)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 《鵲橋仙》(秦觀)踐離朗誦
    《鵲橋仙》(秦觀)朗誦踐離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 鬥轉星移天欲曉:道教觀星與夏季大三角
    本文從我們熟悉的「鬥轉星移」一詞展開,為大家介紹二十四節氣與鬥向變化,從而對道教觀星做進一步了解,最後聊聊夏季觀星的簡單方法:夏季大三角。鬥轉星移>陳摶睡功圖(資料圖)漢語中有「鬥轉星移」一詞,表示時間的變換。
  • 人間無數風雨度,朝朝暮暮空辜負;六首鵲橋仙,演繹多少離合悲歡
    人間無數風雨度,朝朝暮暮空辜負。流年的沙漏,搖落一地殘紅,誰能在風花雪月裡,還我素心如月?輕斟淺醉,情絲難剪,用一隻瘦弱的筆,蘸一抹滄桑,揮一麴塵世絕唱,寫一筆煙雨浮塵夢。傾訴幾許柔情繾綣,演繹多少離合悲歡。今世,我用寂寞薄涼做繭。待紫陌堆煙,流霞遍野,再破成蝶。
  • 經典誦讀(第11期) | 《鵲橋仙•纖雲弄巧》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注釋】⑴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一韻到底。上下片首兩句要求對仗。⑵纖云:輕盈的雲彩。
  • 一曲鵲橋仙玉成了七夕節
    鵲橋仙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的一曲鵲橋仙,玉成了七夕節,它成為愛情的經典。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亦人間。天宮裡,所有的人都在莫名興奮忙碌著,隆重歡迎一年一度的七夕夜宴這一盛大節日的到來。織女盛裝打扮,早早穿上今年最流行的精美晚裝,梳理好雲鬢,然後是四名化妝師分別在前後左右地伺候著。寂寞的月宮仙子嫦娥懷抱玉兔,飛過來看熱鬧,看到此時刻美如天仙的織女,心裡狠狠地痛了起來,暗自嘆息:「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鵲橋仙·纖雲弄巧》--宋·秦觀
    鵲橋仙·纖雲弄巧宋·秦觀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 鵲橋仙!
    王雪濤 喜鵲歷來詩人對牛郎織女的故事,讚美無比,寫下了諸多名篇。王雪濤 喜鵲鵲橋仙秦觀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美好的愛情,也有可能是這樣的:不去回想從鵲橋回來的記憶,相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的愛情,非常大氣,如軍人之戀。
  • 一天一首古詩詞——鵲橋仙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注釋】1.纖云:輕盈的雲彩。弄巧:指雲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2.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3.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天上的故事,人間的情感
    一男一女相會,得有小鳥來幫忙,於是慢慢形成了一個帶有喜劇色彩的故事:牛郎織女總是不能相見,但是每到七月七日,就飛來大群烏鵲,搭起一座鵲橋,他們就能踏著鵲橋越過銀河相會了。總之,青鳥也好,烏鵲也好,都是牽線搭橋的。我們現在一提到婚戀介紹之類的業務,都稱作「鵲橋」。以上就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演變過程。
  • 中國的情人節——七月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七月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就是其中的一個美麗愛情神話故事。         中國民間有四大愛情故事,牛郎織女、 孟姜女哭長城、 白蛇傳、 梁山伯與祝英臺,任數它們中的一段,都感人肺腑,被奉為中華民族的愛情經典。今天是七夕節,又是傳說中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你知道這個神話故事的來歷嗎?
  • 七夕,鵲橋下的誓言「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今夜星光閃閃,月光如晝,在星空中,一條美麗而神奇的鵲橋慢慢的搭起,鵲橋上愛情的代表者,情話綿綿,鵲橋下,為愛的人都誓言不斷。今夜愛情不僅在天上,也在人間,天上人間所有相愛的人都為了自己的愛,在等待者今夜的到來。千奇百怪的表白方式,以各種方式訴說著柔情,但每一種都讓人心動、激動。因為他代表者「愛」,一個神奇的字。一個讓人一生都拋棄不了的字。
  •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鵲橋仙》賞析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悽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