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表示,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急診服務工作,北京市從加強引導服務、提供就醫選擇、合理增加能力、改善就診秩序四個方面,制定了具體措施,為群眾提供適宜的急診服務。
在提供急診服務的醫院情況方面
目前,北京市134家醫院設有急診科並提供急診服務,按醫院級別分,有79家三級醫院、55家二級醫院;按醫院類別分,有75家綜合醫院、35家中醫或中西醫結合醫院、24家專科醫院。
在發布急診科擁擠等級信息方面
自3月3日起,每日匯總全市134家醫院的急診科就診人次、搶救室和留觀床位使用率,確定醫院急診科的擁擠等級,急診留觀床位使用率大於100%的提示擁擠等級高,70%至100%提示擁擠等級中,小於70%擁擠等級低。擁擠等級信息通過百度地圖APP、百度APP、高德地圖APP等向社會發布,並用紅、黃、綠色提示,便於患者根據急診等級信息有序選擇醫院就診。3月6日,擁擠等級高的有22家醫院,中和低的各有21家醫院、70家醫院,無留觀床位的21家醫院。
在著力改善急診秩序方面
一是按照有關要求,加強急診預檢分診工作,準確評估急診患者病情,嚴格落實「瀕危、危重、急症、非急症」4級患者服務管理工作,優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勸導非急診患者通過門診渠道就診,減少對急診資源的佔用。
二是加快急診留觀患者周轉。急診留觀患者較多的醫療機構,統籌全院各科室床位,根據急診留觀患者情況,原則上在48小時內收入相應科室治療。
三是加強急診秩序維護。增加急診導醫和保安人員,加強人員疏導,做好患者及家屬溝通工作,控制陪同人員,做到「一患一陪護」;協助行動不便等特殊患者繳費、取藥、檢查,降低急診區域無關人員密度。
四是穩妥做好醫聯體內患者下轉工作。發揮已建立的醫聯體內轉診機製作用,充分評估患者情況和院感風險,對診斷明確、病情適宜的急診留觀患者或住院患者,轉到下級醫療機構治療,提供連續性醫療服務,保障患者健康安全。
在提供多途徑就醫選擇方面
一是加強社區衛生機構網底服務。改善家庭醫生服務,發揮居民健康守門人作用,通過APP、電話和微信等方式,主動了解社區居民健康狀況,引導居民出現健康問題及時向家庭醫生諮詢或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對急危重症等需要轉診的患者,通過醫聯體預約解決。
二是加強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發揮北京醫學會主持的線上醫生諮詢信息平臺作用,豐富專家資源和服務功能,提高群眾知曉率和服務權威性,為群眾提供常見病在線諮詢和網絡視頻服務。加強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為患者提供網際網路複診服務,對符合規定的患者在線開具處方,實現線上支付結算,減少市民往返醫院次數。
三是做好醫院信息發布。市民可以結合擁擠等級信息,選擇離自己家近、擁擠等級中或低的醫院急診就醫,減少無序流動,降低急診過多人員聚集出現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院前急救轉運機構也可以結合急診擁擠等級信息,按照就近、就急、滿足專業需要、兼顧患者意願的原則,有序轉送患者。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解麗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