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榜單的第二篇,也是福利第二天哦(不清楚福利的同學,看這篇《2019春節公號福利活動通知!(今年的福利猛了,全年免單!)吧!)
開頭語還是要放一下噠,昨天看過的可以跳過去看榜單啦!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年又過去了,CC爸媽陪伴大家又走過了一個年頭。
回首這一年,有老朋友不離不棄,亦有新面孔人海相遇。
雖自知能力有限,卻也一腔熱忱不曾怠慢,這一年,我們依然共同成長。
洋洋灑灑又是三百餘次推送,慶幸我們在育兒路上一起學習,互相鼓勵,彼此陪伴。
也許曾經某篇打動了你,讓我們相遇;
也許曾有幾篇給你暖過心,讓育兒之路不再灰暗;
也許還有一些,如同深海裡的遺珠,曾與你失之交臂。
照去年的慣例,C媽根據後臺的數據整理了這一年中最受歡迎的文章,按類目區分好,做成榜單供大家查看。
讓大家春節期間也不「斷糧」。
也許是你看過的,也許是你錯過的,跟C媽一起來回顧下吧。
第二篇的主題是養娃路上,你誤會寶寶的那些事。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一個生命的正常發育過程中,哪些只是階段性的正常表現,哪些又是真正的不良表現,是我們養育中很容易迷失的一個誤區。
因為我們做久了大人,習慣了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但這其實並不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
所以,你會覺得小兒難養!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你眼中的不可理喻,恰恰是國外媽媽最期待孩子經歷的執拗期!》
一句話推薦:都說父母敗給了執拗期而不自知?
執拗期的娃看上去有點「不知好歹」,你好心幫他,他不但不領情,還氣鼓鼓的偏要自己重來,搞得旁人尷尬,老母親憤怒,其實大人眼中的那些不可理喻,恰恰是國外媽媽最期待自家娃經歷的執拗期。因為到了執拗期說明寶寶的思想和心理已經成熟到一定的程度,有了自己的思維和想法,而非人云亦云。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進入閱讀哦)
一句話推薦:別急著上綱上線,有時候「壞」行為,只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內在驅動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覆操作某一動作或反覆學習某一項能力的行為。
這個階段會讓很多父母抓狂,但這恰恰是孩子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如果反方向幹預,就會影響孩子的平安度過,反而會讓敏感期延長。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進入閱讀哦)
《打人、搶玩具、從社交跡象看都是好事啊,當父母的千萬別搞砸了!》
一句話推薦:孩子天生是不會社交的,初期的社交本就是從一片混亂的探索中開始的。
處理孩子搶玩具、推人、打人的社交問題,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尊重孩子正常的發展階段。同樣的行為,不同月齡的寶寶有著完全不同的行為動機。千萬別因為不懂搞砸了!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進入閱讀哦)
《愛哭、敏感、倔強、脾氣大的娃,竟然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佳人選!你養了個金疙瘩知道不?》
一句話推薦:巨難搞的高需求寶寶,以後上學可能會是班上第一名哦!
每種性格都有它獨特的優勢,關鍵是,你能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以及,你會不會正確的引導!
那些從小讓人費心的孩子,前期的養育雖然需要爸爸媽媽付出更多的精力,但是你的付出,今後也會得到更大的回報!
所以,別覺得不公平啦,讓你恨不得塞回肚子裡的娃,以後可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佳人選哦!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進入閱讀哦)
一句話推薦:成人世界那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情世故」,對孩子有毒!
有沒有關係,不是大人說了算,更不能一刀切!
當別人欺負了我們的孩子,搶走了孩子的東西,孩子如果哭了、鬧了,這說明他們在意這件事,覺得是一件「有關係」的大事。
你那麼愛替娃原諒,真的不怕他日後養成被欺凌型人格嗎?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進入閱讀哦)
《只會用「轉移注意力」這招哄孩子?濫用真的會害了他!》
一句話推薦:養娃策略要與時俱進,娃都進步了,你還留在原地可怎麼成?
「轉移注意力」這個招數幾乎是我們處理寶寶不良行為或哭鬧行為的常用戰術。
但,所謂轉移,意思便是,背後的問題依然存在。
寶寶依然沒有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我們等於浪費了一次寶寶學習、練習的機會,下次類似的情況出現依然會哭鬧。
這就是為什麼,轉移注意力只推薦給1歲以下,心理和情緒控制能力都欠佳的小寶寶用。
隨著年齡增長,靠轉移注意力逃避問題的操作越少才越好!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進入閱讀哦)
《天天陪伴孩子還缺乏安全感,原來我們對陪伴方式有這麼多誤解!》
一句話推薦:高效的陪伴方式,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學習的課題。
你以為哭鬧粘人是缺乏安全感的唯一表現嗎?
其實,過於溫順但不停的求關注一樣代表著寶寶安全感不足。這樣的寶寶一樣能夠做到「不哭不鬧就讓媽媽忙到喘不過氣,完全沒有自己的空間」!
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外在變現有很多種,看看你家有木有!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進入閱讀哦)
《娃每天哭那麼多次,原來有「一半」都是父母惹得禍,後悔知道太晚了》
一句話推薦:你沒發現,孩子一般的哭鬧,都與父母的「處理無能」有關嗎?
大人的錯誤作為,甚至不作為,不知道讓孩子白白掉了多少升眼淚!
有很多哭鬧明明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因為敏銳度不夠,孩子哭鬧的時候就已經晚了。
如果面對孩子的哭鬧,父母拿不出作為成年人處理問題的能力,反而像個孩子一樣無助,孩子又能寄希望於誰呢?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進入閱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