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大火之後,《父母愛情》再次被搬上熒幕。
同為正午陽光精品之作,不管在什麼地方看到,總是停不下來。關於《父母愛情》,長達44集的劇情,讓人看得直呼過癮。
《父母愛情》從第一集江德福與安傑跳舞為主線,開始他們長達幾十年的感情線,沒有狗血劇情,只是溫情,在他們的細水流長中,感受到了那種互相轉化的愛情。
作為這部劇的鐵桿粉,不僅刷了四五遍,更是去看了書籍,劉靜的獲獎作品。當然,《父母愛情》的劇本同樣為劉靜所寫,但是在劇本和書籍中,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在我們看到的影視劇中,編劇劉靜將《父母愛情》和《飄落》裡的部分情節融合到一起了,而我們買到的書籍,除了這兩篇小說之外,還有《無法溫柔》、《懷念連隊》等同為劉靜所寫的小說。
而關於江德福的身世,我從劉靜的另一本小說《尋找大爺》中找到答案。
同樣看過原著的讀者不要急著反駁,為什麼我說《尋找大爺》裡有江德福的身世之謎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兩篇小說同為劉靜所作,且都是紀實作品,很可能是作者劉靜寫的真實故事,因此,在《父母愛情》、《飄落》、《尋找大爺》這三本小說中,我們都可以發現相似的情節。
其二,關於《飄落》裡的相似情節,這裡不做過多贅述,因為在影視劇中已經拍過,而在《尋找大爺》中,主人公在1940年是18歲,在家中排行老三,這和江德福結婚時的年齡是對的上的。
在《尋找大爺》小說中,主人公的二哥同樣有一個私生子,他的小兒子依舊是選擇上山下鄉,種種跡象表明,這兩篇小說裡的主人公,是一個人。
而在《父母愛情》這本書裡,主人公的名字也並非江德福。所以,可以初步判定,《父母愛情》和《尋找大爺》以及《飄落》這三本小說,就像金庸的射鵰三部曲,他們是一個合集。
在《尋找大爺》這本小說中,為我們揭開了江德福的身世。
導演沒有從江德福當兵開始派起,確實有點遺憾,因為這部小說,確實要更精彩一點,並且可以讓劇情顯得更完整一點。
江德福出生的家鄉,是一個叫做南於的村莊。
和大多數農村一樣,這裡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因為父親早逝,他們兄弟三個和母親生活在一起,而江德福的二哥,是一個花花公子,拈花惹草,長得白白淨淨,也深得村裡的姑娘喜歡。
那時候的江德福,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家裡有這樣一個二哥,他也不常親近,但他卻與大哥的感情非常好,以至於在多年之後,在子女的攛掇下,有了尋找大爺的故事情節。
江德福的二哥,在村子裡,是一個浪蕩子的存在。那個時候,沒有錢讀書,但是他卻長著一幅書生的模樣,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多年以後,人們已經不記得江德福的大哥,反倒對這個行為乖張的二哥記得很清楚。
二哥的特殊,註定會給這個家庭帶來不幸。
在一天月光皎潔的晚上,二哥被從村上常在一起混的人叫了出去,去往他們常常賭博的場所。誰也沒有想到,那一天晚上,竟然是改變他們家命運的一天晚上。
賭博,似乎是村裡混子的必備技能,但在那一天晚上,他們卻總是輸給同村的一個人,甚至把褲子都輸掉了。這個時候,就體現出村裡人對江德福二哥的評價了。
他心細,並且有禮節。他不像其他人那樣,只是將褲子欠下,隨後再給。心細的他,卻注意到那個一直贏的人在桌子底下暗箱操作。
他拆穿了那個男人,卻不知災禍也隨之而來。
男人氣急敗壞,平時就對村裡人總誇江德福二哥不滿,看著他那白白淨淨的臉,怒火之下,他狠狠地打了他一個嘴巴子。
同樣為混江湖的,江德福的二哥也不是吃乾飯的,他隨手拿起旁邊的東西打了上去。一個年輕小夥子,手裡沒輕沒重的,一不小心,那個人就當場流血死亡。
驚恐之下,江德福的二哥逃了,留下自己的兩個兄弟和一個老母親。
兄弟三個,母親最喜歡的就是老二,從小嬌生慣養,生怕吃一點苦,可以說老二的性子都是母親養起來的。兄弟兩人不免對母親的偏心不滿,但卻沒有計較。
但是二哥闖下大禍,卻又自己逃跑。這讓其他兩個兄弟感覺到丟人,更覺得無法在村裡混下去。在那之後,村子裡再也沒有聽過老二的消息,直到家門口總是多一些吃的。
一天,家門口突然多了一袋糧食,但誰也不知道這是誰放的。令人覺得奇怪的是,這樣的事情隔一段時間就會重現,家裡人也曾守到深夜,卻發現不了這個人。
後來,村裡人就流傳老二在山上做了土匪,後來的事實證明,情況屬實。
那個時候,家裡有人做這一行當,還是很丟人的。那是一個注重名聲的年代,江德福二哥無奈之下的選擇,讓這一家人都覺得難堪,更覺得無法在村裡生活下去。
但這個二哥,卻是一個孝子,他惦記著村裡的老母親,時不時地送一些東西。在一天晚上,母親終於等到了人,卻發現不是老二親自送的東西。他讓那人轉告老二,只當沒有他這個兒子。
或許,母親是為了讓二兒子放心,不要再惦記家裡,直到這個時候,她依舊是偏愛自己的二兒子的。
二哥做了土匪,對於母親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而在之後母親做的一個決定,徹底讓剩下的兩個兄弟無法在村裡待下去。
在那一天晚上之後,母親就在家中上吊自殺了。在那個時候封建的農村,這樣的死亡方式,甚至連進祖墳的機會都沒有,兩兄弟隨意將母親找了一塊地埋葬起來,連一個標記都沒有。
家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故,讓這兩個兄弟再也沒有顏面在村裡待下去,因此,他們選擇外出從軍。將家裡的糧食換成細糧之後,大哥就帶著江德福出村了。
在從軍的路上,還遇到一個叫花子,大哥心善,給了他一個饅頭,聽說兩人要當兵,他還在嘲笑兩個人。那個時候,一直有好鐵不打釘,好漢不當兵的說法。
聽了叫花子的嘲笑,江德福還打過退堂鼓,想著自己也做叫花子得了。這個想法被大哥扼殺在搖籃裡,而江德福自己也沒有想到,大哥的堅定,成就他的一生。
就這樣,他和大哥走上了從軍的路。只是陰差陽錯,兩個人在路上走散,也註定兩人走上不同的道路。書信不通的年代,兄弟兩人一分別,就是一輩子。
自此之後,這個大哥,只是活在語言裡,偶爾會有一兩封書信。這兩個一同選擇從軍的兄弟,選擇了不同的隊伍,也走向不同的道路,江德福陽光大道,大哥卻在他的對立面。
幾十年之後,江德福依舊會想起這個大哥,只是對於二哥,他有一種很複雜的感情,像是不滿,又有一種不想提起的感覺。
這是小說中子女的感受,但也可以感覺出江德福對於二哥的恨,但又無法改變血緣關係的無奈。
因為大哥,他走上了陽光大道,也因為大哥,他五十多歲之後的仕途不順。
這就是我對江德福出身和從軍緣故的分析,對於劉靜而言,她想寫的是一個人一生從軍的始末。
而看了她所有的作品之後,我找到了答案,並分享給你,希望你也可以接受這個真相,並認同。
商務合作 | 微信:car7754709,QQ:3480079644
免責聲明:本文系本號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大家點擊下方分享、贊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