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父母才是最迷戀手機的一代人

2021-02-11 新周刊


圖 /《寄生蟲》劇照

更早一些。哪有什麼沉溺貪玩的中老年人,明明是愛玩的年輕人在慢慢變老了而已。

越來越多中老年人變成了「網癮少年」。

根據QuestMobile《銀髮人群洞察報導報告》,2018年12月,銀髮人群(年齡超過50歲的人群)移動網際網路月人均使用時長118小時,較上年同期增長20.7%。

換而言之,「網癮老年」們平均每天玩手機將近4個小時,在醒著的時間裡,有1/4貢獻給了網絡。

大趨勢是,中國老齡人口正處於凸顯的增長階段,中國也已從人口紅利期進入到老齡化社會。

未來,中老年群體將成為網際網路的一大主要群體。現在正前方朝我們走來的,正是來勢洶洶的中老年網民隊伍。

社交、娛樂、資訊是銀髮人群使用最多的應用。圖 / QuestMobile

「不會玩」、「學不會」雖然是中老年人親近網際網路的核心屏障,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時下熱門應用的「骨灰級玩家」。在子女手把手教會爸媽們學會微信等軟體後,他們便開始舉一反三解鎖了新的玩法。

甚至,在抖音、快手上,還會刷到老年KOL的熱門短視頻。讓90後、00後刷到停不下來的短視頻同樣也悄然搶走了中老年用戶的時間。

老人和孩子一起玩手機。圖 / 廣州日報記者張偉清攝

最近,90後的廣西妹子程麗就發現快要70歲的外公迷上了快手,常常熬夜刷唱山歌的短視頻,還不停向她推薦。「玩兒到凌晨3點左右,就是不睡覺,第二天起來眼睛都是腫的。」

這成了程麗一家的難題,外公刷短視頻得了網癮,父母常勸阻讓其少玩手機不僅無效,還導致了家庭矛盾。

向中老年人「種草」容易,「拔草」難。「更長情」的他們似乎更容易在進入網絡時代後被一種東西所俘獲,一發不可收拾。

想讓他們戒掉網癮?可以先給我爸媽申請一個中老年人防沉迷系統嗎。

沉迷網絡不分年齡段。圖 /《城人》街頭訪問

 

他們玩兒的不是遊戲,是人生

鬥地主和消消樂,堪稱網絡時代中老年人遊戲界的東邪西毒。

當你還在王者榮耀和小學生菜雞互啄的時候,你爸可能已經是個坐擁百萬歡樂豆的大富翁。

今年剛上大學的新生小王,這個暑假就過得有點熱鬧。一個學期沒回家,小王發現他爸沉迷起了歡樂鬥地主,家裡每天都在「超級加倍」,聽得最多的就是隔壁老爹房間傳來的:「快點兒吧,我等到花兒都謝了!」

這張圖片甚至可以發語音。圖 /《歡樂鬥地主》遊戲截圖

自從get了手機鬥地主這個神技以後,小王他爸更是走到哪兒鬥到哪兒。沙發上、床上、廁所裡甚至被他媽趕去刷碗的時候,都捧著個手機在那「要不起、搶地主、王炸……」

再這樣下去,他爸的手機總有一天會因為手滑而「要不起」。

小王吐槽說他爸真的是「不要走,決戰到天亮」的忠實履行者,甚至某天晚上12點他早睡著了他爸都還在搶地主,當年高考前他爸讓他別沉迷手機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

中國大部分的父母都覺得自家孩子不該沉迷於遊戲,那沉迷鬥地主不算沉迷遊戲嗎?他們會說,當然不算。

收穫一個來自你爸的表情包。

如果你要問為什麼不算,你爸可能會把一篇十萬加的雞湯甩你面前,屏幕上碩大的標題寫著「人生就像鬥地主,誰總結的,太精闢了!」

再把正文的十大人生真理看完,大概你也能頓悟什麼叫「人生與鬥地主一樣,都是想快樂的,終極目的一樣。所以凡事不得計較,不必計較,何必計較。」

人到中年,何以解憂?唯有鬥地主。

小小的撲克,大大的道理。圖 / unsplash

比起在鬥地主中感受人生大徹大悟的道理,媽媽們似乎更喜歡把遊戲當成社交的一個環節。

網紅「戲精牡丹」用誇張的表演,塑造了一個引起年輕人共鳴的隔壁家阿姨張牡丹:喜歡與隔壁李嬢嬢攀比誰過得更好,誰家的孩子有出息……「戲精牡丹」抓住了中國媽媽們最普遍的特點,媽媽們需要更多成就感。

媽媽們有自己的圈子,很多媽媽開始玩消消樂也是因為周圍的朋友在玩,在遊戲中也會相互之間比較成績。成為周圍朋友中玩得最好的那個,是她們繼續玩下去的巨大動力。

媽媽們永遠精緻。圖 /《我的前半生》截圖

媽媽們的心中都有那麼幾個競爭對手,看見自己處於藤蔓升向最高處時最有快感的。「如果一天通的關多,就會多玩一會兒」,一些媽媽們甚至還會線下交流,在爬山或者散步的時候,相互商量著一起過關。

她們會為自己1000多關的遊戲通關記錄因換了手機「接不上」而吃不下飯,然後讓兒女想辦法,也會「逼著」孩子給自己送精力。

「我媽從來不在半夜找我,這款遊戲讓她半夜打電話過來讓我給她送體力。」北漂的重慶女孩玲玲表示,微信上和媽媽的聊天記錄最常出現的,除了養生雞湯文學之外,就是每天準時收到的體力贈送連結。

我媽精心培育的這棵」藤蔓「永無盡頭。圖 / 遊戲截圖

消消樂甚至能成為各大一線城市漂一族們的報平安法寶。想要知道媽媽今天過得好不好?看到連結出現就能安心了。

 

大事不好,手機長我爸媽手上了

「想著多陪陪爸媽來了杭州,發現一個沉迷於電視劇,另一個手上長了抖音,並沒有人想聊天。」今年五一假期,網友@鬧翎把在老家的爸媽請來了自己在杭州的小窩,結果哪也沒去成,一家三口都窩在家裡耍了整個假期的手機。

同事阿梓也有這個煩惱,作為易烊千璽迷妹的她今年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拉著她爸一起看了《這就是街舞》。

現在每天下班回到家,她爸都必然拿著平板在看街舞綜藝,粗略估計她爸可能已經把《這就是街舞》反反覆覆看了十多遍,比她這個粉絲還真情實感。

四字弟弟吸粉能力強勁。圖 /《這就是街舞》截圖

只看街舞還不夠過癮,什麼《舞林外傳》、《舞動奇蹟》、《舞林大會》……但凡是名字裡帶個「舞」的綜藝,都讓她爸看全了。

「舞」到走火入魔的爸爸在家還經常興致來了就放飛自我自由搖擺,把她的貓嚇得現在都不敢在家隨便亂跑。

實際上,讓90後、00後刷到停不下來的手機同樣也悄然搶走了中老年用戶的時間。現在的年輕人們是時候該意識到,這屆中老年,不僅比我們有錢也比我們有閒,接受新鮮事物也比我們潮。

斯歸的爸爸今年四十歲,作為一名中年公務員大叔仍喜歡並沉迷於武俠修真長篇小說。她媽媽偶爾也會看看霸道總裁,也會因為一本言情小說下載各種三無的APP,每天各種APP上登錄領書幣,就是為了不花錢能看完一本書。

誰心中沒個武俠夢呢。圖 /《東邪西毒》劇照

不過斯歸亦說這並不影響他們的工作、生活,和教育子女。有時候她反而覺得這樣的他們更加可愛。「包容是很重要,就像父母如何看待十幾歲時候的你沉迷遊戲、追星一樣。」

而在目前備受年輕人喜愛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產品中,也有越老越多的中老年用戶在活躍。

《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中,2018年中、年底數據對比顯示,40歲以上用戶對短視頻應用的使用率在半年內提升了12%,中老年網民群體增長迅速。

在愛分享的中老年短視頻用戶中,產生了有分享雞湯、講笑話,有368萬粉絲的羅姑婆;對著手機賣萌、講段子,吸粉518萬的小頑童爺爺。他們開始成為內容生產者的一部分,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年KOL正在湧現。

小頑童爺爺抖音主頁。

抖音、西瓜視頻、全民K歌,是現在大部分中老年人的交友寶典三部曲。

中老年人中有許多全民K歌上癮者,代表性人物有62歲的網紅王金香等。發起合唱、分享歌曲等社交功能,讓處於空虛中的中老年人在該APP中尋得了一片歌友,獲得了社交存在感。

「我接受了我媽每天n遍學貓叫一起喵喵喵,也習慣了我爸口頭禪變成了謝謝老鐵雙擊666。但我萬萬沒想到,刷全民K歌的時候聽到了我外婆在熱唱廣場舞神曲。」

網絡時代,奶奶能比我還年輕。圖 / unsplash

有種年輕人的崩潰,是懂得了什麼叫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即使網上衝浪也能和自家父母無處不相逢。

 

以父母輩的身份,做年輕人的事

「這就好比一位職場女性突然當了家庭主婦,她會很長時間不知道幹什麼。」 一位養老行業的從業人士分析,一些中老年人之所以會染上「網癮」,主要是還沒有做好準備去過老了之後的生活。

衰老不只是一個現象,也是每一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尤其是對於退休人士而言,從工作中解脫換來了時間的巨大自由,隨之而來的也有無所事事和毫無長進的焦慮感。為了填補這種空虛,中老年人會選擇在網上給自己找事做。

最美不過夕陽紅。圖 /《飛越老人院》截圖

從事傳媒行業的黃湘就發現了自己老爸的網癮從去年開始似乎越來越重。吃完午飯就躺在床上「刷」半天不說,半夜三更竟然也刷起來了。

有一次,家裡Wi-Fi不穩定斷網了,他爸就特別焦躁不安「像丟了魂」,一會催他趕緊檢查路由器是不是出了問題,一會又拿著手機搗鼓來搗鼓去。

黃湘擔心他總是刷手機影響頸椎和眼睛的健康,總是熬夜對身體傷害也很大。他爸卻反駁他說:「不看手機很無聊,總睡覺才不健康呢!」但勸說無果的他坦言,其實也隱約感受到老爸沉迷網絡背後的原因。

有一個經常被忽略的事實就是,老人們也曾年輕過。他們中的很多人,願意用另一種方式,回到年輕時。

老人也是孩子。圖 /《海蒂與爺爺》截圖

一代人也曾年輕,一代人終將老去。即使身體不再年輕,他們也同樣需要跨越圈層的對話與交流,也同樣享受以年輕態進行溝通的感動。在網絡時代,充實和成長能夠抵禦衰老帶來的挫敗感。

在電競界有一支出名的CS 遊戲戰隊,來自瑞典的平均年齡超過70歲「Silver Sniper」(銀色狙擊手)戰隊。老人參賽的原因很簡單:我們只是想證明,遊戲不僅僅屬於年輕人,也屬於我們。

美國版的《花樣爺爺》,這檔老人旅行綜藝節目的宣傳語叫「Better late than never」,用流行的網絡用語翻譯過來就是「雖遲但到」。

即使遲來,總比沒到要好。這句話也應當是「網癮中老年」們在網絡時代的心聲。比年輕人遲一步踏入數字時代的中老年人們,成為「網癮老年」大概是種無聲的反抗。

愛玩的心永遠年輕。圖 / 美版《花樣爺爺》

當社會不停地標籤化中老年人時,就是在限制中老年人的生命廣度。但是每一個人都會有老去的時候,誰會願意將自己未來的路越走越狹窄?

事實上,只有強化父母輩的獨立個體意識,以「正常人」的角度看待他們,才能夠探尋到更為健康也更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

哪有什麼沉溺貪玩的中老年人,明明是愛玩的年輕人在慢慢變老了而已。

嚮往青春的心靈不會老。圖 /《飛越老人院》截圖

與其千方百計把中老年人從網絡中拉出來,不如和他們一道,探索更多種有趣、有益、節奏適當的玩法。

推 薦 閱 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真想不到,博物館能掏走我那麼多錢遇到無人駕駛汽車,你最好躲遠點

相關焦點

  • 看完《親親我好媽》才發現,子女才是父母最重要的客戶
    永遠忘不了陳瑾飾演的南方老師,一頭大辮子,這是最經典溫柔的班主任形象。懂得平等交流的父母是睿智的,雖然現在很多家庭都流行棒槌教育,我也是棒槌教育出來的(小時候我媽真心是一枚「super虎媽」)。這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平等的溝通」。
  • 【薦讀】朋友圈最心酸圖片:放下手機才發現,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
    可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可以玩手機遊戲卻不願意陪我一起玩.」  「爸爸總讓我找媽媽玩,可媽媽也最喜歡和手機玩。她總是愛給我拍照,然後上傳朋友圈,每隔幾分鐘就要看看有沒有人點讚評論。她總是對著手機傻笑,可我不想拍照,我想讓她陪著我玩,對著我笑.」
  • 重刷100遍,我發現了父母愛情的秘密…
    重刷100遍,我發現了父母愛情的秘密… 2020-12-23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完《三十而已》大結局才發現,最令人感動的是父母愛情
    看過《三十而已》的結局後才發現,三位主角的愛情頻頻讓人失望和氣憤,反而最讓人動情的是女主父母的愛情。從《三十而已》的角度看父母愛情,心中會有感動與暖心,尤其是顧佳父母的愛情,不知是多少人的心中所求。當顧佳佩服父親專情於一人,誇他厲害時,顧爸爸反而說「不是我厲害,而是你媽厲害,能夠住在我心裡這麼久」。顧佳父親無意間說的一句話,就足以表明他對妻子的深情了,不只是說服了顧佳,更感動了所有觀眾。記得在前期劇情中,顧佳帶著老公和父親去看望母親,顧佳與許幻山特意穿著黑色衣服顯得得體莊重。
  • 當寶寶偷看手機被我發現了,你居然推我臉
    其實作為父母是最有發言權的,我們在看孩子的眼睛的時候,總覺得那雙眼睛是天底下最漂亮的眼睛,沒有一點兒雜質,清澈又透亮 可是當我們看到那副厚厚的眼鏡時
  • 轉告父母!手機電池不耐用,原來是你充電的方式不對,今天才發現
    我們每天都要給手機充電,但有很多人的充電方法都用錯了,導致手機用不了兩年就壞了,或者是一天要充好幾次電才夠用
  • 孩子玩遊戲,被舅舅發現等級過高——父母看帳單崩潰:偷轉十一萬
    孩子玩遊戲,被舅舅發現等級過高——父母看帳單崩潰:偷轉十一萬 眾所周知,熊孩子對於父母來說簡直是最令人頭疼的生物,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普及與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必備用品的今天,愈來愈發達的網路遊戲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其中。不但影響了自己的身體發育與學習成績,還給自己的父母帶來了經濟災難。
  • 你玩手機吧,不用理我了
    女孩嘰嘰喳喳地說著今天上班的遭遇,某老闆不講理,某同事不給力,表情豐富地說了一通,突然發現男朋友一直低著頭看手機,更可氣的是他一邊看手機一邊還在「嗯嗯」地和她搭話。女孩氣不打一處來,可看得出來,她是個識大體的姑娘,不願意和男朋友在大庭廣眾開撕,可心裡又很難受,於是,委屈地說了一句:「你玩手機吧,不用理我了。」
  • 你所謂的快樂教育,不過是父母偷懶的託詞,董卿說的最直接
    但是,我們現在的有些父母,恨不得把孩子養在無菌室裡,起碼也得是溫室裡。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註定是沒出息的,因為經不住一點點挫折。動不動跳樓跳河輕生的人,就是這樣養大的。但是,家長有話說。怎麼說呢?家長說,應試教育不好,我實行快樂教育。那麼是什麼樣的快樂教育呢?筆者對實行快樂教育的家庭,有意識走訪過,從中窺探到了一些秘密。
  • 閨蜜說借我的手機拍照,歸還時她都不敢直視我,打開手機才發現……
    我忽然想到一個辦法,五年內一定讓中國足球成為世界一霸,對此許多人不信。其實很簡單,高考加一門足球。今天坐公車,結果我提前一站下車了,下車發現不對,我用飛快的速度又從前門上車,結果售票員問我:「你幹什麼去了?」我說:「坐累了,下去溜達一下。」
  • 孩子幾歲配手機合適?專家:不是10歲也不是15歲,這個年紀剛好
    一、「不讓玩手機,我就死給你看」在信息發展快速的時代,手機給我們帶來了方便,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很多小孩子甚至青少年都迷戀上了玩手機,把學業放在一邊。甚至有青少年為了不讓玩手機而出現了自殘行為。原來是上六年級的小亮,最近迷戀上了網路遊戲。都晚上11點多了,爸爸發現小亮的屋裡的房間燈依然是亮著的,就過去看一下,怎麼還沒有寫完作業,一看還在玩遊戲,爸爸生氣急了,立馬搶過了手機,因為明天還要考試。這下子小亮氣急了,就說你給我手機不給我我就死給你看,爸爸以為這是一句那話沒有理他。
  • 我想做個比我父母更棒的父母!卻發現事與願違
    我已經初中了,因為我一個堂姐說奶奶身體不好了,父母才想起我來,把我接過來身邊。我也有過憧憬,但我從沒見過他們,根本不認識,要我叫爸爸,媽媽,我都叫不出來。剛開始兩天還好,後來我媽就沒有耐心開始打我,心情不好了打我,我弟弟告莫須有的狀打我。我在他們身邊那段時間是最黑暗的,讓我懷疑我不是親生的。結果卻發現她就是我親生的父母,這比我是撿來的更讓我痛苦。我後來堅持回到奶奶家。但是還是很痛苦。因為沒有父母,就是孤兒,哪怕我有奶奶。
  • 25歲的赤名莉香影響了一代人的愛情觀,卻在50歲才懂得愛自己比愛情...
    中國第一視覺雜誌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視覺志聽過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就猶如我們見過那麼多愛情的套路,還是忍不住重蹈覆轍一樣。都是要錯過,才知道自己最適合活成什麼模樣。還記得過去紅遍亞洲的《東京愛情故事》嗎?劇中的赤名莉香曾經被很多女性當做戀愛榜樣,被很多男人幻想為理想愛人。
  • 「你不讓我玩,我也不活了!」當孩子沉迷手機,這些方法值得借鑑!
    據林悅回憶,「你不讓我玩兒,我也不活了」是12歲時的楊陽和她說得最多的話。無獨有偶,邯鄲磁縣講武城鎮有一家人,孩子母親常年臥病在床,有天,孩子父親上縣城買藥時,發現自己手機裡的錢居然「不翼而飛」了。父親查看帳單才發現,裡面有一萬六千多塊錢,竟被孩子拿去玩遊戲,一周之內便花完了。
  • 『小孩一直滑手機』,父母怎麼辦?
    ●這些看似五花八門的手機功能,之所以這般吸引孩子,正是因為它能夠滿足孩子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心理需求:我能感、自我認同、愛與歸屬感。 在遊戲中,我學會相信我是有能力的。●當同儕都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訊息,或是一起玩著某個手機遊戲,這對正在發展自我認同的青少年而言,就會是沉浸手機世界的莫大吸引力。這裡有我的舞臺,有很多同伴,我覺得我屬於這裡●如果從Maslow的需求階層理論來看,網絡成癮的孩子通常在最基本的生理與安全需求能夠得到滿足,但在愛與歸屬的層次則較不滿足。
  • 帶男友見父母,飯時他偷偷翻看我手機,母親說句話,我結束了愛情
    帶男友見父母,飯時他偷偷翻看我手機,母親說句話,我結束了愛情別人說自己的女朋友或者老婆作,愛使小性子,因為缺乏安全感而總是喜歡查看男方的手機、動態以及行蹤什麼的。可我偏偏找了有這麼個愛好的男友,在以前,我就發現他有幾次趁我不備喜歡翻看我的手機,那時候我就發過脾氣,可他轉眼間就向我說各種說好話,求饒,最後我都原諒他了。沒想到這一次,他有點作過了頭,就在我頭一次帶他去見我父母吃飯的時候,他見我去上衛生間,又非常自然的拿起我的手機查看,我父母看在眼裡,非常反感,最後我媽說了一句話,我們的愛情就此結束了。
  • 快遞員迷戀手機棋牌遊戲,一個月輸6萬
    因為迷戀一款手機App遊戲,陳飛(化名)一個月的時間裡輸掉了自己積攢的6萬塊錢。 陳飛說就在一個月前,他在跟同事一起宵夜的時候,看到同事盯著手機屏幕入神,便詢問同事在玩什麼遊戲。他跟我推薦了一款手機棋牌類的遊戲,說特別好玩,還能贏錢。陳飛便也在手機上下載了這款App軟體。
  • 男人最迷戀什麼樣的女人?
    男人迷戀女人,就好比山戀水一般,有水的滋潤山才不會風化,才會長出茂盛的森林。那麼,男人最迷戀什麼樣的女人?溫柔的女人:沒有男人不喜歡溫柔的女人的。正如《霸王別姬》歌詞所唱「你用柔情刻骨,換我豪情天縱」。女人的柔情能激發男人的豪情。之所以男人喜歡溫柔的女人,因為女人的柔弱讓男人生出保護的欲望,這正是男人獲得成就和滿足的動力。
  • 西安女教師因沒收學生手機被殺害: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
    一個孩子,竟然為了一部手機失去理智殺害老師,把自己送上犯罪道路。美國教育學家馬克普倫斯基稱現在的青少年為「數字土著」,指的是在數字科技包圍下成長的一代人。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少年派》裡,江天昊因為在課上玩手機,被老師發現後把手機搶過來,直接從窗口扔了出去。隨後,江天昊也從那個窗口跳出去。所幸的是樓下剛好有人施工,掉在一張網上才避免悲劇的發生。
  • 青少年網海「航行」 菏澤市精神衛生中心治療師:父母才是「掌舵人」
    對此,菏澤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治療師王國平、王林平向網友呼籲,家長應提高重視,家庭才是解決和避免問題的關鍵所在。菏澤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心理治療師王國平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這裡接受心理諮詢、治療的未成年人90%都與網絡有關,有一些特別迷戀網路遊戲的未成年人,他們大多是用父母的身份證號來破解遊戲設定的防沉迷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