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7月28日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
習近平指出,科學無國界,創新無止境。國際科技合作對於應對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具有重要意義。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承載著人類和平利用核聚變能的美好願望,計劃實施以來,中方始終恪守國際承諾,中國企業和科研人員勇挑重擔,與國際同行齊心協力,為計劃的順利推進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十多年來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充分證明,開放交流是探索科學前沿的關鍵路徑。
習近平強調,當前,全球正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攜手前行、共克時艱。中方願繼續同各方加強科研交流合作,合力突破重大關鍵科學和技術,推進全球科技創新,為增進各國人民福祉、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不斷作出新貢獻。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我國於2006年正式籤約加入該計劃。
中核集團:為「人造太陽」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在法國種「太陽」的中核人
一直以來,中核集團高度重視「人造太陽」核心部件安裝工作,多次對項目進展相關工作進行部署,對ITER組織疫情防控工作表示關切,並對ITER組織捐贈防疫物品。在開工儀式現場,中核集團聯合體全體建設者表示,中核集團將勇於擔當,發揮科研創新和工程建設等優勢,與國際同行齊心協力,有信心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為「人造太陽」順利推進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據了解,在疫情嚴峻時期,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逆行」法國,於2020年年初派遣工作團隊進入現場,目前,來自中核集團中核工程歐洲公司、中核二三的51名人員正在法國ITER現場開展相關工作。
期間,聯合體團隊克服國內外疫情對人員派遣、工機具採購、辦公生活等諸多不利影響,在ITER組織大力支持和協助下,充分發揮中核工程總承包管理能力,依託中核二三豐富的安裝經驗,核工業西南物理院和中科院等離子體所核聚變方面的技術實力,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當地時間5月28日,中核集團成功實現杜瓦底座吊裝,拉開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主設備安裝序幕。
「人造太陽」是可控核聚變裝置的俗稱,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於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我國於2006年正式籤約加入該計劃。
2019年9月,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牽頭的中法聯合體正式與ITER組織籤訂了TAC-1安裝合同。TAC-1安裝標段工程是ITER託卡馬克裝置最重要的核心設備安裝工程,其重要性相當於核電站的反應堆、人體的心臟。
在探索核聚變的過程中,中核集團充分發揮我國核科技與核能發展主力軍的作用,堅持落實國家核能「三步走」的戰略部署,長期堅持核聚變能源的研發,推動我國核聚變研究取得了長足發展,有效提升了中國在國際聚變領域的地位,在人類未來能源探索的道路上貢獻了中國力量。
一組圖帶你走進 「人造太陽」
感受科技的浪漫和力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