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詩僧」八指頭陀:安心隨處便為家

2021-02-08 騰訊佛學

八指頭陀寄禪老和尚(中)

文/白木

十幾年前,我在南嶽上封寺寓居時,廟裡的法師跟我講,這是詩僧敬安禪師曾住持過的道場,讓我好好拜拜諸佛菩薩與歷代祖師。那時我也不知道誰是敬安禪師,這個名字卻是有意無意地記住。後來慢慢對敬安禪師有些了解。

民國期間有三個詩僧,一個是流水孤僧蘇曼殊,一個是天心月圓弘一法師,還有一個就是安心隨處便為家的八指頭陀敬安禪師。

前兩位詩歌要麼是名仕所教,要麼是自幼家學,敬安禪師從小几乎是個文盲,他開世智的方式是修行極苦的般舟三昧:「師嘗發誓,修法華般舟行……。盡十八日,遍身寒作,如在冰雪中,舌根麻木不得轉,惟默誦經文,萬言立盡,……。靜坐數日,始復常態,世智由是頓開。」從此世智圓通,辯才無礙,被梁啓超譽為「當世第一流詩僧」。

敬安禪師(1851~1912)字寄禪,自號八指頭,湖南湘潭人,詩僧,愛國僧人,中華佛教總會首任會長。自幼生活悲辛,七歲喪母,十二歲喪父,靠與人放牛為生。慶幸的是母親生前是個佛弟子,常念佛,拜觀音,不吃葷腥,母親生他時,夢見到處開滿了蘭花,連風都是香的。

太虛法師評價自己恩師一生「夢蘭而生,睹桃而悟,伴梅而終。以花為因緣,以花為覺悟,以花為寄託,以花為莊嚴。」

禪師十六歲那年(此說源自敬安禪師《述懷》一詩首句:十六辭家事世尊)拜在湘陰法華寺東林禪師座下出家。東林禪師知道眼前這孩子根器好,修書一封,把敬安禪師推薦到南嶽祝聖寺賢楷律師座下。

在受具足戒時賢楷律師對他說:「從此,你就不再俗姓黃,俗名讀山了,你的法號是『敬安』,敬慎的敬,安祥的安。你可知這兩個字的深意?」

敬安禪師輕聲回答:「敬我佛,安我心。」 年輕的禪師,剛出家之時就有如此慧根,敬我佛,安我心。正如他在《答柳溪居士》一詩裡寫道那樣:何必山巔與水涯,安心隨處便為家。有人問我西來意,笑指長天落晚霞。

寫到這裡,忽然想起褒禪山紹雲長老19歲出家時回答虛雲老和尚的那畫面。

虛雲老和尚問:「你這個娃兒,為什麼要跑來出家?」

紹雲長老趕緊把茶杯放下回答:「老和尚,我想成佛來的,我想成佛。」

「哦,你要成佛啊,你是為了成佛來出家的,好!」

虛雲老和尚重複了兩遍,第二天親自為紹雲長老剃度,在此之前,老和尚已經幾十年沒有剃弟子。

敬安禪師受戒後,一門心思想效仿六祖慧能大師那樣「頓悟」,終於打聽到在仁瑞寺恆志和尚是個高僧,不顧大雪封山來到歧山,準備在恆志和尚那裡聞法受教。

這個恆志和尚是誰?虛雲老和尚在兩處地方提到恆志和尚,一次是年譜裡,第三十八條光緒十五年己丑五十歲一節記載:「經寶慶府。達衡陽。禮恆志和尚於岐山。留旬日北行。」另外一處就是虛雲老和尚神遊兜率內院聽彌勒尊者講唯心識定時,所見十餘位舊識之一的歧山恆志公。

年輕的敬安禪師沒想到自己風一程雪一程,深一腳淺一腳,翻山越嶺來到恆志公法座前,大師只看了他一眼,冷冷淡淡的留他在寺院掛單,做了個幹雜役的僧眾。

這一幹便是五年,他每天除了劈柴、打水、種地、行堂、打掃殿堂庭院衛生之外也跟著大眾坐禪,聽恆志和尚講法。此時的敬安禪師不知道有沒有聽說過,昔日六祖慧能在五祖弘忍門下,幹的也是砍柴挑水舂米的粗活。

一天,五祖弘忍來到慧能舂米的地方,看見慧能因自己體重輕,在腰間綁了幾個石頭舂米時,心裡暗自讚嘆:「求道的人,就該如此。」接著問慧能:「米熟了沒?」慧能恭恭敬敬的回答:「米早已熟了,只是欠篩而已。」

敬安禪師著急開悟,但恆志和尚卻從來不跟他說這些事。只好安安心心地做好平日裡的每一樣雜事。

沒想到他收留的一條病狗,卻造成他開悟的機緣。

法輪未轉,食輪先轉,有一天,方丈恆志和尚巡察大寮(也就是廚房),佛門裡一直有「自古大寮出祖師」的說法,一般祖師都會對大寮這一塊非常重視,這是常養出家人法身慧命的重地。

偏偏這個時候,敬安禪師收養的病狗,正在吃食,這下把禪師嚇得實在沒有辦法,下意識地趕緊把破瓷盆剩下的狗食吃得乾乾淨淨,不管其中不可聞的惡臭,不顧病狗的口水沾滿瓷盆與剩下的食物。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恆志公平日裡,宗風甚嚴,對弟子管教甚緊,真是嚴師出高徒。不知道為什麼敬安禪師這段公案記錄卻是少之又少:「乃遽取盎,吞其餘粒,臭味惡不可近,犬涎滿焉。」

恆志公走後,敬安禪師回到寮房大吐不已,這一吐吐得昏天暗地,這一吐吐得敬安禪師三輪體空,這一吐吐出了禪師的本來面目,把心中迷惑吐得乾乾淨淨,無我無人無眾生相。

第二天師父問他味道如何,寄禪回答:「味留舌上,道在心中。」

恆志公聽到這話之後,繼續重重給了敬安一棒,厲聲喝道:「味留舌上,仍有分別;道在心中,不見天日。」

這一棒,讓敬安禪師瞬間找到來時路,識得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大地平沉猶是妄,虛空粉碎未為禪。

敬安禪師開悟後便離開了岐山,開始行腳。他行腳十年,在寧波阿育王寺看見佛舍利後,在前塔燃二指、並剜臂肉燃燈供佛,自此號「八指頭陀」,為報佛恩,他從脖子到腹部還灼了一百零八個香疤,多年以後禪師回想這個場景,寫下一首詩,名為《自笑詩》:

割肉燒燈供佛勞,可知身是水中泡,

只今十指唯餘八,似學天龍吃兩刀。

從敬安禪師到八指頭陀,從寄禪到天童寺方丈,八指頭陀一直不改納子本色,大振宗風,愛國護教,他在天童寺任方丈期間將十方叢林住持繼承制度改為十方選賢制度,這是佛教叢林制度一大進步。

他將佛教朝積極入世的方向推動,關心國難,興辦佛教學堂,教育民眾,培養僧才,太虛、圓瑛、道階這幾位近代佛門巨匠都是八指頭陀座下弟子。

「身在佛門,而心縈家國」在那個內憂外患的時代,八指頭陀聲聲欲喚國魂醒。恨不得上馬殺賊,趕跑侵略者,當他聽到清政府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與《辛丑條約》之時憤而不能眠,拍案而起:「誰謂孤雲意無著,國讎未報老僧羞。

如果說虛雲老和尚為佛門保住了一領大衣,那麼八指頭陀敬安禪師則是想為佛門力爭了一道廟門。

民國初期,全國各地湧發逐僧毀寺的風潮。1911年八指頭陀敬安禪師與虛雲老和尚在南京拜會孫中山,提出「政教必相輔,以平等國,行平等教。我佛弘旨,最適共和。」請求國民政府及早頒令保護佛教,退還廟產。

1912年中華佛教總會成立,八指頭陀敬安禪師被公推為會長。在這個佛教危亡、僧侶被驅逐、寺產被強佔之際,奮然挺身而出,前往北京。

可是萬萬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前往內務部禮俗司要求政府下令保護寺產之時,受官員杜關侮辱,當晚吉祥臥圓寂,從容而去,以身護教。

八指頭陀敬安禪師似乎早已料知自己的生死,去內務部之前把詩文稿交付給俗家弟子楊度保管,並在圓寂前一年於天童寺自築冷香塔,自題詩云:

佛壽本無量,吾生詎有涯?

傳心一明月,埋骨萬梅花。

丹嶂棲靈窟,青山過客家;

未來留此塔,長與伴煙霞。

從出家到開悟,從開悟到弘法,從弘法到以身護教,從生到滅,八指頭陀敬安禪師真正做到了「安心隨處便為家」。在他去世那年,虛雲老和尚悲憤寫到:「回憶北平悽絕處,龍華殘寺影空留」悼念自己的同參道友兼佛門領袖,阿彌陀佛!

本文為騰訊佛學原創稿件,

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相關焦點

  • 詩僧八指頭陀的禪意
    八指頭陀身世飄零,這使他對「苦」、「無常」的感悟尤深,因而解脫之心尤切。於是,在他的詩中有一種清冷孤絕情思。而他愛梅,愛梅的獨立寒雪中的落落花影,幽幽暗香。這份深沉的愛讓他死也要與梅花相伴:「詩心一明月,埋骨萬樹花」。
  • 嶽麓史話 || 八指頭陀:故人多向客中逢(下)
    有趣的是,八指頭陀參禪習詩,有一樣東西不可或缺,那就是花。太虛大師稱讚他說:「夢蘭而生,睹桃而悟,伴梅而終。以花為因緣,以花為覺悟,以花為寄託,以花為莊嚴。」尤其是他的詠梅詩獨步當時,堪稱絕唱。譬如《題寒江釣雪圖》:「垂釣板橋東,雪壓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魚嚼梅花影。」主題類似柳宗元的名篇《江雪》,但以意象勝,奇麗耐嚼。再如另一首:「人間無夢到山家,睡醒爐煙一縷斜,夜半溪聲疑是雨,起看明月在梅花。」
  • 《風雅錢塘》之 詩僧西湖
    上集鬱達夫說過, 民國的杭州有兩樣特產, 一個是夏天的蚊子, 另一個便是和尚了。弘一法師也承認杭州實在是個佛地。寺廟之多約有兩千餘所。民國杭州的佛寺, 雖無弘一所說的兩千多所, 幾百座估計是有的。看看民國年間的西湖照片, 環湖一線, 尤其是北山路, 寺廟是一路連過去的。
  • 普陀講堂 | 「頭陀行」是什麼?為何那麼多人選擇頭陀行?
    佛言:「頭陀行住,佛法亦住」。佛滅度後末法時期,只要有佛弟子在行頭陀行,正法就在,佛法就久住於世。頭陀行是出家人的修行方式。「頭陀」是梵語,譯為抖擻,簡單講即以行苦行的方式來修學佛法。佛法是智慧的信仰,頭陀行的苦行並不是盲修瞎練、沒有經典依據的無益苦行,而是捨棄世間貪慾,精進辦道、修行無我。
  • 被孫二娘做成饅頭餡的神秘頭陀是誰?答案就在書中!
    一件是一百單八顆人頂骨做成的數珠,一件是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想這頭陀也自殺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裡嘯響。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這個人,心裡常常憶念他。」這段文字寫得突如其來,驚心動魄。七八尺高的大漢,一百單八顆人頂骨做成的數珠,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無不暗示其不凡的身手:他絕對不是一個普通的出家人,絕對是個武藝高強殺人如麻的武林高手。
  • 頭陀行,有十二種頭陀(華嚴經淺釋)
    三十二相,以為嚴好:應該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做為自己的莊嚴妙好。見無嚴飾 當願眾生 舍諸飾好 具頭陀行見無嚴飾:就是見不修飾、本來面目的人,甚至於也不洗臉,也不梳頭,不加修飾,也可以說是不修邊幅。但不是像現在美國嬉皮那個樣子,美國嬉皮那是太不像樣了,談不到嚴飾、不嚴飾。見無嚴飾,當願眾生:又要發願了。舍諸飾好:把一切的莊嚴、一切的修飾,都捨棄了。
  • 民國津門第一案,案件一出便舉世矚目,後被郭德綱改編為相聲
    當時的百貨大樓為津門最高建築,站在樓頂可鳥瞰津門全貌。1927年10月12日,百貨大樓即將竣工之時,便發生了著名的「白宗巍墜樓」事件,當時被稱為「津門第一案」。百貨大樓舊照白宗巍不是天津人,而是京城人,還是滿洲貴族,其父早年在朝廷為官,家道殷實。白宗巍自小受高人指點,從師學畫。少年之時,便在京城有了一定名氣。
  • 一輩子不洗澡,一年只洗一次腳,虛雲的頭陀行和大悲寺有何不同?
    但是,到了19世紀,中國佛教竟然如此衰微,以致於「五家七宗」面臨著香火失傳的境地。漢傳八宗以淨土、禪宗最為興盛,其他的如唯識、律宗、唐密等等,幾乎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式微了。大家要注意一點,為什麼虛雲(當時法號為「德清」)選擇的是「頭陀行」?這實際上與禪宗的祖師達摩有很大的關係,達摩禪師的「二入四行」是古印度佛教「頭陀行」的翻版,尤其是其中的「四行」,其實就是相當艱苦的「頭陀行」。達摩禪在初傳時期遭到了很大的打壓,因為這種遊方乞食、居無定所、不蓄資產、聚眾集會的方式,很容易引起統治者的懷疑與打壓。
  • 「詩詞鑑賞」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僧及禪意詩詞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許多精於文辭、以詩知名的詩僧:如唐代的齊己、寒山等等,留下眾多經典的詩詞名句。我們一起來欣賞歷史上著名的詩僧的詩詞作品,當然還有很多的著名的詩僧,如果你還知道更為精彩的詩文,歡迎留言討論!
  • 詩僧超人海粉丨站在夏的窗前
    海東青.詩僧:故事的背景是,夏天和春天,有季節的錯過。。。相遇,卻不能相伴。 海東青.詩僧:@醉倚籬菊 春的哭和笑,隱藏著一個「尋」,對真愛的期盼。 海東青.詩僧:當真愛的感覺來了,卻意味著告別。。。 醉倚籬菊:東青哥哥,這首詩續寫嗎?
  • 頭陀行之存滅,法之存亡系焉
    年老頭陀佛言大迦葉尊者,專行頭陀,年老不舍。佛憫其衰邁,謂言:「汝久事勤苦,宜稍自逸。」迦葉苦行如故。佛大嘉嘆曰:「汝能為一切眾生作依止,如我在世,無以異也。有頭陀行如汝者,我法則存;不然,我法則滅。汝真荷擔大法者。」後傳法為西天初祖。贊曰:頭陀行之存滅,法之存亡系焉。金口敷宣,言猶在耳。
  • 貫休是唐末有名的詩僧,讀他的這首詩,可知是徒有虛名
    ——唐代:貫休《春晚書山家》貫休,唐末著名的詩僧。有詩句:「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貫休曾雲遊杭州,吳越國君錢鏐慕名拜見,求賦詩一篇。貫休即作《獻錢尚父》,詩中有「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之句,當時錢鏐有統治天下的野心,要求他把「十四州」改為「四十州」。貫休說:「州亦難添,詩亦難改。
  • 精品有聲小說推薦-頭陀淵
    各位觀眾老爺們大家好,又到了我們每周一次的推書環節了,這次是我們主播專輯的第四輯,將要推薦的是大神主播——頭陀淵頭陀淵,喜馬拉雅知名播音,演繹風格多變,獨特的播講風格,帶您深入故事,體會身臨其境之感。代表作:《最強棄少》、《一念永恆》、《聖墟》。
  • 毛東珠為何寧願喜歡瘦頭陀,也不喜歡順治?是因為建寧公主嗎?
    "相信看過《鹿鼎記》的朋友一定跟我一樣,都產生過這樣一個疑問,毛東珠假扮太后多年,深得康熙的信任,她為何會冒極大的風險為神龍教做事?此外,順治皇帝雖說沒有宋玉潘安之貌,但總比瘦頭陀長得好看吧,那她怎麼會棄順治於不顧,轉而愛上瘦頭陀呢?毛東珠怎麼說也是名將之後,她的追求為何會如此之低呢?
  • 「詩壇巨匠3」詩僧蘇子谷絕句97首,日暮有佳人,獨立瀟湘浦
    情僧、詩僧、畫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膽識於一身的蘇曼殊,竟然半僧半俗地孤獨一生。1918年,他經過三十五年的紅塵孤旅,留下八個字:「一切有情,都無掛礙」,然後離開了人世,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感慨。
  • 雙子座:若沒人陪你顛沛流離,便以夢為馬,隨處可棲!
    有些人喜歡平靜,追求安穩,隨易而安;有些人喜歡闖蕩,尋求刺激,青春熱血;有些人站在高處,習慣了俯瞰眾生;有些人站在角落,滿足於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便好……雙子座的人骨子裡從來就不缺乏活性因子,若是用一種植物來比喻,我覺得像是蒲公英。風吹的日子,開始浪跡天涯。他們總是不甘於生活的紛繁瑣事,甚至厭倦這極盡的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