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中村百事通(歡迎個人收藏分享)
說說城中村那點事,講講城中村那些人
提起世紀之交那段經濟大發展、大飛躍的時期,相信現在很多人提起這段歲月還是記憶猶新,對那時的人們來說,經濟要素剛開始在人們的生活中展現出了它真正的實力,只要能開動腦筋,敢拼敢闖,就很容易積攢出自己的一筆財富。
很多人在當時的這場經濟大浪潮中取得了豐厚的財富,這樣的事是自己的祖輩曾經難以想像的事情,於是這些人回到自己家中用積攢的第一筆財富,有的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業,有的回到家裡安居樂業。當然無論他們最後是怎樣的結果,這些人都是值得敬佩的,畢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第一批下海經商,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勇氣的事情,就像世界上第一個去吃螃蟹的人一樣,於是這些人也成為了時代大背景下第一批富裕起來的人。
這樣的人在南方,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比較多,這些人勇於挑戰,也使得南方地區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在現代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方,但相比較來說,北方的人們在當時外出經商的人們較少,但是去外下海經商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也成為了當地最先富起來的一批人。
在山西省晉中市就有這樣的一些人,是當時那個年代最早拿上傳呼機、大哥大的一批人,甚至於在那時已經有人開上了汽車。這些人大多居住在一個小區,名字叫做校園小區,於是這裡在當時也一度成為一個頗受當地人們關注的地方,畢竟住在這裡的人們大多在當時就是富裕的代表,也成為當時有錢人們張嘴說來用於炫耀自己經濟實力的地方。
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座小區也逐漸變得破敗,而二十年前當時在這裡居住的人們的情狀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還記得。到現如今,這裡甚至成為了舊城區升級改造的一部分,一時間也引起了當地人們的熱議。
過去一度是被人們稱為「富人區」的校園小區,現在甚至落入了改造的境地,不過這也是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的必然。而這裡曾經那一批有錢人在經過發展之後,也搬往了其他條件更好的地方居住,這裡也漸漸成為了普通人們選擇居住的地方,不再能被稱作富人區了。
往期精彩:
安徽「頑固」釘子戶:原地堅持了近10年,而今終於和解遷移
南寧的「破落富人區」:大隱於市,穿拖鞋的老大爺或是千萬身家
徐州曾經的「富人小區」:一度引領潮流,現在卻風光不再
河北「最傻」的釘子戶:道路旁堅守了6年多,如今只剩下「寂寞」
河南「最傻的」釘子戶:拆個豬圈要200萬,太貪心最終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