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囧媽》這部電影裡哪一個瞬間最打動你?
從莫斯科回家裡的那個晚上,囧媽端坐鏡子前,雙手慢慢地摘下時髦的假髮套,露出稀疏的白髮,莫斯科紅星大劇院舞臺上,那個光芒萬丈的囧媽,瞬間蒼老了十幾歲。
那一個瞬間讓人心痛極了,不僅感慨,原來一眨眼的功夫父母就老了。
摘下發套,媽媽臉上頓時失去了神採
筷子兄弟在《父親》這首歌中唱到:&34;
如果時光慢了下來,如果我們可以用一生換來父母的一段歲月,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繼續馬不停地追求自己的生活,還是慢下來,多抽時間,多陪陪父母?
電影一開始,徐伊萬並不知道,人在中年的時候,還能享受媽媽塞到嘴裡的小番茄,喝上媽媽做的花花綠綠的水,那是一種羨煞旁人的幸福;也沒有意識到,媽媽想要的其實只有陪伴而已。
人到中年,還有媽媽打,是一種幸福
前段時間在微博裡看到一個視頻,頗為感人。
視頻中,在飯桌上,一個神情呆滯的老婆婆手裡拿著筷子,木訥地、輕輕地敲打坐在她旁邊的中年男子。男子不僅不生氣阻止,反而笑呵呵地,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男子叫做杜永華,老婆婆是他的媽媽。
在2018年的時候,杜永華的媽媽被查出重症,連飯都吃不下了,意識也越來越模糊。於是,杜永華把媽媽接到重慶細心照顧。
杜永華細心地照料媽媽
有一次外出,杜永華隨手把手一根小木棍放到媽媽手裡,媽媽就拿著小木棍敲打杜永華。杜永華欣喜地覺得,可能是木棍喚起了媽媽年輕時打孩子的記憶。
從那以後,杜永華只要帶媽媽出門,就給媽媽一個小木棍,讓媽媽打自己。那個時候,雖然媽媽有時候不知道輕重,會把自己打痛,但杜永華發現媽媽的身體在慢慢變好。
現在,媽媽依然會用木棍輕輕地敲打杜永華,但他總是樂呵呵地說:&34;
這個視頻感動了很多人,有人說杜永華孝心無價。也有很多人羨慕杜永華,因為他們早已經連開口喊一聲&34;都是一種奢求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說的是如果父母健在,我們還有家可回,有情可依;而父母一旦離世,我們便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
這句話也提醒我們,時光是那麼短暫,在父母健在的光陰裡,我們要對父母及時行孝。
《囧媽》這部電影,徐伊萬應該是孝順的,他給媽媽的防盜門裝上密碼鎖,費盡心思地專門找保姆來照顧她。
但是囧媽並不買帳,她在防盜門下加裝大鐵鎖,還自作主張辭掉保姆。徐伊萬給的,都是她不需要的。
那麼,囧媽真正需要是什麼呢?
在一次關於孝順的街頭採訪中,記者問一些老人最在乎子女怎樣的孝順。一位老大爺的回答代表了很多老人的心聲,他說:&34;
老人說,錢不是最主要的,經常回來看看是最主要的
《重找自我的新一代老年人》的調查報告顯示,父母退休後對孩子有很強的情感依賴,70%的老人認為,子女在自己的養老過程中不可或缺,68%的老人希望和子女共度時光,但是現實中,有超過一半的父母並沒有和子女居住在一起。
囧媽盧小花,也是一個不缺錢、有愛好、獨居的,渴望徐伊萬陪伴的老人。
其實&34;也是貫穿電影始末的一個關鍵詞。
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張璐問徐伊萬:&34;
你為什麼不能多陪陪她,你有多久沒有抱抱她了?
徐伊萬為了拿鑰匙找到媽媽的包廂時,媽媽一回頭驚喜地問:&34;
徐伊萬不懂得媽媽需要陪伴,所以才對張璐的問話視而不見,所以才忽略媽媽想要他陪著去莫斯科的期望,一見面就和媽媽互懟。
六天六夜的行程,終於讓這對母子有了長時間的陪伴和更多的了解,徐伊萬也終於理解和接納了媽媽的愛。
而在電影最後,徐伊萬給媽媽掖好被子對媽媽說:&34;
那個晚上,囧媽躺在床上,神情滿足地自言自語,她的伊萬長大了。
你陪我長大,我伴你變老
現在大家的物質生活都很好了,很多父母也有自己的退休金,他們有錢又有時間,有大把的時間遊山玩水,發展自己的業餘生活,基本上不需要子女提供多少物質上的孝順。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日漸衰老,父母對子女的情感依賴也在日漸強烈。老人對於子女陪伴的渴求,超越了其他一切物質的需要。
陪伴,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時光是一個神偷,倏忽間,它早已偷走了父母的歲月。等發現時,父母已經是彎了脊背,滿臉皺紋,在黃昏裡,斜倚門框,等待孩子回家的老人。
不想有"你陪我長大,我還未伴你變老」的遺憾,就常回家看看,多給父母一些陪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