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笨小孩》|如果你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你會怎麼做?

2021-02-09 林小暖bella

央視紀錄片頻道新出了部紀錄片,名叫《我不是笨小孩》。影片對三個有閱讀障礙兒童的家庭進行了長達三年的系統追蹤記錄,第一次將「閱讀障礙者」的世界和整個家庭所承受的壓力、面對的困境,真實而深刻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之前只是聽說過閱讀障礙,但並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孩子,看完這部片子,才真正對他們的困難,還有家長們的艱辛感同身受。

其實,閱讀障礙」這個詞在國內也是近幾年才開始被提到,算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

通常,這樣的小孩在上學前都表現得和普通小孩沒什麼兩樣,聰明伶俐、能說會道。他們異於常人的地方,都是在上學之後慢慢顯露出來的。

最初,是表現在識字上。

「怎麼教也教不會,怎麼記也記不住」是他們在識字時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對那些容易混淆、字形接近的文字。寫字的時候他們也經常寫錯字,把字形相似或者讀音相似的字搞混。

閱讀的時候,他們很難順利的讀完一整篇文章。

讀錯、漏讀、跳讀是常有的事,最關鍵的是即便每個字都認識,他們也可能很難在腦子裡把這些字連成句子,讀懂它們的意思。

在有閱讀障礙的人眼中,「那些字都是一閃一閃的」;「像是在顛簸的馬背上閱讀」;「想下筆,但就是寫不出來」;「上個廁所的功夫,這個字就忘了」。

就像片中三個孩子校校、群曉和若汐所表現出的那樣,他們最開始是語文成績很差,慢慢因為讀不懂題,導致數學等其他學科也漸漸落在人後。

但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在智力上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甚至他們的思維、想法、口頭表達能力都超於常人,只要不讓他們閱讀、書寫,他們也可能是讓人驕傲的「別家小孩」

所以,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們很難不把他們歸因為「學習態度有問題」,認為他們是沒有用心學,太馬虎粗心。

的確,一個正常的人真的很難理解閱讀障礙者眼中的世界。為什麼即便把答案告訴他們,他們連照著抄都抄不對,背都背不會。

但其實,閱讀障礙是由於腦神經生理原因造成的,和學習態度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且目前為止,並沒有能夠治癒這種障礙的有效藥物和方法,並且影響很可能是伴隨終身的。

所以,當我看著片中那三個孩子在學業上所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不被理解、被嘲笑的樣子,真的特別心疼。

校校在學校會遭遇到同學們在言語上的霸凌。

據若汐的媽媽回憶,女兒有一次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罵:「別的孩子都有提高,就你還這樣。你要不想學就別學了,直接開除你得了!」

當天若汐回到家,整個人就開始萎靡不振,縮在沙發的角落裡也不願說話。

孩子的心裡又苦又害怕,一方面她也搞不懂,為什麼明明自己有在學,可就是學不會?另一方面,她真的特別擔心學校會不要自己。

那天下午,若汐就發燒了。

之前看過一句話說,對有閱讀障礙的人來說,自己學不會這件事,遠不如孤獨來得更讓人難受。

在許多人的世界裡,他們是不被看見的,就像有一雙隱形的手捂住他們的嘴,讓他們有苦難言。

在這部紀錄片還未開播之前,網絡上已經可以看到一些預告視頻。那些零星的片段記錄了三個孩子在學習時的狀態,與他們父母陪讀時的樣子。

不難想像,裡面充滿了各種劍拔弩張、雞飛狗跳和令人心梗的畫面。

校校媽看著兒子全部都做錯了的數學作業,在已經告訴了他第N次之後,終於控制不住衝兒子吼了起來:「我喊代表我憤怒,代表不想再這麼費心費力的,因為我得不到任何回應!」

若汐媽看著女兒賴在桌子上不肯起來好好做作業,氣得拿出根棍子拍在女兒背上。

她把若汐寫得亂七八糟的試卷撕成了幾片,女兒在寫字檯前委屈地嚎啕大哭,媽媽一個人坐在客廳的沙發,沉默不語。

但凡家有學齡兒童的家長,幾乎都體會過陪寫作業的痛苦。即便面對一個正常的孩子,也會在一個晚上被他們氣得「犯高血壓」好多次,更何況是面對這樣一個讀寫都有障礙的小孩呢?

在那一刻,你根本就不忍心,或者說沒有資格與這些家長談所謂的理解、共情和包容。

因為,他們已經承受得太多太多了。

那種拼盡全力地想要改變,卻又毫無起色的絕望感,透過這部紀錄片,深深的打到了我心裡。

除了這樣偶爾的失控,大多數時候,這三個孩子的父母都是最理解孩子、最支持孩子的保護者,這也是我最最佩服這三對父母的一點。

忘了,就再教;錯了,就再改。

就像校校媽說的,「當初餵奶時熬夜都熬過來了,現在晚上陪寫個作業算什麼!」

鏡頭下的這三對父母和孩子日常的互動基色,仍然是和諧和快樂的。

在孩子傷心難過時,他們是安慰者;在孩子和自己較勁時,他們是洩壓者;當伴侶輔導孩子學習扛不住時,他們能衝上來頂上;在孩子有一絲一毫進步或對自己產生懷疑時,他們是鼓勵者。

除了學習時間,孩子們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時光,也都是放鬆快樂的。他們一起在電視機前哈哈大笑,一起在胡同裡跳舞,一起在公園裡嬉鬧遊戲,一起在飯桌前談笑風生。

這一切,都成為孩子們面對學習上莫大壓力的支撐,是孩子們不自暴自棄的勇氣源泉。

片中北師大心理學教授也說,孩子們之所以進步了、成長了,都是基於這樣良好的親子關係。

沒有了這樣的親子關係打基礎,家長們在學習上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可能是徒勞無功。

遇到閱讀障礙對三個孩子來說是不幸的,但這三個孩子其實又是極為幸運的。

因為,他們的父母從來不曾放棄過他們。

若汐媽媽因為孩子的問題壓力過大,得了免疫系統疾病,在自己需要治療的同時,仍然堅持每天早上,陪若汐記單詞,一年來從未間斷過。

校校媽為了讓孩子能在其他場合施展自己的才華,找到閃光點,堅持組織各種各樣的小聚會,給孩子創造更多和小夥伴交往的機會。

群曉媽媽為了找到一所能接納孩子的學校,辭掉工作一個人到山西陪讀。

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有閱讀障礙的孩子並沒有得到這樣的父母以及學校、老師的理解和耐心幫助,早早放棄學業,活得特別痛苦。

我們必須要承認,對於這樣的孩子和家庭來說,理解和接納都是奢侈品。

正因為稀缺,這三個家庭的故事就更加感人,父母們和孩子相處的方式也更讓我們刮目相看。

片中的幾位家長都提到,比起擔心孩子的學習,他們更擔心的是孩子的內心。孩子是否能承受被人嘲笑的壓力,這一點才是最讓父母不放心的。

但其實,在這一點上,除了依靠父母的疏導、支持之外,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孩子的自我消化。

這三個孩子雖然都有著相似的境遇和困難,但很明顯的是他們表現出來的狀態卻各不相同,這當然也與他們性格的不同息息相關。

其中,校校是最心寬的孩子。

儘管他在學校的成績一直很不理想,但他卻總是樂呵呵的,他也直言,自己其實還是挺喜歡上學的,喜歡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玩。

比起另外兩個孩子,他更具有反抗精神。

在媽媽吼他的時候,他會平靜的抗議:「您能不喊嗎?喊就有用了嗎!」

會在媽媽質問他「教過你幾次」的時候,面不改色的回答:「第二次」(實際上已經教過N多次了),被媽媽拆穿之後,又對著鏡頭頑皮地做鬼臉。

也會沒事和媽媽開個玩笑,自嘲兩句:「媽媽你命苦了,上輩子學習,下輩子教兒子學習。」

而若汐顯然沒那麼「心大」。

她其實還是有些排斥上學的,當然這可能也和老師對她並不是很包容有關。每次寫作業,她都會故意把身子趴在桌子上,就像把頭埋在土裡的鴕鳥一樣,希望自己可以逃避自己最不擅長的事。

不過,即便如此,我覺得若汐也已經足夠堅強。

在面對常人所無法想像的讀寫困難時,她依然能淡然地說出:「儘管煎熬與難受,但也得受著呀!」,真得讓我又心酸又另眼相看。

最讓人心疼的,是群曉。

其實,論學校老師的包容度,論父母的平和度,群曉無疑都是幸運中的幸運。但群曉本身是一個自我要求非常高的孩子,他時常和自己較勁。

群曉媽媽說,「他死活記不住的時候,就在牆上挖洞,因為他恨!」

其實,群曉在班裡的成績根本沒有那麼差,媽媽也總是勸他不用把目標定那麼高,但他就是過不了自己心裡那關。

他恨那個不爭氣的自己:「別人看一遍就記住了,為什麼自己看四五十遍都記不住!」

群曉從來都不用父母給自己加碼,他總是在拼命地往自己肩頭上添磚加瓦。

吉他課上,他記不住歌詞,就一邊咬著牙一邊落著淚努力跟上同學們的節奏。在課間別的同學都休息的時候,他依然在座位上自己打著拍子不斷地練習著。就像老師對群曉的評價那樣,「他做什麼都比別人努力許多倍!」

群曉媽媽對孩子的寬慰,每一次都說到人心坎裡,讓我自己聽了也不覺鼻子發酸:

「爸爸媽媽真的非常愛你,不是因為你特別努力,而是因為你真的已經很棒很棒了!

群曉每次都和同座的小魯去比較。

小魯是學霸,學東西又快又好,即便老師都已經肯定了群曉,他依然怪自己為什麼總是比不上小魯。媽媽一次次地給他做心理疏導:

「你要忘掉小魯那個標準。如果你真的比不過小魯,你就要學著接受。除了小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還有許多人比小魯更優秀,是你怎麼也比不過的。你不用和他們比,你已經比之前的你做的更好了!」

在群曉父母身上,我體會到了什麼是對孩子真正的、全然的接納。

群曉媽媽說,當自己不知道孩子有這個障礙之前,也會沒法接受群曉的樣子,覺得他實在是太笨了,笨到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但當他們知道了孩子有閱讀障礙之後,他們能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知道一味地盯著孩子的「短板」毫無益處,「不是孩子不想做好,是他真的做不到,他天生就是這樣。」

群曉媽媽的坦然,讓我敬佩。

除了媽媽,群曉爸爸也做得很棒。

儘管紀錄片沒有過多的直接表現爸爸與群曉相處的畫面(媽媽陪著群曉在山西上學,爸爸帶著小女兒在北京生活),但從群曉的口中,我們依然能想像爸爸在孩子心目中充滿了分量。

爸爸也算是我的一個偶像,他真誠、做什麼事情都很認真、做到完美。一想到能見到爸爸,我就很興奮。」能在孩子口中聽到這樣的評價,足以證明爸爸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是很深厚、很親密的。

這部記錄片也告訴了我們,為什麼我們總說在育兒問題上沒法一刀切,更沒辦法給出一個適用於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標準答案。

片中這樣境況相似的三個孩子,也因為孩子與家長的性格、看待問題的方式,以及所遇到的學校和老師的不同,而有著各自不同的日常和狀態。

「決定孩子成長的因素有許多,這些因素也都在彼此相互作用著。」

從這三個家庭來看,你很難把校校和若汐的媽媽與群曉的媽媽去比較,去討論誰更淡定、更包容、對孩子的接納更完全。因為群曉本來就和校校、若汐不一樣,他的自律和自我要求也導致了媽媽要從一個監督者轉變為一個卸壓者的角色。

孩子之間的比較沒有意義,同樣,不同父母之間的比較其實也並無必要。

養育這件事,很難說孰優孰略,只有和孩子之間達到平衡,最合適整個家庭的,才是最好的。

從這方面來看,這部片子的意義,就不僅僅是針對閱讀障礙群體的,它同樣能引發每一個普通家庭去反思自己的育兒方法。

其實對於有閱讀障礙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成長與發展,僅靠父母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整個生態系統共同合力,才能更好的幫助他們。

這其中,學校的作用尤為重要。

能遇到一個擁有寬鬆、包容的教育理念的學校,和一個能理解、接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的老師,對於閱讀障礙的孩子來說是莫大的幸運。

特別是在國內這樣,對閱讀障礙缺乏足夠的關注和系統化支持方案的情況下,更顯得難能可貴。

所以,當我看到片中,校校的班主任和群曉的學校能做到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一直在鼓勵孩子,的確特別感動。

一次,校校在課堂小測驗中史無前例的得了滿分,班主任於老師在家長群裡特意表揚了他。

校校媽知道,一次再簡單不過的拼音測試,得個滿分太正常了,之所以要在家長群特意表揚,是因為於老師想讓校校和家長都更加有信心。

「他們的孩子可能從來就沒錯過,可是校校卻從來沒對過。」在校校媽看來,不論是老師、還是其他家長,哪怕再微小的鼓勵也是珍貴的。

她一邊舉著手機給拍攝的人看家長群裡的點讚,一邊哽咽著。那也是整部片子裡,我唯一一次看見校校媽對著鏡頭落淚。

「孩子不笨,只不過是在某方面確實有困難。」面對採訪時,於老師這樣評價校校。他希望自己能給校校更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讓他在這個學校能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而群曉所在的學校,在對孩子的鼓勵、支持和幫助方面,更是難得的用心。

儘管要去這所學校讀書需要改變整個家庭的生活狀態,還要父母一方辭掉工作異地陪讀,但面對這樣的教育團隊和理念,以及他們對孩子實際的尊重與幫助,群曉父母的選擇無疑是值得的。

這所創新學校和大部分的傳統教育不太一樣,課程設置都是互通的,不受學科限制,既能最大限度的保有孩子的興趣,又能給像群曉這樣的孩子足夠的時間去彌補學習上的困難。而且,學校的老師也不會用成績對孩子們進行比較。

就像班主任武老師說的那樣: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只是拿成績來看,很多孩子就會泯滅掉很多東西。」

「當有多方面評價反饋給孩子的時候,他就不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差孩子。」

「這樣的自信有可能會帶動他其他學科方面的進步,也可能不會,但是那又怎樣呢?也許幾年以後就會了。」

擁有這樣理念的老師,一定也是一個懂孩子、尊重孩子的好老師。

記得有一次,群曉在吉他課上寫別的作業,被其他同學吐槽(因為群曉寫作業慢,如果不這樣,他是沒法寫完全部作業的)。武老師特意為他開了一場「辯論會」,討論該不該這樣做。

武老師的目的是想讓群曉和同學們通過闡述事實,用更為理智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讓同學們可以傾聽群曉的困難,更為理解和包容。

在辯論會上,武老師告訴群曉,「你的要求很合理,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同學們吐槽你,錯的是他們,不是你。」

不僅僅是班主任,整個學校都在真心實意地關注著每一個孩子。

班主任和整個教研團隊可以為了群曉一個人召開一次研討會,去討論要如何幫助這樣的孩子更快的適應環境,更好的解決學習困難。

群曉被這樣的老師一路呵護著,耐心引導著,閱讀和書寫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但這樣的學校,註定是小眾的,也是實驗性的。

在這一集快結束的時候,因為投資方突然撤資,學校不得不就地解散。群曉和他的父母面臨著要再重新尋找一個適合孩子的學校。

但是,這樣的學校太稀有了。

最終,群曉的父母還是尊重了孩子自己的決定,讓他跟隨原學校團隊到開封遊學。

這個選擇,透著對大環境和現實的無奈。如果,我們的教育環境能有更多的政策和方法,去關注和支持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群曉和他的家庭也就不用面臨這樣的抉擇。

教育家魯道夫·斯坦納曾說過:

「教育,始於孩子讓我們為難的那一刻。」

這才是教育的本質,不是嗎?其實,這些讀寫困難的孩子,最難熬的階段是在小學。

如果在這個階段,有足夠的支持和幹預,不僅能幫助他們更接近正常的讀寫水平,也能為他們日後的發展儲備足夠的自信和勇氣。

有人說,這樣的孩子,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孩子。但從某一個角度來講,這世界上又怎麼會存在兩個完全一樣的孩子。

從這方面來看,這部片子就不單單是針對閱讀障礙群體的,它反映的,其實是教育要如何面對不同的生命。

就像片中,群曉學校的一位老師所說的那樣:

「我們不能拿同一個尺子,去衡量奇特的生命。我們應該對每一個生命都有敬畏之心。」

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影片,有更為豐富的樣本,讓更多的人能明白,教育到底意味著什麼。

如果可以,希望我們的教育目標能慢慢演變成:

「讓孩子以不同姿態綻放,而不是把他們修剪成同一個模樣;帶他們去更遠的地方,見更遠的光。」

【遊記】日本、迪士尼、長隆、三亞、滑雪

【閱讀】科學、英語、古詩、思維、語言 

【心理】分離焦慮、安全感、T2、慢熱、專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撫、小睡短 

【情緒】戒吼、管教、抑鬱、聽話、 情商

【養育】牙齒、性教育、厭奶、如廁、餵養 

【遊戲】玩具、繪畫、早教、兒歌、陪玩 

相關焦點

  • 我不是 笨小孩
    老天自有安排老天愛笨小孩我不是 笨小孩      怎麼想也不明白媽媽說真心愛會愛得很精彩.近日,央視,北師大,心理學部,聯合製作的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也講了一堂人生大課。同樣,父母也要接納孩子的缺點、失敗,每個缺點都是孩子成長的起點。家長要把心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請出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 《老天會愛笨小孩》:家長和老師的鼓勵,讓笨小孩也能一飛沖天
    而一個周末爸爸帶黃金鑫去聽新東方俞敏洪的講座,而俞敏洪說自己從小就是笨小孩,笨小孩有笨小孩的好,那些聰明的孩子在背書的時候可能很快就記住了,記得快忘得也快,記住的速度跟遺忘的速度是成正比,而笨小孩正因為知道自己笨,所以會反覆學,認真記反而會記得很牢靠,等到考試的時候就會考得更好,意識到自己笨才是成功的開始。
  • 資源推薦 | CCTV-9《我不是笨小孩》學困專題記錄片今晚播出
    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先導片「在沒有接觸到學習的時候,他完全正常,非常可愛,和人溝通都非常好。上學一考試,全班下90的都沒有,人家全是雙百雙百,他65!」「孩子學習痛苦,我們教他也很痛苦,最痛苦的是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我問老師,她是不是笨啊?學習很費勁,真的是沒有辦法。老師說哪有笨的,就多努力吧!」這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的三集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中三個孩子家長的苦惱與困惑。他們的孩子上學之前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聰明伶俐,討人歡心。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轉折出現在上學之後。
  • 笨小孩也有了孩子王
    王子安拿起話筒說:我想,你一定很美,因為愛公益的人都很美。——來自「人人都是笨小孩」大型公益藝術展啟動儀式現場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之際,「人人都是笨小孩」大型公益藝術展啟動儀式在深圳海岸城舉行。壹基金明星義工、著名演員許晴作為藝術展的活動推廣大使,在現場與特殊兒童進行了深入的互動。
  • 他們不是「笨小孩」
    其實「失讀症」離我們每個人並不遙遠,影片中扮演梅梅母親的朱珠表示,「我覺得小時候我們班上都會有這樣的同學,但當時不知道是和失讀症有關,就會覺得他很笨,甚至他自己都覺得自己很笨,然後他就會自暴自棄,失掉自信、前進的動力和努力的希望,這樣可能會毀掉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我們不去正視的話,這個問題會很嚴重。希望大家都可以去關愛他們。
  • 到底要怎樣的努力,笨小孩才能追上別人
    我不是一個聰明的學生,一直都知道。數學卷子上的最後一道題,我從來沒做過,「沒有用,嘗試了也不會有結果的,像你這種笨小孩。」一直以來,我一直都在拼命地努力,用別人幾倍的努力去趕超。在大人們的眼裡,我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小孩,「你看看那誰家的小孩,學習成績一直都那麼好,人家怎麼就那麼聰明。」但我自己知道,這不是聰明,是沒日沒夜絲毫不敢懈怠的努力換來的。這條路走得有多難,只有我自己知道。從第一次覺得自己在學習上差別人那麼多的時候,我的世界,就開始被學習填滿了。沒有人強迫,只是自己不服輸,笨小孩想去證明自己也可以。
  • 楊超越,被偏愛的「笨小孩」
    她抽著鼻涕、上氣不接下氣的說:「你們看,老天不一定是愛聰明的人,他的萬分之一也會寵愛到我們這些笨小孩的」「所以,不要放棄平庸和笨的自己,說不定老天就是喜歡你」「你就配擁有這些愛」楊超越是個笨小孩嗎?02如果笨小孩只有漂亮,也不夠漂亮的笨小孩楊超越,的確得到了老天爺的眷顧所以讓她有了站在舞臺上的機會,讓她得以「被看到」可是楊超越走到今天,僅僅憑藉「被看到」是不夠的如何「被喜歡」這一點,是她自己做到的如果你有關注楊超越,了解她說過的話你會發現她的笨,只是笨於唱歌跳舞上沒有天分
  •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蔡少芬給孩子的回覆亮了!
    如果你也曾經聽過,或者現在正煩惱孩子對你說過的話:「媽媽,其他小朋友不喜歡我」、「媽媽,別人不跟我玩」。
  • 趕快給我們好起來,劉德華你這個「笨小孩」!
    昨天下午5時許,劉德華於其官方網站親自向家人、朋友和歌迷報平安,他留言說地輕描淡寫:「各位親愛的家人們,關心我的朋友們,我1月17日在泰國拍攝廣告片時,出了點意外,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造成盤骨有撕裂傷。」聲明中特意強調,「目前有醫療團隊很妥善的照顧,我一切平安,請大家不用擔心,謝謝大家的祝福。」怎麼能不擔心呢?你當歌迷影迷傻啊!過去你受傷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
  • 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這是不講理
    文/gegebaihui三毛說「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這句話其實很不講理。這是一種真善美的性情,禪修的境界;仔細想想三毛對感情的要求是很禪性的,無我不忘我,她要的是感情是自我的,她看到荷西要的是一份愉悅的心情,甚至是荷西所不能理解的!是佛性的,有些自虐的。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那三毛要什麼呢?要的是一種愛的感覺,一種合拍的感覺,一種穿透靈魂的默契,超越生活的精神等待。
  • 楊超越崩潰式的告白,看的是笨小孩也會被老天寵幸的
    她不是不努力,不是不注意,只是跟別人比差距很大。不是不喜歡跳舞只是上臺就忘了,我們是笨小孩。但是笨小孩老天也會寵幸她的。楊超越:「我真是幹啥啥不行,跟老闆吵架第一名」 這個很笨小孩,但是笨小孩真的有時候連吵架也是默默和自己吵
  • 青春期孩子不跟你溝通,怎麼化解?
    不知從何時起,孩子開始遠離我們了,有話不跟大人說,甚至逛街買衣服也不和大人一個眼光,吃飯閒聊也是嗯嗯啊啊,沒有營養。你想來個親子時光?別逗了,給個背影給你,自己體會。家長的玻璃心又蠢蠢欲動,孩子到青春期了,他會不會做什麼偏激的事情啊,有沒有談戀愛啊,上課是不是認真聽講啊,關著的房門裡面到底在幹什麼啊,這不溝通怎麼行啊?
  • 楊超越你別哭了,哪個笨小孩不想被老天爺寵幸呢?
    結果一開口就說:「我真是幹啥啥不行,和老闆吵架第一名」話音剛落,後面哭的梨花帶雨的仙女們,瞬間被楊超越的發言給逗笑了。讓觀眾印象深刻的發言就是那句:「老天不一定愛聰明的人,萬分之一也會寵幸到笨小孩身上,不要放棄平庸和笨的自己!老天就是喜歡你,你就配擁有這些愛!」
  • 婆婆說生不出孩子就要離婚!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說來簡單,這些悲劇的原因其實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女方遲遲懷不上孩子,家裡失去了傳宗接代的希望。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這都二十一世紀了,居然還會有人因為生不出孩子而離婚嗎?!作為相關行業的從業者,我要告訴你,真的有,而且這樣的事還不少。因為生育引發的家庭矛盾不僅在教育程度比較落後的農村地區時常發生,城市裡也有,這是一個不分階層的普遍現象。
  • 最高級的情商,是尊重別人跟你不一樣
    阿西換種心情就換個男友,但這屆男朋友我感覺不錯。名字也好聽,叫簡白,是一所藝術院校的老師,說話溫文爾雅。因為印象好,看完畫展,大家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得知跟我一起去的女友自己開攝影工作室,簡白談起日本藝術家蜷川實花。 對於蜷川老師的作品,我不反感,但我朋友不喜歡。所以當簡白滔滔不絕的時候,她一直默默吃菜。簡白忍不住問:「你搞攝影的,不研究蜷川實花?」
  • 【樂洋洋幼兒園】「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蔡少芬給孩子的回覆亮了!
    如果你也曾經聽過,或者現在正煩惱孩子對你說過的話:「媽媽,其他小朋友不喜歡我」、「媽媽,別人不跟我玩」。那麼我相信你一定會很想聽聽下面的故事。在之前的一期綜藝節目裡,蔡少芬帶著兩個女兒,姐姐湯圓妹妹包子一起參加。在過程中,包子卻遭遇了很大的交友挫折,因為其他小朋友,都紛紛表達了對包子的拒絕。
  • 青聯榜樣說 | 李妮娜:老天愛笨小孩
    別人偷懶玩耍的時間,我非常珍惜,每一次都用心訓練……」連續三屆世錦賽蟬聯冠軍,當她站在冠軍領獎臺上,她腦海裡浮現的卻是教練常說的那句話:「娜娜,不錯,再來一個鞏固鞏固。」每個人都會迎來別人各種各樣的評價,「笨小孩」也能用「努力」給出「聰明」的答卷。你熱愛什麼,你堅持什麼。或許成功就是來源於這裡:你是如何對待每一秒的訓練的,你靠什麼支撐你的堅持的。
  • 如果你也喜歡教別人東西,讀完伽利略的語錄,會讓你後悔莫及!
    而大部分人也會認為願意教別人東西的人,都是大公無私的,這樣的人,最起碼給人感覺是個好人,至少就是沒有心機。如果有心機他肯定不會教你東西,會防著你,怕你學會了跟他競爭。如果問大家,教別人東西,有什麼好值得後悔的呢?相信很多人就算沒有去讀伽利略的語錄,也沒有往下讀的情況下也能回答出來。比如說,如果你教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你把他教會了,他最後來砸你飯碗,通過不正當,不公平的手段來跟你競爭,讓你丟了飯碗。到那個時候,你肯定和後悔。就會心裡咒罵自己瞎了眼睛。
  • 孩子迷上抖音,家長應該怎麼做?跟抖音搶孩子,你必須贏!
    這個被潮男潮女們鍾愛的爆款,既然也能粘住我這檔中年婦女。1、那麼,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如何阻止孩子玩抖音?當然不是,這個你根本阻止不了,就算他今天不玩,明天也會玩。在家不敢玩,住校了,想怎麼玩,怎麼玩。如同過我們年少時流行的某項娛樂一樣,它本身是中性的。
  • 我的孩子居然說謊,一定是變壞了!遇到孩子說謊你會怎麼做呢?
    孩子說謊了,你會怎麼做呢?當我們的心中開始有這樣的憂慮時就會開始疑心、關注與放大孩子的各種表現,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而孩子也因此更害怕說出真正的想法。同樣身為父母的我能理解當遇到孩子說謊時心裡的不適感,但我要告訴爸爸媽媽,會有這樣的心情很正常別自責,因為『說謊』通常是對彼此關係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