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孫魁 武警總部原軍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肅省總隊原副司令員
「湖南加油!
湖北加油!
中國加油!」
大喊三聲加油的視頻
持續幾個月網絡爆棚
這是「中國人的偶像」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國人最為的巨星
「泥腿子科學家」袁隆平
為武漢抗疫捐款10萬元
和200噸優質大米後
向新冠病毒發出的怒吼之聲
向全國人民發出的時代強音
向整個世界發出的必勝信心
10萬元錢和200噸大米
也許在有些人眼裡不算啥
可對這位年近九旬
靠幾千元月薪度日
長期省吃儉用的老人
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那卻是一片厚重的愛心
面對世人和媒體的讚譽之聲
袁隆平自己卻說:
「我只是盡了一點微薄之力,
但相信我們定能戰勝疫情!」
這種對中國力量的堅信
源自於對黨和政府的信賴
源自於對中國人民的信心
源自於對科學精神的信奉
回顧半個世紀堅持做一件事
把雜交水稻做到全球巔峰
他不無感慨地說——
「沒有國家和人民做後盾,
我有再大本事也寸步難行」
袁老說的也是
一個行走在田間地頭的專家
到哪裡去掙昂貴的科研經費
不靠國家和人民又能靠誰呢
為了支持他的雜交水稻科研
先後有四任國家總理看望他
關心他,給他撥出巨款
全力支持他的項目行穩致遠
他沒有辜負國家和人民重託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土法上馬
到重新學習先進的經典遺傳學
到一次次震驚世界的人造綠洲
熱帶沙漠種植水稻成功
海水鹽地照樣水稻高產
再到如今的大吉沙島水稻
公園水稻種植工作啟動
畝產量也從700公斤
一路攀升至1200公斤
並發展到走出國門、造福世界
「既然上了船,就要划到岸」
他始終胸懷這樣的信念:
「為解決人類吃飯問題做貢獻,
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總有一種不滿足的力量
在驅使他永不停歇地攀登
向著「讓所有人免於飢餓」目標
不斷以「貪產量」圓禾下乘涼夢
就連抗擊新冠疫情期間
他仍帶領科研團隊在三亞攻關
有人以他的雜交水稻專利
及其科研成果和推廣效應
給人類帶來的福祉算了一筆帳
認為他的身價值1008億元
可與不同年代的首富們比肩
但他卻不無自豪地說:
「我算是個精神首富,
這專利出多少錢也絕不會賣!」
聽到這話,讓人不禁聯想
如果我國所有科學家和當政者
都有這種高尚情懷的話
或者少一些人向美帝卑躬屈膝
何愁偉大的中國夢不早日實現
何愁中華民族不早日揚眉吐氣
何愁有啥軟肋老被人家當把柄
作為一名世界頂級專家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袁隆平雖有許多榮譽
諸如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聯合國科技獎、和平獎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
國家「改革先鋒」榮譽稱號
「共和國勳章」等無數光環
但他始終清醒地認為:
「這些榮譽不僅是我個人的,
它們更是屬於國家的榮譽!」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想
他把獲得所有榮譽的獎金
都用來建立農業科研基金
獎勵那些為做出貢獻的人
也正因為如此
許多網友高呼:
「他將人民放在心頭,
人民把他高高舉起!」
這樣一位超重量級的科學家
長期騎摩託車奔波於試驗田間
跨入21世紀後
他才買了一輛10萬元的車
去辦理駕照時卻已經超齡
後鑑於他的特殊貢獻
經過特批,他才擁有了
中國唯一的「榮譽駕駛證」
這就是對科研工作高標準
對自己生活低標準的真實寫照
這就是立志
「中國人民的飯碗要牢牢地
掌握在自己手上」的老農科
這就是對這次抗疫
「只盡了一點微薄之力」
但卻對整個世界充滿大愛
對人類生存貢獻非凡的袁隆平
《司令員眼中的抗疫英雄》專欄文章,1號紀實將陸續推出,敬請關注。
作者簡介:
孫魁,中共黨員,武警總部原軍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肅省總隊原副司令員,中國人生科學學會黨支部書記兼副會長,甘肅省第 12 屆人大代表,中國軍事科學學會理事,武警知名人士,軍旅作家,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從軍40載,堅持一手持槍習武,6次榮立三等功,一手握筆耕耘,曾組織和參與起草《中國人民武裝警察法》、作為副主編組織編纂《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武警兩個分冊,先後著有數百萬字理論著作及文藝、新聞作品,並屢獲各級各類優秀成果評選和有獎徵文大獎;2016 年出版《母愛伴我行》,是繼著名作家張潔長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之後,又一個單人作者用一本散文集來歌頌偉大母親的力作;2017 年以來,開展「感恩母愛·孝行天下」主題全國公益巡講,已在 19個省區市演講 120餘場次,贏得廣泛受眾群體的高度讚譽和普遍歡迎,眾多媒體和網絡平臺也紛紛予以報導。
【1號紀實自媒體矩陣,入駐16大媒體平臺,作品累計訪問量超過5.4億人次,劉德華《愛你一萬年》詞曲原創故事作者創辦。曾先後推出中國第一個APEC設計師等有影響力紀實作品。1號紀實千字千元高稿酬和自媒體爆款寫作常年開設訓練營。歡迎點讚、留言並關注@1號紀實,歡迎有故事的人物邀約訪談。】