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原著江德福子女的不幸命運:學會自愈,才是成長的意義

2020-12-24 騰訊網

《父母愛情》講述的是一個家庭成長的故事,從江德福與安傑的相識到結婚,再到老年,他們的故事是主線,而其中穿插的小故事,卻極大的豐富了劇情。

在那個年代,有五六個孩子是很正常的,即使安傑是資本家的女兒,但也是為江德福生了三子四女。沒錯,原著中的安傑和江德福共有7個孩子,據安傑最小的女兒也就是作者所說,在她後面還有一個老八,只是不幸沒有存活下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家好幾個孩子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沒有了打架爭吵的聒噪,可是也沒有了萬家燈火時的熱鬧。

在《父母愛情》中,我又感受到了家庭裡有幾個孩子的熱鬧與親情,生活化的細節讓我對這部劇一再產生好感,關聯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深有同感。

七個孩子,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色,成年以後,每個人也有自己不同的命運。劇中的子女,當兵的當兵,讀書考上大學的也有,江德福和安傑的一生,子女最終的結局都還不錯。

但在原著中七個子女中,幾個孩子的命運卻並不怎麼好,有著生命裡的那些不幸,也有對於父母的反抗。人生之中,總會有那麼一些不完美的旋律,成為我們的遺憾。

或許,這就是現實。

我們都在努力的追求美好,但在這個過程中,總會遇到不幸。以為人生會按著自己導演的路走,但卻發現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們能做的就是學會自愈。

成為父母愧疚的替罪羔羊:原生家庭讓人最受傷的,是父母的心結。

曾經,江德福因為自己的兒子欺負烈士子女而惱火,最終將兒子痛打了一頓。原著中的這一段情節,遠比劇中來的慘烈。

江德福掌摑兒子,將大兒子的耳膜打破,自此一隻耳朵失聰。在那個孩子眾多的年代,父母對於孩子遠遠沒有現在的理智和慈祥,對於父親的暴政,孩子們習以為常。

但是江德福大怒的原因真的是僅僅是因為兒子欺負烈士子女嗎?看了原著以後才知道,劇中的這一情節,將江德福刻意的美化了。

江德福的怒火,來源於自己心底的內疚和沉重的包袱感。因為自己兒子欺負烈士子女的那個烈士,是因為江德福的無心之失和錯誤的判斷。

曾經在文章裡寫過江德福的這一段經歷,因為沒有聽信下屬的話,以為是死雷,任他們拆,導致那位下屬被炸的滿天開花,那是江德福人生當中最為深重的一段虧心事。

對於江德福這樣忠厚的人來說,最好是不要犯錯。做人,最難受的就是明明是好人,卻做了自以為壞的事情。下屬的死,成為江德福的心病,他用盡全力去彌補下屬留下來的孩子。

因此,江德福在心底隱隱的期盼著自己的兒子欺負下屬的孩子,然後自己站出來維護正義,在那段時間裡,江德福的三個兒子經常因為欺負下屬的孩子而被打。

這世界上最難償還的就是人情,江德福不願意一輩子承受著來自下屬的包袱,他想要還了這份因為自己錯誤判斷而欠下的債。而江德福的三個兒子,成了首當其衝的還債人。

在一次,兒子為了讓自己養的犬吃上肉,他弄死了下屬孩子養的貓,導致那個孩子高燒不退,江德福的怒火再一次被點燃,重力掌摑之下,竟將長子的耳膜打破。

都說父債子還,或許就是這樣,父母的錯,需要孩子來買單。子女往往會成為父母還債的附屬品。江德福的心理陰影,用兒子的終身殘疾換來了光明,這也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深重影響。

人一旦做了虧心事,最好的結果就是用餘生的善去彌補。

原著中的江德福,依舊是那個忠厚老實,不過重追逐名利的好男人,對待子女和妻子都是典範。唯一的汙點,就是錯誤的判斷導致了下屬的死亡。

而這唯一的汙點,也讓江德福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或許,應該說是江德福的子女為這件事情做出了犧牲。

除了上面提到的長子耳膜破了以外,還有他最小的兒子,作者的小哥。

在那個年代,外交官是一個絕對福利的存在,而在島上都興起了從軍的政策後,島上的孩子大都選擇了從軍。只有江德福的小兒子,因為安傑一定要他讀書,而一直留在島上。

江德福的小兒子是幸運的,為了培養人才,專門給了島上一個名額。而符合年齡的只有江德福的小兒子,都誇安傑料事如神的時候,安傑會笑著說一句:「關我什麼事?他是傻人有傻福。」

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可島上有文化的人不止安傑一個,那個下屬的妻子,同樣明白這個機會的千載難逢,雖然自己的孩子不符合條件,但她依舊東奔西跑。

這個女人,從上海而來,來到島上以後,回到上海家鄉就是她人生最重要的夢想,在那個人口流動機會極少的年代,她奮力的抓住這次機會。

即使小兒子已經拿到了通知書,最後的機會依舊讓給了下屬的孩子。原因無他,欠下的人情罷了,即使安傑百般不願意。可是下屬的妻子跪在了安傑的面前,那個來自上海的女人,也有著鋼鐵一樣的尊嚴,但她選擇了服軟。

安傑妥協了,她說:「算了,算了,我們不去了,你快起來了。」

安傑的妥協不僅是因為一個自尊的女人跪在了她的面前,更是因為自己家欠她家的,就需要去償還。而安傑的小兒子和劇中一樣,選擇了下鄉,選擇了一條天差地別的道路。

雖然失去了一個好機會,但是江家自此不再欠別人的,或許也是另一種解脫吧。

子女的幸福,不由得父母定義。

安傑對於子女的婚事,把控的十分嚴格,在幾個子女的婚事當中,她起到了絕對的領導主權的作用。在無所事事的島上,看著子女在自己的安排下成家立業,她找到了成就感。

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的婚事都很順利,儘管二兒子的婚事不盡如人意,但也算是個大學生。可正在興頭上的安傑卻在三女兒這裡碰了釘子。

三女兒已經和隔壁的王海洋有了戀情,但安傑卻看上了剛來島上的孟主任。很多人會問三女兒是劇中的江亞菲還是江亞寧,這一點沒有辦法解釋,因為作者劉靜同時寫了原著和劇本,劇情有一定的重合度,但劇情安排卻不一樣。

原著中的情況是這樣的,三女兒和王海洋有一段戀情,但是最終小女兒嫁給了王海洋,並沒有一個女兒嫁給孟主任。

言歸正傳,安傑當時對於子女的婚事要擁有絕對的把控權,她堅持認為三女兒更適合孟主任,而王海洋,不僅安傑看不上,更是江德福眼中的紈絝子弟。

事情愈演愈烈,已經上升為江家和王海洋家的矛盾。矛盾的來源是王海洋的父親聽說了江德福對自己兒子的評價是紈絝子弟,立馬表示江德福家有幾個女兒就了不起了。

重壓之下,王海洋選擇了逃離,留下了江德福的三女兒獨自面對。而她選擇了吃安眠藥自殺,幸虧安傑及時發現,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從小將孩子養大的父母,已經習慣了孩子事事順從自己。當有一天,孩子突然長大,變得不受控制之時,父母可能不會接受這種突然的轉變。

但何為幸福,應該是子女自己的人生判斷,這一點子女應該明白,父母更應該了解。

人的一生,都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中成長,無法避免。

我們能夠坦然面對的方法,只有自愈。

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與父母和解,達到一個平衡,就是成長最大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父母愛情》原著江德福女兒自殺,與三個人有關:愛真的需要勇氣
    扼殺她愛情的不是安傑,也不是江德福,而是於大光自己,那個看重自己前程的男人,主動選擇放棄了江亞菲,才有了這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戀。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江亞菲和安傑抗爭過,對待愛情,她是勇敢的。江亞菲是一個對自我幸福追求極高的人,面對自己的愛情和父母選中的人,她選擇了前者。
  • 《父母愛情》原著江德福一生中的三個女人,最後一個差點毀了安傑
    大概,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三次愛情,刻骨銘心的初戀,稍帶不安的婚姻,最後思想或者身體的出軌。 即使美好如《父母愛情》裡的江德福與安傑,也沒能逃過這個真香定律。
  • 《父母愛情》原著安傑女兒自殺,兒子成殘疾,網友:原著毀電視劇
    原著中的《父母愛情》顯得更加真實,真實還原了軍官江德福和落魄資本家安傑的故事,卻沒有劇中的那般美好。編劇極力的體現原著,但也有力不從心之處,畢竟憶苦思甜,也很難真正的體會到所謂的苦。承認編劇的成功,但也尊重原著。
  • 《父母愛情》原著江德福身世之謎:多年不回村,不只是因為張桂蘭
    關於《父母愛情》,長達44集的劇情,讓人看得直呼過癮。《父母愛情》從第一集江德福與安傑跳舞為主線,開始他們長達幾十年的感情線,沒有狗血劇情,只是溫情,在他們的細水流長中,感受到了那種互相轉化的愛情。作為這部劇的鐵桿粉,不僅刷了四五遍,更是去看了書籍,劉靜的獲獎作品。當然,《父母愛情》的劇本同樣為劉靜所寫,但是在劇本和書籍中,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 《父母愛情》原著江衛民錯失外交英語班,替父還債,安傑理想泡湯
    《父母愛情》原著江衛民錯失外交英語班,替父還債,安傑理想泡湯《父母愛情》原著江衛民錯失外交英語班,替父還債,安傑理想泡湯
  • 《父母愛情》:看安傑與江德福後半生,明白老來伴的意義在此
    再一次看《父母愛情》,越來越喜歡梅婷與郭濤對安傑與江德福後半生生活的演繹。《父母愛情》很適合仔細去品味,這其中不光是因為其中的愛情,還有這其中的生活。基本上看過《父母愛情》的人都知道,這部劇幾乎貫穿了一個人一生的婚姻與愛情。
  • 《父母愛情》為什麼不按照原著拍?看完才知道,電視劇都是童話
    雖然這些年電視劇層出不窮,但是筆者回看最多的還是《父母愛情》。以前總聽人說,《父母愛情》與原著出入比較大。那為什麼不按照原著拍呢?看完才知道,電視劇都是童話。《父母愛情》之所以得到了這麼多人的喜愛,最主要的就是女主角安傑和男主角江德福樸實卻真誠的愛情
  • 不同於電視劇的浪漫,《父母愛情》原著中,安傑和江德福不算恩愛
    而在最近一次寫關於父母愛情影評的時候,有讀者給我留言說原著中安傑和江德福的愛情並不如電視劇所呈現中的那般美好。 這則留言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我買了原著準備一探究竟。 看完之後,果不其然,安傑和江德福的神仙愛情在我心中幻滅了。
  • 父母愛情:江德福的兩個子女,衛民和亞菲長大後去做什麼了?
    《父母愛情》是由孔笙執導,郭濤、梅婷、劉琳等主演的年代愛情片,這部劇中,郭濤飾演江德福,梅婷飾演安傑。江德福和安傑最大的遺憾就是衛民沒有成才,他們的五個子女,除了衛民之外,每個人都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都是很有出息的人,只有衛民,一事無成,連生活都成問題,最後還需要父母的援助才有自己的生計。
  • 《父母愛情》江德福從軍原因,你不了解的真相,和他二哥關係很大
    《父母愛情》江德福從軍原因,你不了解的真相,和他二哥關係很大《山水情》大火之後,《父母愛情》再次被搬上熒幕。
  • 豆瓣9.5分《父母愛情》:原著與劇版對比,三處改編成為經典
    我們應該感謝《父母愛情》原著作者劉靜,著名文學評論家朱向前說:「劉靜是用生命在寫作,她把自己完全化進作品之中。她是一支行進在森林中的火把,給人們以亮度和溫度。」 這本書最初是發表在1994年,時過境遷,到了拍成電視劇的時候,作者劉靜對於小說又有了新的想法,才有了我們看到的劇版的《父母愛情》。
  • 《父母愛情》:從江德福和安傑的相伴一生來體悟婚姻的經營之道
    正是在劉靜的堅持下,《父母愛情》才沒有成為狗血而隨大流的俗品。《父母愛情》主要講了郭濤扮演的江德福和劇中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反派人物,也沒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情節衝突,相反整個劇情恰如涓涓細流,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觀者的心田;又如和風送暖,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讓人感覺到情誼的溫度,使人為他們質樸無華的愛情默默感動,也於平凡的瑣事之中體悟婚姻經營的關鍵。
  • 江德福、江德花:兩個「泥腿子」才是《父母愛情》裡的人生贏家
    電視劇《父母愛情》劇照《父母愛情》2014年首播,到今年已經播出6年了,豆瓣評分一直高居9.6分,無論是劇情設計、演員表現,可謂360度無槽點的一部家庭情感題材經典作品。三刷該劇後,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點,「父母愛情」的締造者是父親江德福,如果沒有他不顧一切的全力爭取,如果不是他叫來自己的妹妹幫忙帶大家裡的五個孩子,如果不是他心底一直尊重妻子的生活方式、護她周全,也就沒有什麼「父母愛情」了。
  • 父母愛情:亞菲成為最孝順的女兒,其實與江德福的決定相關
    《父母愛情》是由孔笙執導,郭濤、梅婷聯合主演,劉琳、任帥、張延、劉奕君等共同出演的年代愛情劇。其中郭濤飾演江德福,梅婷飾演安傑。提起《父母愛情》這部劇,有的觀眾第一時間回憶起的是江德福和安傑的幸福婚姻,也有的人對勤懇善良的姑姑德華念念不忘,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 又一部好劇被拍毀,40歲董潔演《父母愛情》顯違和,江德福油膩
    如果說十一月接連有《鹿鼎記》《亮劍》《半生緣》三部國民經典劇被翻拍拍毀,那12月這剛開始,又一部國民心中神劇被毀了,就是這部豆瓣評分9.5分的《父母愛情原著中,安傑跟江德福見面時,她才20多歲。有趣的是,這部劇首播時間是在2014年,拍攝時期是2012年,大家可能不知道原劇中,出演這部戲的時候梅婷已經37歲!
  • 看了《父母愛情》原著才知道,安傑幸不幸福,取決於安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我是榕凡《父母愛情》的原著和電視劇有很大的不同。電視劇裡的江德福和安傑婚後生活過得細水長流,雖然偶爾也有小矛盾,但大多時候都很溫馨。但看原著的時候,卻看不出夫妻之間的小甜蜜,甚至給人一種「彆扭」的感覺,情節跟電視劇完全是相反的。然而對比之下我才發現,安傑在原著和電視劇裡之所以有那麼大的差別,是因為安欣。看過電視劇的人都知道,安欣對安傑來講是一個很有主見、能幫她看清內心的大姐。
  • 《父母愛情》張桂蘭:辜負江德福兩兄弟,生了倆孩子,最怨恨自己
    這就是電視劇《父母愛情》中江德福前妻張桂蘭的形象。寥寥幾個鏡頭,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張桂蘭的可憐、懊悔、百感交集的模樣。作為貫穿《父母愛情》的關鍵人物,張桂蘭的形象塑造其實很成功,一個有血有肉、勤勞苦幹、依附男人生存,卻守不住底線的農村婦女躍然紙上。
  • 高分劇《父母愛情》:江德福和安傑的婚姻生活,是一種奢侈的幸福
    似乎這部劇的受眾都是「父母一類」的人群,年輕人是不太看得進去的。然而,看過它的人,都會覺得非常有意思。《父母愛情》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對夫妻從認識到白頭的故事,也是一個年代的變遷、家庭的成長壯碩,更是一部屬於「父母」的偶像愛情劇。
  • 《父母愛情》安傑憑什麼讓江德福喜歡一輩子?
    《父母愛情》是很多人喜歡看的年代家庭劇,喜歡這部劇一方面是喜歡那個年代純粹的感覺,另一方面也是喜歡江德福安傑的感情。可如果真的細看《父母愛情》,把自己的身份從觀眾代入到男主江德福身上,你覺得江德福到底喜歡安傑什麼?
  • 《父母愛情》:江德福為何寧肯犧牲前途也要娶安傑?
    2020年,幾年前的熱播劇《父母愛情》被搬上了春節晚會的舞臺。之後,各大衛視又隨著熱播了一遍。疫情期間,大家都悶在家裡看電視,於是一家人坐一起又重新看了一遍。《父母愛情》確實是一部值得一刷再刷的好劇,每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對感情的經營會有不一樣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