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反腐劇很少受到年輕觀眾的青睞,然而《人民的名義》卻吸引了一眾迷弟迷妹,火得還不是相對年輕的主演陸毅,而是一幫大叔書記。各路追星粉齊聚網絡、劃分陣營、捧自家書記「愛豆」,追星專有術語迭出,在旁看熱鬧太容易讓人想到杜拉斯《情人》的著名開頭了——「我已經老了。」
這一條,我們從《人民的名義》衍生出來的追星文化聊起,也算是一種「學習」吧。
PART 1. 老書記追星入門
我們先來學習一下《人民的名義》幾大粉絲陣營和粉絲團口號。
01 | 達康唯飯
達康,《人民的名義》中京州市市委書記李達康,秘書出身,行事果斷,處理事務有效迅速,克勤克儉,可惜為人剛愎自用,愛搞「一言堂」。
唯飯,唯,只有,飯,fan的音譯,指粉絲。「唯飯」的意思是一個團體中只粉一人。李達康目前是整部電視劇吸粉能力最強的角色,遠超「小鮮肉」出身的陸毅。粉絲還為書記起了暱稱:darkcom(諧音達康)、.com(dot com,同為諧音)。
達康同志因為演繹出眾內涵豐富,為網絡貢獻了諸多表情包。
「達康唯飯」口號:達康書記的GDP由我來守護!
註解:某某的XX由我來守護,網絡流行句型,用於形容某某的XX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化用自日本動漫常見句型「XX的笑容由我來守護」。
至於為什麼要守護達康書記的GDP,因為全劇其他人物要麼心懷鬼胎要麼想著為基友報仇,只有達康寶寶一心只為GDP啊。
@編劇賈星星 繪製的人物關係圖。註:部分劇透信息有更改
02 | 育良唯飯
「育良」指《人民的名義》中省委副書記高育良,典型老幹部,愛養盆栽,深諳官場政治手段,堅持反腐。截至目前說不清是否涉嫌腐敗。他跟李達康是死對頭,二人經常意見不一,所以「育良唯飯」和「達康唯飯」掐架是在所難免。
育良書記的表情包表現也相當出色。
「育良唯飯」口號:我一顆盆栽打倒你的GDP
註解:高育良愛養盆栽,李達康最愛GDP
「達康唯飯」也有貶「育良」的口號:運營讓沙來站C位就是你育良的末日。目前偶像團體皆有運營公司來負責經紀工作,運營有權決定誰在團體中佔中心地位,即C位(central)。「沙」指新來的省委書記沙瑞金,本來高育良可以擔任漢東省省委書記一職,但中央卻空降了一位新領導。
03 | 漢東boys團飯
團飯與唯飯相對,指團體中所有成員都喜歡。「漢東boys」化用自當紅偶像組織名稱,指劇中出現的一眾漢東省男性官員。
口號:上下一條心,內外一盤棋
04 | CP飯
CP就是couple配對的意思,如今基腐文化遍天下,用CP來形容兩個同性之間的友誼或敵對關係已經非常常見了。《人民的名義》中常見的CP有——
侯亮平/陳海
同班同學,睡過上下鋪的好兄弟,畢業後你在漢東當反貪局局長,我在北京總局當處長。我愛吃你家的東西,我喜歡欺負你,你都順著我,為了踐行「還給侯亮平一窩貪官」的諾言,陳海差點丟了性命……
李達康/祁同偉
漢東省公安廳廳長祁同偉事事都為達康想。不過這只是為了讓李達康投自己一票好升官,達康也都心知肚明……你敬我,我懟你,你懟我,沒事我理解……
李達康/GDP
很好,這對CP非常鐵!沒有人能拆散達康寶寶和GDP!
Part 2. 反貪劇為什麼會有追星粉
「根正苗紅」的主旋律電視劇鮮少有這麼熱鬧的陣勢,而且《人民的名義》怎麼看也不是走偶像路線的,老書記們穿著做派都像老書記,年輕人喜歡,自有別的原因。
首先《人民的名義》具有高於國產劇平均水平的質量和強大的話題效應。最高檢囑意拍攝、一流的團隊、有史以來最大的尺度、爆炸的演技……厭倦了疲軟國產劇的年輕觀眾很容易被這些亮點吸引。
前兩集中侯勇扮演的小官貪腐視頻,接地氣的臺詞和侯勇傑出的演技使其得到病毒式傳播。
其次《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播出,湖南衛視本身面對的主要受眾群正是年輕觀眾。湖南衛視的網絡宣發能力非常強,有網友感慨,如果放到別的平臺播,很可能會錯過這部好劇。
網上流傳的宣傳方案PPT,來自微博@八組兔區君
第三則與網絡追星環境相關。我們現在身處原子化的社會環境中,人際交往匱乏,有很多情感不知往何處訴。娛樂產業看中了這點,他們紛紛建立偶像團體,注重與粉絲互動,讓粉絲對偶像們傾注情感,營造一種「幫助偶像們成長」的感覺。所以粉絲們才會那麼瘋狂,因為他們真的把偶像當親人看待。
隨著產業的發展,追星文化逐漸成為一套流行話語,看到一個有魅力的角色,熟知追星文化的人就會用這些話語去表達對TA的喜愛。所以目前熱播劇幾乎都有追星粉,《人民的名義》有也不足為奇。而追星能成為一種趨勢,則和群體認同機制有關。你可能也會有這種感覺,自己一個人追星很沒意思,大家一起追才比較有意思,喜歡的粉絲會不斷向周邊的親友安利,獲得群體認同的滿足感。結果通過網絡的人際互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追星的隊伍之中。同時用追星話語闡釋《人民的名義》會產生較大的反差感,很容易吸引其他年輕人。
有些粉絲也承認,正是因為看到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TA也覺得「達康書記」越來越可愛了
Part3. 「大叔」戰勝「小鮮肉」?
講完《人民的名義》為什麼有追星粉,那麼新的問題來了,為什麼該劇最大的贏家會是「李達康」為首的大叔書記?這是否意味著「大叔」式角色的市場號召力可能會高於「小鮮肉」呢?
從劇集本身的角度講,《人民的名義》沒有很突出的「小鮮肉」。「小鮮肉」指相貌好看的年輕演員,劇中的主角陸毅,老實說已經不年輕了,演技又不如老戲骨,身為絕對的這正面主角,角色維度比較單一,在吸粉能力上跟其他老演員比有點吃虧。
《人民的名義》整體而言是「叔控」向粉絲的福利,劇中「大叔」類型豐富,有幹練果斷一心向GDP的專一型,有沉穩持重的溫和型,有顏值尚可見風使舵的鑽營型,還有喜歡跟兒子嘟嘴耍貧的老頑童型……
鄭西坡,劇中大風廠工會主席,業餘詩人,被朋友捧為東坡的弟弟、現代杜甫,為人正直,幫助協調工人和政府的矛盾,愛跟孩子拌嘴,他和家人是本劇的搞笑擔當。
「大叔」角色主要靠氣質取勝,這種成熟的形象在流行文化市場受歡迎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霍建華、靳東代表的高顏值老幹部;李健代表的都市獨立文青;陳道明、葛優代表的低調實力演技派……同時「小鮮肉」市場也沒有收到影響,吳磊、劉昊然等青春形象仍然有強大的號召力,不要求他們演技又多好,能夠看到他們的臉對許多粉絲已經很滿足了。
流行文化市場中的「老幹部」
可見對成熟型角色的消費需求一直與對元氣青春型角色的消費需求共存,《人民的名義》老書記走紅這並不意味著某一類角色蓋過誰,而體現了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對男性形象存在多元的需求。這倒是給文化生產商們提了個醒,不要再砸錢搶「鮮肉」演員了。
Part 4. 「大叔」熱反思
「大叔」熱其實是當下男性審美商業浪潮的一個縮影,它體現了女性觀眾經濟地位的提升,市場需要滿足女性的審美需求。樂觀的人從商業發展看到了女性權力解放的前景,可是,這並不意味著女性社會文化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對兩性進行比較時需要在同一個維度中進行。「大叔」相對應的是「大嬸」或「熟女」,優秀的成熟女性形象在很多流行文化作品中是缺失的。
《人民的名義》中的「大叔」書記得到廣泛熱議,而該劇的女性形象卻鮮少得到粉絲討論。一種解釋認為,喜歡在網上討論的是女性網友,所以男性角色被討論得會比較多。可之前得《偽裝者》中女性反派角色「汪曼春」的話題討論熱度不亞於男主。所以歸根結底在於,劇中沒有塑造出分量夠重、形象夠出彩的女性角色。
《人民的名義》中的女性年齡與男性相仿,大部分是作為幹部家屬的身份出現,她們要麼扮演老公的賢內助,要麼扮演感情失落事業上給丈夫添堵的反派。其他重要的女性角色,要麼是空手套白狼的「紅顏禍水」,要麼是善於執行命令的下屬。總體而言,全劇最出彩的、控制故事發展的大多是男性角色。
胡靜扮演的私營企業老闆「高小琴」。劇中強調她背景成迷,貌美,與公安廳廳長關係意味不明。她被塑造為一條「美女蛇」,她所在的企業能有今天靠的是她背後的關係「空手套白狼」,典型的「紅顏禍水」。
這可以說是客觀反映了現實政治生態,中國官場確實一直都是男人的地盤,但也體現了目前中國電視劇市場的創作短板:編劇們可以寫出受歡迎的男性角色,但很難寫出受歡迎的女性角色,尤其是受女性觀眾認可的角色。輔助式角色暫且不論,現有的成熟大女主角色大都是瑪麗蘇式「偽」女權,靠男性上位、追求權力純屬迫不得已,內心嚮往純真善良懵懂無知成為男性的「賢內助」,是典型的父權、男權體制的產物。
因此,目前成熟向男性形象霸屏、真正成熟的女性形象缺失,有深刻的文化原因,導致很多已經覺醒的、欣賞兩性成熟美感的粉絲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一邊倒討論男性形象。同時我們應該警惕將對成熟男性的欣賞轉變為崇拜心理,畢竟這種崇拜意味著對父權體制的無意識接受。
總而言之,「大叔」型的男性角色我們想看,而成熟有遠見的女性角色,我們更想看。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與整合:蛀牙;編輯:小鹽。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直接點擊 關鍵詞 查看以往的精彩~
性教育 | 古典詩詞 | 生死 | 刷熱點 | 安·蘭德 | 「愛國主義」 | 共享單車 | 胡適 | 國學低俗化 | 弟子規 | 2016年度好書 | 美國大選 | 見信如晤 | 中年人醜態 | 人生無意義 | 小津安二郎 | 作家的臉 | 博物君 | 朋友圈 |《西部世界》| 黃永玉 | 高房價 | 錢理群 | 篡改歷史 | 抑鬱症 | 荒木經惟 | 沈石溪 | 心靈雞湯 | 帕慕克 | 龍榆生 | 奧茲 | 奧威爾 | 阿列克謝耶維奇 | 民國試卷
點擊圖片
購買《尤利西斯》豪華紀念毛邊版~~
或者點擊「閱讀原文」去我們的微店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