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投資僅僅350萬,就收穫了2350萬的票房,一躍成為了當年票房的黑馬。
寧浩導演可以說是小成本喜劇電影的鼻祖了,儘管在這之後不斷有人模仿,但卻難超《瘋狂的石頭》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3年之後,他又推出「瘋狂」系列的第二部《瘋狂的賽車》,這次不用愁沒有錢,拿到了1000萬投資,最終收穫1.10億票房,又是一次成功的以小博大。
值得一提的是,張國立也是本片的出品人和監製,在某次節目上透露自己這個電影賺了300多萬的利潤。
《瘋狂的賽車》依然延續多線條的敘事風格,錯綜複雜的同時,又有爆笑不斷的意外收穫,豆瓣高達8.1分。
《瘋狂的賽車》2009年,導演寧浩繼《瘋狂的石頭》後執導的第二部多線索式喜劇電影。主要演員有黃渤、九孔、戎祥等 。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因0.01秒之差而與金牌擦肩而過的職業自行車運動員耿浩。在痛失金牌後,他又被終生禁賽,為了維持生計,他幹起了用冷凍車為餐館送海鮮的行當。但命運多舛,在平靜的過了5年「海鮮仔」的生活後,因為一個偶然的事件,他被捲入了一系列錯綜複雜的案件之中。
電影對觀眾情緒的調動,對笑料包袱的運用,對影迷智商和注意力的挑戰都是異常出色的,即有趣又高端,看過心中為之一爽,而這些精妙的設計和布局讓人在大呼過癮的同時也有種想要感謝導演和編劇煞費苦心的衝動。
寧浩多線敘事的紮實功底,在他巧妙捋順六條故事主線的同時展現地淋漓盡致。「賽車」的劇情實在很難用一篇推文說清楚;哪怕說了,也完全表達不出其中的樂趣與精妙所在。寧浩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並不打算用一些常規套路來敘述電影,而儘可能的把電影玩得更花哨,也儘可能的留白,寧浩不把觀眾當傻瓜,很多地方需要你細細去領會,為什麼會這樣,之前發生了什麼,這個人現在這樣做又是為了什麼——等到最後你又會恍然大悟,原來這件事是他先前那樣做導致的結果...
就在這種與自己腦力競賽的過程裡,《瘋狂的賽車》的優秀之處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不賣弄聰明,但卻讓觀眾變得聰明。國產電影有時候把觀眾想得太傻,什麼都要說得很明白,深怕觀眾不懂,但寧浩對觀眾是有信心的,如果你走神的,上廁所了,沒看明白,沒關係,回去再看一次吧——就像我一樣,恐怕看一遍是不夠的,這樣,這部百來分鐘的電影,擁有了200分鐘、300分鐘甚至更多時間的生命力,觀眾可以在一遍遍的觀看之中尋找到更多樂趣。
一、進入樹劇場採取預約制,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預約,人數控制在20人之內,瞬時在館人數不超過20人。可通過」曹妃甸工業區文化藝術中心「微信公眾平臺預約入館,每人每天可預約一次(出場館之後,再次入館需預約其他場次)。
二、進入樹劇場需進行體溫監測和實名登記後方可進入,若體溫超過37.3℃者禁止入內。
三、進入樹劇場必須全程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護,不佩戴口罩人員禁止入館。
四、進入劇場需隔位就坐,人員間距須保持一米以上距離,並全程佩戴口罩。
特殊時期,感謝讀者朋友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疫情還未完全結束,樹劇場將繼續做好各項防控措施,大家也要注意做好個人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