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紀錄片《製造殺人犯》第一季在Netflix上線,剛和觀眾見面就引發了強烈而長效的討論——
13萬群眾在白宮官網上為男主角艾弗裡請願,請求總統特赦;
美國主流媒體華盛頓郵報、NBC電視網等紛紛跟蹤報導;
艾弗裡的辯護律師迪恩·斯特朗和傑瑞·布丁成了美國的國民偶像。
豆瓣上,看過該片的中國觀眾也打出了9.2的高分,好評更是不勝枚舉。
究竟《製造殺人犯》第一季講了個什麼故事?先來回顧一下。
故事主人公史蒂芬·艾弗裡,1962年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智商70(一般人在90-110),破壞公物,打架鬥毆,二十歲時因虐待動物被指控。
幼年艾弗裡
他的人生巨變發生於1985年,一名女士海邊跑步時被人拖入樹叢性侵。警察聽完受害者描述後,想到了劣跡斑斑的艾弗裡。
儘管他有不在場證明,但是警方卻捏造了所謂的嫌犯畫像(不是根據受害者描述所畫,而是照著艾弗裡的照片畫的)。最終,視力模糊精神受創的受害者被誘導指認了艾弗裡,艾弗裡被判入獄32年。
嫌犯畫像
直到2001年,DNA技術開始用於案件取證,艾弗裡案件在「清白組織」(民間組織,致力於冤案平反)的幫助下被重新審理。
一根案發現場的陰毛被重新檢測後,發現與資料庫裡另一個犯人格雷戈瑞·亞倫的DNA吻合,這個重要證據讓艾弗裡重獲自由。
1985艾弗裡案件真正的犯人 格雷戈瑞·亞倫
含冤入獄18年,當時23歲的艾弗裡成了41歲的大叔,胖了也禿了,妻子帶著孩子們遠走高飛了。無端在監獄裡耗盡了自己的青春,艾弗裡起訴了當地警察局和檢察院,要求獲得3600萬美元的賠償。
艾弗裡遭受18年牢獄之災被釋放時
本以為能拿到賠償開始新生活,然而,2005年女攝影師特裡薩的死亡案件,兇手再一次指向艾弗裡,以及他的侄子布蘭登。
最終,艾弗裡被判終身監禁且不能假釋,布蘭登被判監禁但可以在59歲時獲得提前釋放的資格。
死者 女攝影師特裡薩
《製造殺人犯》第一季完結時,艾弗裡和他的辯護律師還在不停上訴。
現在,《製造殺人犯》第二季已經在Netflix上線播出,故事緊接著第一季繼續發展著——
艾弗裡被定罪後,在他生命中出現了一個重要人物:凱薩琳·澤爾納。她是艾弗裡的新辯護律師,曾因為幫17名被冤枉的人洗脫罪名而聲名鵲起。
艾弗裡被定罪後的辯護律師 凱薩琳·澤爾納
她拿著艾弗裡被定罪時的證據,走訪了血跡分析專家、屍體焚燒分析專家、骨骼研究專家等,仔細詢問案發現場每一個證據發生的可能性,以防有人偽造證據陷害艾弗裡。
先來看看艾弗裡被定罪時的證據:
1. 死者的汽車在他家的汽車回收廠被發現。
2. 死者被焚燒過的屍骨在他的房子旁邊被找到。
3. 死者的車鑰匙被發現在艾弗裡的房間,並且還有他的指紋。
4. 死者的車裡有艾弗裡的血跡。
5. 最重要的是艾弗裡的侄子布蘭登指證自己和舅舅一起殺死、分屍、焚燒了死者。
艾弗裡的侄子 布蘭登·戴西
然而事實是什麼呢?
1. 鑰匙上竟然沒有死者的DNA,而且第一次搜查並未發現鑰匙,突然有一天鑰匙神奇出現在了案發現場很顯眼的位置。
2. 血跡、屍骨在第一次搜查時也沒有被發現,是在幾天後才被陸續發現的。
3. 死者車內雖然有艾弗裡的血跡,但是沒有任何他的指紋。
4. 1985年艾弗裡案件發生時,抽取的艾弗裡血樣試管盛放盒,封條竟然破損了;盛血的試管,還被扎了一個小孔。
5. 更巧的是,發現鑰匙、血跡這些重要證據的是同一個人——Lenk警官。這個人是誰呢?
他恰巧就是多年前發現重要證據秘而不宣,導致艾弗裡多坐了8年牢的警官。他還負責保管艾弗裡1985年案件的卷宗和證據,而艾弗裡血樣試管盛放盒的破損,不禁讓人聯想到死者特裡薩汽車內血液的來源問題。
Lenk警官
6. 最重要的問題是,侄子布蘭登指證自己和舅舅是案件的主謀,而實際情況則又是另一番模樣。
布蘭登年僅16歲,智商不足70,在審問中很明顯是被兩個經驗豐富的警察牽著鼻子走。審訊視頻裡顯示,兩位警察總用類似於「你是不是想在牢裡一輩子」、「坦白可以減刑」這樣的話來誘導他的證詞。
審訊視頻
逮住這些充滿漏洞的證據,凱薩琳開始了各種補救和糾正程序。她表示自己將翻案,還打算把史蒂芬·艾弗裡加入被錯誤定罪而最終免罪的長清單中。
為了翻案,律師凱薩琳同時開展了三項工作——
開展證據測試(推敲證據是否真的存在)
證明檢方過錯(質疑檢方審訊判案過程中出現的執法問題)
質疑其他嫌疑人(重新排查案件中存在作案動機的人),從而申請法院給艾弗裡重審的機會。
凱薩琳進行案發現場重演後,發現無論如何「造不出」案發現場的血跡
關注艾弗裡案件的人很多,凱薩琳也抓住機會在推特進行了宣傳,每次找到一點新證據,都會在推特聲明一番。
凱薩琳的推特
可以說,整個《製造殺人犯》第二季最大的看點其實是凱薩琳·澤爾納,隨著她不斷找出證據,並且總結出1272頁新審判動議,艾弗裡的案件似乎在往一個可觀的方向發展……
《製造殺人犯》第二季上線後吸引了很多中外觀眾,但不管是在爛番茄還是豆瓣上,評分較第一季都有所下滑。或許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第二季並沒有給出案件實質性的進展,更像一份凱薩琳搜集上訴證據的報告。
爛番茄網站評分
豆瓣評分
如果說第一季是向觀眾講了一個荒誕的、令人絕望的案件,同時披露了美國法律系統的陰暗面;那第二季則是在不斷重複回顧上一季的結論和觀點,案件沒有給出結局,艾弗裡和布蘭登的未來變得遙遠不可期。
史蒂芬·艾弗裡入獄幾十年來,他的父母慢慢衰老,去監獄看望艾弗裡的次數也變得有限,他們經歷著一次次翻案的可能,也經歷著一次次希望的幻滅。
艾弗裡和父母
至於艾弗裡有沒有犯罪,只要不是事件的親歷者就無法給出真實的答案;而紀錄片《製造殺人犯》做的事情,就是從龐大的素材當中串聯出事件發展的過程,儘可能用鏡頭語言還原艾弗裡案件的細枝末節和幕後真相。
周越璞畢業於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電視研究專業並取得碩士學位。
在洛杉磯從事剪輯工作7年,在《製造殺人犯》第二季中擔任第一剪輯助理,與國際頂級的紀錄片製作團隊共同合作長達18個月。她剪輯的類型不限於各類劇情片,紀錄片,創意廣告,宣傳片以及真人秀等等。
短片《Ablution》在TCL好萊塢大道中國劇院首映,入圍了紐約國際電影節等數十國際電影節。紀錄長片《孔子夢》曾入圍IDFA剪輯工作坊、IDF-CNEX培育工作坊。十餘部短片在歐洲以及美國各大電影節都有斬獲。
《製造殺人犯》第二季上線之後,DOCO熱紀錄採訪了該片的第一剪輯助理周越璞,她介紹了第二季的部分創作過程以及好萊塢紀錄片創作的經驗:
1. 一部偉大作品的創作過程就在於精益求精的狀態,在於極致。
2. 紀錄片剪輯的重點,就是在創作的過程中,在素材中慢慢探索和反覆溝通。
D:DOCO熱紀錄
Z:周越璞,《製造殺人犯2》第一剪輯助理
D:面對《製造2》巨大的素材量,剪輯過程中如何挑選重點進行創作?
Z:其實對於紀錄片來說,《製造2》的片比應該算在正常範圍內。難點是在於,素材的種類非常的多,而每一種素材,和每一種素材種類中的小類別,都要有相應的整理方式。
以我們為例,素材種類基本可以分為:拍攝素材;新聞素材;電話錄音素材;庭審審訊素材;案件證據素材;家庭錄像或者律師等第三方拍攝素材。而在拍攝類素材中,又可基本分為紀實類素材,採訪類素材,空境;新聞素材中,可分為,全國性新聞,地方性新聞,原告方新聞,被告方等等;案件證據素材中,需要劃分為圖片,法律文件類,證據類等等。
當這些不同類型的文件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後,基本每一類,每一個素材都要有相互對應的剪輯工程文件整理文件,電腦finder內整理文件,以及文字類分類整理文件。當然這其中根據不同情況和不同素材會各有不同,但是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創造出一個詳細,有邏輯的索引系統,儘量保證任何人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剪輯過程中,只有整理系統後,才能讓剪輯師,導演和編劇有創作的空間去進行創作,否則,對於這樣一個涉及到如此多法律,罪案相關的題材,會根本無從下手。而剪輯的重點,就是在創作的過程中,在素材中慢慢探索和反覆的溝通中找到的。
D:艾弗裡和布蘭登案件仍懸而未決,目前凱薩琳還在上訴嗎?案件有何新進展?
Z:目前我所了解到的情況是凱薩琳在州立失敗後,準備上投到巡迴法院。而布蘭登的案件目前被最高法院拒絕審理。目前這兩個案件的律師們都在盡全力做所有能做的事情去推進。
如果後續大家有興趣,推薦一個網站,這個網站整理出了所有的案件相關法律文件:http://www.stevenaverycase.org/ 每當案件有新的進程,這裡都會有相應的更新。
D:片中涉及了司法機構隱秘之事,推遲上線是否由於受到政治因素的阻撓?
Z:第一季我不是很清楚,第二季一直推遲上線的原因其實是自從第一季上線後,在全美以及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影響也包括對於兩個案件的影響,史蒂芬和布蘭登的案件發展速度在紀錄片出來後發生了非常多、非常快的變化。所以記錄不能停止,也決定了素材一直在很快地增加,所以就一直在推遲上線時間,因為想劇集出來的時候,觀眾所看到的和現實世界的進展是相同的。
D:可否介紹一下好萊塢紀錄片劇組剪輯團隊的構成?
Z:一般剪輯部門的構成如果是電影的話,那麼就是剪輯師,剪輯助理(1個或者兩個),後期助理(俗稱Post Production Assistant)。如果是劇情劇集的話,一般是有三個剪輯師團隊,每個剪輯師會有助理,整個剪輯部門會有1個或者兩個後期助理。整個組成部分主要指線下(offline)剪輯的剪輯主團隊,不包括特效剪輯,後期協調等這些職位。有時候好奇的時候,會去IMDB上看自己感興趣的項目的Editorial Department部分,基本上對組織結構就會比較明了。
D:《製造2》中擔任第一剪輯助理,有哪些工作經驗想要分享?
Z:我一直都非常尊敬紀錄片創作者們,他們所要面臨的種種挑戰和困難很多時候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我這邊只能分享一些皮毛感想。在後期方面,首先就是要尊重剪輯師,找到合適自己的剪輯師。紀錄片剪輯師對於項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時候承擔的是編劇的角色。於彼要尊重,於己要找到合適的。
其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或者甚至是看起來不允許的情況下,找一個靠譜的剪輯助理。尤其是對於素材量大,素材種類複雜的項目。紀錄片創作過程一般都比較長,中間也會經歷很多人員的變換,所以創作者們的壓力會很大,心理調節很重要。
然後以《製造2》為例的話,我個人一個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是:任何事情都不會以犧牲作品質量為由擋在創作面前。兩個導演對於片子的認真態度,追求精益求精的狀態,可以說達到一種極致。而這些,才正是這部偉大作品創作出的過程。
*本文圖片來源於紀錄片截圖、網絡
對艾弗裡案件感興趣的朋友,美劇天堂有資源
想了解案件進程的,可以上這個網站瀏覽
http://www.stevenaverycase.org/
微信公眾號再次改版
將【DOCO熱紀錄】設置為「星標」
才不會和我們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