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親親我好媽》才發現,子女才是父母最重要的客戶

2021-02-09 風和日麗

這一季港劇沒有特別出彩的,不過正在熱播的親子劇《親親我好媽》收視口碑都不錯,值得追。

這部劇吸引我的不是米雪演江美儀的媽,而是家長和子女的高情商對話。

港劇只要遠離狗血段子,多抓抓生活小細節,還是挺溫暖。

江美儀這次飾演了一枚「香港虎媽」,兩個女兒,大女兒不是親生的,但一視同仁,恩威並施。

目前追了9集,這位虎媽的脾氣節奏我很喜歡,她懂得在情緒大爆炸的時候「急剎車」。

想想,教育子女的方法和領導對下屬有共通點。

很多時候,我們都要靠「逼迫」,有一定的壓迫,才能爆發小宇宙的潛能。生活習慣直接到工作習慣,三分鐘熱度很容易,要持續高溫就很難了。

大女兒被男生追,找來老爸冒充男友做擋箭牌。

被老媽發現後,看看這場茶杯小風暴如何平息?

下馬威是要做的,現在的家長特別緊張女兒。

還好虎媽旁邊總有一位貓爸,圓場之後,一切雨過天晴。

江美儀飾演的「虎媽」外剛內柔,她有佔有欲,希望丈夫和女兒都聽命於自己,但很有原則和分寸。

比如聽完之後,她可以攤手說:說出來就好了。

當著女兒的面,不會讓丈夫下不了臺。

回到臥室,再小懲大誡。

這又是一種智慧交流,懂得在子女面前給丈夫留面子,保持幽默感的交流。

家庭氛圍對子女的教育太重要了,白臉黑臉的搭配,靠默契,靠彼此之間的信任,這樣才能讓子女受用。

這樣的虎媽很有節奏感,該搖滾的時候搖滾,該抒情的時候抒情。

比如大女兒受了男生的氣,賭氣不吃飯。

老媽竟然讓女兒自己處理,她懂得什麼時候可以放權,大前提就是女兒反正也不會戀愛。

劇中的兩個女兒性格完全不同。

大女兒是乖乖女學霸路線,但也有自己的倔強。她很小的時候就偷偷知道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但也沒有出現心態失衡,打破了常規親子劇裡的「心理修復」環節,這點值得肯定。有缺失的家庭,子女並沒有那麼脆弱或者扭曲。

大女兒的早戀CP線也挺加分的,劇中父母對於孩子早戀問題還是拿捏穩當,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並不幹涉男女生之間的正常交往。不過劇中有早戀懷孕的女生個案還是蠻大膽的,未婚少女媽媽的話題確實也很現實。

小女兒比較鬼馬,雖然缺乏耐心,但自信心爆棚,懂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兩個女兒的素質教育做得很好,大女兒練芭蕾,小女兒擅長鋼琴和3D畫圖,和父母的「對手戲」確實不落俗套。

很喜歡這種鬥智鬥勇的劇情,父母和子女相處都是「第一次」,不能說什麼策略都是滿分,實踐出真知,靠的都是真情。

現在很多父母都流行這種「軟硬搭配」,一個負責施壓,一個負責緩衝。

江美琪這次飾演的虎媽成功hold住方方面面,首先就是學校的「家教會」。

家長們組成了一個「家教會」,一方面監督學校教學,一方面幫助學校開展各類素質教育活動。

這也是劇中的重頭戲:家長們的各種攀比,家長圈也是一個名利場。

有把自己當女皇的家長,用毫無原則的寵溺來教育子女,當然更多的是腳踏實地的家長,這群家長鬥法也是看點十足。


比如會根據食堂剩飯情況,大家商議換供應商,讓學生吃得更好。

學校的測試試卷有爭議,老師也比較固執的情況下,家長要據理力爭。(香港的數學題還要懂英文語法,夠拼~)


虎媽出馬,也是為了追求考試公平。


數學老師依然固執,好在最後家長們堅持公平,平復了這次危機。

劇中對於香港的教育制度也給予了不少抨擊。

比如校長常常指責教導主任立場不對,每次有風波危機,都是維護家長和學生的利益,學校的話語權都沒有了。

這種教學理念上的衝突很明顯,其中一位校長,包括上圖的數學教師,都帶負面人設,他們傾向「權威式教學」,以學校立場為優先。

想想已經是17年了,教育領域依然有很多矛盾點。自動腦補一部校園教育改革劇《校園先鋒》,這算內地教育題材劇中的創新之作。

這部劇目前豆瓣打分8.4,也算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永遠忘不了陳瑾飾演的南方老師,一頭大辮子,這是最經典溫柔的班主任形象。

潘粵明那時候還很青澀,劇中的校服太帥了。

《親親我好媽》中間的校園場景很好地展現了香港的素質教育。

一方面揭露了一批「浮誇派」家長的教育理念,用金錢和寵溺給子女傳輸「道德觀」,往往這類家庭和子女都是各種bug。劇中這位Princess Rebecca就是「公主病」,只知道用錢解決問題,教育的兒子也是負能量滿滿。

而以江美儀為代表的「勵志派」家長,則是從孩子的成長角度出發,開展各種有聲有色的課外活動。

比如科技節的「水火箭」,看完我也很想去做一個。

劇中很多的「課外活動」很豐富,這種劇情看著很減壓。

包括做「肥料」,也是強調親子互動,家長們有一顆「童心」,親自教育也會「柔」很多。

劇中把考試,課外活動融為一體,讓劇情生動豐富,同時也能看出家長和學生的「好勝心」。

「輸不輸得起」是困擾很多人一輩子的問題,而讀書階段的「各種排名戰」也是看家長和孩子的心態了。

《親親我好媽》裡也勾勒了家長的一個江湖,蠻真實的。

劇中有一些不富裕的家長,江美儀也自稱是「中產的底層」,這幫家長展現了一種自強和樂觀的精神。教育子女,窮有窮養,富有富養,家長的心態直接影響到子女。

陳敏之飾演的教導主任也很有代表性。

她是單親媽媽,既是教導主任,又是自己兒子的老師。不過兒子很爭氣,跳級優才生。不過多重身份讓這對母子也是歷經小磨難,校長和部分家長質疑陳敏之包庇自己兒子,兒子也比較敏感,被同學欺負也是忍氣吞聲,不給媽媽添亂。

這部劇對弱勢群體的關注點還是挺不錯的,整個劇情導向還算正。

估計這部劇在香港收視人群也是鎖定了家長和學生,起師範教育作用。

劇中的另一位「虎媽」就是米雪。

雖然戲份不多,但這個grandma的角色很出彩。她是芭蕾舞界的名師,走的是正統的名媛路線,期待女兒嫁個高富帥,期待孫女們都走淑女路線,結果都不是。

米雪和大孫女的對手戲比較多,因為知道她不是女兒親生的,所以感情上會有些疏遠。比如很少誇孫女好,對她也是相當嚴苛。

但漸漸也被大孫女的毅力所打動,畢竟從她自身條件而言,芭蕾舞並不適合她。

江美儀為了讓母親認可女兒,也是付出了很多。兩代母女的故事線穿插,也是非常溫馨。

米雪和江美儀常常是「互慫」狀態,米雪的這個媽有點像《雙城生活》的那個清咖婆婆楊曼莉,從來都是優雅的,不服老的。

懂得平等交流的父母是睿智的,雖然現在很多家庭都流行棒槌教育,我也是棒槌教育出來的(小時候我媽真心是一枚「super虎媽」)。

棒槌教育有好有壞,好處就是能讓小孩子懂得約束自己,規範自己,是非觀強一點,不好的地方就是怕影響小孩的心理或者思維模式,一旦從小被約束過重,不利於之後的發展,所以「棒槌」一定不要用力過猛。

我當年面對我媽的態度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小孩懂得自我調整,被適度「棒槌」一下並沒啥壞處,主要是我小時候蠻折騰的,很容易闖禍。

這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平等的溝通」。

江美儀這個虎媽的處理方式很靈活,而子女的對應方式也很靈活,並不是傳統教育中「一物降一物」的套路,雙方都有溝通的主動權和空間。

而通過這一系列的「親子溝通」,真心覺得子女是父母最重要的客戶。

前幾天和好友吃飯聊天,他也談到自己對子女的教育問題,真心是「理性地抓狂」,不能隨意打罵,子女有問題,也要從問題源頭抓起,有策略有方法地去調整。比如對待功課,很多家長都知道中國的應試教育有bug,如果一味地死讀書,可能以後在職場的發展就會比較「僵硬」,他們還是很看重子女的「素質教育」。

比如和外界溝通,比如知識面的拓展.如何給子女定製計劃,但是也要讓他們欣然接受,這真的是最高級的「客戶溝通」了。

江美儀的氣場很不錯,想起當年和周潤發拍《百年潤發》廣告的清純模樣。

之後的《女人最痛》,《名媛望族》和《衝向雲霄2》裡又有一種「御姐」氣場。

江美儀的嗓音偏低沉,用聲音控場,符合「虎媽」人設,劇中有展現她的英文,英文口音也真是迷人。

而且從當年亞視當家花旦(畢竟有《肥貓正傳》),再到TVB,從女N號到女二號,再到如今可以撐女主戲。

江美儀不信奉婚約,她說過:「以前覺得男人是要去遷就的,他說你不好,你就改到好為止,現在才明白,他覺得你不好其實是不懂得欣賞你,你何苦為了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兩個人不需要改變什麼都能夠相處得舒服,才是一段好的關係。」言談之間都是人生歷練後率真與睿智。

很喜歡她劇中的虎媽人設,和子女聊天,像大家長,也想一個大姐姐,威武而幽默。

她和米雪的對手戲也很有看頭,目前劇情進展到老公遇到「桃花陣」了,應該是一個大團圓結局。睿智的媽媽挺美,也是挺偉大的。

追這部劇的時候,時不時也會腦補自己小時候的各種「快樂和不快樂」的事,為人父母真的很不容易。

如今我們長大了,父母依然把我們當VIP。

新浪微博/美拍:@一直風和日麗的風和君!

新浪娛樂專欄/網易號/頭條號/企鵝號:風和日麗

--按下去,掃射我--

相關焦點

  • 口碑竟然比《乘勝狙擊》好,新劇《親親我好媽》成收視黑馬
    無線新劇《親親我好媽》正在熱播,竟然出現反差現象,引來不少電視迷(特別是家長)共鳴,踢除原以為是「膠劇」的標籤。
  • 看完《三十而已》大結局才發現,最令人感動的是父母愛情
    看過《三十而已》的結局後才發現,三位主角的愛情頻頻讓人失望和氣憤,反而最讓人動情的是女主父母的愛情。從《三十而已》的角度看父母愛情,心中會有感動與暖心,尤其是顧佳父母的愛情,不知是多少人的心中所求。當顧佳佩服父親專情於一人,誇他厲害時,顧爸爸反而說「不是我厲害,而是你媽厲害,能夠住在我心裡這麼久」。顧佳父親無意間說的一句話,就足以表明他對妻子的深情了,不只是說服了顧佳,更感動了所有觀眾。記得在前期劇情中,顧佳帶著老公和父親去看望母親,顧佳與許幻山特意穿著黑色衣服顯得得體莊重。
  • 我發現,父母才是最迷戀手機的一代人
    在子女手把手教會爸媽們學會微信等軟體後,他們便開始舉一反三解鎖了新的玩法。甚至,在抖音、快手上,還會刷到老年KOL的熱門短視頻。讓90後、00後刷到停不下來的短視頻同樣也悄然搶走了中老年用戶的時間。老人和孩子一起玩手機。圖 / 廣州日報記者張偉清攝最近,90後的廣西妹子程麗就發現快要70歲的外公迷上了快手,常常熬夜刷唱山歌的短視頻,還不停向她推薦。
  • 電影《囧媽》:在慢不下來的時光裡,陪伴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那個時候,雖然媽媽有時候不知道輕重,會把自己打痛,但杜永華發現媽媽的身體在慢慢變好。現在,媽媽依然會用木棍輕輕地敲打杜永華,但他總是樂呵呵地說:&34;這個視頻感動了很多人,有人說杜永華孝心無價。也有很多人羨慕杜永華,因為他們早已經連開口喊一聲&34;都是一種奢求了。
  • 【再親我好媽】江美儀拍《親親我好媽》續集 洩幕後編導大換血
    【再親我好媽】江美儀拍《親親我好媽》續集 洩幕後編導大換血 年初播出嘅《親親我好媽》,江美儀同陳敏之演出受觀眾肯定。(影片截圖)2017年已經接近尾聲,翻查資料今年TVB黃金時段播放左大約30套新劇,當中《親親我好媽》可謂成功刀仔鋸大樹,由江美儀、呂慧儀及陳敏之擔正,播出前不被看好被視為炮灰,播出後來個大逆轉受觀眾追捧,獲得網民讚賞內容夠貼地,講中唔少家長心聲,即使自己未做爸爸媽媽,怪獸家長都總有一個喺左近。
  • 江美儀拍《親親我好媽》續集,劇名為《再親我好媽》!
    年初的《親親我好媽》由不被看好絕地反彈,不少網民大讚該劇內容夠貼地,道盡一眾港媽心聲,而這套劇亦準備開拍續集啦。2017年已經接近尾聲,翻查資料今年TVB黃金時段播放咗大約30套新劇,當中《親親我好媽》可謂成功刀仔鋸大樹,由江美儀、呂慧儀及陳敏之擔正,播出前不被看好被視為炮灰,播出後來個大逆轉受觀眾追捧,獲得網民讚賞內容夠貼地,講中不少家長心聲
  • 看完《小偷家族》,才發現家庭教育有多重要
    小編最近才看完《小偷家族》這部斬獲了坎城金棕櫚獎的最佳影片,這部來自日本鬼才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作品一經上映便受到了影迷們的追捧。《小偷家族》講述的是6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由於特殊的「羈絆」而相互扶持成為一家人的故事。
  • 母親住院,我出了錢卻不落好,才明白父母想要的孝順究竟是什麼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關注雪落無塵關注我,你的心事有我願意聽陪伴,是世間最好的禮物,是最長情的告白,也是人間最真的情感。 一次,聽到鄰居家阿姨說:「你看人家老二,多孝順,成天給買好吃的好穿的,這才是貼心小棉襖。」 小敏當時心裡不知多高興了,心想著:這下總算把我姐給比下去了。 在小敏的思維裡,對父母盡孝,最好的方法就是盡己所能,滿足父母的各種物質需求,讓他們的晚年生活能夠衣食無憂,在親朋好友面前能夠爭得臉面。
  • 95後裸辭照顧70歲老父:對待父母的態度,才是你最真實的人品
    關於這件事,有一條評論獲得高贊:回家照顧父母固然好,但不工作如何保證父親的生活質量?換作我,會創造更好條件接父母來身邊,因為大城市有更好的醫療資源。這的確是現實問題,沒有收入,能照顧父母多久呢?事情若發生你我身上,是毫不猶豫放棄工作回父母身邊,還是創造條件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 子女手足情深,父母才是人生的大贏家
    有一個鏡頭雖然很短,但我記憶很深。嚴謹的妹妹從小因為聲帶受損,嗓音跟男人一樣,她寧願別人當她啞巴也不願意說話。但是為了配合哥哥順利完成演習,在裡三層外三層群眾與警察的圍觀下,她拿著喇叭大聲向哥哥匯報情況,把自己一直隱藏的缺陷暴露在了眾人面前。因為她的配合感動了其他人,被困在銀行裡的那些人才願意配合嚴謹演好這齣戲。兄妹情深,嚴謹就是人生的贏家!
  • 看完《三十而已》,才發現最浪漫的人是陳嶼
    可是在父母眼裡,陳嶼是個好女婿,單位穩定,有單位房,工作體面,為民服務,賺錢雖不多,但人實在靠譜。也有很多人把陳嶼這種性格的人歸咎於他的原生家庭,畢竟從小到大被麻煩,沒有享受過親情溫暖,從小就學會成為一個大人。
  • 《父母愛情》原著江德福子女的不幸命運:學會自愈,才是成長的意義
    在《父母愛情》中,我又感受到了家庭裡有幾個孩子的熱鬧與親情,生活化的細節讓我對這部劇一再產生好感,關聯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深有同感。 七個孩子,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色,成年以後,每個人也有自己不同的命運。劇中的子女,當兵的當兵,讀書考上大學的也有,江德福和安傑的一生,子女最終的結局都還不錯。
  • 「媽總是對我做的事各種挑刺」「嫁給我,我怎麼做才是最重要的」
    婭婭說:我回娘家一趟,江江說:你上周不是才回去的嗎?怎麼又回去啊?沒想到婭婭回答說:我想回去就回去,我回娘家好不行了嗎?婭婭拿著行李就出門了,江江心中鬱悶啊,覺得婭婭不對勁,便偷偷跟著婭婭,跟著跟著就跟到了丈母娘家,確定婭婭是回娘家,江江也就放心了,江江因為是偷偷跟來的,就直接回去了。
  • 《親親我好媽》短劇周日晚頂替《學是學非》 陳山聰亂入嚴家
    今年2月熱播的劇集《親親我好媽》,雖然是溫馨小品,但怪獸家長、傲嬌媽、虎媽等題材夠曬貼地,成為了劇集黑馬,不但成功刀仔鋸大樹,取得好收視,而在劇中飾演虎媽查向善的江美儀,演技備受讚賞,當時網民紛紛留言要力推美儀當上視後。
  • 便宜不重要,讓客戶覺得佔便宜才最重要
    廣告發出去以後,調查發現有80%的人不會去買,問他們的原因,說得最多的是,我只需要一個45元的電子版就夠了,再多花65塊買個紙質版的,也沒什麼用呀!後來,雜誌社換一種說法,紙質版99塊,加1塊可以買45元的電子版,你買還是不買?這次,購買率提高到95%,本來100塊只能買一個紙質版,現在加1塊就能買一個45塊電子版,不要的人才傻。
  • 親親我的寶貝
    可愛的BABY們不僅期待新鮮的禮物,更希望警爸警媽們能在百忙之中抽空陪伴自己玩耍,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童年裝滿與父母美好的回憶。 可是,你們造嗎?在我們身邊還有這樣一群寶貝,他們的兒童節爸爸媽媽卻經常不能陪伴左右。沒錯呦~他們就是警寶!由於警爸警媽肩負著守衛平安的重任,「5+2 」、「白加黑」堅守崗位,常常缺席孩子最重要的成長過程。
  • 在一起,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也許只有到了生死關頭,人們才會發現原來和家人在一起、和愛人在一起、和孩子在一起,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金錢、名譽、地位、成功,真的只是轉瞬即逝的過眼雲煙。你在最美好的年齡遇上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最美好的年齡做過什麼,又留下了什麼。
  • 「碰到你這個媽寶男算我倒黴」是父母、親戚重要,還是我重要?
    去年同事經過朋友的介紹,認識了一位男人,起初見面時,這位男人很有禮貌,在吃完飯後,由於對彼此的印象都不錯,就互留了微信,在接下來的相處中,同事發現了,對方不管做什麼都要向他媽媽匯報,倆個人吃了什麼,去哪玩,甚至還要徵求他媽媽的意見,由於同事比這位男人大兩歲,她媽媽知道後堅決不同意,「我媽說了,你這個年紀的女人還沒嫁出去,一定是身體有什麼問題
  • 結合電影《囧媽》談我對冠狀病毒事件的一些觀點
    直到看完了《囧媽》我才意識到因為在父母眼裡我還是個孩子,也只是一個孩子。因為是孩子,他們可以控制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想法。因為是孩子,我們的話可以被當作玩笑話可以不被重視。在影片《囧媽》裡,徐伊萬(徐崢 飾)與母親的關係並不融洽。兩人之間除了疏於溝通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母親的控制欲很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涉及什麼時間排尿對身體好。生活不是電影,卻也如此真實。在生活裡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
  • 新劇《親親我好媽》熱播,江美儀擔正女一!米雪竟演她阿媽,相差16歲
    去年拍攝期間因「飛紙仔」情況嚴重而傳停拍的無線劇集《親親我好媽》終於在昨晚首播,劇集都未播出已經有不少網友都在討論區留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