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十月初五的月光》已於臺慶月正式出街,雖然不想去做對比,但是不得不說,看了這部翻拍劇還是要向原版經典致敬一下。
2000年,一部小成本的電視劇《十月初五的月光》(又名《澳門街》)一炮而紅,成了當年TVB的收視冠軍。大家記住了劇中那個豁達開朗、疼愛子女的嬌姨,也記住了祝君好和初哥哥那段美好的感情。
十月初五的月光,照在澳門街的每個地方;
十月初五的月光,照在每個人的身上;
十月初五的月光,是文初心裡的白月光,
那麼明亮,卻又那麼冰涼。
小人物的生活最卑微;
小人物的生活最偉大;
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就是這個世界的溫情冷暖、人間常態。
《十月初五的月光》,劇中幾乎每個人物都塑造得很豐滿,演員的形象很合乎角色性格,有著最淡靜真實的結局——
有人說嬌姨是自私的,為了君好,她有想過放棄,有過掙扎,但是終究還是沒有過了自己那一關。劇中很多的場面,都是嬌姨和君好、文初相擁而哭的場景,可見他們感情之深。嬌姨不是完美的人,但從文初的教養,看得出她的品質,如果沒有嬌姨的養育和教導,懷著那麼苦痛童年的文初怎麼會成長為真真切切「初哥哥」。
君好——無疑是最幸福的人,童年和青年有初哥哥相伴疼愛,如花的年紀有母親、父親和鄰裡的疼愛,有自己的學業,有自己美好的生活。君好最大的傷痛就是面對初哥哥的分開,但她身邊有愛她的禮信去填補這樣的缺失。所以,她一直是快樂的、任性的,她一直被全世界所保護著。
初哥哥——是整部劇最美好的影像,雖然有著不堪的童年,寄居人下,因為缺陷讓他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但他卻從不怨恨,不怨命運的不公,對待身邊的人都付出百分百的真心,同樣獲得大家的喜歡,從嬌姨到君好,從海景叔、阿順、金勝、大表哥到司徒禮信,都是真心疼愛他。
司徒禮信——是一個完美的存在,高學歷,良好的教養,對事業的認真和追求,對朋友的信義,對愛情的付出和包容,對家庭的責任……根本挑不出任何的毛病。因為他足夠的美好,所以大家都希望將這份美好給與君好;因為他太美好,所以讓初哥哥甘心退讓和成全。其他人物的刻畫:
廝殺半生、跌宕漂泊的金勝離鄉背井,最終歸於平淡,甘於隱匿在凡人堆中;
依文在紅塵路上漸行漸遠,內心涼薄依然外表美豔,食得鹹魚抵得渴,沒什麼好埋怨;
胡桃姨一生無須雙眼便能通曉世故,只是命由天定,孤獨終老也與人無尤;
海景叔這種三流言情小說中浪漫長情的過氣公子,兩袖清風地駕鶴而去;
Madam順如所有單純的市井小市民一樣,隨遇而安,隨處可見地活著;
海琳獨自撫養情人的遺腹子,不食人間煙火的痴情女子不見得能有好歸宿,但至少生活恬靜,無人打擾.這個世界上沒有童話,所以這些就是最逼真的完美結局。
再來說一說2021新版《十月初五的月光》
新版《十月初五的月光》由TVB力捧的新人何依婷、胡鴻鈞、羅天宇三人飾演,劇中三人分別飾演祝君好、文初、司徒禮信三個角色,而米雪、石修兩位老戲骨,海俊傑、郭子豪、姚嘉妮等實力派也將出演重要角色。
監製陳志江直言早預料劇集出街之後,觀眾難免會將新舊版本作比較,他強調從來沒有想過要超越原版:「雖然是翻拍劇,但其實都加入了很多新元素和新人物關係,不是說全部翻炒,相信觀眾看的時候,除了感受經典重現之外,還會有新的體驗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前後兩版劇集都採用的主題曲——《祝君好》,祝君安好。
然後——
2015年還有過電影版《十月初五的月光》當時反響一般,多數人還是為了情懷而看。
演員還是熟悉的演員,音樂還是熟悉的音樂,但是感情卻不應只是那份感情。
可這部影片卻沒能將這種脈脈溫情發酵、凝聚、釋放出來。沿襲以前的那種愛情模式,仿佛還是十五年前那個年少任性的君好,仿佛還是十五年前那個默默守護的文初,雖有歲月的積澱,閱歷的增加,這份本應該刻骨銘心難忘的感情卻顯得十分寡淡,讓它在這樣的年歲顯得格外的格格不入。
所有的鏡頭語言,所有熟悉的音樂,因為沒有更飽滿的感情襯託,讓人覺得為了回憶而回憶,顯得毫無生氣。
此情可待成追憶,然而如果不能更好的給這份感情找個歸宿,那就寧願時光定格在當年的澳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