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個比我父母更棒的父母!卻發現事與願違

2021-02-16 男姐有話說

男姐,心裡很難受,只能想到和你說說。

我是一個純粹沒有父母陪伴長大的孩子。

不是沒有父母,而是他們在另外一個省,記憶中從小從未回來看過我。

在我12歲之前,記憶裡從未見過我父母。

不知道他們長什麼樣子。

我已經初中了,因為我一個堂姐說奶奶身體不好了,父母才想起我來,把我接過來身邊。

我也有過憧憬,但我從沒見過他們,根本不認識,要我叫爸爸,媽媽,我都叫不出來。

剛開始兩天還好,後來我媽就沒有耐心開始打我,心情不好了打我,我弟弟告莫須有的狀打我。

我在他們身邊那段時間是最黑暗的,讓我懷疑我不是親生的。

結果卻發現她就是我親生的父母,這比我是撿來的更讓我痛苦。

我後來堅持回到奶奶家。

但是還是很痛苦。

因為沒有父母,就是孤兒,哪怕我有奶奶。

沒有跟別人怎麼說過話,交過心,所以我沒什麼朋友。

但我心裡一直覺得我有個願望:我想有個家,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家,不是在哪裡都被當成是外人一樣的我自己的家。

要有個自己的孩子。

我一定把他捧在手心裡,一定讓他感覺到這世界上爸爸媽媽的愛有多幸福!

我願意一輩子為我的孩子付出,對他千百倍的好,不要讓他受到父母帶來的委屈。

我一共真正談了兩次戀愛,第一次談了5年,我全身心付出。

他後來不上班,我上班養他,他出軌了,跟網友奔現,開房,用我的錢給別人買禮物。

就算這樣,我還是會有捨不得。

最後分手回家了,回到了我最不喜歡的城市,我父母在的城市。

在這裡,我找到了工作,上班又認識了讓我現在最痛苦的人,現在還能稱之為丈夫的人。

我們單位女生多,男性少,我跟前任分手沒多久,他開始追我。

本意我並不想留在這個城市,但是他應該戀愛經驗很豐富,很懂得哄我。

我真的是那種別人稍微對我好一點,我就恨不得把自己賣了的人。

沒多久我見了他家人,他的家人讓我動心了,很溫馨的大家庭,哥哥姐姐,爸爸媽媽,都在一個小區,沒事就聚在一起,很溫馨。

這是我想要的家庭氛圍。

所以我就頭腦發熱了,沒有分清,要跟我生活一生的是這個男的,而不是他的家人。

我結婚了,我更像是想要逃離父母一樣把自己嫁了出去。

我以為從現在開始,我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了。

結婚後才真正醒過來了,我太渴望有個家,而他,不是一個好的人選。

他酗酒,三天兩頭出去喝,只要喝了酒,至少都是半夜三四點,早也是兩三點才醉醺醺的回來。

我跟他吵,跟他鬧,跟他講道理,都沒用。

總是他比你還要兇,還要有理,說哪個男人不這樣。

但每當我感覺下定決心要離開的時候,他又會好幾天,我又會心軟。

兩年後我懷孕了,我其實心裡很不踏實,我表達了自己的擔心,但他說,他會好好的掙錢,養家,養我和寶寶,他會顧家。

我又相信了,結果,在我懷孕七個月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他在網上賭博。

我又跟他好說歹說,鬧,他說不再玩了,本來就隨便玩玩,不會陷進去。

結果在我生寶寶期間,他還一直在賭,還網絡借錢賭,甚至徹夜不歸在外面,完全不回家,工作都辭掉了。

我崩潰了,要跟他離婚,但孩子還小,他的父母也在勸我,孩子那麼乖,怎麼忍心傷害他。

他也表示痛改前非,我又心軟了,留下了。

他確實好了一段時間。

後來,他安心上班了一段時間。

結果就前段時間,他又徹夜不歸了兩天。

我真的很痛苦,心也死了,回來很平靜的提了離婚,他沒有再反駁,說好。

我也沒有想說什麼。

但是寶寶特別乖,看到父母冷戰,一直在叫媽媽,一直在對我笑,試圖哄我開心。

我又帶不走他,我沒有父母幫我,我一個人又要上班,照顧不了他,前兩天看了男姐的文章也知道,留下他也許對他更好,但是我真的受不了他看我的眼神,他的笑,我真的好難受。

我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我一直的願望就是這樣的,可是我卻沒能做到,真的很痛苦。

痛苦的小青媽

小青媽你好:

先抱抱!我們這一代人,很多都有童年創傷,這種創傷來自我們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或者說父母的愛與我們想要的不一樣。

你的父母更是,算不稱職的。

因為缺乏愛,我們渴望愛,渴望有個愛自己的人,有個自己的家,有個自己愛的孩子,這樣就完美了。

但是事與願違,如果所託非人,只能是傷害一遍又一遍。

因為渴望,我們會低看自己,卑微的付出,只要對自己好一點就結婚生孩子。

對方一旦不是良人,又希望為了孩子而維持家庭的完整。

我經常說: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而如果後面所託非人,只能在痛苦中不斷的沉淪。

我們能做的其實是及時止損,給對的人生孩子。

人的本性很難改變,不要指望孩子會改變男人。

特別是黃賭毒以及酗酒。

有研究顯示實際上自控力不強是大腦某些區域的一些病變,很難靠自己就完全能控制。

目前的情況我更建議你離婚不離家,離婚,房子能在你名下最好,孩子給老公家裡人帶,但是每天你回去看他,和以前一樣,只是你不再負擔老公的債務,他的經濟糾紛和你無關,你也不再對他有期望。

對孩子來說一個不吵架的家庭環境,比所謂的完整更重要。

只要男人沒有外遇,一般來說也願意這樣的相處模式。

對孩子來說,只要能看到你們,也是完整的家庭。

很多小時候父母吵架的孩子都有一個共識:我寧願你們分開,各自開心,也不要在一起,每天吵架。

重點是,你要活成你自己,取悅你自己,不寄希望與誰給你家庭和幸福,學會享受自己也能取悅自己,這真的很難,我也是單親家庭中長大的,我母親早逝,我也很難承受一個人,只是我運氣好,遇到一個良人。

我們本質上並無不同,戀愛時恨不得把所有都給對方,嫁人了就不希望分開。

但是如果這個人真的不合適,我們不用非捆綁在一起。

也許離婚後,彼此會變得更好。

對於感情已經不穩定的,真的不要寄希望與生孩子改變,生孩子一般會讓摩擦更多,而非改變一個人。

所以,為了孩子,慎重生育!

男姐王宛男: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暢銷繪本的作者;作為學醫的警嫂,我有責任讓每個媽媽避免被育兒和生活的謠言所騙;作為最支持母乳餵養的女企業家,我希望帶動中國企業善待職場媽媽!

相關焦點

  • 做父母的兒子——我的理想(2)
    當然,也有過比「發卡」「宏偉」的「理想」——做父母的兒子。今天,除了偏遠農村,男女平等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有一件貼心的小棉襖似乎比擁有一件皮夾克更令人羨慕;如果有兩件甚至三件棉襖,那簡直是中了大獎令人垂涎。但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偏遠農村,兒子,是家庭的門面父母的支柱,是人生幸福家庭美滿的充分必要條件!
  • 我發現了父母聊天記錄裡的秘密!太驚人了!
    在外求學、忙於工作,時間上的不對等以及代際之間共同話題的謎之錯位,更擺給我們一些略帶心酸的事實:你和父母的聊天也許並沒有想像中的多,一個月的消息記錄或許還趕不上某些群一天的刷屏。聊天的內容更是形成了固定「模塊」。
  • 我做了六年月嫂,發現父母比孩子更難帶
    作為一名月嫂,40歲的卓紅英在北京六年,服務過40多個產後家庭。業內把進入僱主家稱為「上戶」,這段時間長則兩個月,短則40天。月嫂要照顧嬰兒和產婦,還要教新晉父母怎麼帶孩子。卓紅英高中畢業,入行前在石家莊的紡紗廠做工,但每到「上戶」,那些在職場上揮灑自如的白領爸媽常在她面前顯露出生澀甚至笨拙的一面。
  • 離婚了,自由了,父母的態度卻讓我想哭
    離過婚的人都明白,在離婚前都會有一個難過的關卡,那就是離婚的消息提前讓父母知道後,他們反饋的態度。可能很多朋友會覺得奇怪:離不離婚,我說了算,父母的態度有什麼要緊?不排除毫不在乎父母怎麼想的心理,但是事實上,確實有人在離婚時遇到了父母出的難題。
  • 王亞男:我的父母
    從小到大,我的父母始終把我當男孩子來培養和教育。凡是男孩子們玩的遊戲,父母都鼓勵我不要害怕,支持我去玩:上房,上樹,掏家雀,彈玻璃球,搧啪嘰哧溜冰,打滑板,抽冰嘎,踢毽子,軲轆圈,哪樣我都會。致使街坊鄰居,院裡的小朋友和同學們都稱我是「假小子」,說我「比真小子還淘。每當聽到別人這樣說我時,父母總是抿著嘴笑,從沒為這些事揍過我。父母對我寬容而不放縱,慈愛而不遷就,嚴格恪守該做則做,不該做就絕不允許做的原則。
  • 我怎樣做才能得到父母的支持?
    我想出去闖一闖,去年跟父母談過一次,因為我心太軟,又很懦弱,所以他們逼問了幾句,我就不敢說話了。我想這種情況下的我,需要出去闖一闖,我覺得離開父母的保護才能成長。但是不知道怎麼說服父母,因為我從小就有哮喘病,雖然長大後很少發作,但是父母還是擔心我。明鏡解析……比較的行為是每個人都會有意無意而為的。沒有比較就沒有調教。
  • 今天520,我想對父母說一聲:「爸,媽,我愛你們!」
    今天是520,看到了許許多多關於愛情的表白情話,但我覺得,在這樣一個滿屏情侶秀恩愛的日子裡,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向生我們養我們,為我們操勞了一生,如今正漸漸老去的父母,說一聲:「我愛你!」對於父親,我始終是有愧的,年少輕狂時,從來不曾聽他的意見,總覺得他束縛了我的自由。
  • 父母為了我更好地讀書,拼命加班掙錢,心疼父母怎麼辦?
    父母為了我更好地讀書,拼命加班掙錢,心疼父母怎麼辦?個人感覺如果真的心疼父母的話,你就應該更好地把書讀好,讓自己學有所成回報社會,等父母老了好好地孝敬他們。我國憲法規定,父母有撫養未成年子女的義務,他們拼命掙錢就是想給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因為在父母的心裡,孩子永遠都是最棒的,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他們傾盡所有無私奉獻著自己。對孩子賦予了厚望。
  • 我覺得我爸媽不配擁有我這麼好的兒子」被孩子鄙視的父母到底做了...
    一邊是覺得孩子說的沒毛病,父母在沒有能力給孩子提供優質教育環境的時候就別再做一些徒增壓力的事情了。另一邊則是批評這樣的孩子不懂得知足,不懂得感恩,是個自私自利的孩子,替他的父母感到不幸竟養出這麼個白眼狼。▼/03先不討論這孩子說的對不對,不如先想想這孩子為什麼這麼說。
  • 14歲孩子留下遺書「請聽我說,我想做我自己!」值得所有父母聽到
    李玫謹教授在講座《青春期的叛逆教育》中強調,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心理陽光與智力相比,心理健康更重要。「可現在很多家長不是這麼想的,很多家長都在逼孩子。」李教授非常惋惜地說。「我已經給你報名了,補課費也付了,你必須去。」我家孩子告訴我,他有個同學哭著說為什麼不跟他商量,得到的回答是「這件事犯不著和你商量,我們大人決定就好了。」幾個孩子只能抱團取暖求安慰。有一個孩子難過地說:「活著有什麼意義?」
  • 近日早餐 | 我想成為這樣的父母.
    然後我回了句,謝謝爸爸,愛你喲。然後我收到了另一條留言,為什麼和爸爸說話這麼生疏和客氣呀。我又想到,有一天和同事朋友們一起吃飯,我接了一個電話說:爸爸你好。然後大家問我,你是在和你公公打電話嗎?我說不是啊,是我爸。她們就說,和爸爸說話,還需要爸爸你好啊??
  •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因此,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所注重的問題。「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想讓孩子自覺做作業,父母也可以嘗試幫助孩子養成先做作業再玩遊戲的好習慣。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雖然好的習慣養成初期一定會有些難度,但是,一旦孩子能夠形成一定的習慣,那麼,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必定也會獲得諸多的幫助。 同時,也會變得更加自律,能夠明白什麼時候就做什麼事,從而讓家長少操心。
  • 我發現,父母才是最迷戀手機的一代人
    「更長情」的他們似乎更容易在進入網絡時代後被一種東西所俘獲,一發不可收拾。想讓他們戒掉網癮?可以先給我爸媽申請一個中老年人防沉迷系統嗎。沉迷網絡不分年齡段。圖 /《城人》街頭訪問 他們玩兒的不是遊戲,是人生鬥地主和消消樂,堪稱網絡時代中老年人遊戲界的東邪西毒。
  • 重刷100遍,我發現了父母愛情的秘密…
    重刷100遍,我發現了父母愛情的秘密… 2020-12-23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想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12歲男孩一句話催人淚下
    「我想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12歲的小孩要起訴父母,他究竟經歷了什麼?何以為家?孩子心上的廢墟,難有復原之日這是電影《何以為家》裡的一個片段,影片沒有刻意煽情,但最後放完的時候,很多人都在默默拭淚。影片一開始,12歲的主角小男孩扎因在接受審判。
  • 【守護親情 | 討厭自己的父母,我是不是沒良心?】
    拜拜就拜拜,下一個更乖。我們會累,父母其實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只是比我們年齡大了些,他們也會累、會煩,也有很多痛苦和壓力。如果你的母親花了一兩個小時,為你做一頓飯,你想一想,你為她做了什麼?阿拯跟爸媽吵架時,就是這樣,總覺得自己委屈,越想越委屈,腦子裡都是 「爸媽 對我不好的事」,不去想「爸媽 對我好的事」。
  • 【講述】到底是父母偏心,還是我想太多?
    以下內容根據微友口述整理:我今年26歲了,單身,沒有男朋友。大學畢業後,和朋友一起合夥在廊坊做生意,收入還算過得去。我還有姐姐,比我大4歲,今年研究生畢業了,最近面試上了上海的一家大公司,馬上就要去上海了。姐姐長得漂亮,人見人誇。相比之下,我就是個假小子,加上又比較調皮,從小就沒少挨打。
  • 真想一夜長大,但更怕父母等不及啊
    寢室很冷,我蓋著厚厚的兩床被子,才能安穩地進入夢鄉。凌晨五點,黎明破曉之前,我掙扎著從夢魘中掙脫,最後朦朧著醒來的時候,呼吸急促,發現竟有清淚兩行,轉過身,掖好了被角,才又緩緩睡去。我夢到爸爸得了老年痴呆。還好,這只是個夢,還好,虛驚一場。
  • 朋友圈一張圖戳中千萬父母:比「我愛你」更難的,是「對不起」
    在很多父母眼裡,一句「對不起」,比「我愛你」更難說出口。 記得小時候,過節爺爺給了我一塊錢,讓我去買蘋果吃。 小店的老闆滿臉笑盈盈,給了我一個看起來很大很紅的蘋果。 我高興壞了,屁顛屁顛跑回家。
  • 孝敬父母從我做起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 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是個什麼人。父母是生我養我的那兩個人,是給我們生命的人,子女是風箏,父母是長線,不管風箏飛到哪,都有線牽絆著,不管我們在哪裡,都有父母牽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