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難逃法律的審判

2021-02-15 新華網

香港近期發生的抗議示威和暴力行為中,一些激進分子鼓吹「港獨」,喊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撕毀香港基本法,包圍和衝擊中聯辦,肆意侮辱國旗、國徽和區徽。種種違法暴力行徑公然冒犯國家尊嚴,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難逃法律的審判。

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這塊中國的領土上,所謂「光復」意欲何為,是想把香港「光復」到哪裡去?!激進分子及其背後組織策劃者的政治陰謀昭然若揭。他們以超出集會、遊行、示威自由範疇的極端暴力行為搞亂香港,而且烈度不斷升級、破壞性不斷加劇,其目的就是衝著「一國兩制」中的「一國」這個根本,妄圖接應西方反華勢力,通過癱瘓特區政府管治、製造香港亂局來牽制中國發展大局,進而將「顏色革命」滲透到中國內地。

其心何其險惡!其行何其狠毒!「反中亂港」分子不斷升級的違法暴力已讓香港社會付出沉重代價,大眾正常生活的基本權利被嚴重侵犯,航空、零售、旅遊、餐飲等行業遭受重創。香港遍體鱗傷,他們卻仍不收手,公然襲擊警察,毆打香港市民和內地旅客,在施暴現場揮舞英、美國旗,甚至將五星紅旗丟入海中……如此猖狂、囂張的行徑,嚴重踐踏香港法治與秩序,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嚴重損毀國家民族尊嚴,嚴重挑戰國家主權安全。

中央多次強調,「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概念。「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始終要強調「三條底線」不能觸碰:絕對不能允許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絕對不能允許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絕對不能允許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有人膽敢觸碰、挑戰「三條底線」,幹擾、破壞「一國兩制」,不但其政治圖謀註定徹底失敗,而且必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這點上沒有任何模糊空間可言。

香港回歸祖國22年來,「一國兩制」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中央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動搖。按照基本法規定,中央有足夠多的辦法、足夠強大的力量迅速平息可能出現的各種動亂。對公然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的違法犯罪行為,必須堅決追究法律責任,包括追究幕後策劃者、組織者和指揮者的刑事責任。我們正告「反中亂港」勢力,如若繼續誤判形勢,把克制當軟弱,低估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統一和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一條邪路走到黑,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法律的嚴厲制裁。

香港社會安寧不容繼續破壞,特區繁榮穩定不容繼續破壞,「一國兩制」原則底線更不容挑戰。暴徒和幕後操縱者的真實面目和陰險圖謀已經徹底暴露,持續的「反中亂港」違法暴力行徑已經讓香港廣大市民忍無可忍,已經讓14億全中國人民深感憤慨。讓我們進一步凝聚起守護「一國兩制」、守護香港的正能量,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共同創造香港的美好明天。

來源:新華社

監製:劉洪 張立紅
編輯:劉怡然

校對:梁甜甜 董靜雪

相關焦點

  • 「一國兩制」的「三條底線」不容觸碰
    絕對不能允許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絕對不能允許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絕對不能允許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新聞聯播》8月29日播發的「央視快評」中指出:底線不容觸碰,陰謀註定失敗。「一國兩制」的「三條底線」就是我們的容忍極限。
  • 維護「一國兩制」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
    圖集 新華社香港11月17日電(記者劉明洋)今年適逢香港基本法頒布三十周年,以「追本溯源」為主題的基本法頒布三十周年法律高峰論壇17日在港舉行。與會人士認為,香港基本法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法律化、制度化。
  • 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相關法律。這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治本之策,充分體現中央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整體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堅決維護和最大關切。
  • 巴迪小虎帶你回顧香港暴力事件始末 | 「一國兩制」底線不容挑戰
    面對這一重大法律漏洞,香港特區政府於今年2月15日向立法會提出建議草案,推動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擬將內地、澳門、臺灣等中國其他地方納入移交逃犯法律範疇,在彼此之間建立長期相互法律協助協議。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一個省級高度自治地區,香港特區政府這樣做,本屬合情合理、無可厚非。
  • 屠海鳴委員:堅定「一國兩制」制度自信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屠海鳴委員24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說,一定要堅定「一國兩制」的制度自信,該堅持的一定要堅持,該做工作的一定要耐心細緻地做好工作,徹底剷除「港獨」勢力的生存土壤。
  • 屠海鳴委員:堅定「一國兩制」制度自信徹底剷除「港獨」生存土壤
    一群自稱「愛香港」的人,把香港蹂躪得遍體鱗傷;一群高喊「自由」的人,不斷侵犯他人免於恐懼的自由;一群自詡為「民主鬥士」的人,不允許不同政見者發出聲音;一群分享著「一國兩制」巨大紅利的人,公然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底線!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動蕩中,街頭戰和輿論戰同時進行。
  • 是否會將違反香港國安法嫌犯送到內地審判?張曉明回應|發布會實錄
    2019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也就是《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支持特別行政區強化執法力量,絕不容忍任何挑戰「一國兩制」底線的行為,絕不容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
  • 為何要堵住香港國家安全法律漏洞?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這是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國家安全風險日益凸顯時的必要之舉和治本之策。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同時,「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面臨著新的風險和挑戰。當前,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國家安全風險日益凸顯。特別是2019年發生「修例風波」以來,反中亂港勢力公然鼓吹「港獨」「自決」等主張,從事破壞國家統一、分裂國家活動。
  • ...與適用(二):貪官外逃,審判難逃——職務犯罪案件缺席審判程序漫談
    刑事缺席審判程序的意義,一方面在於法律上的宣示性,告訴老百姓哪怕貪官逃到海外也可以定罪量刑,對他們的行為在法律上作出否定評價,體現司法權威,營造良好的反腐敗氛圍;另一方面在於刑事缺席審判程序形成的裁判文書,在國際上有通行的法律效力,我們據此可以尋求國際司法協助。
  • 先是羅志祥,後是劉宇寧,《極限挑戰》這是在挑戰法律的底線
    先說羅志祥,如果不是因為《極限挑戰今天一整天,大家都在討論劉宇寧應不應該去自首,劉宇寧會不會被判刑,《極限挑戰》節目組除了道歉還應該做些什麼。但這已經不是《極限挑戰》第一次挑戰「法律」的極限了,之前犯過的蠢還勉強能搪塞糊弄過去,這回可真不是道個歉就可以解決的。
  • 張曉明:香港正面臨回歸以來最嚴峻局面;臺灣奶茶店發聲明挺「一國兩制」; 聖母院建築競賽中國建築師奪冠 | 每日大新聞
    張曉明強調,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的行為絕對不能容忍。在近期的遊行示威和暴力活動中,一些人鼓吹「港獨」,喊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包圍和衝擊中聯辦,肆意侮辱國旗、國徽和區徽。這些行為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正如香港不少人士所說,修例事件已經變質,帶有明顯的「顏色革命」特徵。
  • 《自白》法律是為了守住惡的底線嗎?
    法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是守住正義還是守住惡的底線?韓劇《自白》有點手撒法律的味道。讓韓宗久擺脫嫌疑的方法就是此次作案的手法和5年前略有不同,韓宗久在法庭上承認5年的殺人案是自己犯下,但是因為「一事不再理」(大體意思就是已經審判過的案件除非出現足夠推翻原判的新證據,罪犯自述除外,不然案件將不能再審,也不能對被告人追加責任)原則,即便韓宗久在法庭上囂張的詳細的說明了作案兇器,地點以及毀屍過程,但因為有「免死金牌」在就算法官再憤怒,現場在譁然也沒用,韓宗久依舊被判無罪。
  • 我校法律研究協會熱議《香港國安法》
    參加學習的同學們一致認為,這部法律完全符合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精神,全面準確的貫徹了「一國兩制」的方針。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研究協會外聯部 法學192於菲七月一日是香港的回歸日,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九周年紀念日,國安法可以說是中央送給香港的定海神針,不僅把「一國兩制」的原則和底線法律化,還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 同心開前路 壯志譜華章——「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功
    他說,回歸20年,中央管治香港,中央政府、內地各有關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處理香港事務,都是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辦事,以「一國兩制」作為總的指導原則。  「『一國兩制』構想首先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國家的統一。因此衡量『一國兩制』是否成功,首先也應檢視這一目標是否達到。」張曉明表示,「香港回歸後,已順利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之中,中央政府對香港實行了有效管治。」
  • 周末影院 法律人必看的大片(六十三) —《紐倫堡大審判 》
    擔任主審判長的是美國人赫魯特,他主張其中兩個被告無罪;而德國司法部長亞林克竟對此事保持沉默,但檢查官羅森上校卻激烈的指責被告,因此三個人展開激烈的辯論。審訊繼續進行下去。而美國的高級官員們希望能在審判中獲提德國所犯罪行的良好證明,因此對審判施以極大的壓力,但赫魯特堅守法律的正義立場,給予了最公正的判決。在宣布判決結果時,只有亞林對赫魯特審判長的態度表示讚賞。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怎樣理解其法律含義?
    上述立法趨勢,即意在以民法特有的實現機制,達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法律目的。回應現實需要,結合國外立法經驗,我國民法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是一項符合民法精神的新原則。理解「綠色原則」的法律含義,首先需從文本意思看,「綠色原則」是規範民事行為、調整民事關係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