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演出,非洲音樂的爵士即興演繹 Kalo-Yele

2021-02-19 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Aly Keïta - 巴拉風(西非木琴) Balafon[1] / 卡林巴琴 Kalimba

Jan Galega Brönnimann - 單簧管 Clarinets / 高音薩克斯 Soprano Saxophone / 打擊樂 Percussion

Lucas Niggli - 鼓 Drums / 打擊樂 Percussion

複製信息¥trH60VMQioL¥後打開手機淘寶即可購票

 

Kalo-Yele Live at K9

Kalo-Yele,班巴拉語意為「月光」,是一支由Aly Keïta、Jan Galega Brönnimann和Lucas Niggli組成的三重奏的名字。去年1月在瑞士知名即興音樂廠牌Intakt Records旗下發行了同名專輯的他們,以一種融合西方爵士樂、即興音樂與非洲節奏的方式來演繹非洲傳統樂曲,將旋律與節奏輕鬆駕馭於指掌之間,在爵士樂和世界音樂之間自如遊走。

Aly Keïta將傳統巴拉風改造為半音階的版本,為這個音色清濁交融的樂器更添一份色彩;Niggli作為世界上最精準和最具創造力的鼓手與打擊樂手之一,不斷探索不同打擊樂器聲音的可能性,如鼓、鈸和鑼,並以其編織出複雜的音樂肌理與層次;Brönnimann則將單簧管的魅力發揮到極致,無論是靈動的節奏還是傳統的旋律,都在他收放自如的演繹之下呈現出千萬般變化。三人合力,造就了他們韻味無窮、獨具一格的傑出作品。

生於音樂世家的Aly Keïta是西非木琴巴拉風演奏大師之一。他也自製巴拉風並經常演奏它們,以不斷錘鍊自己已經非常高超的技藝。非洲流行樂風格、放克感十足的節奏組,加之以複雜的爵士樂編曲,讓他從大多數的巴拉風演奏家之中脫穎而出。憑藉他精湛的琴技,巴拉風在他手中兩支「魔杖」的無數次揮舞之下,流淌出波瀾壯闊而迷人的非洲復調音樂。現居德國的他,因出眾的樂器演奏才能而常有機會與爵士和世界音樂領域的各路頂尖高手合作,其中包括印度打擊樂巨匠Trilok Gurtu、奧地利爵士鍵盤手Joe Zawinul、古巴爵士鋼琴家Omar Sosa和挪威薩克斯演奏家Jan Garbarek等。

瑞士籍單簧管演奏家Jan Galega Brönnimann和鼓手Lucas Niggli都出生於西非的喀麥隆。自小就是好友的他們,將青春都傾注在對西非音樂的聲音和節奏的探索之中。青少年時代,他們都在瑞士和法國加入了無數樂隊。在那之後的三十年裡,Lucas Niggli專注於自由爵士與作曲,而Jan Galega Brönnimann則涉足電子爵士和世界音樂領域。如今,Lucas Niggli作為一名鼓手兼即興演奏家,參與多個項目與樂隊,與包括The Velvet Underground前成員John Cale、日本實驗音樂家生江森、美國大提琴家Tom Cora、英國爵士歌手及小號演奏家Phil Minton在內的許多出色的音樂家共同參與跨界項目。Jan Galega Brönnimann則與瑞士著名鼓手Pierre Favre、美國爵士鋼琴家Kenny Werner和靈樂歌手Eddy Floyd進行過合作。

 

*本節目由瑞士文化基金會上海辦公室支持。

[1] 巴拉風:一種源自14世紀西非的木琴/體鳴樂器,通常有16到27個鍵,可以奏出旋律優美的曲調。

Kalo-Yele - Dondory

Kalo-Yele (「moonlight」 in Bambara) is a trio consisting of Aly Keïta, Jan Galega Brönnimann and Lucas Niggli, also the name of their album which was released in the well-known Swiss improvised music label Intakt Records in January last year. They mix the traditional African repertoire with Western jazz, improvisation and African rhythms, each of them can handle the melody as well as the rhythm, or sail close to the jazz coasts as easily as near the banks of so called 「world music」.

The musical results of the trio are consistently remarkable. Aly Keïta has transformed the traditional balafon, crafting a chromatic version of the hyper-resonant instrument. Niggli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recise and creative drummer and percussionists, continuously explores a host of sounds from drums, cymbals and gongs while layering complex patterns. Emphasizing his clarinets, Brönnimann is as apt to play rhythmic patterns as traditional melodies. The parts all course together into a series of highly distinctive pieces, which gain layer upon layer of rhythm.

Jan Galega Brönnimann

Aly Keïta is one of the grand masters of the balafon, the West African xylophone. Born in a musicians's family, Aly Keïta makes his own balafons and plays them continually in order to excel alongside the very best. Keita's Afro-pop, funk-fueled rhythm section and taste for complex jazz-oriented arrangements set him far apart from most balafonists. With his impressive virtuosity, Aly develops spectacular and enchanting African polyphonies on his instrument with one thousand and one waves of his (two) wands! Now living in Germany, his instrumental brilliance earned him opportunities to collaborate with jazz and world music legends such as Trilok Gurtu, Joe Zawinul, Omar Sosa, Jan Garbarek, among others.

Aly Keïta

The Swiss clarinetist Jan Galega Brönnimann and Swiss drummer Lucas Niggli were both born in Cameroon and became friends since they were one-year-old! So, they spent their youth to the sounds and rhythms of West African music. They later played together in numerous bands in Switzerland and France during their teenage years. In the 30 years since, Niggli has focused on free jazz and composition while Brönnimann has played electronic jazz and world music. Now, Lucas Niggli is a drummer and improviser and inlvoved in numerous projects and bands. He has taken part in several crossover projects with such musicians as John Cale, Ikue Mori, Tom Cora, Phil Minton and many others. While Jan Galega Brönnimann has collaborated with Pierre Favre, Kenny Werner, Eddy Floyd ect..

 

*This program is supported by Pro Helvetia Shanghai, Swiss Arts Council.

[1] Balafon: A kind of wooden xylophone or percussion idiophone that has been played in West Africa since the 14th century. It plays melodic tunes, and usually has between 16 and 27 keys.

Lucas Niggli

相關焦點

  • 「即興」19年11月爵士演出指南
    即興 | 中國爵士演出指南▌ 2019年廣州爵士音樂節
  • 流影| JIMF 2019 第六屆爵士即興音樂展演
    自2000年開始,他演奏著一把特質的原聲低音結他,並開發出獨特的,個人化的即興演奏技巧和音色。他迅速成為了波蘭新音樂、即興音樂場景裡的重要角色。 作為Impro Art即興創作工作室的創辦人,他在世界各地演奏和與不同音樂家合作爵士和即興音樂。拉斐爾是中國宗教和哲學文化的愛好者,他認為中國宗教裡的道教,能幫助即興音樂家建立和增強演奏和創作的基礎和觀念。
  • 爵士音樂真是的即興solo?帶你了解什麼是「爵士」!
    相信很多學習音樂的同學們都想擁有即興創作的能力,想想自己在舞臺上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即興,那肯定很帥!那就來學爵士音樂,即興演奏爵士音樂爵士音樂之前作為國內比較小眾的音樂形式,這幾年也慢慢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作為爵士音樂的發源地-美國,也成為了眾多爵士音樂愛好者和學生的留學首選。
  • 我即興,你隨意:品味浮遊在黑白鍵盤上的爵士音樂
    沉迷在那如焦糖般性感粗曠的聲線裡,沉迷在搖擺音符幻化出的流光夜色裡……這就是迷人的爵士音樂魅力。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鋼琴總是給人一種清雅秀麗、高不可攀的氣質感。但是當鋼琴在爵士樂裡面使用時,就得到了全新的突破:呈現了自由、奔放、即興等等與以往迥異的風格。同時,鋼琴也使爵士樂的發展更全面、更具特色。
  • 警告:你的歌單即將被非洲音樂佔領
    非洲音樂很多人第一印象是:鼓槌傳遞出的音符直擊心靈,搭配原始渾厚的嗓音,穿著色彩豔麗服飾的部落舞者,跟著強烈的節奏跳躍著,演繹難以掩蓋的奔放熱情。這與現代感十足的電音完全不搭。▲ 非洲舞蹈與電音神曲《faded》毫無違和感然而,實際並非全然如此。現在的很多音樂風格中都或多或少被非洲的音樂所影響,甚至來源於非洲。如爵士、FUNK、R&B、嘻哈等。非洲人對於音樂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造物主在他們的血液中注入的都是音樂的細胞,讓他們將美妙從非洲大陸通過聲音和舞蹈傳遞到美洲、歐洲,甚至亞洲。
  • 「即興」17年11月爵士演出指南
    即興 | 中國爵士演出指南■■■十月全國爵士大聯歡的高潮落下,爵士市場頓時顯得有點冷清,不過有一抹紅在這個深秋格外醒目
  • 李高陽三重奏:「波普」爵士新力量
    當人們的耳朵不再滿足於聽聽流行歌曲的時候,崇尚速度、智慧、冒險、自我肯定、自由、激昂的波普(Bebop)和硬波普(hardbop)爵士樂開始現身京城演出舞臺9月3日晚在朝陽9劇場凹現場亮相的「李高陽三重奏」,便是新近崛起的一支年輕的「硬波普」爵士樂隊。波普或稱比波普(Bebop)是以比印象派捕捉光影更為快速、更為即興的演奏方式捕捉瞬間感覺;硬波普(hardbop)則是擁有較和諧力量、較明確易懂的旋律、比Bebop更成熟的即興演奏,對節奏和音色的運用也更具質量感。
  • 格萊美編曲提名大咖,爵士經典x戲劇表演x節奏即興遊戲,Rooftop Zoo 屋頂動物園爵士親子音樂會 + 海魚劇評組招募
    2016年4月10日保利劇院下午、晚上各一場爵士經典x戲劇表演x節奏即興遊戲,Rooftop Zoo屋頂動物園爵士親子音樂會 爵士親子音樂會少見,格萊美編曲提名大咖來為親子音樂會編曲更是少見了。現場電聲演奏跟盒子裡放出來的有什麼不一樣?亞洲的音樂教育大多重視培養技巧、參加評定考級,學習音樂的孩子可能被迫練習,而失去了玩樂、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跟古典音樂追求精確相比,爵士樂最鮮明的特點是編排者演奏者的人性也加入其中,使同樣的旋律有千變萬化的呈現。劇場裡的觀眾反應,也經常影響著表演者的演繹。
  • 爵士現場演出專輯攻略(上)
    兩期專題總共選出兩百多張專輯,足夠狂熱的爵士樂迷聽好幾個月。所謂爵士現場演出作品,指的是樂手現場演奏的忠實紀錄,它捕捉了樂團成員個別即興與合奏的風採、彼此激蕩出來的燦爛火花,化剎那為永恆。即使無緣恭逢其盛的樂迷,也都可以透過影音紀錄,深刻感受到音樂會的精彩盛況。
  • 「即興」19年10月爵士演出指南
    即興 | 中國爵士演出指南爵士音樂節季,爵士演出指南送出兩張除10月15日外深圳Oct-Loft國際爵士音樂節的任一單日票
  • 爵士音樂,雷格音樂以及流行音樂是什麼?孩子要知道這三點差異
    在其後爵士音樂的發展過程中,除了這些黑人音樂,也吸收了古典音樂、民俗音樂等諸多音樂元素,也因此逐漸形成了今日種類多樣的爵士樂,它所傳達的內容也更多樣化,不再只是早期的黑人音樂風格。綜合來說,有人認為爵士音樂是一種即興的黑人民間藝術,在白人基於商業目的而接管後,失去了它原來的身份。
  • 馬丁·路德·金:「爵士是為生命代言的音樂.」
    這種極富個性的音樂形式從上世紀初開始萌芽破土,伴隨著社會的變化而發展,歷經百年興衰,早已成為了美國音樂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部由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和爵士林肯中心製作,的短片,從來自學者和樂手的角度,闡述了爵士對於社會和個人的不同意義。馬丁·路德·金曾說,「爵士是為生命代言的音樂。」
  • 爵士音樂的起源
    ;流傳下來的一些不同風格的樂譜(指爵士樂出現之前的音樂)也不足於研究需要,它們還鮮有那種衍生出現代爵士樂的基本特徵(即興,音色、音高與時值上的微妙變化)。一些熱衷於報導爵士音樂的專欄作者與觀察者,通常本身並非是受過專門訓練的音樂研究者。當我們想從他們的報導中了解些專業的知識時經常會陷入困窘之中,因為訪談中記錄下的對話通常很少涉及實質性的問題(從早期爵士樂手演奏角度提問的)。採訪者幾乎不會問及這些早期音樂家有關音樂方面的關鍵性問題,而把採訪角度傾向於個人經歷與社會話題上。
  • 從音樂出發,始終如一 | 獨家對話爵士音樂家張盈、劉玥
    創作曲子和演繹曲子,您更喜歡哪個?張盈:作曲和演唱對我而言都是一種創作形式。首先我的老本行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的專業是作曲,但是我自己又非常喜歡親自去演繹自己的作品,因為這樣能更好地完善和保證作品的完整性和獨特性。因此,創作和演繹都是我很喜歡的表達方式。堂堂:作為爵士音樂家與音樂教師,您是怎樣進行身份轉換的?
  • 蘇鬱涵爵士顫音琴 & 爵士即興作曲 線上視頻課即日展開!
    爵士鍵盤打擊樂,以及爵士作曲,和爵士即興的學生們,提供一系列的課程。1. 爵士顫音琴的演奏技巧:基本技巧的練習,怎麼掌握爵士樂裡的觸鍵. 踏板的控制. 肢體的流暢. 棒法的組合變化。2. 爵士標準曲的即興:要怎麼去入手即興一首jazz standard,可以練習的面向有什麼?
  • 2018-2019廣州爵士音樂節(時間+地點+門票+演出)
    爵士樂(Jazz),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源於美國,誕生於南部港口城市紐奧良,音樂根基來自布魯斯(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爵士樂講究即興,以具有搖擺特點的Shuffle節奏為基礎,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結合。
  • 蒙特雷爵士音樂節:美國歷史最悠久爵士音樂節為何如此吸引人
    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的母親曾說:「爵士樂是最深刻最好聽的音樂類型, 因為它爵士樂根植於黑人奴隸文化,因為它來源於黑人的痛苦。」確實, 爵士樂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結合。這種音樂類型的根基來源於布魯斯和拉格泰姆,講究即興,以具有搖擺特點的曳步舞節奏為基礎。
  • MODOO-【JZ Festival】爵士上海音樂節十周年!
    非洲除了廣闊的草原和生猛的動物,最帶勁兒的還有什麼?鼓!爵士上海音樂節的鼓樂坊,我們將享受由Music Power Group(MPG)帶來的Cajon Time。Jam,是音樂中即興閃爍的光芒,是音樂中最最寶貴的部分,一首名曲或者是經典旋律都有可能誕生自一段奇思妙想的對碰火花。
  • LOOK | 10月 · 國際爵士音樂節
    活動內容 圖為8thOCT-LOFT國際爵士音樂節Sugar Blue演出現場>呈現爵士樂的魅力| 16場演出 || 為期3天的「節中節」 |特別單元「節中節」在爵士節期間的一個周末展開為期3天,共6支樂隊進行演出風格為自由爵士、先鋒爵士、自由即興等最令人期待的是全部樂手共同參與的「節中節即興大聯盟」觀看紀錄片感受「1379爵士俱樂部
  • 爵士純音丨《爵士當鋪》的即興玩味
    層次分明,自由散漫,其實這裡的音樂,是一堆人在一個酒吧裡的即興的音樂派對,好音樂是玩出來的,在這張專輯裡是再恰當不過了。爵士演奏是比演唱更讓人中毒的音樂,它是奢侈的,它無孔不入,我不禁想,爵士樂是什麼?有人說它是高品質的生活,有人說它是一種小資,也有人說它是頹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